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河南专用)-49推断题④(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河南专用)-49推断题④
一、推断题
1.(2023·河南新乡·一模)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已知B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A、B属于同一类物质,D为常温下最常见的液体,且D与E的元素组成相同。E的化学式为_;C的一种用途为_____;A→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2023·河南南阳·统考一模)A~F是含同一种金属元素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标注了物质类别和这种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已知A与一氧化碳反应是工业制取B的主要原理。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1)这种金属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______________(填“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
(2)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3)F→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2023·河南信阳·模拟预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若甲、乙的组成元素相同,丙为气体单质,写出甲的化学式____。
(2)若乙、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甲为单质,写出一种甲在工业生产中的用途____。
(3)若三者均为金属单质,则甲应该满足的条件是什么?____。
4.(2023·河南濮阳·统考一模)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1)若A、B、C中均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B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则C物质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C→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若B物质的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A是红色单质。则C→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2023·河南鹤壁·统考三模)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表示相互反应,“→”表示一步转化)。已知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C用于制玻璃、造纸等,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
(1)C的化学式为______。
(2)B→A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
(3)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6.(2023·河南濮阳·统考一模)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F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生成,“一”表示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已知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属于单质,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沉淀。
(1)E物质的名称是______。
(2)A→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C→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7.(2023·河南濮阳·统考一模)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I、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水并搅拌,烧杯内最终有固体剩余;
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过量稀硝酸并搅拌,烧杯内固体又有部分溶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
(2)请写出加入稀硝酸,部分固体溶解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请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简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8.(2023·河南许昌·统考一模)甲、乙、丙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三种物质均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且乙为单质,则甲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
(2)若三种物质都含有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①假设甲为单质,则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假设乙为难溶性盐,且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若甲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盐类物质,则甲的化学式为___;乙转化为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9.(2023·河南焦作·统考一模)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一种常见的酸,B和C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D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一”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E的化学式为______。
(2)A与D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3)若A与C反应有气泡冒出,写出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0.(2023·河南焦作·统考一模)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物质间能相互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C是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态的物质,D的溶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
(3)E→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11.(2023·河南洛阳·统考一模)A~D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A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B、C、D均为碱,D为蓝色沉淀,则C→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若A、B为元素组成相同的气体,C是常见的气体单质,D为氧化物,则“B→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A、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2.(2023·河南·模拟预测)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C都是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其中B的水溶液显碱性,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F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1)E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是______。
(2)B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D→F+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3.(2023·河南安阳·模拟预测)已知甲~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是含有两种元素的铜盐,丙是氧化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1)则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甲→乙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丁→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4.(2023·河南安阳·统考一模)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生成乙和丙,丁高温分解生成乙和戊,它们之间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可以发生反应)。物质乙的化学式为______,写出物质丙和物质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物质丁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是______。
