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讲 溶液-【精准提分】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精准复习(广东专用)(解析版)

1.(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50g甲能完全溶于50g水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 D.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
【答案】C
【详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80g,也就是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80g物质甲,所以50g甲中只有40g能完全溶于50g水,选项错误。
B.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在减小,说明溶解的物质变多,所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选项错误。
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正确。
D.压强增大或者温度降低戊的溶解度在升高,所以加压或降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选项错误。
故选:C。
2.(2021·广东·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硼酸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硼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B.将a点的硼酸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C.将b点的硼酸溶液降温至t1℃时,有晶体析出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硼酸后充分搅拌,可得70g溶液
【答案】C
【详解】A、a点是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饱和溶液,溶解度是10g,此时硼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A错误。
B、将a点的硼酸溶液升温至t2℃时,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B错误。
C、b点是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饱和溶液,硼酸溶液降温至t1℃时,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C正确。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硼酸后充分搅拌,溶解硼酸可得50g+15g=65g溶液,D错误。
故选:C。
3.(2021·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有关如图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S甲>S乙>S丙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
C.27℃时,往26g丙里加100g水,形成不饱和溶液
D.33℃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答案】D
【详解】A、在一定温度条件下,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固体物质的质量,单位是g,叫做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选项中没有给出温度条件,无法进行比较,说法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曲线越陡,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溶解度曲线越平缓,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小,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小,说法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7℃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26g,即27℃时,往26g丙里加100g水,形成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D、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3℃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说法正确;
故选:D。
4.(2021·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提纯含少量NaCl杂质的KNO3,部分实验过程如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KNO3的溶解度不变
B.①→②,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不变
C.②→③,溶液中NaCl的质量增大
D.②→③,溶液中KNO3的质量减小
【答案】D
【详解】A、①→②,加热蒸发,温度从20℃升到80℃,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
B、①→②,加热蒸发,水分减少,溶质不变,则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增大,错误;
C、②→③,冷却结晶,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而且溶液中只有少量的氯化钠,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变,错误;
D、②→③,冷却结晶,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溶液中KNO3的质量减小,正确。
故选D。
1.(2023·广东汕头·统考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锭难被压缩,因为铝原子间没有间隙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C.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因为铝表面的氧化膜致密而铁锈疏松多孔
D.洗洁精和汽油都可以除油污,是由于它们都有乳化作用
【答案】C
【详解】A、原子之间有间隔,铝锭难压缩,说明其间隔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铝比铁耐腐蚀,是因为铝表面的氧化膜致密而铁锈疏松多孔,该选项说法正确;
D、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除油污,但汽油除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 (2022·广州天河·一模)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2℃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b>a>c
B. 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C.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a>b>c
D. 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a
【答案】B
【详解】A、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b的溶解度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a、b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2℃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1℃时c的溶解度,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选项说法正确;
B、t2℃时,a的溶解度为50,即100g的水中可以溶解50g的a,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于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即在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故选项说法正确;
D、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a,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2023·广东深圳·校考二模)如图为Na2CO3和NH4H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将等质量的两物质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4℃,为使溶液恰好饱和,加入两固体的质量相等
C.T3℃时,将30gNa2CO3固体加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g
D.将100gNH4HCO3饱和溶液从T4℃降温到T1℃,析出20 gNH4HCO3晶体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变大后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于T1℃、T3℃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相等,则将等质量的两物质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4℃,为使溶液恰好饱和,加入两固体的质量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C、T3℃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50g,则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可溶解碳酸钠的质量为,则将30gNa2CO3固体加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5g+50g=75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T4℃和T1℃时,碳酸氢铵的溶解度分别为42g和22g,即溶解度相差42g-22g=20g,由于100gNH4HCO3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小于100g,则析出晶体的质量小于2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4.(2023·广东中山·校考一模)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B.t2°C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70g溶液
