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23届九年级全真模拟测试卷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C-35.5 Cu-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金刚石切割玻璃 D.铜丝用作导线
2.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 B.测溶液pH C.滴加少量液体 D.倾倒液体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C.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
D.空气中的氮气可以作保护气
4.下列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过氧化氢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B.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氧气压缩为液氧——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D.湿衣服在太阳下容易晒干——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总水储量大,所以不需要节约用水
B.电解水实验可验证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工业废水可以直接排放到江河中
D.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所有杂质得到纯水
6.白炽灯泡中的灯丝一般是钨丝。用黑钨矿冶炼成钨的过程中,会生成钨酸(H2WO4)。钨酸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1 C.+4 D.+6
7.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颜色变为无色
B.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差异
C.人处在CO和CO2浓度过大环境都会死亡,所以两种气体都有毒
D.一氧化碳能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8.每年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
A.图书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9.生活中处处可以用到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通常比组分金属的熔点更高、硬度更小
B.生锈的铁制品回收成本高,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C.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两者含碳量不同
D.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所以在空气中铝比铁更易腐蚀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溶液
C.饱和浴液就是不能再继续溶解任何物质的溶
D.喝下汽水后常会打隔,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1.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能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可作炉具清洁剂
B.蚊虫叮咬后涂抹NaOH溶液减轻痛痒
C.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而变质
D.NaOH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2.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NH4Cl能用作化肥 B.CaO能用作食品干燥剂
C.O2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D.NaHCO3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答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不得分)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向醋酸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14.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重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适量食用加碘食盐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B.青少年饮用牛奶可以补充钙元素,预防佝偻病
C.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霉变大米,清洗后可煮熟食用
D.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我们应该每天适量补充
15.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KOH与HCl B.CO与CuO C.NaNO3与KOH D.K2SO4与BaCl2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2分)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新疆棉以绒长、品质好、产量高著称于世。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土质呈碱性,夏季温差大,阳光充足,使得新疆种植的棉花表现出更突出的特点。采用新疆棉生产的纯棉毛巾,质地柔软,手感舒适,色彩鲜艳,吸水性好,质量远优于其他普通毛巾。
(1)若要增强棉花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可施加钾肥,请写出任意一种钾肥的化学式________。
(2)改良酸性土壤(含硫酸),可加入的物质为________。
(3)小师想区分新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可采用________法。
17.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氢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五一”假期,小梅和父母到风景名胜岳麓山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美。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他们在游览中遇到的问题。
(1)妈妈为小梅准备了米饭、红烧肉、高钙牛奶、青菜做午餐,其中米饭主要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
(2)返回途中,小明拾取了一些不文明游客乱扔的物品,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
A.矿泉水瓶 B.铝制易拉罐 C.塑料袋 D.纸质门票及导游图
19.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 ℃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
(2)30 °C时,向100 g水中加入25 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是________。
(3)要使A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写一种即可)。
四、应用与推理(本大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3分。)
20.古籍中有关“敞锅熬盐”记载主要步骤为:①将黄卤和黑卤按比例混合;②放入敞口锅中加热浓缩,析出粗盐;③用“花水”冲洗粗盐得精品盐。其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Ⅰ为________。
(2)氯化钠的用途有________(写一种即可)。
((3)操作Ⅲ用“花水”冲洗粗盐,既可除去表面的MgSO4和MgCl2杂质,又不损失NaCl,则“花水”应当是________。
(4)检验“精盐”中杂质是否除尽,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
21.已知A-H这8种物质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H的固体常用来人工降雨,A、B、C是物质类别不同的物质(物质类别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H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C→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2.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_______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________防止冷凝水回流使使试管炸裂。
2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小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中,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1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________色。
(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NaOH溶液,产生的蓝色沉淀质量为0.98 g,则参与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
(3)实验3中,小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B中无明显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中溶质的成分,小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溶质为氢氧化钠;
猜想2: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
猜想3: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B中少量溶液,加入___________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几滴酚酞试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猜想3成立
(4)小梅在征得老师的同意后,继续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向试管B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红色恰好褪去,轻轻晃动试管,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