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 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化学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新冠病毒疫苗应冷藏存放,以避免其变性
B.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能发生水解反应
C.石墨晶体中存在范德华力,常用作润滑剂
D.酚醛树脂广泛用来生产电闸、灯口等电器用品,其单体是苯酚和甲醇
2.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A.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制Fe(OH)3胶体:Fe3++3H2OFe(OH)3↓+3H+
B.向KMnO4酸性溶液中滴加H2C2O4溶液,溶液褪色: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
C.向银氨溶液中滴加乙醛,水浴加热,析出光亮银镜: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D.Na2O2用作潜水艇供氧剂: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0的氟原子:19F
B.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C4H8O2
C.过氧化氢的电子式为:
D.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4.中国人民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木活字”是由元代王祯创制的用于印刷的活字,“木活字”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黑芝麻糊”是一道传统美食,食用时可加入白砂糖作配料,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麦芽糖
C.“鹤鱼石斧图”彩陶缸是我国出土的一件珍贵历史文物,彩陶缸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D.“苏绣”是用蚕丝线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绣出图案的工艺,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5.欲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苯(苯酚):加入浓溴水,然后过滤
B.苯(溴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液
C.苯(硝基苯):蒸馏
D.苯(甲苯):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然后过滤
6.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备的硝基苯常呈现黄色,可加入NaOH溶液,过滤
B.乙烷中混有乙烯,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C.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可加入浓溴水,过滤
D.除去乙炔中的少量硫化氢,可以通过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剂瓶洗气,再干燥
7.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酚有一定毒性,不能用作消毒剂和防腐剂
B.氯乙烯可以作为制备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C.丙三醇俗称甘油,可用作冬天干燥天气的护肤品,因为它具有吸湿性
D.涂改液中常含有三氯甲烷作溶剂,学生要少用,因为三氯甲烷有毒难挥发
8.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等pH等体积HB和HA分别与一定浓度NaOH溶液反应,HB消耗NaOH溶液体积多 证明HB的酸性比HA的弱
B 以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将铁制品与电源正极相连,铜片与电源负极相连 在铁制品表面镀铜
C 将混有乙酸的乙酸乙酯倒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分液漏斗中,充分混合静置分液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D 向2mL0.lmol·L-1AgNO3溶液中滴加3滴同浓度的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加3滴同浓度的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比较AgI与AgCl的Ksp大小
A.A B.B C.C D.D
9.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SO2分别通入BaCl2和Ba(NO3)2溶液中 均有白色沉淀产生 沉淀成分为BaSO3
B 试液中滴加双氧水和硫氰化钾溶液 溶液变红 试液中一定含有Fe2+
C 把混有少量NaCl的蛋白质溶液放入半透膜袋中,进行渗析,取少量袋内液体,加硝酸酸化的AgNO3进行检验 产生白色沉淀 胶体和离子都不能通过半透膜
D 向含有少量Fe2(SO4)3的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uO,过滤,取少量滤液,滴加KSCN溶液 不变红色 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纯净硫酸铜溶液
A.A B.B C.C D.D
10.能用溴水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乙烷、乙烯、乙炔
B.己烯、四氯化碳、硝基苯
C.己烷、甲苯 、乙醛
D.苯酚、乙醇、溴苯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不易被空气氧化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
D.84消毒液、过氧乙酸可灭活新冠病毒均利用了强氧化性
12.依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浓盐酸 产生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或HSO
B 将甲醇和过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 紫红色褪去或变浅 甲醇被氧化成甲酸
C 向双氧水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KMnO4催化H2O2分解
D 向未知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该未知溶液中存在SO或者SO
A.A B.B C.C D.D
13.我们的身边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金刚石形成于地壳中
B.液晶介于液态和晶态之间,可用于制造显示器和高强度纤维
C.细胞双分子膜的两边都亲水
D.生物机体可以产生具有光学活性的分子
14.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密度:苯
B.酸性苯酚
C.沸点:戊烷>2-甲基丁烷>2,2-二甲基丙烷
D.溶解度:苯酚
二、填空题
15.Ⅰ.制作云南名特小吃“过桥米线”的部分原料为:①米线 ②里脊肉 ③韭菜 ④食盐。
请按要求填序号:
(1)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
(2)属于调味剂的是__________。
(3)富含淀粉的是__________。
Ⅱ.请按要求用化学与生活知识填空。
(1)阿司匹林是人们熟知的治感冒药,它属于__________(选填“解热镇痛药”或“抗酸药”)。
(2)既能为人体提供热量,又能提供必需脂肪酸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
(3)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4)我国主要以硫酸型酸雨为主,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SO2 + H2OH2SO3和__________。