15.(2023·河南平顶山·统考一模)已知A、B、C、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有如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D的水溶液呈蓝色,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C的一种用途是______;溶液中发生的一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6.(2023·河南·模拟预测)下列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是沼气、可燃冰的重要成分,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G俗称___________。
(2)大气中D的含量过高会产生___________,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7.(2023·河南·模拟预测)甲、乙、丙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三者之间的转化也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如图是它们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物质可转化为另外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问题:
(1)若甲是一种红色单质,则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小18,则甲→乙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丙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_(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若甲→乙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则甲→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18.(2023·河南周口·统考一模)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B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19.(2023·河南平顶山·统考一模)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分别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类物质中的四类。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能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A、C、E、F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B和E为单质,F和G为氧化物,D的俗名是烧碱,C是CuSO4。请回答:
(1)物质G的化学式是_______。
(2)反应C→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图示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20.(2023·河南漯河·统考一模)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B、D组成元素相同,E是最轻的气体,根据图中相互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G的化学式:G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
(3)下列对反应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增加
B.该反应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C.反应现象:溶液无变化,有少量气泡冒出
D.生成的溶液中阴离子一定是C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H2O2 用于灭火(合理即可) (合理即可)
【分析】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已知B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可推出B为碳酸钙,A、B属于同一类物质,A能转化为B,可推出A为碳酸钠,A能转化为C,B能与C相互转化,可推出C为二氧化碳,D为常温下最常见的液体,可推出D为水,D与E的元素组成相同,E能转化为D、F,可推出E为过氧化氢,F为氧气,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由分析可知,E为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
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
A→B的反应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微量元素
(2)Fe2O3
(3)
【分析】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B是铁,A~F是含同一种金属元素(铁元素)的物质,A与一氧化碳反应是工业制取B的主要原理,则A为铁的氧化物,又由于A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显示-2价,则A为氧化铁,F为含有+3价铁元素的盐,E为含有+3价铁元素的碱,即为氢氧化铁,C为含有+2价铁元素的盐,为亚铁盐,D为含有+2价铁元素的碱,即为氢氧化亚铁。
【详解】(1)这种金属元素是铁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2)A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3)F为含有+3价铁元素的盐,E为氢氧化铁,若F为氯化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方程式为。
3.(1)H2O2
(2)作燃料等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甲位于丙、丁之前(或甲比丙、丁活泼)
【详解】(1)若甲、乙的组成元素相同,丙为气体单质,而过氧化氢和水组成元素相同,且过氧化氢能转化为水和氧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则甲为过氧化氢,乙为水,丙为氧气,则甲的化学式为H2O2。
(2)若乙、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则分别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甲为单质,而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则甲为碳,碳能作燃料、冶炼金属等。
(3)若三者均为金属单质,甲能转化为乙和丙,则说明甲能置换出乙和丙,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甲位于丙、丁之前。
4.(1) 改良酸性土壤(或做建筑材料、配制农药、制烧碱等) /Ca(OH)2+CO2=CaCO3↓+H2O
(2)CuO+H2SO4=CuSO4+H2O
【详解】(1)若A、B、C中均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其中均含有Ca;B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则B为CaCO3;B(CaCO3)能转化为A,则A为CaO;A能转化为C,C也能转化为B(CaCO3),则C为Ca(OH)2,Ca(OH)2属于碱呈碱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也可以用于建筑材料、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制烧碱NaOH等用途;
C转化为B,可以为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与NaOH,也可以为Ca(OH)2与CO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与H2O,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 +2NaOH 或Ca(OH)2+CO2=CaCO3↓+H2O;
(2)若B物质的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B为CuSO4;A是红色单质,且B能转化为A,则A为Cu,A(Cu)能转化为C,C也能转化为B(CuSO4),则C为CuO;C转化为B,可以为CuO与H2SO4反应生成CuSO4与H2O,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5.(1)Na2CO3
(2)化合反应
(3)
【分析】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可推出B为水,C用于制玻璃、造纸等,可推出C为碳酸钠,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可推出D为盐酸,A能与B相互转化,A能与C、D反应,可推出A为氢氧化钙,C能与E相互转化,D能与E反应,可推出E为氢氧化钠,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1)由分析可知,C为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2)B→A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3)D—E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1)二氧化碳
