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重庆专用)-19溶解度
一、单选题
1.(2023·重庆开州·模拟预测)某同学在配制CuSO4溶液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CuSO4饱和溶液的质量(x)和所含溶质质量(y)的关系图。A点坐标为(67,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将30g CuSO4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得到硫酸铜饱和溶液
B.OA所在直线可用y = kx表示,k的意义为溶质质量分数
C.该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的颜色为蓝色
2.(2023·重庆南岸·统考一模)KC1、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KCl与KNO3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B.用冷却结晶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KCl
C.t2℃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
D.t2℃时,饱和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2.4%
3.(2023·重庆沙坪坝·模拟预测)a、b、c三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与气体相似
B.20℃时,a、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
C.阴影区域(不包含曲线)为a的不饱和溶液,b的饱和溶液
D.将60℃时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a>b>c
4.(2023·重庆九龙坡·一模)如图是A、B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将25gA物质和25gB物质分别加到各盛有50g水的甲、乙两烧杯中,充分溶解(不考虑溶剂的挥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烧杯中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t1℃时,甲、乙烧杯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分别升温到t2℃,甲、乙烧杯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分别升温到t2℃,甲、乙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5.(2023·重庆·模拟预测)将80g M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成正比
B.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A和B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B和C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6.(2023·重庆·模拟预测)t1℃时,将相同质量的KNO3和KC1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I所示,图Ⅱ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的溶质为KNO3
B.将温度升高到t2℃时,乙烧杯中仍然有固体剩余
C.若KNO3中混有少量KCl,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D.若取t3℃时KNO3和KC1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2℃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NO3
7.(2023·重庆沙坪坝·模拟预测)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①CH4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②向Ca(OH)2饱和溶液中加少量CaO
③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铁粉、锌粉(铁粉与锌粉质量相等)
④向稀硫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硫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测溶液的导电能力(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能力越强)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8.(2023·重庆·模拟预测)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t2°C时,分别取含水100g的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降温至0°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C时, 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2
B.降温过程中,所得溶液质量甲始终大于乙
C.降温至t1°C时,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溶液中溶质质量甲等于乙
D.降温至0°C时,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一定为甲小于乙
9.(2023·重庆·模拟预测)A、B、C 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A 的饱和溶液 65g 中含有溶剂 50g
B.将 t2℃的 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时,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t2℃时,A、B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
D.从含少量 A 的 B 溶液中得到B,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10.(2023·重庆开州·模拟预测)下列图像依次对应四个变化过程,不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的是
A.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B.向等质量的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硫酸至过量
C.向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pH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关系
D.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和时间的关系
11.(2023·重庆合川·模拟预测)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分别向相同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 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Fe2O3固体
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12.(2023·重庆·模拟预测)根据硝酸钾、氯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表格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KNO3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NaCl的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38.4
Ca(OH)2的溶解度/g 0.173 0.165 0.121 0.116 0.094
A.随温度的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B.根据上表可知,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为20~40℃
C.在20℃时50g水能完全溶解0.1g氢氧化钙
D.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13.(2023·重庆·模拟预测)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比B大
B.20℃时,A、C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D.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可变成不饱和溶液
14.(2023·重庆·模拟预测)T1℃时将等质量的KNO3、KCl分别加入各盛有10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恢复到T1℃,现象如图1、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NO3
B.将甲、乙中的物质混合,充分搅拌,一定有固体剩余
C.若将甲、乙的温度从T1℃升高到T2℃,两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甲中溶液可能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乙中上层清液也可能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15.(2023·重庆·模拟预测)甲和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40g
D.将t1℃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
16.(2023·重庆·模拟预测)同学们在实验室中(室温20℃)自制蔗糖晶体的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图2是蔗糖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水后所得蔗糖溶液的质量是86g
B.加热和搅拌都可以增强蔗糖的溶解性
C.加热后蔗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静置4~5天后结晶出的蔗糖晶体是66g
17.(2023·重庆·模拟预测)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溶剂质量均有关