C.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仅有丙不能析出晶体
【答案】D
【详解】A、没有确定温度,不能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 t2°C时,甲溶解度为3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甲,将20g甲加入50g水中,最多溶解15g,得到溶液质量=15g+50g=65g,错误;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错误;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仅有丙不能析出晶体,正确。
故选D。
5.(2023·广东珠海·统考二模)如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当温度由T1°C升高到T2°C时(不考虑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2°C时,该溶液一定是硝酸钠的饱和溶液
C.升温时,溶液中硝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T2°C时,向该溶液加入一定量氯化钠,木块会上浮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说明溶液的密度增大,密度增大的原因是溶液中的溶质增加,即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
B、由图并未能知道继续升高温度,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变化,因此不能确定固体是否完全溶解,所以T2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无法确定,故B错误;
C、升高温度,硝酸钠的溶解度增大,溶质增加,即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C正确;
D、加入氯化钠后,溶液密度增大,浮力增加,小球上浮,故D正确;
故选:B。
6. (2022·广州白云·一模)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下:
根据上述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①②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 固体甲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15g
C. 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①~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
【答案】C
【分析】①烧杯蒸发10水,没有固体析出,说明①烧杯一定是不饱和溶液;②烧杯蒸发10g水后有1g固体析出,说明③烧杯是饱和溶液,再蒸发10g水,析出2.5g-1.0g=1.5g固体,说明:该温度下,10g水最多溶解1.5g固体,则甲的溶解度为15g;
【详解】A、①烧杯蒸发10水,没有固体析出,说明① 烧杯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g,蒸发10g水析出1g,说明烧杯②也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烧杯③是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1.5g,说明固体甲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15g;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不能确定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①~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烧杯①中的质量分数最小,蒸发掉10g,变为烧杯②,质量分数变大,但依然是不饱和溶液,烧杯③和④都是饱和溶液,则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①<②<③=④;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2·广州·华附·一模)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试管中分别加入3.0gNa2CO3粉末和3.0gNaCl粉末,按图1,2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是
A. 甲中加入粉末是Na2CO3
B. 图2甲、乙试管中的溶液均是饱和溶液
C. Na2CO3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
D. 3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饱和溶液,则甲中加入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的溶质质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7g,所以10g水中可以溶解0. 7g,乙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甲中加入的粉末是氯化钠,故选项错误;
B、通过推导可知,甲是氯化钠,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 7g,故在该温度下10g水里最多可溶解3. 57g氯化钠,所以0℃时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Na2CO3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故选项正确;
D、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小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2022·广州黄埔·一模)“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是NaCl+NH4HCO3═NaHCO3↓+NH4Cl。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 20℃时,NaHC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NH4Cl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 20℃时,100g水中加入585g NaCl和7.9g NH4HCO3固体,肯定有NaHCO3晶体析出
D. NH4Cl固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
【答案】D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铵、氯化钠、碳酸氢钠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小。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NH4Cl的溶解度小于NaCl的溶解度,故A选项错误;
B、因为20℃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的溶解度,所以20℃时,NaHC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NH4Cl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B选项错误;
C、20℃时,NaHCO3的溶解度是9.6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9.6gNaHCO3,,由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信息可知,5.85g NaCl和7.9g NH4HCO3反应能生成8.4gNaHCO3,所以20℃时,100g水中加入5.85g NaCl和7.9g NH4HCO3固体,得到NaHCO3的不饱和溶液,不能析出NaHCO3晶体,故C选项错误;
D、NH4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NH4Cl固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9.(2022·广东广州·校考三模)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溶液从60℃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B.处于c点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KNO3,完全溶解
D.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仍是饱和溶液
【答案】B
【详解】A、选项信息中未指出溶液的状态,则从60℃降温至20℃,无法判断有无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B、c点位于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则c点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10g硝酸钾,则50g水中最多可溶解55g硝酸钾,故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KNO3,会有5g硝酸钾析出,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则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2022·广东广州·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二模)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固体均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中混有少量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B.t1℃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掉10g水后,可以析出甲物质3g
C.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形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关系:乙>甲
D.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乙>丙>甲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乙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若乙中混有少量甲,可采用蒸发结晶,而不是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甲,10g水中最多溶解 甲,则100g甲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掉10g水后,可以析出甲物质3g,该选项说法正确;
