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化学与健康复习综合卷(含解析)---2022-2023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第十单元 化学与健康 复习综合卷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一、单选题
1.下列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的是(  )
A.豆腐 B.土豆 C.白菜 D.奶油
2.化学助力健康中国行动。下列有关营养与健康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后,可大量饮用碳酸饮料
B.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越多越好
C.成人每天需摄入一定量蛋白质,青少年需要的更多
D.使用工业用盐(含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炒菜
3.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塑料保鲜膜 B.纯棉毛巾 C.真丝围巾 D.不锈钢锅
4.材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生活用品中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纯棉衬衣 B.不锈钢刀叉 C.陶瓷餐具 D.塑料水杯
5.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霉变大米经清洗后仍蒸煮食用
D.回收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6.关注健康,预防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
B.蛋类、牛奶、鱼类是人体获取维生素的主要来源
C.纤维素由C、H、O、N等元素组成,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D.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是氧、碳、氢、氮,其余元素都以无机盐形式存在
7.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下列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 B.陶瓷 C.合成橡胶 D.合成纤维
8.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化学与材料的角度: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从化学与能源的角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C.从化学与健康的角度:钙属于微量元素,若老年人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
D.从化学与环境的角度: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的有:SO2、CO、NO2、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O3等
9.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锌、锡、碘、氟都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B.小苏打可以用来治疗所有的胃酸过多
C.水果蔬菜可以为人体提供维生素,也可以提供一定量的纤维素
D.无机盐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而且都是构成人体组织重要材料
10.下列做法中,不会损害人体健康的是(  )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 B.用地沟油炸制食物
C.将发霉的花生榨油 D.煮粥时加入少量纯碱
1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①机动车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②液化石油气罐中残留液体倒入下水道;
③为降低居室甲醛含量,新装修住房应紧闭门窗,并放置一盆水;
④虾仁等水产品用甲醛的稀溶液进行处理,延长保鲜时间;
⑤节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
12.下列关于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B.构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C.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D.用途:氧气可以做燃料,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气体肥料
二、科普阅读题
1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巧克力是极具营养价值的食品,某巧克力部分营养成分见图1。可可豆是制作巧克力的主原料,含水、单宁、可可脂等物质。制作巧克力时,可可豆发酵过程中减少了单宁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可可的苦味,同时生成二氧化碳、醋酸等物质。再通过精炼,让巧克力拥有滑顺的口感,通过去酸使巧克力透出清香,回火铸型后得到成型的巧克力。
可可脂是一种主要由三种脂肪酸构成的脂肪,熔点在34~36。C,恰好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体表(手掌)温度。几种固体脂的融化曲线如图2所示。
某巧克力的营养成分
项目 每100g
热量 520kJ 糖类 59.5g 脂肪 31.93g 蛋白质 5.78g 钠 48mg 钾 331mg
图1
图2
巧克力含有丰富的多源苯酚复合物,是防止心脏病的天然卫士。巧克力中的糖分还能起到缓解压力,消除抑郁情绪的作用。巧克力由于可可脂的特性,在夏天,表面会形成白色晶状物,类似白霜,影响观感,并不影响巧克力的质量,可放心食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巧克力中含有的营养素有   (答1种即可)。
(2)可可豆发酵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根据图2可知,10。C时固体脂指数最小的是   。
(4)解释巧克力“只融在口,不融在手”这句广告词中蕴含的科学原理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心脏病患者可适当食用巧克力
B.巧克力中因含有单宁等物质使其略带苦味
C.巧克力在口中能瞬间融化是因为其固体脂指数随温度变化大
三、实验探究题
14.如图是超市中某种维生素C冲剂包装上的说明书,当向该冲剂加入水时,发现粉末逐渐溶解消失,产生大量的气泡。据此探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冲剂加水产生气泡?你认为加水后产生气泡主要是①   反应造成的。怎样检验冲剂中含有氯化钠?
[进行假设]维生素C、B1和其它一些有机物不干扰检验氯化钠的。
[设计实验]为了检验粉末中存在NaCl,只要求检验Cl-即可,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冲剂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后,然后 ②    在此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 ③    冲剂中存在Cl-
[交流讨论]维生素C冲剂说明书上贮藏条件是低温、避光,反之,包装袋会鼓起,理由④   。
[知识拓展]市场上的冲剂花样繁多,而在燕麦冲剂中含有痕量(极少量)的Fe粉,冲剂中加入铁粉的目的是⑤   ,该冲剂食用过多会引发涨肚,原因是⑥   。
15.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酸奶,你喝对了吗?
