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BF3、CCl4中所有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78gNa2O2晶体中所含离子数目为3NA
C.18gH2O或D2O的质子数均为10NA
D.34gH2O2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为3NA
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同主族,这四种元素与C、Li形成的某种离子液体的结构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
C.将酚酞试液滴入0.1mol/L的Na2Z溶液中,溶液变红
D.该离子液体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离子可以看成是带电的原子)
3.下列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乙醇的分子式:C2H5OH
C.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D.乙烯的球棍模型:
4.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在2006年10月16日宣布,该实验室科学家与俄罗斯科学家合作,利用俄方的回旋加速器设备,成功合成了118号超重元素,并观察到其存在了不到1毫秒时间。该元素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118 B.297 C.61 D.179
5.化学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B.漂白粉既可作漂白纸张的漂白剂,又可作游泳池的消毒剂
C.由生铁铸造的下水井盖的硬度大、抗压,含碳量比钢低
D.利用某些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射线可以有种、给金属探伤、诊断和治疗疾病
6.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核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B.P、S、Cl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对应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C.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Na
7.下列物质中,既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是
A.NaOH B.H2O2 C.Na2O2 D.H2S
8.已知:溴化铁在200°C以上易分解,煮沸水溶液也会使其分解,生成溴化亚铁和溴单质。实验室里利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的无水FeBr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分别盛有饱和Na2CO3溶液、浓硫酸和烧碱溶液
B.装置②中温水的作用是降低装置①中生成的CO2在液溴中的溶解度
C.实验开始时,先加热管式炉,再打开装置①中活塞
D.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并停止滴入液溴,继续通入CO2至室温
9.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Y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Z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之和为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化物的还原性:X > W > Z B.Z与W形成的某种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X与Y形成离子化合物 D.W与Y组成的某种物质可以作为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10.为实现“双碳”目标,某科研小组设计捕获二氧化碳生成甲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标准状况下,22.4 L CO2中所含的电子数目为16NA
B.10.1 g N(C2H5)3中所含的非极性共价键数目为1.8NA
C.22 g CO2与N2O混合物中所含氧原子的数目为NA
D.100 g 46%的甲酸水溶液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5NA
二、填空题
11.利用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对周期表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同类知识。
I.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1)In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
(2)In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_______Ba(OH)2的碱性(填“>”或“<”)。
(3)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_______。
II.硒(34Se)是动物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与氧同族。
(4)Se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_______。
(5)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
a.Se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沸点:H2O < H2S < H2Se
c.热稳定性:H2Se
①只含有离子键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②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_______;
③只含有共价键的是_______。
(2)下列变化:①碘的升华,②冰熔化,③氯化钠溶于水,④氯化氢溶于水,⑤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化学键未被破坏的是_______;仅共价键被破坏的是_______。
13.下列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有__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___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___________,属于同位素的有___________
① 正戊烷;②白磷;③ ④ ;⑤ ;⑥红磷;⑦;
14.据报道,德国科学家实现了铷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给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带来重大突破。已知铷是37号元素。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铷(Rb)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周期___族。
(2)关于铷的结构和性质判断正确的是___(填序号)。
①与水反应比钠剧烈
②原子半径比钠的小
③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CO2
④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和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⑤是还原剂
(3)现有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合金50g,当它与足量水反应时,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L,这种碱金属可能是___(填字母)。