C.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即等量水中最多所能溶解的溶质质量乙>甲,则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形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关系为甲>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可知,甲、乙溶解度均温度降低而减小,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则由t2℃降温到t1℃,甲、乙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液依然为饱和溶液,丙饱和溶液会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成分不变,即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则比较降温后三者的溶质质量分数,可只比较三者的溶解度关系,又由于t1℃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而t1℃甲的溶解度等于t2℃丙的溶解度,则降温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关系为乙>甲=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1.(2023·广东汕头·统考一模)察尔汗盐湖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咸水湖,其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钠。如下图所示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等于氯化钠溶解度
B.t2℃时,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碳酸钠溶液
C.将t2℃时等质量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碳酸钠析出的固体较多
D.夏天晒盐可以得到氯化钠,冬天捞碱可以得到碳酸钠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t1℃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该温度下,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不符合题意;
B、t2℃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0g,该温度下,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该温度下,不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碳酸钠溶液,符合题意;
C、将t2℃时等质量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降温后,碳酸钠、氯化钠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溶质析出,且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氯化钠大,故碳酸钠析出的固体较多,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碳酸钠、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应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氯化钠,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碳酸钠,故夏天晒盐可以得到氯化钠,冬天捞碱可以得到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2023·广东中山·统考二模)NH4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NH4Cl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
C.KNO3中混有少量的NH4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D.t2℃时,等质量的KNO3和NH4Cl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KNO3比NH4Cl的多
【答案】D
【详解】A、图中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正确;
B、图中可知,t1℃两物质溶解度曲线处于交点,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
C、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宜用蒸发结晶,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升高,宜用降温结晶,利用结晶的方法提纯物质,要选择有利于物质析出的方法,提纯硝酸钾应该选择降温结晶,正确;
D、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说明硝酸钾更愿意溶解在水中,需要的水量更少,错误。
故选:D。
13.(2023·广东揭阳·统考一模)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3℃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90g
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都析出晶体
【答案】C
【详解】A、未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则t3℃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30g甲物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30g=80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少,而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甲、乙析出晶体,丙变为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4.(2022·广东广州·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二模)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中混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不变
C.t2℃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3℃时,60g水中溶解36g乙可得到其饱和溶液
【答案】D
【详解】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温时丙溶解度增大无法析出,乙溶解度减小变成晶体析出,无法提纯丙,故错误;
B、t1℃时温度升高后甲物质溶解度增大,溶质的质量没有变化,则溶解度不变,丙物质升温后溶解度减小,部分溶质会变成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选项中没有表明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则无法比较溶质质量分数,故错误;
D、t3℃时,乙的溶解度为60g,则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60g乙,60g水中最多可溶解的质量为,所以60g水中溶解36g乙可得到其饱和溶液,故正确;
故选D。
15.(2021·广东广州·二模)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B.t1℃时,等质量a和c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相等
C.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D.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答案】C
【详解】解:A、t1℃时a的溶解度是2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6.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不能比较溶质质量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ab变成不饱和溶液,由于b在t1℃时的溶解度大于a,因此b的质量分数大于a,由于c的溶解度减小,析出固体,因此a的质量分数大于c,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该选项说法正确;
D、不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比较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6.(2022·广州增城·一模)氢氧化钠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试剂,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需要NaOH的质量是8g:
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一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称量其质量。然后__________(按操作先后顺序,填标号),直至天平平衡。
A.用药匙添加氢氧化钠固体 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
③量取:用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量取水92.0mL。
④溶解:将水倒入装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搅拌,使氢氧化钠溶解。
(2)取上述配制所得的氢氧化钠溶液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过量NaOH溶液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请在方形框中画出实验后溶液中增加的主要微粒(粒子数目不作要求:不考虑空气)____________。
(3)某硫酸工厂的废水中含硫酸铜和硫酸,为测定其含量,取上述配制所得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①结合图示,往一定量的废水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②OA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③计算废水中含硫酸的质量是__________g。
【答案】(1) ①. BA ②. (100mL)量筒、胶头滴管
(2) ①. 有液体进入试管内 ②.
