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河南专用)-15微观示意图① (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河南专用)-15微观示意图①
一、单选题
1.(2023·河南洛阳·统考一模)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有三种生成物
C.参加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微粒只有氢原子
2.(2023·河南·模拟预测)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A原子,表示B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3∶2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从宏观角度看,物质丙属于混合物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3.(2023·河南南阳·统考二模)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D.该变化体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4.(2023·河南商丘·统考模拟预测)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5.(2023·河南新乡·统考三模)空间站舱内大气的净化是保证航天员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下图是对舱内气体进行净化时涉及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属于有机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4:1
D.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6.(2023·河南平顶山·统考二模)化学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载人航天器中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是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4:1
7.(2023·河南漯河·统考二模)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及变化的本质,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减少
C.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D.该反应中丙、丁的质量比为10:9
8.(2023·河南洛阳·统考三模)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从下图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B.氧化汞和氧气均是由分子构成
C.生成汞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D.生成汞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01:32
9.(2023·河南南阳·统考二模)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工业上利用天然气捕获二氧化碳反应前后有关物质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丁的微观模型图为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没有改变
C.图中涉及的物质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乙
D.反应后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4:1
10.(2023·河南驻马店·统考二模)单晶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下图是制取硅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三种化合物 B.该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高
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是1:4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1.(2023·河南许昌·统考二模)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共有三种氧化物
C.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H3CH2OH D.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1:1
12.(2023·河南信阳·模拟预测)物质甲和乙可为运载火箭提升运载能力。下图所示是甲和乙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分别是CH4、O2 B.图中有三种氧化物
C.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9:11
13.(2023·河南南阳·统考一模)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右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9:8 D.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甲
14.(2023·河南商丘·统考二模)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对CO在固体催化剂[Pt/Al2O3/Ba]表面进行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如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反应物都为氧化物
B.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N2
D.反应后,将固体加入过量稀盐酸中,没有固体剩余
15.(2023·河南商丘·统考一模)去年我国科学家利用CO2人工合成了淀粉,其中关键的一步是用CO2制取甲醇(化学式CH3OH),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B.甲醇中碳、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C.该反应中共有2种单质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16.(2023·河南濮阳·统考一模)科研人员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催化剂,在其表面发生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 B.若广泛应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C.该反应中共有2种氧化物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2023·河南驻马店·统考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重要的学科素养。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中含有3种分子
B.该反应中不变的粒子是H、O、C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数比为1:3
18.(2023·河南南阳·统考一模)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属于无机物 B.该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减小
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改变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9:11
19.(2023·河南开封·统考一模)下图是利用氨气治理汽车尾气污染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丙的化学式为O2 B.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甲
C.生成丙、丁的质量比为5:6 D.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3
20.(2023·河南驻马店·一模)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B.该反应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由题意可知,A为硫化氢、B为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为;氧气是单质,其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生成的二氧化硫和水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故A正确;
B.由题意知生成物为两种,生成物图中的氧分子是未参加反应的氧分子,不是生成物;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A、B分子数之比为2:3;故C错误;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该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微粒是氢、硫、氧三种原子;故D错误。
故选A。
2.A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方程式为: A2+B2=2AB,故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1∶1,选项A不正确;
B、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B正确;
C、由图可知,物质丙中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C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选项D正确。故选A。
3.D
【解析】通过分析可知,甲物质是NH3,乙物质是CO2,丙物质是CO(NH2)2,丁物质是H2O。方程式为:。
【详解】A、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的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通过分析可知,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A错误;
B、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通过分析可知,该反应生成物的丙物质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丁物质属于氧化物。B错误;
C、通过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甲、乙分子的个数比为2:1。C错误;
D、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氨气、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生成物的丙物质属于有机物。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由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A、由上述反应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B、由上述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3):(12+16×2)=3:22,故B不正确;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是单质,乙、丁均为氧化物,丙不是氧化物,故C不正确;D、由上述反应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故正确.答案:D.