(2)
(3)(合理即可)
【分析】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F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A~F都含有氧元素,已知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属于单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燃烧生成水,过氧化氢、水和氧气都含有氧元素,氧气属于单质,则A是过氧化氢,B是水,D是氧气;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改良酸性土壤,则C是氢氧化钙,C能转化为F,F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沉淀,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F是碳酸钙;D(O2)能转化为E,C(氢氧化钙)能与E反应,F(碳酸钙)与E能相互转化,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能生成二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将猜想代入构图,猜想成立。
【详解】(1)E是二氧化碳;
(2)A→B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 + O2↑;
(3)C→F的反应可以是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7.(1)硝酸钡、碳酸钠、硫酸钠
(2)
(3)取白色固体溶于水,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再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否则不含(合理即可)
【分析】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水并搅拌,烧杯内最终有固体剩余;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继续向烧杯中滴加过量稀硝酸并搅拌,烧杯内固体又有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硝酸钡、碳酸钠、硫酸钠;
(2)硫酸钡不与硝酸反应,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碳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分析可知,固体还有氢氧化钠,不能确定,由于已确定原混合物一定存在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都显碱性,碳酸钠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会产生干扰,因此在检验是否存在氢氧化钠时,应先用足量的中性溶液(如可溶性的钡盐、钙盐)检验碳酸钠存在,并完全除去碳酸钠,再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具体方法是:取白色固体溶于水,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再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否则不含。
8.(1)
(2) CO或CO2 Na2CO3 或者
【详解】(1)若三种物质均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且C为单质,所以C是氧气,A会转化成氧气和B,B会与氧气相互转化,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A转化为B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①若三种物质均含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均含碳元素,假设A为单质,所以A是碳,碳转化成的B、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C是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所以C是CO或CO2。
②假设C是难溶性盐,且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所以C是碳酸钙,B和碳酸钙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A是碳酸钠,则A的化学式为: Na2CO3;C转化为B的反应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或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9.(1)Fe2O3
(2)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3)
【详解】(1)D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D是铁单质,E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且E能生成D,所以E是氧化铁,氧化铁的氧元素质量分数=,A是常见的酸,所以A可以是稀盐酸或者稀硫酸,B和C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且BC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所以BC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带入连线,推断正确。
E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2)A与D反应,是酸和铁单质反应,生成亚铁盐溶液和氢气,实验现象为: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3)A与C有气泡冒出,所以C是碳酸钠,B是氢氧化钠,B转化为C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10.(1)Ca(OH)2
(2)作助燃剂(用于医疗急救)
(3)
【分析】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已知常温下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态物质,所以A、C为水和过氧化氢中的一种,D的溶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故D是氢氧化钙,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则E是碳酸钠,A能转化为B、C,且BC间能相互转化,故A是过氧化氢,B是氧气,C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1)由分析可知,D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2)由分析可知,B是氧气,具有助燃性和能供给呼吸,故氧气可以作助燃剂或用于医疗急救。
(3)E→C可以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化学方程式为。
11.(1)Ca(OH)2+Na2CO3=CaCO3↓+2NaOH/Ba(OH)2+Na2CO3=BaCO3↓+2NaOH
(2) CO2+2NaOH=Na2CO3+H2O(合理即可) 分子的构成不同
【详解】(1)A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则A为碳酸钠;B、C、D均为碱,D为蓝色沉淀,A与B能相互转化,C能转化为B、D,则B为氢氧化钠,D为氢氧化铜,C可以为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代入检验,验证合理。
由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钠,C为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 C→B即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或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或Ba(OH)2+Na2CO3=BaCO3↓+2NaOH,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或Ba(OH)2+Na2CO3=BaCO3↓+2NaOH;
(2)A、B为元素组成相同的气体,A与B能相互转化,则A、B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一种;C是常见的气体单质,D为氧化物,C能转化为B、D,B能转化为D,则A为一氧化碳,B为二氧化碳,C为氧气,D为水,代入检验,验证合理。
由分析可知,B为二氧化碳,D为水,B→D可以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A、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的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故填:CO2+2NaOH=Na2CO3+H2O(合理即可);分子的构成不同。
12.(1)作气体肥料
(2)Na2CO3+Ca(OH)2=CaCO3+2NaOH
(3)2H2O2H2+O2