(3) ①. 先无明显现象,后有蓝色沉淀生成 ②. ③. 0.98
【解析】
【小问1详解】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一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然后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直至天平平衡,故填:BA;
③量取水92.0mL,要用(10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小问2详解】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过量NaOH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试管内压强减小,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液体进入试管内,试管内液面上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实验后溶液中增加的主要微粒是和H2O,如图:
【小问3详解】
①某硫酸工厂的废水中含硫酸铜和硫酸,往一定量的废水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反应完,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先无明显现象,后有蓝色沉淀生成;
②由①分析可知,OA段是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解:设废水中含硫酸的质量为x.
故填:0.98。
17.(2023·广东深圳·校考二模)某同学使用白醋和鸡蛋壳进行了“再探质量守恒定律”的家庭小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鸡蛋壳主要含碳酸钙,与白醋(主要成分为乙酸CH3COOH)的反应原理为:。
【实验分析】
(1)有同学认为m1>m2,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你______(选填“赞成”或“不赞成”)该同学的观点。
(2)用质量分数为4%的白醋配制80g质量分数为2%的白醋,需要加水______g。如在实验室中,此处量取水最适合的仪器是______(填写字母)。
A.100mL烧杯、玻璃棒 B.50mL量筒、胶头滴管
C.100mL量筒、胶头滴管 D.10mL量筒、胶头滴管
(3)假设鸡蛋壳中除CaCO3外,其它成分均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请计算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不赞成
(2) 40 B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g
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答: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90.9%。
【详解】(1)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则该同学观点不正确。
(2)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质量分数为4%的白醋的质量为x,则4%x=80g×2%,解得x=40g,则需加水80g-40g-40g;
则量取水的体积为40mL,则需50mL量筒和胶头滴管,故选B。
(3)见答案。
1.(2022·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广州北部水厂采用了先进的超滤膜净水技术,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关于水的净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
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C.超滤膜可降低水的硬度
D.自来水属于混合物
【答案】C
【详解】A、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水中悬浮杂质沉降,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
C、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符合题意;
D、自来水是由水、可溶性杂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2022广州增城区一模)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在20℃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NaCl的质量/g 20 35 5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A. 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20% B. 实验②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C. 实验③所得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36g D. 加热实验③混合液至100℃,固体全部溶解
【答案】C
【解析】
在20℃时,NaCl溶解度是36g,即20℃时,100g水最多溶解36gNaCl。
A、由分析可知,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故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20℃时,35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
C、由分析可知,20℃时,50g氯化钠加到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故说法正确;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在100℃时,100g水不可能溶解50g氯化钠,故说法错误。
故选C。
3. (2022广州白云区二模)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对甲、乙、丙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实验时的变化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t1℃时,乙溶液和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 t3℃时,5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80g溶液
C. 将t3℃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D. 如图2滴入水后,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丙
【答案】D
【解析】
A、由图可知,t1℃时乙、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即t1℃时乙、丙的溶解度相同,则t1℃时,乙的饱和溶液和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t3℃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即t3℃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甲物质,则t3℃时,50g水中加入30g甲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0g甲,形成溶液的质量=50g+20g=70g,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t3℃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甲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为t2℃时的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t3℃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丙的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变为t2℃时丙的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t3℃时丙的溶解度小于t2℃时甲的溶解度,则将t3℃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丙,选项错误;
D、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烧杯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烧杯中有晶体结晶析出,即烧杯溶液中的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如图2滴入水后,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丙,选项正确,故选D。
4. (2022广州市从化区一模)山西运城盐湖是我国三大盐湖之,该地区的人们可采用“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方法来获取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请结合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饱和Na2CO3溶液从60℃降到40℃时会析出晶体
B. 44℃时,Na2C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C. “夏天晒盐”的原理是让湖水蒸发结晶得到NaCl
D. “冬天捞碱”的原理是让湖水降温结晶得到Na2CO3
【答案】A
【解析】
