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燃料及其利用
一、单选题
1.(2023·湖北十堰·模拟预测)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的净化包括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
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来灭火
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电解水实验中,正负电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8:1
2.(2023·湖北荆州·统考模拟预测)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乘坐公交车时,严禁携带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
C.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可在煤炉上放一壶水
3.(2023·湖北襄阳·模拟预测)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碳单质能与氧气反应,所以C60也能与氧气反应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燃烧伴随着放热现象,所以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D.氢氧化钠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所以氢氧化钠可用于干燥氧气、二氧化碳
4.(2023·湖北荆门·模拟预测)钠、镁等金属可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发生火灾时需用专用灭火器。灭火剂主要成分是三甲氧基硼氧六环(C3H9B3O6),当它以雾状喷射到燃着的金属上时,立即发生燃烧。生成的B2O3高温下会熔成玻璃状液体,覆盖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镁等金属着火可以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或高压水枪来灭火
B.C3H9B3O6燃烧能很快耗尽金属物质附近的氧气,从而有效灭火
C.生成的B2O3覆盖在金属物品表面隔绝空气,从而有效灭火
D.以雾状形式进行喷射可增大灭火剂的覆盖面积,提高灭火效率
5.(2023·湖北黄石·模拟预测)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
B.厨房煤气罐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并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
6.(2023·湖北十堰·统考二模)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7.(2023·湖北黄冈·模拟预测)生活处处有化学,安全时刻记心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夜间发现家中石油液化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明泄露原因
B.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D.高楼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
8.(2023·湖北天门·模拟预测)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雷击引发森林火灾,共造成27名消防人员、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扑灭森林火灾时,可在火势蔓延的方向砍出一条隔离带。这种灭火方法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A.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B.隔绝氧气(或空气)
C.清除可燃物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9.(2023·湖北十堰·统考三模)我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的一个途径就是“减排二氧化碳”,下列符合“碳中和”目标的做法是
A.每天开私家车上班 B.冬天大量烧煤取暖
C.开发利用新能源 D.稻田直接焚烧秸秆
10.(2023·湖北黄石·模拟预测)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石墨转化成金刚石
C.使用干冰人工降雨 D.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等多种产品
11.(2023·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呵护自然环境,建设秀美湖北”,下列有关做法不合理的是
A.减少含磷洗衣粉的使用
B.防止浪费,露天焚烧秸秆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提倡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
12.(2023·湖北鄂州·模拟预测)有关下列实验中水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B. 只是让热水中的白磷隔绝空气
C.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D. 通过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变化,测出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比
13.(2023·湖北恩施·模拟预测)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进行如下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对比①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接触氧气
B.对比①③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
D.加热至沸腾,铜片上的红磷也能燃烧
二、填空题
14.(2023·湖北孝感·模拟预测)酒精灯是化学实验中用于加热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处对应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焰心 B.内焰 C.外焰
(2)图2点燃硫粉,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图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灭火的原理为___________。
15.(2023·湖北十堰·统考三模)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酥脆的饼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_____(写化学式)。
(2)高铁酸钾(K2FeO4)集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其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2FeO4+10H2O=4Fe(OH)3↓+8KOH+3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
(3)小明发现有工人师傅用气焊来焊接金属,很好奇,经询问才知道他们是用一种叫乙炔(C2H2)的气体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请写出乙炔燃烧的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16.(2023·湖北随州·模拟预测)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铁离子___________。
(2)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3)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写出其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7.(2023·湖北十堰·模拟预测)我国研制的“天问一号”飞船载着“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的乌托邦平原,标志着中国航天探索再创里程碑。
(1)火星车采用钛合金、铝合金、复合记忆纤维等材料制造,钛合金和铝合金属于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工业制钛过程中的一个反应:,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下图是工业制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硅片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请说明太阳能电池的优点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三、推断题