A.Li B.Na C.K D.Cs
15.(1)某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1个含的电子总数为50。若其中每个氧原子核内都有8个中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2,则M原子核内的中子数约为__________;若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则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反应消耗了盐酸100mL,则参加反应的的质量是__________。
(2)元素X的某种原子和元素Y的某种原子的质量数相同,两者的质子数之和为34,但前者比后者多2个中子,又知Y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则这两种元素原子的符号分别为X__________、Y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6.α射线是由α粒子组成,α粒子是一种没有核外电子的粒子,它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它的质量数等于4,由此可推断α粒子含有____个质子,______个中子。
17.向1L AlCl3和FeCl3混合溶液中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时,产生的沉淀量可达最大值;继续加入NaOH溶液,沉淀开始溶解,当前后加入的NaOH总量达到b mol时,沉淀不再减少,求原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
18.(1)已知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若有64gCu被氧化,则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是_______。
(2)某烃完全燃烧后生成17.6gCO2和10.8gH2O,该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
(3)向100mL2mol·L-1 的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100mL时产生的沉淀为7.8g,则加入氧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
四、实验题
19.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用来比较乙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装置乙中所盛药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4)若去掉装置B进行实验,能否得出上述实验结论?______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
(5)利用去掉B后的装置来比较Cl、C和Si的非金属性,装置甲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0.单质碘(I2)在医药。分析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酊又称碘酒,常用于皮肤消毒。它是由I2、KI分散于乙醇后形成的分散系。碘酊中分散剂为___________,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___(选填“胶体”“浊液”“溶液”)。
(2)I2加热易升华,升华时下列物理量增大的是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分子间作用力 B.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C.分子的数目 D.分子的质量
(3)用CCl4提取碘水中I2,萃取后单质碘主要在___________层(选填“上”“下”),理由是___________。碘量法测定氧化铜样品中CuO含量步骤如下:取2.00g氧化铜样品溶于足量稀硫酸(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KI溶液反应,最后当加入90mL 0.20mol/LNa2S2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主要反应原理为:
2CuSO4+4KI=2CuI↓+I2+2K2SO4
2Na2S2O3+I2=2NaI+Na2S4O6
(4)配置上述Na2S2O3溶液所需的定量仪器有___________。
(5)上述氧化铜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若配制Na2S2O3溶液时俯视读数,则测量结果___________(选填“偏小”“偏大”“不变”)
参考答案:
1.B
【解析】A.BF3中B元素化合价为+3价,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3+3=6,则B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A错误;
B.78gNa2O2的物质的量是1mol,晶体中所含离子数目为3NA,故B正确;
C.H2O或D2O的质子数均是10个,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因此18gH2O或D2O的质子数不相同,故C错误;
D.34gH2O2的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为2NA,故D错误;
故选B。
2.AC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能形成2个共价键,Z形成6个共价键,X、Z同主族,X是O元素、Z是S元素;Y能形成1个共价键,Y是F元素;W形成3个共价键,W是N元素;
【解析】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热稳定性: NH3
C.Na2S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选项C错误;
D.该离子液体中,Li+不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3.D
【解析】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A错误;
B. 乙醇的分子式:C2H6O,B错误;
C.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C错误;
D. 乙烯为平面构型,含碳碳双键,球棍模型正确,D正确;
故选D。
4.C
【解析】原子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为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字为质子数,则的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97-118=179,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18,故该元素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179-118=61,故C正确;
故选C。
5.C
【解析】A.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均生成氧气,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故A正确;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杀菌消毒;同时漂白粉在空气中会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漂白粉既可作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剂,故B正确;
C.生铁中的含碳量为2%~4.3%,钢中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含碳量高,生铁硬度大、抗压,性脆、可以铸造成型,是制造机座、管道的重要材料,故C错误;