A、饱和Na2CO3溶液从60℃降到40℃时,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符合题意;
B、44℃时,Na2CO3的溶解度为50g,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C、“夏天晒盐”是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冬天捞碱”是因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降温结晶得到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3·广东佛山·校考一模)如图一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只烧杯中,充分搅拌并恢复至原温度后,现象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杯甲中的溶质是B
B.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C.若A中混有少量B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A晶体
D.t1℃时,分别将A和B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B<A
【答案】D
【详解】A、由图一可知: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烧杯甲中的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烧杯乙中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烧杯甲中溶质是B,故A正确;
B、烧杯甲和烧杯乙中溶剂相同,烧杯甲中溶质多,所以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故B正确;
C、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若A中混有少量B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A晶体,故C正确;
D、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B>A;假设现有t1℃时的100g的水,为了使A、B达到饱和状态,加入B的质量比加入A的质量大;则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的质量A<B;故D错。
故选:D。
6.(2023·广东东莞·校考一模)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B.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C.t2°C时,将55g乙加入100g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0g
D.将t3°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答案】C
【详解】A、由曲线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曲线图可知:t2°C时,乙的溶解度为50g,故每100g水最多溶解50g乙,故将55g乙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100g=150g,故C正确,符合题意;
D、将t3°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和乙有固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比较溶质质量分数时可以直接比较溶解度,溶解度大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乙>甲,丙溶液变化后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均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故降温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用降温前的溶解度比较,故为乙>甲>丙,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2022广州市花都区一模)取10℃,100 g水于烧杯中,按下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溶剂损失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溶液和丁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甲→乙→丙,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C. 丙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约为22:100
D.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乙
【答案】B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约是22g,大于15g,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所以乙溶液和丁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乙→丙,溶液的温度不变,则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为22g,所以丙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约为22:100,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乙为1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3.0%,丙为1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00%≈18.0%,丁为6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3.1%,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乙,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8. (2022广州白云区一模)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下:
根据上述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①②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 固体甲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15g
C. 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①~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烧杯蒸发10水,没有固体析出,说明①烧杯一定是不饱和溶液;②烧杯蒸发10g水后有1g固体析出,说明③烧杯是饱和溶液,再蒸发10g水,析出2.5g-1.0g=1.5g固体,说明:该温度下,10g水最多溶解1.5g固体,则甲的溶解度为15g;
A、①烧杯蒸发10水,没有固体析出,说明① 烧杯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g,蒸发10g水析出1g,说明烧杯②也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烧杯③是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1.5g,说明固体甲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15g;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不能确定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①~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烧杯①中的质量分数最小,蒸发掉10g,变为烧杯②,质量分数变大,但依然是不饱和溶液,烧杯③和④都是饱和溶液,则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①<②<③=④;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2022广州市番禺区一模)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化学试剂之一。
(1)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配制1000 g质量分数为0.37% (pH值约为1)的稀盐酸。
①所配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__。
②已知浓盐酸密度为1.19 g/cm3,量取上述所需浓盐酸需用到的仪器_____(填标号)。
A.10mL量筒 B. 50mL量筒 C.试管 D.胶头滴管
③测定所配稀盐酸的酸碱度,应将pH试纸放置在_____上。
(二)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做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向烧杯中依次加入5mL稀氢氧化钠溶液和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不断搅拌溶液。
(2)甲同学滴入一定量盐酸后,红色溶液仍然没有褪去。同学甲因此认为试管中稀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没有发生反应。你认为同学甲的结论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支持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
