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走进化学世界(含解析)

2023年湖北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走进化学世界
1.(2023·湖北十堰·模拟预测)《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制瓷工艺。下列制作瓷器的步骤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水澄取料 B.旋转造坯 C.坯上书字 D.举火烧制
2.(2023·湖北孝感·统考三模)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安排的下列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面团发酵 B.制作木雕
C.修剪盆栽 D.整理桌椅
3.(2023·湖北荆州·统考模拟预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有关词语中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伐薪烧炭 B.清风徐来 C.刻舟求剑 D.掩耳盗铃
4.(2023·湖北天门·统考二模)下列古代诗词文献记载中所描述的场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B.《望庐山瀑布》一“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C.《抱朴子》一“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D.《天工开物》一“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
5.(2023·湖北十堰·模拟预测)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蔗糖溶解 B.高炉炼铁
C.干冰升华 D.火柴梗被折断
6.(2023·湖北荆门·模拟预测)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干冰升华 C.石油分馏 D.煤干馏
7.(2023·湖北黄石·模拟预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刻舟求剑 C.火上浇油 D.叶落知秋
8.(2023·湖北黄石·统考模拟预测)《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煮楻足火 B.斩竹槌洗 C.日晒成干 D.覆帘压纸
9.(2023·湖北黄冈·统考三模)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 B.镁带燃烧
C.水的沸腾 D.石墨导电
10.(2023·湖北黄冈·模拟预测)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水果腐烂,食盐溶解 B.鲜肉冷冻,玻璃破碎
C.葡萄酒化,蜡烛燃烧 D.汽车爆胎,米饭煮糊
11.(2023·湖北荆州·模拟预测)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千锤万凿出深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蜡炬成灰泪始干
12.(2023·湖北武汉·一模)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把鼻孔靠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④先用纸槽将固体粉末送入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
⑤取用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向下;
⑥将烧瓶放在桌子上,用力塞进塞子;
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
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
A.①④⑦ B.①④⑤⑦ C.①④⑤⑦⑧ D.④⑤⑦⑧
13.(2023·湖北黄石·模拟预测)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塞紧橡皮塞 B.处理废弃药品
C.放入铁钉 D.量取气体体积
14.(2023·湖北黄石·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药品 B.加热固体药品
C.给酒精灯添加酒精 D.稀释浓硫酸
15.(2023·湖北天门·统考三模)完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两个实验,都必需用到的仪器是
A.玻璃棒 B.酒精灯 C.漏斗 D.试管
16.(2023·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在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操作规范的是
A.手拿药品 B.俯视读数
C.吹灭蜡烛 D.倾倒液体
17.(2023·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在用锌粒和稀硫酸溶液制取氢气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锌粒
C.加入稀硫酸 D.收集氢气
18.(2023·湖北黄石·统考一模)下列存放药品时所选择的仪器及存放方式正确的是
A. B. C. D.
19.(2023·湖北武汉·模拟预测)以下实验操作或设计正确的是
A.收集氧气 B.闻气味
C.连接仪器 D.溶解固体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水澄取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旋转造坯,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坯上书字,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举火烧制,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A
【详解】A.面团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制作木雕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修剪盆栽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整理桌椅的过程中只是桌椅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A、伐薪烧炭包含燃烧这个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清风徐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刻舟求剑 ,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掩耳盗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狂风卷走茅草,该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云烟缭绕、瀑布飞泻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该过程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选项符合题意;
D、“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水受热蒸发变为水蒸气,氯化钠从溶液中析出,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5.B
【详解】A、蔗糖溶解形成溶液,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高炉炼铁后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C、干冰升华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火柴梗被折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干冰升华,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石油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煤干馏有焦炭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7.C
【详解】A、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火上浇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叶落知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8.A
【详解】A、煮徨足火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斩竹槌洗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日晒成干,是水分的蒸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9.B
【详解】A、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镁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水的沸腾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物理变化;
D、石墨导电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
故选B。
10.D
【详解】A. 水果腐烂属于化学变化,食盐溶解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 鲜肉冷冻和玻璃破碎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 葡萄酒化和蜡烛燃烧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 汽车爆胎属于物理变化,米饭煮糊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是将其磨细,属于物理变化;
B、千锤万凿出深山只是将石头开采出来,属于物理变化;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花被吹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炬成灰泪始干,包含着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12.A
【详解】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实验操作正确;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液体易喷出,实验操作不正确;
③把鼻孔靠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易导致中毒,实验操作不正确;
④先用纸槽将固体粉末送入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防止粉末粘附在试管内壁上,实验操作正确;
⑤取用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防止残留液腐蚀标签,实验操作不正确;
⑥将烧瓶放在桌子上,用力塞进塞子,易压破烧瓶,实验操作不正确;
⑦加热后的蒸发皿温度高,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实验操作正确;
⑧滴管不能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为防止试剂污染,滴管应悬空正放在试管的上方,实验操作不正确;
因此正确的实验操作为①④⑦,故选A。
13.D
【详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处理废弃药品,不能倒入水池,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块状或大颗粒固体药品,首先试管要横放,用镊子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气体密度比水小,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气体从短导管进,将水从长导管排入量筒中,量筒中所收集到水的体积即为气体的体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14.B
【详解】A、取用固体粉末药品应该用药匙取用,绝对不可用手,操作错误;
B、加热固体药品试管口要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操作正确;
C、不可给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应该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慢倒入水中,且边倒边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更快的散发,操作错误。
故选B。
15.A
【详解】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需要计算、称量(使用托盘天平、药匙)、量取(使用量筒、胶头滴管)、溶解(使用烧杯、玻璃棒)。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需要进行溶解(使用烧杯、玻璃棒)、过滤(使用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使用酒精灯、蒸发皿、三脚架、玻璃棒)。
所以都必需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故选A。
16.D
【详解】A、绝对不可以手触摸药品,错误;
B、量取液体读数时,眼睛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C、不能用嘴吹灭蜡烛,应该用灯帽盖灭,错误;
D、倾倒液体标签向着手心,仪器口紧紧相挨,瓶塞倒放,正确;
故选D。
17.A
【详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装置后,将导管末端放入水中,再用双手握住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故A选项正确;
B、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内时,应该先把试管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口后,再把试管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底,图中操作容易将试管底打破, 故B选项错误;
C、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否则会腐蚀桌面和污染试剂,图中瓶塞正放在桌面上了,故C选项错误;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该中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试管口应向下,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18.D
【详解】A、石灰石是固体,应放于广口瓶内,故操作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应放于细口瓶内,并用橡胶塞塞紧,故操作错误;
C、为了防止氢气逸出,玻璃片磨砂面向着瓶口,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集气瓶应倒放在桌面上,故操作错误;
D、稀硫酸可放于滴瓶内,滴管专用,故操作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药品贮存时的注意事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9.C
【详解】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在利用图中装置收集氧气的时候,应该“长进短处”,氧气应从长导管通入,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左手拿胶皮管,右手拿玻璃管,先把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实验室用于溶解固体的仪器主要有试管、烧杯等,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体积,不能用来溶解固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小学毕业生学科质量数学监测试题 (含答案)

下一篇: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单元测试卷(含解析)高二下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