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物态变化(答案)

2023年人教版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共10题)
1.(2023九上·通许期末)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谚语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一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2.(2023八上·广阳期末)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
A.毛巾摊开晾 B.谷子放在阳光下晒
C.湿头发用电吹风吹 D.水果装袋后放冰箱冷藏
3.(2023八上·石门期末)如图所示,是模拟“云和雨”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酒精灯加热湿沙,加快水的汽化
B.烧杯里的“白雾”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C.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D.冰块使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珠
4.(2023八上·永川期末)“谷雨、白露、霜降、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谷雨,雨生百谷;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白露,露凝而白;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霜降,薄霜铺地;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大雪,雪兆丰年;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5.(2023八上·襄州期末)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
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
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6.(2023八上·大兴期末)“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强度、高韧性钛合金。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反映金属钛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7.(2017·锦州模拟) 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B.“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
C.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
D.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机翼下方的压强
8.(2023八上·秦淮期末)为改善光学性能,可以给太阳眼镜、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了解到金属一般具有较好的延展性,甚至直接变为气态,根据题中所给信息(  )
A.金属压成薄片直接粘到玻璃表面
B.金属先汽化后液化到玻璃表面
C.金属先熔化后凝固到玻璃表面
D.金属先升华后凝华到玻璃表面
9.(2023八上·太仓期末)为抑制扬尘、改善空气质量,城市道路上经常用如图所示的雾炮车向空中喷出水雾,其工作过程是喷雾筒口周围有一圈出水孔喷出细小水流,在筒内吹出的高速气流作用下成为更小的雾状水滴,将其抛向空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雾炮车喷出的水雾是液化形成的
B.雾炮车喷出的水雾是汽化形成的
C.部分水雾在空中消失是由于发生了汽化
D.部分水雾在空中消失是由于发生了升华
10.(2023八上·定州期末)2022年11月,我市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白衣战士”们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肩负起抗击疫情的重大责任。护目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护目镜内“雾气”的形成属于(  )
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二、填空题(共5题)
11.(2023·郓城模拟)造雪机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造雪机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此处产生的高压空气将水分割成小水滴,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小水滴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落到地面,这就是人工造雪,发生该物态变化时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
12.(2023八上·白云期末)如图所示实验。向外拉动活塞,拉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几乎全部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了乙醚蒸气;再向里推动活塞,可以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了,这说明:用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13.(2023八上·南昌期末)炎热的夏天,狗尽可能地伸长舌头喘气,这是因为狗身上没有汗腺,狗的汗腺长在舌头上,尽可能地伸长舌头,可以增大舌头上汗水与空气的   ,从而加快汗液的   .
14.(2022八上·长春期末)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    ℃;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    时要放出大量的热;冬天,北方的菜窖里常常会放一桶水,这是利用水结冰时    (选填“吸热”或“放热”)来防止蔬菜被冻坏的。
15.(2023八上·广阳期末)如图甲为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水沸腾时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   ℃,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
16.(2023·广水模拟)如图所示,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图甲中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若其它条件不变,只减少水的质量,请在图丙中作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温度-时间大致图像。
17.(2023八上·顺德期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按规范要求调整铁圈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下表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中空格处应填的内容是   ;
  1 2 3 4 5 6 7 …
温度/oC 90 92 94 96 98 98 98 …
分析表格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   。
四、综合题(共3题)
18.(2023八下·普宁开学考)如图是某变频空调机制冷系统的原理图。气态“冷媒”通过压缩机加压进入冷凝器,变成液态,液态“冷媒”经铜管 B 进入蒸发器变成气态,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而达到制冷的目的。我们把一段时间内“冷媒”流过铜管 B 的质量与这段时间的比值叫做流量。已知压缩机的转速越大,流量就越大。压缩机的转速由变频器供电的频率决定,变频空调机通过改变供电频率,控制“冷媒”流量,从而控制制冷的快慢。“冷媒”流量与变频器供电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格所示。
(1)气态“冷媒”通过冷凝器   (填“吸热”或“放热”),从而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冷媒”。
(2)“冷媒”在蒸发器中   (填物态变化)吸收热量,使室内温度降低。
(3)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的坐标中作出“冷媒”流量Q与变频器供电频率f之间的关系图线。依据所作图线,当变频器供电频率为100 Hz时,流量Q为   kg/s。铜管B的横截面积为0.4cm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9.(2023·贵阳模拟)今年开春以来我省部分地区久旱少雨,饮用水源地水位急剧下降,甚至部分水库干涸见底,如图所示,请你回答:
(1)水库水位下降过程中,水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
(2)面对如此严重旱情,更该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那么你在生活中采取了哪些节水措施,写出两条。
20.(2023·吉林模拟)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现象。
(1)在图甲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烧杯的纸盖上有一个小孔,若将这个小孔堵住,水的沸点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如图乙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的水温是   ℃。
(3)图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可知,当地气压比标准大气压   ,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热温度   。
答案
一、单选题(共10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由于高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物体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过程需要放热,B不符合题意;
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C符合题意;
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
2.【答案】D
【解析】【解答】A.毛巾摊开晾通过增大表面积来加快蒸发,A不符合题意;
B.谷子放在阳光下晒,既提高了温度,又增大表面积,从而加快蒸发,B不符合题意;
C.湿头发用电吹风吹是提高温度,又加快了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蒸发,C不符合题意;
D.水果装袋后放冰箱冷藏通过降温,减慢了蒸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水果装袋后放冰箱冷藏通过降温,减慢了蒸发。
3.【答案】B
【解析】【解答】A.酒精灯加热湿沙可以提高湿沙中水的温度,加快水的汽化,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烧杯中的“白雾”是湿沙中汽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B错误,符合题意;
C.加热时,作用石棉网可以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上面盘子中放着的冰块,可以降低盘子的温度,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白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温度较高,液体的汽化更快。