18.(2023·湖北宜昌·模拟预测)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分别由C、H、O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丁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反应丙﹣戊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
(2)若丁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甲是 _____(填化学式)。若戊由三种元素组成,反应戊→丁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若戊由两种元素组成,则戊可能是 _____(填化学式)。
四、实验题
19.(2023·湖北鄂州·模拟预测)图1和图2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图1中a仪器的名称 _____。
(2)图3是根据图2设计的简易制氧机简图。推断A剂和B剂是 _____,其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_____。
(3)图4为某兴趣小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①向装置内依次加入白磷和80℃的水,此时白磷不燃烧;②通入氧气,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容器内气体压强 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
(4)对比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_____。
五、计算题
20.(2023·湖北武汉·模拟预测)日前武汉市家庭管道气所输送的燃料为天然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若甲烷不完全燃烧,火焰为黄色,同时产生炭黑、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因此在使用天然气时应尽量使其完全燃烧。
(1)若家中燃气灶燃烧时火焰为黄色,则应该把燃气灶的进风口(进空气的阀门)调______(填“大”或“小”)
(2)若完全燃烧3.2 g甲烷,需要氧气的质量至少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六、科普阅读题
21.(2023·湖北黄石·模拟预测)请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阅兵式背后的化学知识
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阅兵礼炮为活动拉开了序幕,现代新型礼炮使用环保气弹,实现了有害气体零排放。其中某种环保气弹用乙醇(C2H5OH)作为燃料,通过氧气瓶输入氧气,使乙醇在炮筒内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国庆阅兵式上,急速飞翔的战机在蓝天中划出一道道绚丽的彩烟,展示了“彩练舞苍穹”的绚丽效果。这些彩烟的产生是将航空液体“彩色拉烟剂”注入飞机吊舱,通过氦气加压将拉烟剂吹出来,送入发动机喷出的高温气体中,形成的蒸汽遇冷后凝结成雾,就成为浓浓的彩烟,也许,说是“彩雾”更加合适。本次阅兵使用的彩烟都是我国部队的科研人员研制出的“颜色正、浓度高、绿色环保、无毒无污染”的食品级材料。
阅兵式的末尾,七万只气球腾空而起,在天空中架起了一道彩虹,同样也是化学科技的运用。这些气球均为厂家单独定制的专用气球,采用纯天然乳胶制作,在空中上升到一定高度会自己爆炸,埋在土壤里一个星期即可降解,不会污染环境。早期的气球一般都是用氢气灌装,但由于氢气性质较为活泼,极易引起爆炸,所以现在一般用氦气代替,更为安全。
(1)从物质变化的类型分析,“彩烟”的形成属于 变化。
A.物理 B.化学
(2)阅兵式中所用气球更“安全”的原因是所填充气体——氦气的化学性质 。
A.稳定 B.不稳定
(3)其中某种环保气弹用乙醇(C2H5OH)作为燃料,则C2H5OH中碳、氧、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A.12∶8∶3 B.24∶16∶3
(4)上文中提到的环保措施是______(填一项即可)。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水的净化是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说法正确;
B、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说法错误;
C、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说法正确;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氧气与氢气体积比是1:2,质量比是8:1,说法正确;
故选:B。
2.D
【详解】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降低天然气的浓度,以防遇明火发生爆炸,故选项做法正确;
B、乘坐公交车时,禁止携带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以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选项做法正确;
C、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做法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做法不正确;
故选D。
3.A
【详解】A、碳单质能与氧气反应,C60也是碳单质,所以C60也能与氧气反应,故选项A正确;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也带电,故选项B错误;
C、燃烧伴随着放热现象,但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氢氧化钠溶于水也放热,故选项C错误;
D、氢氧化钠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氢氧化钠不能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因为氢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4.A
【详解】A、钠、镁金属单质可以与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不能起到灭火的作用,符合题意;
B、灭火剂主要成分是三甲氧基硼氧六环(C3H9B3O6),当它以雾状喷射到燃着的金属上时,立即发生燃烧,其燃烧时消耗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使得燃烧的金属因氧气不足而火势减弱甚至熄灭,不符合题意;
C、 生成的B2O3高温下会熔成玻璃状液体,覆盖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膜,其阻碍了金属与氧气的接触,使得火焰因缺氧而熄灭,不符合题意;
D、以雾状形式进行喷射,增大灭火剂的覆盖面积,使得灭火剂与燃烧物充分的接触,进而快速灭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详解】A、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否则会进入新鲜空气是燃烧更剧烈,选项说法错误;
B、厨房煤气罐漏气,为防止燃气遇明火爆炸,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使室内燃气浓度降低至爆炸极限外,选项说法正确;
C、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并用干粉灭火器灭火,选项说法正确;
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由于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故不能用水灭火而应迅速用湿布盖灭,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6.A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遇到室内起火,不能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7.A
【详解】A、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液化石油气是可燃性气体,开灯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所以错误。
B、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正确。
C、油锅不慎着火,用锅盖盖住能隔绝氧气或空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正确。
D、高楼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正确。故选A。
8.C
【详解】为防止火势蔓延,在火势蔓延的方向砍出一条隔离带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使可燃物不被引燃。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9.C
【详解】A、开私家车出行,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多,会增加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排放;故错误;
B、烧煤取暖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和粉尘;故错误;
C、开发新能源汽车,减少汽油、柴油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排放;故正确;