B.2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则这种物质为难溶性物质
C.打开啤酒瓶盖,啤酒会自动喷出,这说明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也越小
D.喝了冰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也越大
18.(2023·重庆·模拟预测)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时,甲、乙溶液的浓度一定相等
B.35℃时,3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80g甲溶液
C.从乙溶液中获得乙晶体,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D.将35℃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甲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该图横坐标表示饱和溶液质量,纵坐标表示溶质质量,A点坐标为(67,17),即67g溶液中含17g溶质和50g溶剂,因此,A点表示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7gCuSO4,所以CuSO4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34g,因此100g水中溶解34g达到饱和,所以该温度下,将30g CuSO4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得到的是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A错误,不符合题意;
B、OA所在直线可用y = kx表示,,所以k的意义为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错误,不符合题意;
C、该图不能反映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的颜色为蓝色,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A、t1℃时,KCl与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
B、因为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大,而氯化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故用冷却结晶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KCl ,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看出,t2℃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正确;
D、t2℃时,饱和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2.4%,正确。
故选A。
3.B
【详解】A、根据图像,b的溶解度在40℃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0℃以后,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
B、20℃时,a、c的溶解度不相等,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故B正确;
C、阴影区域(不包含曲线)在a曲线上方,为a的饱和溶液;阴影区域(不包含曲线)在b曲线下方,为b的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a、b、c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确定,a、b溶解度的溶解度都降低,析出晶体的大小无法确定,c溶解度升高,无晶体析出,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t1℃时,A的溶解度为40g,B的溶解度为80g,在t1℃时,将25gA物质和25gB物质分别加到盛有50g水的甲、乙两烧杯中,A部分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B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t1℃时,甲、乙烧杯中溶剂质量相等,甲烧杯中溶质质量小于25g,乙烧杯中溶质质量等于25g,所以甲、乙烧杯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且大于80g,分别升温到t2℃,甲中的A完全溶解,则甲、乙烧杯中溶质质量相等、溶剂质量相等,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C符合题意;
D、t2℃时,A、B的溶解度都变大,甲中的A继续溶解,甲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乙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将80g M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A点到B点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增大,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M物质的溶解度变大;在B点时,溶液的质量恰好为130g,恰好饱和,C点温度升高到60℃时,没有固体了,溶液不会增加,此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详解】A、由图可知,该物质在B点之后不再随温度变化而溶解了,因此该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不成正比,A错误;
B、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B错误;
C、A 处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为:100g-50g=50g,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B处溶质全部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不相等,C错误;
D、B和C处溶剂质量相同,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相同,因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A.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大,则将等质量的氯化钾和硝酸钾加入100g水中,氯化钾溶解的多,而图中乙烧杯中有固体剩余,说明是硝酸钾,则甲烧杯中的溶质为氯化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和氯化钾相等,则将温度升高到t2℃时,乙烧杯中也没有固体剩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若KNO3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降温时,硝酸钾溶解度减少的比氯化钾大,则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由t3℃时降温至t2℃时,硝酸钾析出晶体比较多,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A
【详解】①纵向做切线,表示同一压强下,温度越高溶解度越高;只观察T1线,发现同一温度下,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甲烷属于气体,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图示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②向Ca(OH)2饱和溶液中加少量CaO,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部分水,且该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逐渐减小,待温度逐渐冷却至室温时,溶解度逐渐增加,溶质质量逐渐增加,但是由于消耗了部分水,故最后溶质的质量小于原来的质量,图示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③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铁粉、锌粉,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先完成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由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故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消耗锌的质量大,图示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④向稀硫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硫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设氢氧化钡与稀硫酸的溶质质量都是m,mg氢氧化钡消耗稀硫酸的质量是x,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钡与硫酸的质量比为:171:98=m:x,x=,故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稀硫酸有剩余,导电能力不会减小至零,图示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图示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②③。
故选A。
8.C
【详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t1°C时, 甲的溶解度为40g,则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恒为,故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t1°C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该温度下所得溶液质量甲等于乙,故错误;
C、t1°C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降温至t1°C时,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溶液中溶质质量甲等于乙,故正确;
D、根据溶解度曲线,t2°C时,含水100g的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别为50g,45g,将其降温至0°C,含水100g的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别为20g,30g,则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甲大于乙,故错误。