4.【答案】B
【解析】【解答】A.雨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
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
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雪、霜是凝华形成的。
5.【答案】B
【解析】【解答】A.樟脑丸变小了,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A说法不正确;
B.雾是液态的,散了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B说法正确;
C.灯丝是固态的,烧断是因为变成了液态,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C说法不正确;
D.冰花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D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
6.【答案】D
【解析】【解答】AB.金属钛熔化时需要吸热,熔化前后吸收热量钛的温度都会上升,AB不符合题意;
CD.金属钛是一种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化图像中有一段水平的直线,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前后温度升高。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A、飞机在播撒“干冰”的过程中,飞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因此飞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
B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变为气态,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干冰升华时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小水滴,形成雨.“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升华,吸收大量热量.故B错误,C正确;
D、由于机翼都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上表面的路程大,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大、压强小,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2)(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4)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8.【答案】D
【解析】【解答】在高温、低压下金属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现象;金属蒸汽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蒸汽直接变为固态的金属膜,发生凝华现象,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现象;蒸汽直接变为固态的金属膜,发生凝华现象。
9.【答案】C
【解析】【解答】AB.雾炮车喷出的水雾,状态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水雾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发生物态变化,AB不符合题意;
CD.水雾在空气中消失从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水雾在空气中消失从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
10.【答案】C
【解析】【解答】护目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起雾的现象,这是因为人呼出的气体,温度较高,热的水蒸气碰到冷的镜片放热液化成小水珠,水珠在镜片的内侧,ABD不符合题意,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二、填空题(共5题)
11.【答案】凝固;放热
【解析】【解答】(1)据题意可知,水的状态由小水滴变为小冰晶,所以该物态变化为凝固;
(2)凝固过程要放热。
【分析】凝固过程有液态变为固态,放出热量。
12.【答案】汽化;压缩体积
【解析】【解答】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向里推动活塞,可以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了,压缩气体,让气态变为了液态,说明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分析】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压缩体积、降低温度可以发生液化。
13.【答案】表面积;蒸发
【解析】【解答】蒸发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缓慢的汽化现象,且蒸发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狗伸长舌头加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汗液的蒸发,使狗感到凉快.
【分析】狗伸长舌头加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汗液的蒸发,使狗感到凉快。
14.【答案】0;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物理学中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所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成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菜窖里放一桶水,由于水凝固成冰时,要放出热量,所以可以用来防止蔬菜被冻坏。
【分析】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水蒸气液化成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菜窖里放一桶水,由于水凝固成冰时,要放出热量。
15.【答案】98;低于
【解析】【解答】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由图乙可知,水达到98℃后,温度就不再增加,故此时水的沸点为98℃。又因为液体的沸点与液体上方的气体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所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分析】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体的沸点与液体上方的气体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
16.【答案】(1)自下而上
(2)68
(3)
【解析】【解答】(1)因为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根据外焰高度先确定石棉网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器材。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温度值为68℃。
(3)其他条件不变,仅减少水的质量,所以水的沸点是不变的,但由于水的质量变小,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温度升高的比较快,达到沸点的时间缩短了,如图所示:
【分析】(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石棉网的高度,即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自下而上;
(2)看清电流表的分度值,结合对应刻度读数;
(3)若其它条件不变,只减少水的质量,则水的沸点不变,会增加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
17.【答案】(1)需要
(2)时间/min;不变
【解析】【解答】(1)调整铁圈高度时,应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确定铁圈高度,因此需要点燃酒精灯。
(2)探究水的沸腾温度变化规律时,需要记录时间,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中空格处应填的内容是“时间/min”。
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98℃;得到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分析】(1)探究沸腾规律时,组装器材时,酒精灯点燃;
(2)探究沸腾规律时,实验记录表中,设计时间;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四、综合题(共3题)
18.【答案】(1)放热;液化
(2)汽化
(3)0.05
【解析】【解答】(1)气态“冷媒”通过冷凝器放热,从而液化成液态“冷媒”。
(2)“冷媒”在蒸发器中汽化吸收热量,使室内温度降低。
(3)根据表格数据在方格上描点,然后将相邻的点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知,但供电频率为100Hz时,流量应该为5×10-2kg/s=0.05kg/s。
【分析】(1)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3)根据表格数据在方格上描点,然后将相邻的点连接起来即可,最后根据图像确定供电频率为100Hz时的流量Q。
19.【答案】(1)汽化(蒸发)
(2)水龙头使用后及时拧紧:洗菜水可以收集起来冲厕所(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解答】(1)水库中的水不断吸热发生汽化(蒸发)变成水蒸气从而导致水位下降。
(2)节约用水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使用节水洁具、随手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例如淘米水浇花等(合理即可)。
【分析】(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从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实例解答。
20.【答案】(1)温度计玻璃泡碰到容器壁;升高
(2)96
(3)低;保持不变
【解析】【解答】(1)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碰到容器壁;烧杯的纸盖上有一个小孔,若将这个小孔堵住,烧杯内气压会变大,而水的沸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变大,所以水的沸点会升高;
(2)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指针指在96位置,故水温为96℃;
(3)根据丙图可知水的沸点为98℃,低于100℃,所以当地气压比标准大气压低;根据图像可知,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分析】(1)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液体的沸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变大;
(2)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结合对应刻度读数;
(3)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练习 (含解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下一篇: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运动和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