D、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污染空气的气体和粉尘;故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先后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即为石墨变成金刚石,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人工降雨是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等多种产品,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先后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1.B
【详解】A、减少含磷洗衣粉的使用,能减少水体的污染,故选项做法正确;
B、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不利于空气保护,故选项做法不正确;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能减少水体的污染,故选项做法正确;
D、提倡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B。
12.B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高温熔融物,故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烧杯中的热水对于水中白磷的作用是隔绝空气,而对于铜片上的白磷是提供热量使白磷燃烧,故此处水的作用不只是让热水中的白磷隔绝空气,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为了防止空气污染,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实验中,当红磷熄灭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通过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测出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D
【详解】A、①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②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故对比①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接触氧气,不符合题意;
B、①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③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故对比①③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C、①中白磷燃烧,②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此时热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①中白磷燃烧,③中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此时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不符合题意;
D、加热至沸腾,铜片上的红磷温度也不能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符合题意。
故选D。
14.(1)C
(2)
(3)隔绝氧气(或空气)
【详解】(1)据图可知,图1中a处对应的是酒精灯灯焰的外焰。故填:C。
(2)硫燃烧即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灭火的原理为隔绝氧气(或空气)。
15.(1)H2O
(2)O2
(3)2C2H2+5O24CO2+2H2O
【详解】(1)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化学式为H2O。
(2)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8K、4Fe、20H和26O,等号右边除3X外,有4Fe、8K、20H和20O,则还少6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O2。
(3)乙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1)
(2)
(3)
【详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用正负号和数字标出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不写,表示多个离子则在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铁离子表示为2Fe3+,故填:2Fe3+。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表示为,故填:。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7.(1)混合物
(2)SO3
(3) 2C+SiO22CO+Si 无污染
【详解】(1)钛合金和铝合金都是合金,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1个钛原子、4个氟原子、4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和8个氧原子,反应后出现了1个钛原子、4个氟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尚缺的2个硫原子和6个氧原子存在于2X中,则X的化学式为SO3,故填SO3。
(3)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碳与二氧化硅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硅,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C+SiO22CO+Si;
太阳能电池的优点不产生有害气体与烟尘,无污染,将太阳能转化为光能,太阳能的资源丰富,故填无污染等。
18.(1)
(2) H2O2 (合理即可) CO(CH4等合理即可)
【分析】(1)若丁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丁是氧气,根据题意,甲是碳,乙能和丁反应则乙是一氧化碳,乙和丙之间能相互转化,且甲能生成乙或丙,则丙是二氧化碳,丙能和戊反应,则戊是水,水能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合题意;
(2)若丁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丁是二氧化碳,则乙是水;甲是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出水和氧气,则丙是氧气,则戊是一氧化碳或是有机物。若戊由两种元素组成,则戊可能是一氧化碳或是甲烷等;而若戊由三种元素组成,则戊可以是乙醇(C2H5OH)等,符合题意;
【详解】(1)根据(1)分析可知丙是二氧化碳,戊是水,则反应丙﹣戊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是:;
(2)根据(2)分析可知甲是过氧化氢,化学式是:H2O2;
戊→丁可以是乙醇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戊含两种元素,戊是一氧化碳或是甲烷等,化学式是:CO(CH4等合理即可)。
19.(1)试管
(2)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分解反应
(3)大于
(4)需要氧气(助燃物)
【详解】(1)由图可知a是试管。
(2)通过观察图2装置可知,该装置可在常温下制取氧气,故装置内装有的制氧气的试剂应为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该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3)白磷剧烈燃烧时,气体膨胀,气压增大,容器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4)①中白磷不燃烧,②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对比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助燃物)。
20.(1)大
(2)12.8g
解:设需要氧气质量为x。
x=12.8g
答:需要氧气质量12.8g。
【详解】(1)燃气灶燃烧时火焰为黄色,说明氧气不足,应该把燃气灶的进风口调大,故填:大。
(2)见答案。
21.(1)A
(2)A
(3)A
(4)气球是由纯天然乳胶制成的,在自然界中可以降解(或阅兵使用的彩烟都是我国部队的科研人员研制出的“颜色正、浓度高、绿色环保、无毒无污染”的食品级材料)
【详解】(1)“彩烟”的形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分子的间隔变大了,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
(2)氦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无毒,密度小,所以用于填充气体,故选:A;
(3)C2H5OH中碳、氧、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8:3,故选:A;
(4)根据上述材料可知,提到的环保措施有阅兵使用的彩烟都是我国部队的科研人员研制出的“颜色正、浓度高、绿色环保、无毒无污染”的食品级材料、气球是由纯天然乳胶制成的,在自然界中可以降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