D.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透视和放疗,因此可以给金属探伤、诊断和治疗疾病,故D正确;
答案选C。
6.C
【解析】A.Na、Mg、Al在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3,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则单核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A正确;
B.P、S、Cl在同周期,最高正价分别为5、6、7,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B正确;
C.因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在逐渐减小,则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以VIIA族的为最小,C错误;
D.Na、Mg、Al在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则对应的氢氧化物的碱性减弱,D正确;
故选C。
7.B
【解析】A.NaOH由Na+和OH-构成,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A不符合题意;
B.H2O2的结构式为H-O-O-H,含有O-H极性共价键和O-O非极性共价键,B符合题意;
C.Na2O2由Na+和构成,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C不符合题意;
D.H2S的结构式为H-S-H,只含有极性共价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解析】A.利用装置①可制备二氧化碳,但其中含有HCl和水蒸气,装置③中A、B依次可除去HCl和水蒸气,利用装置④可进行尾气处理,故A、B、C分别盛有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和烧碱溶液,A错误;
B.装置②中温水的作用是促进液溴的挥发,从而得到溴蒸气,B错误;
C.实验开始时,要先打开装置①中活塞,利用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再加热管式炉,防止铁粉被氧气氧化生成杂质,C错误;
D.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并停止滴入液溴,继续通入二氧化碳至室温,排除装置中的溴蒸气,并使其被C中烧碱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环境,D正确;
故选D。
9.A
【解析】W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W位于第二周期,为氧元素;Y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Y是钠元素,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所以X是氟元素;Z的最高价与最低价代数之和为4,Z的最高价是+6价,为硫元素。
【解析】A. 非金属越强,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则氢化物的稳定性: ,A错误;
B. Z与W形成的某种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物质是二氧化硫,B正确;
C. X与Y形成离子化合物NaF,C正确;
D. W与Y组成的物质可以作为呼吸面具的供氧剂,该物质是过氧化钠,D正确。
答案选A。
10.D
【解析】A.标准状况下,22.4LCO2的物质的量为1mol,每个CO2分子中含有6+8×2=22个电子,所以共22NA个电子,A错误;
B.10.1g N(C2H5)3的物质的量为n==0.1mol,每个N(C2H5)3分子中含有3个C-C键为非极性键,所以故0.1mol此物质中含有的非极性键数目为0.3NA,B错误;
C.二氧化碳与一氧化二氮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个数不相等,只知道混合物的质量,无法计算含有氧原子数目,C错误;
D.100g46%的甲酸水溶液中,含有甲酸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2=2mol,含水的物质的量为=3mol,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1=3mol,故该溶液中含有氧原子数为(2mol+3mol)×NAmol-1=5NA,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1.(1)第五周期ⅢA族
(2)<
(3)17
(4)
(5)ad
【解析】(1)
稀有气体元素54Xe位于第五周期零族,根据稀有气体元素定位法可知49In是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五周期ⅢA族;
(2)
Ba位于周期表第六周期ⅡA族,In位于第五周期ⅢA族,因此非金属性Ba强于In,In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
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115-49)-49=17;
(4)
Se为34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ⅥA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5)
a.Se为第ⅥA族元素,最高价态为+6,最低价为-2价,因此Se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a正确;
b.同主族元素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从上到下升高,但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比H2S、H2Se均高,b错误;
c.非金属性:Sed.Se和Br位于同一周期,Br在右,因此非金属性:Se
选ad。
12. D EF AB ①② ④
【解析】(1) A.只含共价键,B.只含共价键,C.是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D.只含离子键,E.含共价键和离子键,F. 含共价键和离子键;
①只含有离子键的是:D;
②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EF;
③只含有共价键的是:AB;
(2) ①碘的升华、②冰熔化改变了分子间作用力,并未破坏发生化学键,③氯化钠溶于水发生电离,故仅破坏了离子键,④氯化氢溶于水发生电离,因为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故仅破坏了共价键,⑤碳酸氢钠加热分解既破坏了离子键又破坏了共价键;
化学键未被破坏的是:①②;仅共价键被破坏的是:④。
13. ① ③/ ③ ④(答一种即可) ① ④ ② ⑥ ⑤⑦
【解析】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n个CH2原子团,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据以上概念解答相关问题。
【解析】①正戊烷与③或③ 与④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所以① ③或③ ④互为同系物;
①正戊烷与④ (2-甲基丁烷),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白磷与⑥红磷均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
⑤ 与⑦的质子数均为17,中子数分别为18、20,中子数不同,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14. 第五周期 第I A族 ①③⑤ AB
【解析】(1)铷的原子序数比稀有气体元素氪(36)的原子序数大1,应在氪的下一周期,即第五周期第I A族。故答案为:第五周期第I A族
(2)根据已学习的碱金属元素结构及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可知①③⑤说法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⑤
(3)设合金为R,产生的H2为1mol,根据关系可知:
则x=2mol
故平均分子量为:
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是25,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则必须与另一个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5的碱金属混合,题给选项中Li和Na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5,故正确答案为AB。
15. 14 5.1g
【解析】(1)M的质子数=M的核外电子数=(50-3×8) ÷2=13,M为A1,因相对分子质量近似等于各原子质量数之和,则A1的质量,铝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为:Al2O3+6HCl=2AlCl3+3H2O,
根据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2)设X、Y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n,质子数分别为m和p,
则X元素的原子为,Y元素的原子为,
由题意得,解得,
故元素X为,元素Y为。
16. 2 2
【解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解析】已知α粒子是一种没有核外电子的粒子,它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它的质量数等于4,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由此可判断α粒子含有2个质子,2个中子。
17.mol/L
【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Al(OH)3+NaOH=NaAlO2+2H2O,可知原沉淀中Al(OH)3的物质的量为:n[Al(OH)3]=n(NaOH)=(b-a)mol,由AlCl3+3NaOH=Al(OH)3↓+3NaCl可知生成Al(OH)3过程中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3(b-a)mol,则与Fe3+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a-3(b-a)=(4a-3b)mol,根据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可知,n(Fe3+)=mol,则原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故答案为:mol/L。
18. 42g C2H6 3mol·L-1或7mol·L-1
【解析】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中,3molCu作还原剂,与2molHNO3作氧化剂,遵循电子守恒,以此来解答;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若碱不足,只发生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先求出实验式,再求分子式;若碱与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3:1时,先发生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后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据此讨论计算。
【解析】(1)n(Cu)= =1mol,设被还原的硝酸为xmol,则
, ,解得x= mol,则被还原的硝酸的质量为mol×63g/mol=42g,故答案为42g;
(2)n(CO2)==0.4mol,n(H2O)= =0.6mol,完全燃烧生成0.4molCO2和0.6H2O,n(C):n(H)=0.4:0.6 2=2:6,可知烃的实验式为C2H6,碳已经饱和,分子式为C2H6,故答案为:C2H6;
(3)100ml2mol·L-1的AlCl3溶液中,n(Al3+)=0.1L×2mol·L-1 =0.2mol,生成沉淀的质量是7.8g,其物质的量为: =0.1mol,可能是0.2molAl3+生成0.1mol沉淀,或者0.2molAl3+生成0.2molAl(OH)3沉淀后又溶解了0.1mol;
①若碱不足,即0.2molAl3+生成0.1mol沉淀,AlCl3+3NaOH=Al(OH)3↓+3NaCl,NaOH的物质的量为0.1mol×3=0.3mol,c(NaOH)= =3mol·L-1;
②碱与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3:1,小于4:1,即0.2molAl3+生成0.1mol沉淀,或者0.2molAl3+生成0.2molAl(OH)3沉淀后又溶解了0.1mol;
则消耗的碱的物质的量为0.6mol+0.1mol=0.7mol,c(NaOH)==7mol·L-1;
故答案为:3mol·L-1或7mol·L-1。
19. 乙酸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合理即给分) 酸性:乙酸>碳酸>硅酸 否 乙酸具有挥发性,也能使硅酸钠转化为硅酸 HClO4 非金属性:Cl>C>Si
【解析】( 1 )实验用到的药品甲为乙酸,将乙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COOH + Na2CO3 = 2CHJCOONa+ H2O+ CO2↑,则装置B中盛放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酸,故答案为:乙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 CO2通过硅酸钠溶液产生硅酸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 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由化学方程式
2CH3COOH + Na2CO3 = 2CHJCOONa+ H2O+ CO2↑;
H2O + CO2 + Na2SiO3 = Na2CO3+ H2SiO3↓
可以得出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CH3COOH>H2CO3>H2SiO3,故答案为: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酸性:乙酸>碳酸>硅酸
(4) 若去掉装置B进行实验,C中硅酸沉淀不能判断是碳酸制出的还是挥发的乙酸制出的,所以不能得出上述结论,故答案为:否;乙酸具有挥发性,也能使硅酸钠转化为硅酸
(5) 利用去掉B后的装置来比较Cl、C和Si的非金属性,分液漏斗甲中应该盛放高氯酸,A中盛放碳酸钠溶液,C中盛放硅酸钠,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答案:HClO4,非金属性:Cl>C>Si。
20.(1) 酒精 溶液
(2)B
(3) 下 四氯化碳难溶于水,密度大于水,且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水
(4)100mL容量瓶
(5) 72% 偏大
【解析】(1)
I2、KI溶于乙醇后形成碘酒,其分散剂为乙醇(即酒精),分散质为I2、KI,由于分散质为小分子、离子,直径小于1 nm,故该分散系属于溶液;
(2)
I2吸收能量升华,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距离变大,故分子间作用力减弱,但分子数目和质量保持不变,故此处选B;
(3)
萃取后I2溶解在CCl4中,由于CCl4密度比水大,故萃取后碘主要在下层,理由是:CCl4难溶于水,密度大于水,且I2在CCl4中溶解度远大于水;
(4)
配制90 mL溶液选用100 mL容量瓶,故所需的定量仪器为100 mL容量瓶;
(5)
由反应原理得关系式:2CuO~2CuSO4~I2~2Na2S2O3,则样品中CuO的物质的量n(CuO)=n(Na2S2O3)=90 mL×10-3 L/mL×0.20 mol/L=0.018 mol,所以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
配制Na2S2O3溶液时俯视,导致所配Na2S2O3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则反应等量的待测样品消耗Na2S2O3溶液体积偏大,故测量结果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