16.下列物质中,属于醇类的是_______。
A. B. C.
D. E. F.
17.写出实现下列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烯→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
18.现拟分离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如图所示的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图中圆括号内为加入的适当试剂,中括号内为采取的适当分离方法,方框内字母代表分离得到的有关物质的名称.
请填写:
(1)试剂: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2)操作: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3)分离所得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
19.D生成E属于_______。
20.某工厂从废含镍有机催化剂中回收镍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废催化剂中含有Ni 70.0%及一定量的Al、Fe、SiO2和有机物,镍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铁的类似,但Ni2+的性质较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表所示。
沉淀物 Al(OH)3 Fe(OH)3 Fe(OH)2 Ni(OH)2
pH 5.2 3.2 9.7 9.2
用乙醇洗涤废催化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1.现有①苯、②甲苯、③乙烯、④乙醇、⑤溴乙烷、⑥45℃苯酚,共6种有机物,请用它们的代号填空:
(1)能和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是_______;
(2)能和NaOH溶液反应的是_______;
(3)常温下能和溴水反应的是_______;
(4)以上3种烃中,等质量燃烧耗氧最多的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疫苗中含有蛋白质,一般应冷藏存放,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变性,故A正确;
B.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为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故B正确;
C.石墨是层状晶体,层与层间以范德华力结合,常用作润滑剂,故C正确;
D.工业用苯酚与甲醛制备酚醛树脂,苯酚与甲醇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2.A
【详解】A.制取红褐色胶体应该向煮沸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至溶液变红褐色,不是生成沉淀,2Fe3++3H2O2Fe(OH)3(胶体)+3H+,A错误;
B.向KMnO4酸性溶液中滴加H2C2O4溶液,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锰离子、二氧化碳,使溶液褪色,B正确;
C.乙醛具有还原性,能使银氨溶液生成银单质,向银氨溶液中滴加乙醛,水浴加热,析出光亮银镜,C正确;
D.Na2O2能和水、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可作潜水艇供氧剂,D正确;
故选A。
3.A
【详解】A.中子数为10的氟原子质量数为10+9=19,符号可以写成19F,A正确;
B.C4H8O2为乙酸乙酯的分子式,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CH3COOC2H5,B错误;
C. 过氧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两个氧原子之间共用一对电子,过氧化氢的电子式应为: ,C错误;
D.镁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4.B
【详解】A.木活字是木头制造的,木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A正确;
B.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故B错误;
C.彩陶缸属于陶瓷,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故C正确;
D.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D正确;
故选B。
5.C
【详解】A.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但是三溴苯酚和苯酚都会溶解在苯中,不能通过过滤分离,故A错误;
B.溴苯和苯沸点差异较大,且二者互溶,均不溶于水,故采用蒸馏法,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法将苯和溴苯分离,故B错误;
C.苯和硝基苯沸点差异较大,且互溶,不溶于水,故C正确;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将甲苯氧化为甲酸,但苯甲酸溶于苯但微溶于水,所以苯中仍有苯甲酸,故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A.硝基苯中溶解了NO2或硝酸而使硝基苯呈黄色,酸、NO2都能和NaOH溶液反应,但硝基苯和NaOH溶液不反应,可加入NaOH溶液除杂,出现有机层和无机层,用分液操作分离,故A错误;
