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自测题(含解析)---2022-2023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单元自测题
一、单选题
1.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可燃冰 D.煤
2.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硝酸钾晶体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其中没有涉及到的实验方法是(  )
A.溶解 B.蒸发 C.蒸馏 D.结晶
3.人工天河-红旗渠的修建解决了林州市用水难的问题。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水属于混合物 B.75%酒精溶液中溶剂是水
C.滥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 D.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
4.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软水中一定不含任何杂质
C.电解水装置,连负极处产生氧气 D.过滤可以去除河水中的所有杂质
5.下列有关碳酸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类:盐 B.存在:石灰岩中
C.性质:能与NaOH溶液反应 D.用途:人体补钙剂
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防止食品的腐烂,甲醛常用于食品的防腐
B.霉变的花生、玉米可洗净、烘干后压炸成食用油
C.牛奶富含维生素,多饮用可防止“坏血病”
D.食用小苏打水可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一些不良症状
7.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海水淡化过程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
B.可燃冰具有热值高,不产生残渣废气等优点,被称为“未来能源”
C.利用海水涨落,推动水轮转动从而可以发电
D.利用蒸发结晶,可以从海水中得到粗盐
8.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A.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B.加快煤的开采与使用,大力发展经济
C.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D.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氮肥
9.如图为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KNO3的溶解度>NaCl的溶解度
B.t℃时,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20℃时,100g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6g
D.50℃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降至20℃,KNO3析出晶体多
10.已知20℃时CuSO4的溶解度为32g。20℃时,取一定质量某CuSO4溶液于烧杯中,按下图进行实验(整个过程中忽略溶剂损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
B.丙中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25
C.丁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CuSO4 50℃时的溶解度比20℃时的大
11.在碳中和领域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分子数之比是1:4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D.反应前后物质总能量保持不变
12.下列每组中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A.NaCl、Ca(OH)2、AgNO3 B.CuSO4、MgCl2、KNO3
C.H2SO4、K2CO3、CaCl2 D.NaNO3、KCl、Ba(OH)2
二、科普阅读题
13.阅读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小苏打牙膏的主要功能组分有:食品级小苏打、生物活性材料(羧甲基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单氟磷酸钠、柠檬酸锌等。
口腔中的一些细菌发酵会产生酸性物质,从而腐蚀牙釉质,严重者会造成龋齿。小苏打可以中和口腔pH,以维持口腔良好的酸碱度环境,进而增强牙膏的清洁效果。氟离子和羟基磷灰石针对牙釉质的再矿化保护,可以延缓牙釉质遭受的酸蚀,并填补由于早期酸蚀造成的一些微小的孔隙。
柠檬酸锌是一种安全抑菌组分,数甲基壳聚糖和柠檬酸锌的协同作用能提高抑菌性及香精的持久性。小苏打牙膏有抑制真菌的作用,对于由真菌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小苏打牙膏中还含有水合硅石等高效摩擦剂,可以提高牙膏的清洁能力,并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使用口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苏打的水溶液呈   性(填“酸”、“碱”或“中”);
(2)小苏打牙膏中对预防龋齿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是   和羟基磷灰石;
(3)儿童误食了小苏打牙膏也不必惊慌,小苏打与胃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对于小苏打你还知道它的用途有   (写出一点)
三、综合题
14.利用海水(含NaCl、MgCl2)制取NaOH溶液,用来处理含SO2的废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反应①化学方程式为   
(2)为了检验沉淀B是否沾有氯化钙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沉淀B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依次加入哪两种试剂____(填序号);
A.稀硝酸 B.碳酸钠溶液
C.氯化钠 D.硝酸银和硝酸混合溶液
(3)反应②中有关电解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溶液的pH增大
B.一定为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
C.溶液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4)该流程中得到的稀盐酸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反应,其方程为:NaSO3+2HCl=2NaCl+H2O+S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四、实验探究题
15.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氢氧化钙溶液,一瓶是稀盐酸。为了鉴别它们,同学们先给两瓶溶液和两支试管贴上标签甲、乙,然后分别取样进行实验。实验方案如图甲所示。
(1)甲试管出现   (填实验现象),则甲溶液为氢氧化钙溶液:乙试管出现大量气泡,则乙溶液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2)实验结束后,小蕊同学进一步完成了如图2所示的探究。甲试管中废弃物过滤后,得到的滤渣为   。
①若滤液M和废液N混合时,产生气泡,则废液N中溶质为   。
②若M与N溶液混合时,无明显现象。则混合物Q的溶质组成会有多种可能情况,请写出其中所含溶质种类最多的情况:   (填化学式)。
(3)能鉴别甲、乙两种溶液的试剂还有很多,下列试剂中能达到此实验目的的有____。(填字母)
A.酚酞溶液 B.镁条 C.氯化钠溶液 D.稀硝酸
E.氧化铜
五、计算题
16.工业盐酸中通常溶有少量的FeCl3而呈黄色,小红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HCl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100g,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测得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g。
