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高一(下)5月化学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
1.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 水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约为
B. 气体中的粒子数与 盐酸中溶质粒子数相等
C. 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去电子数为
D. 常温常压下的氯气与铁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Ⅰ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Ⅱ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 Ⅵ族元素中氢化物最稳定的其沸点一定最高
C. 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D.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3.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的电子式为 B. 的结构示意图
C. 的电子式 D. 质量数为的氯原子
4. 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某同学绘制某常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 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一定为
B. 图中按箭头所示的转化均可一步实现
C. 标况下,和的混合物体积为
D. 可用盐酸和氯化钡溶液检验是否变质
5. 下列实验中能证明一种气体为的是( )
通入溶液,无现象,后通入氨气,溶液变浑浊
通入饱和溶液中有浅黄色浑浊
和等物质的量的氯气混合通入品红溶液,结果溶液不褪色
通入足量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通入溴水中使溴水褪色,再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难溶于稀硝酸
A. 能证明 B. 能证明 C. 能证明 D. 仅能证明
6. 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B. 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C. 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
D. 氧化铁呈红棕色,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
7. 如图,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实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反应是置换反应
B. 上述反应证明钠可以从溶液中置换出铜
C. 上述反应说明钠比铜活泼
D. 在加热且无水条件下,可以与反应生成
8. 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说明非金属性
B.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
C. 、漂白粉、活性炭、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 等物质的量的和混合的水溶液具有更强的漂白能力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红磷转化为白磷,属于物理变化
B. 石墨导电、金刚石不导电,故二者不是同素异形体
C. 和分子式不同,结构相同
D. 单质硫有、、等,它们都是硫的同素异形体
10. 下面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升高
C. 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D. 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1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加入过量醋酸溶液:
B. 将通入溶液中:
C. 溶液中加入溶液:
D. 向新制氯水中通入少量的:
12. 若将铜丝插入热浓硫酸中进行如图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的氧化性
B. 处变红,说明是酸性氧化物
C. 或处褪色,均说明具有漂白性
D. 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说明反应中无生成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 同族元素所形成的同一类型的化合物,其结构和性质往往相似。化合物是一种白色晶体,下列对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它是一种离子化合物
B. 在加热时此化合物可以分解为和
C. 这种化合物不能跟碱反应
D. 该化合物可以由和化合而成
14. 五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表示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其中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D. 、、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最高化合价依次升高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15. 杰伦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完成了浓硫酸和的性质实验。
甲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若有的被还原,则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
已知甲中生成的还原产物具有较强还原性,试写出其与盐酸酸化的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欲验证甲装置中产生的灰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写出具体的实验操作 。
实验结束后再加热乙试管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有关问题:一个体重的健康人,体内含铁元素,这铁元素以和的形式存在。易被吸收,所以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补充含的亚铁盐如,服用维生素可使食物中的转化成,有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
人体中经常进行与的转化,在此转化过程中,作_______剂填“氧化”或“还原”,下同,被__________。
“服用维生素可使食物中的转化为”这句话说明,维生素在这个反应中作_______剂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具有_______性。
补血剂的主要成分是,请写出产物有的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在研究硫酸亚铁热稳定性时,作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它按受热分解的方式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它按受热分解的方式分解,已知产物都是氧化物,其中有两种酸性氧化物生成,写出这种假设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在号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______ 填元素符号;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______ 填元素名称;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______ 填元素符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物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物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 ______ 填化学式.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两性的物质与强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
18. 某无色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中的几种离子。
取少许该废水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溶液无沉淀产生。
另取 该废水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部分沉淀溶解。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实验和图中数据:
该废水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写出 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该废水中,______;
实验室配制 的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需要______填仪器名称。
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填写字母______。
A.称量用了生锈的砝码
B.将 放在纸张上称量
C. 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贱出
E.未洗涤溶解的烧杯
F.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G.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应注意公式的运用。
【解答】
A、标况下水为液体,密度为,则水的质量为,则其物质的量,故水分子个数为个,故A正确;
B、盐酸溶液体积不明确,故盐酸溶液中的溶质粒子个数无法计算,故B错误;
