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二中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6月文化部阶段性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1.C 2.C 3.D 4.C 5.B
6.D 7.A 8.B 9.A 10.B
11.C 12.B、D 13.C 14.BC 15.C
16.(每空 2分,共 12分)
(1)①B ②C (2)①BC ②AC (3)①A ②BD
17.(每空 2分,共 12分)
(1)第 2周期ⅤA族 <
(2)4 更大
(3)H+、Br-、SO42-
(4)A、B、C
18.(每空 2分,共 12分)
(1)污染小、可再生、来源广、资源丰富、燃烧热值高(任写其中 2个)
(2)M
(3)98 kJ
(4)①2N M ②0.25 mol·L-1·min-1
(5)A
19.(除特别标记外,每空 2分,共 12分)
(1)A(1分)
(2)Fe-2e-+2OH-=Fe(OH)2
(3)从右向左(1分) 滤纸上有红褐色斑点产生
(4)增大
(5) Fe-6e-+8OH-=FeO2-4 +4H2O 0.28
20.(每空 2分,共 12分)
(1)2H 催2O2 ==化==剂= 2H2O+O2↑
(2)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0.75 0.6 随反应的不断进行,H2O2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率减小单县二中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6月文化部阶段性考试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面是四位同学学完原子结构相关知识后,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2. 氨气与氯气的反应为:8NH3+3Cl2= 6NH4Cl+N2,该反应可用于氯气管道的检漏。
下列表示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 9的氮原子: 97 N B. N2分子的电子式:
C. Cl2分子的结构式:Cl—Cl D. Cl-的结构示意图:
3.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分子式为 C15H22O5)而荣获 2015年诺贝
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属于
A. 单质 B. 氧化物 C. 混合物 D. 有机物
4. 下列物质中,属于烷烃的是
A. C8H16 B. CH3CH2OH C. D. CH2=CH2
高一年级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5. 化学与生产、生活等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华为 P30 Pro”手机中麒麟芯片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泪”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 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超环(人造太阳)使用的 2H、3H与 1H互为同位素
D. 港珠澳大桥采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吊绳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6. 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7.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当正、
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2、H2完全转化为 NH3
B. N2、H2、NH3在容器中共存
C. 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N2、H2、NH3的浓度不再改变
8. 已知反应 NO2(g)+CO(g) = NO(g)+CO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图中 A→B为放热过程
B. 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C. 1 mol NO2和 1 mol CO的键能总和大于 1 mol NO和 1 mol CO2的键能总和
D. 1 mol NO2(g)和 1 mol CO(g)的总能量低于 1 mol NO(g)和 1 mol CO2(g)的总
能量
高一年级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9. 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Z同主族,X、Y、
Z同周期,其中只有 X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X>Y>Z>W
B. W的含氧酸的酸性比 Z的含氧酸的酸性强
C. 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 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 若W与 X原子序数差为 5,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X3W2
10. 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 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 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 I-的 Cl2
D. 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 I-后的 Cl2尾气
二.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每小题 4分,共 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
题意,全部选对得 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有选错的得 0分。)
11. 如图所示,检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同时 A电极质量减少,B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C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B.A、B、C可能分别为 Zn、Cu、稀盐酸
C.C中阳离子向 A极移动
D.A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12. 短周期元素 R、T、Q、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T 所处的
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高一年级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A.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R
C. 原子半径:T>Q>R
D. 含 T 的盐中,T 元素只能存在于阳离子中
13. 有机物 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4.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 N2(g)+3H2(g) 2NH3(g),下列能够说明反应
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c(N2)∶c(H2)∶c(NH3)=1∶3∶2
B.氨气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C.断开一个 N≡N键的同时有 6个 N—H键断裂
D.混合气体的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15. 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 2 L的密闭容器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
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4D 6A+2C
B.反应进行到 1 s时,v(A)=v(D)
C.反应进行到 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5 mol·L-1·s-1
D.此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不会发生移动
高一年级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共 60分。)
16. (12分)根据要求填空。
(1)现有 4组物质:A. 金刚石与石墨 B. 氕与氘
C. D.
①其中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下同) ;
②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
(2)现有 3种有机物:A. 乙烷 B. 乙烯 C. 苯
①能与 H2发生加成反应的有__________;
②能与 Cl2发生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__。
(3)现有 4种变化:A. 干冰气化 B. 氯化钾熔化 C. HI分解 D. NaHSO4溶于水
①未破坏化学键的是___________;
②有离子键被破坏的是____________。
17. (12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如图是元
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酸性:
H3AsO4________(填“>”或“<”)H3PO4。
(2)S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S与 H2反应有
一定的难度,请判断:在相同条件下 Se 与 H2反应的难度比 S 与 H2反应的难度
________(填“更大”“更小”或“相同”)。
(3)Br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将 SO2气体通入溴水后,溶液中
存在的主要离子是_______________。
高一年级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C、N、O、F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
B. 氯气能从 NaBr溶液中置换出溴单质
C.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18. (12分)按要求填空。
(1)氢能是发展中的新能源,它的利用包括氢的制备、储存和应用三个环节。与汽油相
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 N,转化过程如下:
ΔH= +88.6 kJ·mol -1。则M、N相比,较稳定的
是___________(填“M”或“N”)。
(3)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一定比例混合高温
下煅烧,产物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 = 2Al2O3(s)+3TiC(s)
ΔH= -1176 kJ·mol-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 1 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
(4)在一定温度下,4 L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气体M、气体 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如图:
M
N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 t2=2 min,计算反应开始至 t2时刻用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____。
(5)在 298 K、101 kPa时,已知:
① 2H2 (g)+O2 (g) = 2H2O(g) ΔH1
② Cl2(g)+H2(g) = 2HCl(g) ΔH2
③ 2Cl2(g)+2H2O(g) = 4HCl(g)+O2(g) ΔH3
则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
高一年级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A.ΔH3=2ΔH2-ΔH1 B. ΔH3=ΔH1+ΔH2
C. ΔH3=ΔH1-2ΔH2 D. ΔH3=ΔH1-ΔH2
19. (12分)某课外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装置对原电池和电解原理进行实验探究。
请回答:
Ⅰ. 用如图 1所示装置进行第一组实验。
(1)在保证电极反应不变的情况下,不能替代 Cu做电极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铝 B.石墨 C.银 D.铂
(2)M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SO42-______________(填“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或“不”)移动;
滤纸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用如图 2所示装置进行第二组实验。实验过程中,两极均有气体产生,Y极区溶
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停止实验,铁电极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
查阅资料发现,高铁酸根(FeO42-)在溶液中呈紫红色。
(4)电解过程中,X极区溶液的 pH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电解过程中,Y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高一年级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4OH--4e-= 2H2O+O2↑,若在 X极收集到 672mL气体,在 Y极收集到 168mL气体
(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时气体体积),则 Y电极(铁电极)质量减少_________g。
20. (12分)某实验小组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后,联想到 H2O2分解制备氧气,设计如下实
验方案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实验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甲和实验乙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甲和实
验丙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对实验乙中产生的气体进行收集,并在 2 min内 6个时间点对注
射器内气体进行读数,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0~ 20 s -的反应速率 v1= __________mL·s 1, 100~ 120 s 的反应速率 v2=
__________mL·s- 1。不考虑实验测量误差,二者速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年级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