酸奶不仅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还扬长避短,更适合人类保健。
其一,酸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单糖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更易于人体吸收。其二,酸奶中的脂肪易于消化,且其中的磷脂肪能促进脂肪乳化,从而调节胆固醇浓度。其三,酸奶发酵后,牛奶中的钙被转化为水溶形式,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Tipl:区分酸奶和酸奶饮料
发酵型酸奶因含有活性益生菌,从生产到销售都必须冷藏完成。酸奶饮料是在牛奶中加入水、糖或甜味剂,经人工调酸制成的饮料,其营养只有酸奶营养的 。
Tip2:注意冷藏和保存时间
如果保存条件不好,酸奶中的活性乳酸菌会不断繁殖,产生的乳酸使酸度不断提高,口感变得过酸,甚至会变质。因此要注意保存温度和时间,尤其夏天需冷藏。
Tip3:注意饮用方法和时机
可在饭后2小时饮用,因为饭后胃液的pH值上升,这种环境很适合乳酸菌生长,能让酸奶的营养充分发挥;别空腹喝酸奶,酸奶中活性乳酸菌只有pH值在4以上才能生长,而空腹时乳酸菌会被胃酸杀死,营养价值大打折扣;不要加热喝,如果温度过高,酸奶中的益生菌会失去活性。
更健康的酸奶饮用方式,你学会了吗?
(1)酸奶很适合正在发育的青少年饮用是因为酸奶中含有   。
(2)酸奶与酸奶饮料相比,营养价值更高的是   。
(3)酸奶需冷藏的根本原因是   。
(4)人体空腹时胃液的pH范围是   ,吃饭后,胃液的酸性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四、推断题
16.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且可供动植物呼吸,B、C为氧化物气体,但B有毒,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   ;
(2)植物的   作用,可把C转化成A。
(3)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   。
五、计算题
17.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缺钙时可通过食用保健药剂来增加摄入量。某补钙药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现将100g盐酸分成5等份,逐次加入到40片该药剂制成的粉末中(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得到部分数据如图2,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第1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5 a 20
(1)人体缺钙易出现的疾病是   ,a的数值为   。
(2)求品牌补钙药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求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解:A、豆腐中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B、土豆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C、白菜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奶油中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2.【答案】C
【解析】【解答】A. 碳酸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剧烈运动后,不能大量饮用碳酸饮料,而应该补充淡盐水,故不符合题意;
B.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并不是摄入越多越好,碘的摄入量过多也会造成甲状腺疾病,故不符合题意;
C.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所以成人每天需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青少年需要量更大,故符合题意;
D. 亚硝酸钠有毒,不能代替食盐炒菜,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分析。
3.【答案】A
【解析】【解答】A. 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符合题意;
B. 纯棉毛巾属于天然纤维,不是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C.真丝成分为蛋白质,不是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D.不锈钢锅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分析。
4.【答案】D
【解析】【解答】A. 纯棉衬衣是由棉纤维织成的,棉纤维属于天然材料,故不符合题意;
B. 不锈钢刀叉是由金属材料制成,故不符合题意;
C. 陶瓷餐具是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故不符合题意;
D.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因此塑料水杯是由合成材料制成,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5.【答案】C
【解析】【解答】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熄灭,不符合题意;
B.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用洗洁精清洗餐具可乳化油污将其除去,不符合题意;
C. 霉变大米有毒,经清洗后蒸煮仍不能食用,符合题意;
D. 塑料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回收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灭火原理分析;
B、根据洗洁精可乳化油污分析;
C、根据霉变大米含有黄曲霉毒素分析;
D、根据塑料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分析。
6.【答案】A
【解析】【解答】A、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故A符合题意;
B、蛋类、牛奶、鱼类是人体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故B不符合题意;
C、纤维素可以刺激肠胃蠕动帮助消化,但纤维素是由C、H、O元素组成,不含N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是氧、碳、氢、氮,其余元素主要以无机盐形式存在,但不是全部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如蛋白质中有硫、少量的磷,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锌元素的生理功能分析
B、根据六大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分析
C、根据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分析
D、根据人体中含有的元素分析
7.【答案】B
【解析】【解答】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故答案为:B。
【分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8.【答案】C
【解析】【解答】A、合金和纯金属都属于金属材料,说法不符合题意;
B、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说法不符合题意;
C、钙属于常量元素,若老年人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说法符合题意;