C、钠的物质的量为,而钠反应后变为价,故钠失去个电子,故C错误;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故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则和铁即铁反应,铁过量,由于氯气反应后变为价,故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个,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比较,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元素周期律内容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解答】
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第Ⅰ族中的元素的金属性较弱,小于第Ⅱ族中的元素的金属性,故A错误;
B.Ⅵ族元素中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氢化物最稳定,因含有氢键,沸点最高,故B正确;
C.铵盐的组成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含有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
D.离子化合物如,钾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之间是离子键,氢氧根离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是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A。
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子式、离子结构示意图、核素的表示等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题目比较容易,需熟练掌握。
【解答】
A.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错误;
B.为电子稳定结构,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
C.分子中碳与两个氧原子分别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故C错误;
D.质量数为的氯原子为:,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
【解答】
根据该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可以推知,为,为,为,为硫酸盐或硫酸氢盐,为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为硫化物或硫化氢盐。
A.为硫化物或硫化氢盐,如可以为或,当为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当为时阴阳离子个数比一定为:,故A错误;
B.不能一步转化为,故B错误;
C.标况下,不是气体,故和的混合物体积不是,故C错误;
D.为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其溶液变质生成硫酸盐或硫酸氢盐,根据亚硫酸钡溶于酸,硫酸钡不溶于酸,可用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检验是否变质,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二氧化硫的知识的考查,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难度一般。
【解答】
通入溶液,无现象,后通入氨气,溶液变浑浊,由于二氧化碳也具有相同的性质,故不能证明;
通入饱和溶液中有浅黄色浑浊,仅能说明该气体氧化性大于,不能证明为,还可以是其他氧化性气体;
和氯气以:的物质的量比通入品红溶液,结果溶液不褪色,可以为其他还原性气体,将反应掉即可,不一定是,故不能证明;
通入足量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由于二氧化碳也具有相同的性质,故不能证明;
通入溴水中使溴水褪色,说明气体具有还原性,再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难溶于稀硝酸,说明是硫酸钡,故可以证明是二氧化硫气体。
故选D。
6.【答案】
【解析】解:晶体硅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与其导电性有关,与其熔点高无关,故A错误;
B.氢氧化铝能和酸反应,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与其吸附性无关,故B错误;
C.漂白粉在空气中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次氯酸,用于漂白纸张为漂白性,漂白性与其不稳定性无关,故C错误;
D.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可以作红色涂料,故D正确;
故选:.
A.晶体硅导电性介于导体与半导体之间;
B.氢氧化铝能和酸反应;
C.漂白粉在空气中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次氯酸,用于漂白纸张为漂白性;
D.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用途,熟悉物质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熔融的钠与非水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体现了钠的强还原性,熟练掌握钠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试题难度不大。
【解答】
由题意可知:红色物质肯定是单质铜,因为无水是白色的,所以必定是和发生置换反应:;
A.上述反应是置换反应,故A正确;
B.上述反应是在无水条件下进行的,不能证明钠可以从溶液中置换出铜,故B错误;
C.上述反应钠可以置换出铜,说明钠比铜活泼,故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加热且无水条件下,可以与反应并生成,故D正确。
故选B。
8.【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掌握基础是关键。
【解答】
A.将通入溴水中发生反应,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得到的产物为氧化产物,中溴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氧化性:,无法比较非金属性,故A错误;
B.二氧化硫、次氯酸等物质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不一定是,故B正确;
C.、漂白粉、活性炭、都能使红墨水褪色,但它们的漂白原理是不相同,的漂白原理是和有色物质的化合,漂白粉、过氧化钠都是氧化,活性炭是吸附作用,故C错误;
D.和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会发生反应,产生的物质无漂白性,故D错误。
9.【答案】
【解析】解:白磷和红磷不是同种物质,所以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与导电性无关,故B错误;
C.和分子式不同,结构不同,故C错误;
D.、、是硫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
故选:。
A.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的生成;
B.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C.和结构不同;
D.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本题考查同素异形体,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10.【答案】
【解析】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故A正确;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失去电子的物质,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故B正确;
C.氧化还原反应可发生在同一种元素之间,如反应中只有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故C错误;
D.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则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表现为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的反应物作氧化剂,被还原,失电子的反应物作还原剂,被氧化.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常见的化学反应,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熟悉利用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性质,并能利用具体的化学反应来说明问题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11.【答案】
【解析】解:溶液中加入过量醋酸溶液,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亚硫酸的酸性弱于盐酸,依据强酸制备弱酸的规律可知,氯化钡溶液与二氧化硫不反应,故B错误;
C.溶液中加入溶液,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向新制氯水中通入少量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
A.醋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
B.亚硫酸的酸性弱于盐酸;
C.漏掉氢氧根离子与钡离子的反应;
D.二氧化硫通入氯水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
【解析】解: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体现浓硫酸的酸性,同时浓硫酸得电子价态降低生成二氧化硫,体现浓硫酸的氧化性,故A错误;
B.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氢离子,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B正确;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漂白品红,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反应生成的水,故底部只能产生白色的无水硫酸铜,故D错误;