(2)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将来可能代替化石燃料。
故答案为:C。
【分析】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
2.【答案】C
【解析】【解答】A、“扫取以水淋汁后”过程中涉及到溶解,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乃煎炼而成”过程中涉及到蒸发,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提纯中过程中没有利用组分沸点差异进行物质分离的操作,不涉及到蒸馏,选项C符合题意;
D、“乃煎炼而成”过程中涉及到蒸发浓缩,结晶,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3.【答案】D
【解析】【解答】
A.自然界的水都为硬水,都是混合物。
B.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
C.滥用化肥和农药,化肥和农药会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D.过滤是固液分离的一种操作方式,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溶解在水中,是过滤不出来的。
故答案为:D
【分析】可通过煮沸是硬水软化。
4.【答案】A
【解析】【解答】A.降低水的硬度可以通过煮沸和蒸馏,A正确。
B.软水是指不含或少含钙镁化合物的水,故软水可能还含有少量钙镁化合物。B错误。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C错误。
D.过滤是固液分离的一种操作方式,溶解在河水里的物质过滤不出来。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电解水的实验要记住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过滤只可以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是过滤不出来的。
5.【答案】C
【解析】【解答】A、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类,选项不符合题意;
B、自然界碳酸钙多存在于石灰岩中,选项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是一种难溶性的盐,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选项符合题意;
D、碳酸钙含有钙元素,因此能作为人体的补钙剂,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碳酸钙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碳酸钙多存在于石灰岩中,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含有钙元素,能作为人体的补钙剂。
6.【答案】D
【解析】【解答】A. 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于食品的防腐,故不符合题意;
B. 霉变的花生、玉米含有黄曲霉素等有毒物质,经过加工也不可食用,故不符合题意;
C. 牛奶富含维生素,但维生素C含量不高,多饮用不可防止由缺少维生素C引起的“坏血病”,故不符合题意;
D. 食用小苏打(碳酸氢钠)水可缓解因胃酸(主要为盐酸)过多引起的一些不良症状,因为碳酸氢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减少胃酸。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不能食用。
B、霉变的食物含有黄曲霉素等有毒物质。
C、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D、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用途分析。
7.【答案】A
【解析】【解答】A. 海水淡化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符合题意;
B. 可燃冰具有热值高,不产生残渣废气等优点,被称为“未来能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利用海水涨落,推动水轮转动从而可以发电,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海水中溶有大量粗盐,所以利用蒸发结晶,可以从海水中得到粗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根据可燃冰具有热值高,不产生残渣废气等优点分析。
C、利用根据海水涨落推动水轮转动从而可以发电分析。
D、根据蒸发结晶的原理分析。
8.【答案】D
【解析】【解答】A、脱硫煤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加快煤的开采与使用,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符合题意;
C、可燃冰即固态甲烷和水的结合物,甲烷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会固定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脱硫的好处进行分析;
B、根据煤燃烧的产物进行分析;
C、根据常见的新能源进行分析;
D、根据氨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行分析。
9.【答案】B
【解析】【解答】A. 20℃时,KNO3的溶解度B. t℃时,NaCl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则对应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符合题意;
C.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136g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6g ,不符合题意;
D. 50℃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降至20℃,因未指明溶液质量关系,无法确定析出晶体多少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答案】C
【解析】【解答】A.丁中溶解固体质量大于丙,故丁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丙中溶解固体质量大于等于乙,乙中溶质质量大于甲,故丙中溶解溶质质量大于甲,丙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综上所述,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 ,A正确。
B.丙中为20℃的 CuSO4饱和溶液,溶质质量:溶剂质量=32g:100g=8:25,B正确。
C.丁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C错误。
D.等量水中50℃中溶解的硫酸铜质量大于20℃,故 CuSO4 50℃时的溶解度比20℃时的大 ,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若某溶液是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在该温度下,同种溶质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相同的,溶质溶剂的比例也是相同的。
11.【答案】C
【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分子反应前8个,反应后剩余2个,即参加反应了6个,反应前2个,反应后没有剩余,则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3,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有单质参与,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不符合题意;
C. 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符合题意;
D. 反应需加热,反应前后物质能量发生改变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反应图示中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关系分析;