(3)乙同学滴入一定量盐酸后,发现红色溶液恰好褪色,但由于乙同学有点紧张,手一抖,不小心多滴入了 2滴稀盐酸。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顺序由大到小为:______ > 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3.7g ②. 10g ③. AD或DA ④. 干燥、洁净的玻璃片或白瓷板
(2) ①. 错误 ②. 取加入稀盐酸后仍呈红色的溶液,继续加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的红色褪去 (3) ①. Cl- ②. Na+ ③. H+
【解析】
(1)①所配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1000g× 0.37%=3.7g,故填3.7g;
所需浓盐酸的质量=3.7g÷37%=10g,故填10g。
②由①可知,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10g,浓盐酸密度为1.19 g/cm3,则浓盐酸的条件小于10mL,需要量程为10mL的量筒,还需要胶头滴管,故填AD。
③测定所配稀盐酸的酸碱度,应将pH试纸放置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故填干燥、洁净的玻璃片或白瓷板。
(2)向烧杯中依次加入5mL稀氢氧化钠溶液和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滴入一定量盐酸后,红色溶液仍然没有褪去,可能是加入的稀盐酸较少,不能将氢氧化钠完全中和,而不是稀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没有发生反应,所以甲同学结论错误,故填错误;
取加入稀盐酸后仍呈红色的溶液,继续加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不褪色是因为加入的稀盐酸较少,故填取加入稀盐酸后仍呈红色的溶液,继续加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的红色褪去。
(3)乙同学滴入一定量盐酸后,发现红色溶液恰好褪色,即加入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离子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解离出的钠离子与氯离子,且钠离子与氯离子的数目相同,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与氯离子,且氢离子与氯离子的数目相等,多滴入了 2滴稀盐酸,溶液中的氯离子数目增多,即氯离子数目多于钠离子,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顺序由大到小为Cl-、Na+、H+,故填Cl-、Na+、H+。
10.(2022·广东广州·校考一模)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
(2)t2℃时,将3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
(3)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_。
(4)若要将a点的甲溶液转化为b点的甲溶液,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或_______。
(5)将t3℃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_______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若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7)t2℃时,将含有100g水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加入mg甲和mg乙,升温至t3℃,甲完全溶解,乙仍有剩余,则m的质量范围是_______。
【答案】(1)乙>甲=丙
(2)75g
(3)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4) 恒温蒸发溶剂 增加溶质
(5)大于
(6)乙>甲>丙
(7)10g<m≤60g
【解析】(1)
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2)
t2℃时乙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乙,所以将3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最多溶解25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75g;
(3)
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所以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4)
a点位于甲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说明是该温度下物质的不饱和溶液,b点位于甲的溶解度曲线上,且与a点在同一温度线上,说明是甲的同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故若要将a点的甲溶液转化为b点的甲溶液,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的方法;
(5)
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所以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6)
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降低而较小,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100%,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 所以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甲、乙会析出晶体,丙的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而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所以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7)
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是50g,而t2℃时甲的溶解度是110g,乙的溶解度是60g;要使含有100克水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加入m克甲和m克乙,升温至t3℃,甲完全溶解,乙仍有剩余,说明乙升温后是饱和溶液,且有剩余,所以m最小须大于60g-50g=10g,而甲最多恰好饱和,因此m最大应小于或等于110g-50g=60g。1.(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50g甲能完全溶于50g水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 D.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
2.(2021·广东·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硼酸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硼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B.将a点的硼酸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C.将b点的硼酸溶液降温至t1℃时,有晶体析出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硼酸后充分搅拌,可得70g溶液
3.(2021·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有关如图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S甲>S乙>S丙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
C.27℃时,往26g丙里加100g水,形成不饱和溶液
D.33℃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4.(2021·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提纯含少量NaCl杂质的KNO3,部分实验过程如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KNO3的溶解度不变
B.①→②,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不变
C.②→③,溶液中NaCl的质量增大
D.②→③,溶液中KNO3的质量减小
1.(2023·广东汕头·统考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锭难被压缩,因为铝原子间没有间隙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C.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因为铝表面的氧化膜致密而铁锈疏松多孔
D.洗洁精和汽油都可以除油污,是由于它们都有乳化作用
1. (2022·广州天河·一模)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2℃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b>a>c
B. 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C.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a>b>c