故选:。
本题考查二氧化硫,题目难度中等,掌握相关物质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属于元素周期律综合应用题型,考查了同主族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变化规律,注意利用信息中物质性质的相似性来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分解为碘单质和氢气是学生解答中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与结构、性质相似,是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
B.受热易分解得到和,故加热固体时得到、、,故B错误;
C.能与碱反应得到,故也可与碱反应,故C错误;
D.可由和反应得到,故也可由和反应得到,故D正确。
1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及性质的应用,把握为金属元素并推出各元素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及非金属性的比较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高,则为,由位置关系可知,为,为,为,为,
A.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故A错误;
B.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故B正确;
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硫酸或亚硫酸,只含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
D.同周期原子序数大的半径小,、、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为、、,则、、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最高化合价依次升高,故D正确;
故选BD。
15.【答案】浓;;
冷却至室温,倾倒掉上层液体后,向所得的固体中缓缓加入适量蒸馏水,边加边振荡试管。或将产物缓慢加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褪色的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浓硫酸和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合理把握装置特点及作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解答】
甲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浓;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由价降低为价,则有的被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氯化铁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浓硫酸和铜反应后的溶液中硫酸的浓度较大,不能向其中直接加水,要验证灰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具体操作为冷却至室温,倾倒掉上层液体后,向所得的固体中缓缓加入适量蒸馏水,边加边振荡试管。或将产物缓慢加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具有可逆性,故实验结束后再加热乙试管会观察到褪色的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16.【答案】还原;氧化
还原;还原
;
或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侧重分析能力及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把握反应实质及氧化还原反应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与的转化过程, 失电子生成 ,所以 是还原剂;
故答案为:还原;氧化;
由题意知,是氧化剂,维生素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故答案为:还原;还原;
硫酸与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反应的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氢氧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由知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受热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三氧化硫,所以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已知产物中有两种酸性氧化物生成,即分别是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所以的分解产物是、、,由反应物、生成物及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知,失去电子,得到电子,则反应为,或者的分解产物是、、,由反应物、生成物及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知,失去电子,得到电子,则反应为。
故答案为:;。
17.【答案】 钠
【解析】解: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号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故号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为钠,非金属性最强为;氟元素没有最高价含氧酸,故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高的酸性最强,金属性最强的为,与水反应最剧烈,形成的碱碱性最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其形成的气体氢化物最稳定,
故答案为:;钠;;;;;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的物质是,与强酸反应生成铝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根据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判断,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以此解答该题;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的物质是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生成铝盐和水,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与离子反应相结合,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18.【答案】
;
;
容量瓶、胶头滴管;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离子推断、溶液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知识,明确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中等,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解答】
取少许该废水于管中,加入足量的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溶液中含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原溶液中不存在;
另取该废水于管中,滴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部分沉淀溶解,溶解的沉淀为氢氧化铝,不溶的沉淀为氢氧化镁,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废水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有,
故答案为:;
过程为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根据反应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原溶液中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为,则原溶液中铝离子的浓度为:,
故答案为:;
实验室配制的溶液时,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步骤,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量筒外,配制溶液必须选用规格为的容量瓶,定容时必须使用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容量瓶、胶头滴管;
根据,通过判断不当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来分析误差,
A.生锈的砝码质量偏大,而,故称量出的药品的质量偏重,则配制出的溶液的浓度偏大;
B.将放在纸张上称量会潮解,导致真正的的质量偏小,则配制出的溶液的浓度偏小;
C.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待溶液冷却后体积偏小,则浓度偏大;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会导致溶质的损失,则溶液浓度偏小;
E.未洗涤溶解的烧杯,会导致溶质的损失,则溶液浓度偏小;
F.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则浓度偏小;
G.只要最后定容时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即可,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最终溶液的体积都无影响,则对浓度无影响;
故答案为:。
第6页,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