B、根据复分解是化合物间的反应分析;
C、根据所给乙烯的分子构成确定化学式分析;
D、根据反应需加热分析。
12.【答案】D
【解析】【解答】A. NaCl、Ca(OH)2与AgNO3 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B. CuSO4 溶液呈蓝色,不符合题意;
C. H2SO4、CaCl2能K2CO3 反应,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D. NaNO3、KCl、Ba(OH)2 相互间不反应,且溶液呈无色,可以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共存问题即为各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不能发生反应则能共存。解题的关键是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掌握,若各物质或离子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则能反应,即不能共存。
13.【答案】(1)碱
(2)单氟磷酸钠
(3)
(4)发酵粉或治疗胃酸过多
【解析】【解答】(1)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水溶液呈碱性,故填:碱;
(2)由材料可知,氟离子和羟基磷灰石对预防龋齿起作用,含有氟离子的物质是单氟磷酸钠;小苏打牙膏中对预防龋齿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是单氟磷酸钠和羟基磷灰石,故填:单氟磷酸钠;
(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故填:发酵粉或治疗胃酸过多。
【分析】(1)根据小苏打溶液的酸碱性解答;
(2)根据“氟离子和羟基磷灰石针对牙釉质的再矿化保护,可以延缓牙釉质遭受的酸蚀,并填补由于早期酸蚀造成的一些微小的孔隙。”分析解答;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确定反应的方程式;
(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根据小苏打的化学性质解答。
14.【答案】(1)
(2)B;D
(3)A
(4)复分解
【解析】【解答】(1) 反应①为氯化镁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
(2) 检验沉淀B是否沾有氯化钙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沉淀B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需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能与氯化钙或氯化钠反应有明显现象的物质,稀硝酸不能与氯化钙或氯化钠反应,A错误;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B正确;氯化钠不能和氯化钙反应,C错误;硝酸银与氯化钙、氯化钠反应产生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溶液,D正确;
(3) 反应②中氯化钠溶液电解后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电解后溶液的pH增大,A正确; 可能为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 ,B错误; 溶液中的钠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因产生气体溶液质量减小,则钠元素分数增大,C错误;
(4)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类似于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分析】(1)根据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分析;
(2)根据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化学性质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4)根据盐和酸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分析。
15.【答案】(1)白色沉淀;HCl
(2)碳酸钙/CaCO3;NaCl、HCl;NaCl、NaOH、Ca(OH)2、CaCl2
(3)A;B;E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甲试管出现白色沉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泡,故乙溶液的溶质为HCl。
(2)甲试管中的固体为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故过滤后得到的滤渣为碳酸钙。
① 若 若滤液M和废液N混合时,产生气泡, 则说明乙试管中盐酸过量,故废液N中的溶质为 NaCl、HCl(其中的NaCl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HCl为反应后剩余的)。
② 甲试管反应后的溶质有三种可能:NaOH、NaOH和Na2CO3、NaOH和 Ca(OH)2 。乙试管反应后的溶质有三种可能: NaCl、NaCl 和Na2CO3、NaCl 和 HCl 。根据题意,M和N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其中溶质种类最多的情况是甲中溶质情况是NaOH和 Ca(OH)2,乙中溶质情况是NaCl 和 HCl ,混合后 HCl和Ca(OH)2反应又生成CaCl2,且反应后Ca(OH)2有剩余,混合后溶质有 NaCl、NaOH、Ca(OH)2、CaCl2 。
(3)因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稀盐酸显酸性,滴入酚酞后,若是氢氧化钙溶液,溶液会变红,若是稀盐酸,溶液仍为无色,故酚酞可以用来鉴别两种溶液。镁条与氢氧化钙溶液溶液不反应,镁条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故镁条可以用来鉴别两种溶液。氯化钠溶液和两种溶液都不反应,故氯化钠溶液不能用来鉴别两种溶液。稀硝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物明显现象,稀硝酸与稀盐酸不反应也无明显现象,故稀硝酸不能用来鉴别两种溶液。氧化铜与氢氧化钙溶液不反应,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故氧化铜可以用来鉴别两种溶液。
【分析】对于两份反应后的溶液混合后的溶质组成,首先找出两份溶液的所有的溶质可能,再推断混合后的溶质组成可能。
16.【答案】(1)2.14
(2)由图可知,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72g-160g=12g;设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则:
FeCl3+ 3NaOH= Fe(OH)3↓+3NaCl
120 107
x 2.14g
X=2.4g
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0g×20%=32g,设参加反应氯化氢的质量为y,则:
HCl+ NaOH= NaCl+H2O
36.5 40
y 32g
y=29.2g
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100%=29.2%,
答: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29.2%。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14g;
【分析】(1)根据图像,找出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
(2)先根据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氢氧化钠的质量;再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盐酸的质量。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湖南省永州市名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自测题(含解析)---2022-202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