D. 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a
3.(2023·广东深圳·校考二模)如图为Na2CO3和NH4H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将等质量的两物质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4℃,为使溶液恰好饱和,加入两固体的质量相等
C.T3℃时,将30gNa2CO3固体加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g
D.将100gNH4HCO3饱和溶液从T4℃降温到T1℃,析出20 gNH4HCO3晶体
4.(2023·广东中山·校考一模)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B.t2°C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70g溶液
C.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仅有丙不能析出晶体
5.(2023·广东珠海·统考二模)如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当温度由T1°C升高到T2°C时(不考虑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2°C时,该溶液一定是硝酸钠的饱和溶液
C.升温时,溶液中硝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T2°C时,向该溶液加入一定量氯化钠,木块会上浮
6. (2022·广州白云·一模)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下:
根据上述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①②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 固体甲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15g
C. 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①~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
7.(2022·广州·华附·一模)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试管中分别加入3.0gNa2CO3粉末和3.0gNaCl粉末,按图1,2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是
A. 甲中加入粉末是Na2CO3
B. 图2甲、乙试管中的溶液均是饱和溶液
C. Na2CO3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
D. 3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饱和溶液,则甲中加入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的溶质质量
8.(2022·广州黄埔·一模)“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是NaCl+NH4HCO3═NaHCO3↓+NH4Cl。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 20℃时,NaHC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NH4Cl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 20℃时,100g水中加入585g NaCl和7.9g NH4HCO3固体,肯定有NaHCO3晶体析出
D. NH4Cl固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
9.(2022·广东广州·校考三模)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溶液从60℃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B.处于c点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KNO3,完全溶解
D.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仍是饱和溶液
10.(2022·广东广州·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二模)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固体均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中混有少量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B.t1℃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掉10g水后,可以析出甲物质3g
C.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形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关系:乙>甲
D.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乙>丙>甲
11.(2023·广东汕头·统考一模)察尔汗盐湖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咸水湖,其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钠。如下图所示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等于氯化钠溶解度
B.t2℃时,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碳酸钠溶液
C.将t2℃时等质量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碳酸钠析出的固体较多
D.夏天晒盐可以得到氯化钠,冬天捞碱可以得到碳酸钠
12.(2023·广东中山·统考二模)NH4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NH4Cl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
C.KNO3中混有少量的NH4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D.t2℃时,等质量的KNO3和NH4Cl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KNO3比NH4Cl的多
13.(2023·广东揭阳·统考一模)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3℃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90g
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都析出晶体
14.(2022·广东广州·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二模)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中混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不变
C.t2℃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3℃时,60g水中溶解36g乙可得到其饱和溶液
15.(2021·广东广州·二模)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B.t1℃时,等质量a和c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相等
C.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D.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16.(2022·广州增城·一模)氢氧化钠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试剂,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需要NaOH的质量是8g:
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一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称量其质量。然后__________(按操作先后顺序,填标号),直至天平平衡。
A.用药匙添加氢氧化钠固体 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
③量取:用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量取水92.0mL。
④溶解:将水倒入装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搅拌,使氢氧化钠溶解。
(2)取上述配制所得的氢氧化钠溶液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过量NaOH溶液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请在方形框中画出实验后溶液中增加的主要微粒(粒子数目不作要求:不考虑空气)____________。
(3)某硫酸工厂的废水中含硫酸铜和硫酸,为测定其含量,取上述配制所得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①结合图示,往一定量的废水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②OA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③计算废水中含硫酸的质量是__________g。