【分析】根据题意,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故A为稀盐酸;B、C都是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其中B的水溶液显碱性,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故B为碳酸钠;F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故F为氢气;根据D通电能生成F和G,可得D为水,G为氧气;A和B反应能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E能生成白色沉淀H,B也能生成白色沉淀H,故E为二氧化碳,H为碳酸钙,C为氯化钠。
【详解】(1)据分析可知,E为二氧化碳,故其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是作气体肥料。
(2)据分析可知,B转化为H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3)据分析可知,D→F+C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13.(1)CuO
(2)置换反应
(3)CuSO4+BaCl2=BaSO4↓+CuCl2
【分析】甲是含有两种元素的铜盐,则可知甲为CuCl2;丙为氧化物,且丙可以转化为甲(CuCl2),则可推测丙为CuO;丙(CuO)和乙可以双向转化,2Cu+O22CuO,H2+CuOCu+H2O,则可推测乙为Cu,丙(CuO)能转化为丁,丁能转化为甲(CuCl2),CuO+H2SO4=CuSO4+H2O,CuSO4+BaCl2=BaSO4↓+CuCl2,则可推测丁为CuSO4;综上得出甲、乙、丙、丁分别为:CuCl2、Cu、CuO、CuSO4,带入验证均合理。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丙为CuO;
(2)甲转化为乙,为CuCl2转化为Cu,CuCl2能与Fe反应生成FeCl2与Cu,该反应为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则属于置换反应;
(3)丁转化为甲,为CuSO4转化为CuCl2,CuSO4能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与CuCl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
14. CO2 作补钙剂(合理即可)
【分析】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推出甲为甲烷,甲完全燃烧生成乙和丙,乙能转化为丙,可推出乙为二氧化碳,丙为水,丁高温分解生成乙和戊,乙能与丁相互转化,戊能与丙反应,可推出丁为碳酸钙,则戊为氧化钙,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由分析可知,乙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物质丙和物质戊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物质丁为碳酸钙,碳酸钙含钙元素,且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可作补钙剂。
15. Fe2O3(合理即给分) 除铁锈(合理即给分) 或
【分析】已知A、B、C、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可推出A为铁,D的水溶液呈蓝色,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推出D为硫酸铜,B能转化为A,A、B能与C反应,C能转化为D,可推出C为硫酸,B为氧化铁,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C为硫酸,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除锈;
A与D反应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和C的反应为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1)纯碱
(2)温室效应
(3)CaO+H2O=Ca(OH)2
【分析】A是沼气、可燃冰的重要成分,则A是甲烷;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是氢氧化钙;甲烷和B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则B是氧气;甲烷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D是CO2,C是H2O;F是氢氧化钙,E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E是CaO;CO2和NaOH反应生成H2O和Na2CO3,则G是Na2CO3;F和G反应生成NaOH和H,根据分析F是Ca(OH)2,G是Na2CO3,二者反应生成NaOH和CaCO3,则H是CaCO3,据此回答问题;
【详解】(1)根据分析G是Na2CO3,俗称纯碱,故填纯碱;
(2)D是CO2,大气中含量过高会产生温室效应,故填温室效应;
(3)反应③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为:。
17.(1)Cu
(2) 化合反应 盐
(3)NH3+HCl=NH4Cl
【详解】(1)红色的单质学习过的物质有铜和红磷,但是红磷目前只学习了与氧气的反应,得不到乙转化丙,所以甲是单质铜,乙为氧化铜,丙是氯化铜或硫酸铜,丙转化甲,可用比铜活泼的金属铁置换出铜;故答案为:Cu;
(2)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小18,假设甲和乙相差一个水分子,这时甲是CaO,乙是Ca(OH)2,丙可以为CaCO3,这没有矛盾,假设成立;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CaCO3属于盐;故答案为:化合反应;盐;
(3)甲→乙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假设甲是氨气,乙为氯化铵。则甲→乙的化学方程式是NH3+HCl=NH4Cl。
18.(1)H2
(2)
【分析】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A是水,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盐酸,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所以E是碳酸钠,B和水能相互转化,与碳酸钠、盐酸能反应,则B为氢氧化钙,盐酸能转化为C,C又能转化为水,所以C是氢气,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详解】(1)由分析可知,C是氢气,化学式为:H2;
(2)A转化为B是氧化硅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和E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9.(1)CO2
(2) 或
(3)分解反应
【分析】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分别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类物质中的四类,且B和E为单质,F和G为氧化物,D的俗名是烧碱,故D为氢氧化钠,C是CuSO4,F能转化为硫酸铜,F为氧化物,故F为氧化铜,氧化铜能转化为G,G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G为二氧化碳,氧化铜与E能相互转化,E为单质,故E为铜,B能转化为铜,B能与硫酸铜反应,B为单质,所以B为排在铜前面的金属,例如铁,上述物质涉及单质、氧化物、盐、碱,A能与B反应,硫酸铜能转化为A,A能与氢氧化钠反应,A、C、E、F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所以A为可溶性铜盐,都含有铜元素,例如硝酸铜或氯化铜,代入验证,推论合理。
【详解】(1)G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C→A可以使硫酸铜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钡,该反应方程式为:;
也可以为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该反应方程式为:
(3)由分析可知,铜加热生成氧化铜,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图示反应中没有说涉及分解反应。
20.(1)H2CO3
(2)
(3)A
【分析】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A是氧化铁,B、D组成元素相同,且氧化铁和B反应可以转化为D,故B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C是铁,E是最轻的气体,E是氢气,氢气点燃生成F水,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G碳酸,经检验推断无误。
【详解】(1)通过分析得G是碳酸,化学式为H2CO3;
(2)反应①即氧化铁与一氧化碳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单质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②即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和亚铁盐;
A、反应过程中,铁单质置换出氢离子生成亚铁盐,相对原子质量Fe>H,故溶液质量增加,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C、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和亚铁盐,反应现象是溶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生成,不符合题意;
D、其可能是铁与稀盐酸、硫酸反应,阴离子不一定是C1-,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中考二模化学卷(图片版无答案)

下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河南专用)-52实验题③(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