5.A
【分析】依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丁为CH4,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
B、该反应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8:44=2:11,故C错误;
D、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H2O、CH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CO2中碳元素显+4价,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故D错误。
故选A。
6.D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中甲为氢气,乙为二氧化碳,丙为水,丁为甲烷,只有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A选项错误;
B、丙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18,B选项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C选项错误;
D、根据微观过程图,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D选项正确。
故选:D。
7.D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可知,宏观上是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催化和加热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该反应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B、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错误;
C、根据方程式看出,反应前9个分子,反应后10个分子,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改变,错误;
D、根据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中丙、丁的质量比为=10:9,正确。
故选D。
8.D
【分析】由图可知,反应为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氧化汞和氧气均是由分子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汞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汞和氧气的质量比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B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综上分析,丁为氢气,丁的微观模型图为 ,故A正确;
B、依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后分子个数增多,故B错误;
C、CH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C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所以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乙,故C正确;
D、反应后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56:4=14:1,故D正确。
故选B。
10.D
【分析】由图可知,甲为SiCl4,乙为H2,丙为Si,丁为HCl,反应条件为高温,该反应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可知,甲为SiCl4,乙为H2,丙为Si,丁为HCl,其中甲和丁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乙和丙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图中有两种化合物,故A说法错误;
B、反应前氢气中的氢元素化合价是0,生成物氯化氢中的氢元素化合价是+1,反应后氢元素化合价升高,故B说法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是28:(4×36.5)=14:73,故C说法错误;
D、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1.D
【分析】根据题意反应的方程式是:。
【详解】A、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物质,则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A错误;
B、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前后有CO、H2O两种氧化物;故B错误;
C、根据微观示意图,丙物质的化学式是CH3COOH,故C错误;
D、根据方程式,甲是CO,丁是水,则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2∶2=1:1,故D正确。
故选D。
12.B
【分析】分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乙分别是CH4、O2,说法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只有丙和丁是氧化物,说法错误;
C、燃烧过程中放热,故此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法正确;
D、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说法正确。
故选B。
13.D
【分析】由图可知,甲为H2,乙为CO2,丙为H2O,丁为C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生成物均为化合物,则不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该反应消耗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1×2+16)]:(12+1×4)=9: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则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4.A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两种反应物为CO和NO,CO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NO是由N、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题意;
C、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8,N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30,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28,故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CO2,不符合题意;
D、反应后,将固体加入过量稀盐酸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Pt排在氢后,Pt和稀盐酸不反应,故固体不会完全溶解,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D
【分析】由图可知,甲为CO2、乙为H2、丙为CH3OH、丁为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甲醇中碳、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16=3:1: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该反应中只有乙为单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反应中甲、乙均为无机物,CH3OH为有机物,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6.D
【详解】A、反应物中碳元素存在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可知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不符合题意;
B、若广泛应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因为此反应能消耗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共有2种氧化物,分别为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D、有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在纳米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和氧气,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故选:D。
17.B
【分析】反应物中由一个碳原子与四个氢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甲烷,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物质是氧气,生成物中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物质是二氧化碳,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物质是水,微观示意图中有一个氧分子没有参与反应,所以该反应是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详解】A、划去没参与反应的氧气分子,生成物种只有2种分子,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发生改变,所以该反应中不变的粒子是碳、氢、氧三种原子,B正确;
C、由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根据分析:该反应中的生成物都是化合物,C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烷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D错误。
故选B
18.D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丙是CH4,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B错误;
C、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故C错误;
D、依据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36:44=9:11,故D正确。
故选D。
19.D
【详解】A、由图可知,丙微粒是由两个大灰圆构成,一个大灰圆代表一个氮原子(N),因此丙微粒表示氮分子(N2),化学式为:N2,故选项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代表NH3,相对分子质量为:14+3=17,乙代表NO,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30,甲代表N2,相对分子质量为:14+14=28,丁代表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16=18,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丙,故选项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微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成丙、丁的质量比为:,故选项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选项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0.D
【详解】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乙烯,化学方程式为:。
A、反应前氢气单质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故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说法错误;
C、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说法正确。
故选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河南专用)-15微观示意图②(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