B.乙烷中易引入新杂质氢气,应选溴水、洗气,故B错误;
C.浓溴水和苯酚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溶于苯,所以不能用浓溴水除去苯中的苯酚,应该用NaOH溶液,故C错误;
D.硫化氢可与硫酸铜反应生成CuS沉淀,可用洗气的方法除杂,故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苯酚是有毒性,但是当溶液中苯酚浓度处于较低时,可以作为消毒剂和防腐剂使用,A错误;
B.制备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是聚乙烯,氯乙烯有毒,长期接触引发癌症,B错误;
C.丙三醇俗称甘油,具有吸湿性,对皮肤友好,可用作冬天干燥天气的护肤品,C正确;
D.三氯甲烷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易挥发,遇光照会与空气中的氧作用,逐渐分解而生成剧毒的光气(碳酰氯)和氯化氢,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A.等pH等体积时,HB消耗NaOH溶液体积多,说明两溶液等体积时只有当c(HB)> c(HA)时两溶液c(H+)相等,故HB更难电离,证明HB的酸性比HA的弱,A项正确;
B.在铁制品表面镀铜,铁为镀件应做电解池阴极,铜为镀层应做电解池阳极,故应将铁制品与电源负极相连,铜片与电源正极相连,B项错误;
C.乙酸与乙酸乙酯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项错误;
D.溶液中存在大量Ag+,再滴加3滴KI溶液时,I-可直接与Ag+反应生成沉淀,无法验证沉淀之间的转化,故无法比较AgI与AgCl的Ksp大小,D项错误;
答案选A。
9.D
【详解】A.SO2分别通入BaCl2不发生反应,通入Ba(NO3)2溶液中,被氧化为硫酸,有硫酸钡白色沉淀产生,故A错误;
B.试液中滴加双氧水和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说明试液中可能含有Fe2+或Fe3+,故B错误;
C.AgNO3能够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产生沉淀,故C错误;
D.Fe2(SO4)3水解溶液显酸性,加入过量的CuO促进硫酸铁水解,形成氢氧化铁沉淀,可以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纯净硫酸铜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A. 乙烯、乙炔均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不能鉴别,故A错误;
B. 四氯化碳、硝基苯的密度均比水大,二者均能萃取溴单质,出现分层,下层呈橙红色,上层几乎无色,故不能鉴别,故B错误;
C. 己烷、甲苯的密度均比水的密度小,二者均能萃取溴单质,出现分层,上层呈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故不能鉴别,故C错误;
D. 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乙醇与溴水不反应,互溶;溴苯的密度比水大,溴苯能萃取溴单质,出现分层,下层呈橙红色,上层几乎无色,故能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A.颜料中铜、碳均为最高价钛态,无还原性,不易被氧化,A正确;
B.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B正确;
C.煤的液化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过氧乙酸能杀菌消毒是因为其有强氧化性,D正确;
故选C。
12.A
【详解】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浓盐酸,产生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为SO2,说明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或HSO,A正确;
B.将甲醇和过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溶液的紫红色褪去或变浅,可能是甲醇被氧化成甲酸,也可能是过量的高锰酸钾继续将甲酸氧化为二氧化碳,B错误;
C.向双氧水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双氧水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氧气,C错误;
D.向未知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也可能是BaSO4,因此原溶液中也可能存在Ag+,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AgCl沉淀,也可能是含有,或SO或被氧化产生了,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3.A
【详解】A.天然金刚石形成于地幔,A项错误;
B.液晶介于液态和晶态之间的有机化合物,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光学性质,可用于制造显示器和高强度纤维,B项正确;
C.细胞内外均有大量的水,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磷脂分子的亲水性部分会分布于细胞膜的两侧,疏水部分会集中于磷脂双层的内侧,细胞双分子膜的两边都亲水,C项正确;