故选C
9.C
【详解】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不符合题意;
B、将 t2℃的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所以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C、t2℃时,A、B两种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符合题意;
D、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从含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 B,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0.C
【详解】A、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该选项正确;
B、根据方程式Al2O3+3H2SO4 = Al2(SO4)3 +3 H2O、2Al(OH)3+3H2SO4 = Al2(SO4)3 +6H2O可知,由于氧化铝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氢氧化铝小,则等质量的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中,氧化铝中铝元素质量较大,再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氧化铝生成的硫酸铝的质量偏大,该选项正确;
C、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pH的起点应该小于7,该选项不正确;
D、活动性Zn > Fe,则在相同时间内,锌反应比铁快,又由于产生氢气的质量=,而相对原子质量Zn > Fe,在与酸反应中,生成物中的铁和锌均为+2价,则锌反应比铁快,且等质量的锌和铁和足量稀盐酸反应时,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更多,该选项正确。
故选C。
11.B
【详解】A、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会继续溶解则溶液质量会增加,当溶液饱和后不再增加,加入前溶液质量不为0,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B、分别向相同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当金属过量时,反应相等质量的酸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则曲线重合,如图,曲线未重合,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C、氧化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因此未反应前溶液中没有铁元素,起点为0,随着反应进行,铁元素质量增加,当盐酸完全反应后不再生成氯化铁,因此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不再增加,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D、高温煅烧石灰石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由于有气体生成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当碳酸钙完全反应时不再生成气体则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C
【详解】A、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相同的温度是判断该段中溶解度的数值是否存在相等的可能,经分析知在20~40℃时这两种物质存在溶解度相同的可能,故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0.165g,50g水能完全溶解0.165g÷2=0.0825g<0.1g氢氧化钙,故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发生变化较小,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发生变化较大,因此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故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C
【详解】A、溶解度需要指明温度,AB的溶解度没有指明温度,则不能比较大小;错误;
B、如图20℃时,A、C溶解度相等,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相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时,溶质的质量相等;错误;
C、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则溶液的组成不变,即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正确;
D、根据图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依然是饱和溶液;错误;
故选C。
14.C
【详解】A、由图可知,T1℃时将等质量的KNO3 、KCl分别加入各盛有10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恢复到T1℃,甲中固体完全溶解,乙中固体部分溶解,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硝酸钾,所以说甲中加入的固体是氯化钾,乙中加入的固体是硝酸钾,故A说法错误;
B、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25g,由图可知乙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因此加入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钾的质量一定大于25g,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温度升高而增大,由于温度未知,因此将甲、乙中的物质混合,充分搅拌后不一定有固体剩余,故B说法错误;
C、由图可知,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若将甲、乙的温度从T1℃升高到T2℃,图2中硝酸钾也全部溶解,所以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都是相等的,则两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甲中固体完全溶解,乙中固体部分溶解,因此甲可能正好饱和,也可能没有饱和,乙一定饱和故甲中溶液可能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乙中上层清液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5.D
【详解】A、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C、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设将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x=40g,不符合题意;
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将t1℃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升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均增加,均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仍然相等,符合题意。
故选D。
16.C
【详解】A、室温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4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蔗糖为204g,因此20g水中,溶解蔗糖的质量=20g× =40.8g,所以加入水后所得蔗糖溶液的质量=20g+40.8g=60.8g,故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加热可以增强蔗糖的溶解性,而搅拌只能加速蔗糖溶解,不能增强蔗糖的溶解性,故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加热后,蔗糖的溶解度增大,烧杯底部的固体溶解,所以加热后蔗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正确;
D、静置4~5天后,恢复到室温20℃,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20g水中溶解蔗糖的质量为40.8g,所以结晶出的蔗糖晶体=66g-40.8g=25.2g,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7.C
【详解】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与溶剂质量无关 ,错误;
B、2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则这种物质为易溶性物质,不是难溶性物质,错误;
C、 打开啤酒瓶盖,瓶内的压强变小,啤酒会自动喷出,这说明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也越小,正确;
D、 喝了冰汽水以后,汽水温度升高,气体从汽水中逸出,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也越小,错误。
故选C。
18.C
【详解】A、15℃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由于不能确定甲、乙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故甲、乙溶液的浓度不一定相等;
B、35℃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即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溶质,则30g甲加入50g水中,只能得到70g甲溶液;
C、根据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乙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化较小,故从乙溶液中获得乙晶体,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D、35℃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未知,故降温至15℃时,析出晶体的多少无法比较。
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