17.(2023·广东深圳·校考二模)某同学使用白醋和鸡蛋壳进行了“再探质量守恒定律”的家庭小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鸡蛋壳主要含碳酸钙,与白醋(主要成分为乙酸CH3COOH)的反应原理为:。
【实验分析】
(1)有同学认为m1>m2,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你______(选填“赞成”或“不赞成”)该同学的观点。
(2)用质量分数为4%的白醋配制80g质量分数为2%的白醋,需要加水______g。如在实验室中,此处量取水最适合的仪器是______(填写字母)。
A.100mL烧杯、玻璃棒 B.50mL量筒、胶头滴管
C.100mL量筒、胶头滴管 D.10mL量筒、胶头滴管
(3)假设鸡蛋壳中除CaCO3外,其它成分均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请计算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1.(2022·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广州北部水厂采用了先进的超滤膜净水技术,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关于水的净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
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C.超滤膜可降低水的硬度
D.自来水属于混合物
2. (2022广州增城区一模)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在20℃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NaCl的质量/g 20 35 5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A. 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20% B. 实验②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C. 实验③所得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36g D. 加热实验③混合液至100℃,固体全部溶解
3. (2022广州白云区二模)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对甲、乙、丙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实验时的变化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t1℃时,乙溶液和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 t3℃时,5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80g溶液
C. 将t3℃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D. 如图2滴入水后,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丙
4. (2022广州市从化区一模)山西运城盐湖是我国三大盐湖之,该地区的人们可采用“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方法来获取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请结合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饱和Na2CO3溶液从60℃降到40℃时会析出晶体
B. 44℃时,Na2C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C. “夏天晒盐”的原理是让湖水蒸发结晶得到NaCl
D. “冬天捞碱”的原理是让湖水降温结晶得到Na2CO3
5.(2023·广东佛山·校考一模)如图一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只烧杯中,充分搅拌并恢复至原温度后,现象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杯甲中的溶质是B
B.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C.若A中混有少量B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A晶体
D.t1℃时,分别将A和B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B<A
6.(2023·广东东莞·校考一模)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B.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C.t2°C时,将55g乙加入100g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0g
D.将t3°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7. (2022广州市花都区一模)取10℃,100 g水于烧杯中,按下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溶剂损失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溶液和丁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甲→乙→丙,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C. 丙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约为22:100
D.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乙
8. (2022广州白云区一模)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下:
根据上述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①②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 固体甲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15g
C. 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①~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
9. (2022广州市番禺区一模)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化学试剂之一。
(1)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配制1000 g质量分数为0.37% (pH值约为1)的稀盐酸。
①所配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__。
②已知浓盐酸密度为1.19 g/cm3,量取上述所需浓盐酸需用到的仪器_____(填标号)。
A.10mL量筒 B. 50mL量筒 C.试管 D.胶头滴管
③测定所配稀盐酸的酸碱度,应将pH试纸放置在_____上。
(二)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做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向烧杯中依次加入5mL稀氢氧化钠溶液和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不断搅拌溶液。
(2)甲同学滴入一定量盐酸后,红色溶液仍然没有褪去。同学甲因此认为试管中稀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没有发生反应。你认为同学甲的结论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支持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
(3)乙同学滴入一定量盐酸后,发现红色溶液恰好褪色,但由于乙同学有点紧张,手一抖,不小心多滴入了 2滴稀盐酸。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顺序由大到小为:______ > ______>________。
10.(2022·广东广州·校考一模)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
(2)t2℃时,将3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
(3)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_。
(4)若要将a点的甲溶液转化为b点的甲溶液,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或_______。
(5)将t3℃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_______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若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7)t2℃时,将含有100g水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加入mg甲和mg乙,升温至t3℃,甲完全溶解,乙仍有剩余,则m的质量范围是_______。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09讲 物质推断-【精准提分】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精准复习(广东专用)(含解析)

下一篇:山西省大同市平城中学2022-2023下学期高一期中化学(图片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