D.含有手性碳的分子具有光学活性,生物机体可以产生具有光学活性的分子,D项正确;
答案选A。
14.D
【详解】A.所有烃类密度均小于水,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密度:苯,A正确;
B.醋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所以酸性:苯酚,B正确;
C.烷烃中碳原子个数越多沸点越高,碳原子相同,则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沸点:戊烷>2-甲基丁烷>2,2-二甲基丙烷,C正确;
D.分子中羟基越多溶解性越大,酯类不溶于水,溶解度:苯酚,D错误;
答案选D。
15. ② ④ ① 解热镇痛药 油脂 2H+ + 2e- = H2↑ 2H2SO3 + O22H2SO4
【详解】Ⅰ.①米线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②里脊肉富含蛋白质。
③韭菜富含维生素。
④食盐属于调味剂。
(1)富含蛋白质的是②。
(2)属于调味剂的是④。
(3)富含淀粉的是①。
Ⅱ.(1)阿司匹林是人们熟知的治感冒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它属于解热镇痛药;
(2)油脂在体内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然后部分高级脂肪酸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所以油脂既能为人体提供热量,又能提供必需的脂肪酸;
(3)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氢离子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4)我国主要以硫酸型酸雨为主,涉及的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和亚硫酸被氧化为硫酸,化学方程式为SO2+H2O H2SO3和2H2SO3+O22H2SO4。
16.ABDF
【详解】醇类是指分子中含有跟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结合的羟基的化合物,其官能团为-OH,其中、 、、均属于醇类,C和E中羟基和苯环直接相连,属于酚类;答案选ABDF。
17.
【详解】乙烯和水在催化剂、加热、加压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制得乙醇,乙醇被氧气催化氧化为乙醛,乙醛被催化氧化乙酸,乙酸和乙醇反生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乙酯。
答案:;;;;
18.(1) 饱和的Na2CO3溶液 稀H2SO4
(2) 分液 蒸馏 蒸馏
(3) 乙酸乙酯 乙醇、乙酸钠及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乙酸钠溶液和Na2CO3溶液 乙酸和硫酸钠溶液(及H2SO4) 乙醇
【分析】乙酸呈酸性能与碱溶液或碳酸盐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乙酸盐,故a为饱和碳酸钠溶液,①为分液,得到A为乙酸乙酯,B为乙醇、乙酸钠和过量的碳酸钠溶液。B经②蒸馏分离出E为乙醇,得到C乙酸钠和碳酸钠溶液,加入b稀硫酸酸化得到D为乙酸、硫酸钠和硫酸的混合液,再经③蒸馏得到乙酸。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饱和的Na2CO3溶液,b为稀H2SO4。
(2)由上述分析可知,操作①为分液,②为蒸馏,③为蒸馏。
(3)根据分析可知A为乙酸乙酯,B为乙醇、乙酸钠及过量的碳酸钠溶液,C为乙酸钠溶液和Na2CO3溶液,D为乙酸和硫酸钠溶液(及H2SO4),E为乙醇。
19.取代反应
【详解】根据有机化合物D、E的结构的不同可知化合物D:分子中亚甲基(-CH2-)上一个H原子被BrCH2COOC2H5分子中的-CH2COOC2H5发生取代反应产生E:,同时产生小分子HBr,故D生成E的化学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20.溶解、除去有机物
【详解】乙醇是常见的有机溶剂,用乙醇洗涤废催化剂的目的是:溶解、除去有机物。
21. ④⑥ ⑤⑥ ③⑥ ③
【分析】含-OH、-COOH的有机物与Na反应生成氢气;含-COOH、-COOC-、酚-OH、-X的有机物能够与NaOH反应;含碳碳双键、三键的有机物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含酚-OH,能够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据此分析解答(1)~(3);等质量的烃,含氢量越高,燃烧时耗氧越多,据此分析解答(4)。
【详解】(1)能和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是④乙醇、⑥45℃苯酚,故答案为:④⑥;
(2)能和NaOH溶液反应的是⑤溴乙烷、⑥45℃苯酚,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水解反应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故答案为:⑤⑥;
(3)常温下能和溴水反应的是③乙烯、⑥45℃苯酚,分别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故答案为:③⑥;
(4) 等质量的烃,含氢量越高,燃烧时耗氧越多,①苯、②甲苯、③乙烯中含氢量分别为、、,含氢量最高的是乙烯,故答案为: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