D、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的有:SO2、CO、NO2、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O3等,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合金和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进行分析
B、根据乙醇使用的好处进行分析
C、根据钙元素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
D、根据常见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
9.【答案】C
【解析】【解答】A、铁、锌、碘、氟都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锡不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A不符合题意;
B、小苏打不可以用来治疗溃疡性胃酸过多,B不符合题意;
C、水果蔬菜可以为人体提供维生素,也可以提供一定量的纤维素,C符合题意;
D、常量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而且都是构成人体组织重要材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分析
B、根据碳酸氢钠和酸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分析
C、根据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分析
D、根据无机盐的作用分析
10.【答案】D
【解析】【解答】A. 甲醛溶液有毒,浸泡海鲜损害人体健康;故不符合题意;
B. 用地沟油炸制食物不卫生,损害人体健康;故不符合题意;
C. 将发霉的花生榨油 ,有霉菌等损害人体健康;故不符合题意;
D. 煮粥时加入少量纯碱不会损害人体健康,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甲醛溶液、发霉的花生榨油、地沟油有毒。
11.【答案】B
【解析】【解答】①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约化石燃料,又能减少空气污染,不存在安全隐患,做法符合题意;
②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液化石油气罐中残留液体倒入下水道,遇明火有爆炸危险,做法不符合题意;
③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一盆水难以吸收全部甲醛,要通风降低室内甲醛含量,做法不符合题意;
④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不能用甲醛的稀溶液进行处理虾仁等水产品以延长保鲜时间,做法不符合题意;
⑤燃放烟花爆竹会引起火灾或爆炸,还会造成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做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知识和生活常识回答。
12.【答案】C
【解析】【解答】A、一氧化碳有毒,但二氧化碳没有毒,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B不符合题意;
C、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如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符合题意;
D、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和二氧化碳无毒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不同,性质不同来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13.【答案】(1)糖类(或油脂或蛋白质或无机盐)
(2)化学
(3)奶油
(4)巧克力中的可可脂的熔点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体表温度
(5)A;B;C
【解析】【解答】(1)巧克力中含有的营养素有糖类、油脂、蛋白质与无机盐;故填:糖类(或油脂或蛋白质或无机盐);(2)可可豆发酵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3)根据图2可知,10℃时固体脂指数最小的是奶油;故填:奶油;(4)巧克力中的可可脂的熔点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体表温度,所以巧克力“只融在口,不融在手”;故填:巧克力中的可可脂的熔点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体表温度;(5)A.心脏病患者可适当食用巧克力,正确B.巧克力中因含有单宁等物质使其略带苦味,正确;C.巧克力在口中能瞬间融化是因为其固体脂指数随温度变化大,正确。故填:ABC。
【分析】(1)根据巧克力中富含糖类、油脂、蛋白质等分析;
(2)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3)根据题中所给图示的变化情况分析;
(4)根据可可脂的熔点分析;
(5)根据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分析。
14.【答案】碳酸氢钠、碳酸钠与酒石酸(维生素C);先加过量的稀硝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后加硝酸银溶液;(先)产生气泡,(后)产生沉淀;温度高,碳酸氢钠分解,产生气体;为人体补充铁(元素);铁粉与胃酸反应产生氢气,胃内气压增大
【解析】【解答】[提出问题]稀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稀酸和碳酸氢钠生成硝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加水后产生气泡主要是①碳酸氢钠、碳酸钠与酒石酸(维生素C)反应造成的。
[设计实验]为了检验粉末中存在NaCl,只要求检验Cl-即可,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冲剂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后,然后 ②先加过量的稀硝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后加硝酸银溶液 在此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 ③(先)产生气泡,(后)产生沉淀 冲剂中存在Cl-
[交流讨论]维生素C冲剂说明书上贮藏条件是低温、避光,反之,包装袋会鼓起,理由④温度高,碳酸氢钠分解,产生气体。
[知识拓展]市场上的冲剂花样繁多,而在燕麦冲剂中含有痕量(极少量)的Fe粉,冲剂中加入铁粉的目的是⑤为人体补充铁(元素),该冲剂食用过多会引发涨肚,原因是⑥铁粉与胃酸反应产生氢气,胃内气压增大。
【分析】(1)酒石酸晶体溶于水显酸性;碳酸氢钠、碳酸钠与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
(2)(3)检验溶液中氯离子的存在,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滴加,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氯离子;否则不含。
稀硝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稀硝酸和碳酸氢钠生成硝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用稀硝酸排除碳酸氢钠、碳酸钠的干扰。
(4)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5)胃液主要是盐酸。
15.【答案】(1)钙
(2)酸奶
(3)防止活性乳酸菌不断繁殖
(4)<4;减弱
【解析】【解答】解:(1)酸奶中富含钙元素,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会患佝偻病;(2)根据酸奶饮料是在牛奶中加入水、糖或甜味剂,经人工调酸制成的饮料,其营养只有酸奶营养的三分之一,可知酸奶比酸奶饮料营养价值更高;(3)根据如果保存条件不好,酸奶中的活性乳酸菌会不断繁殖,产生的乳酸使酸度不断提高,口感变得过酸,甚至会变质。因此要注意保存温度和时间,尤其夏天需冷藏,可知酸奶需冷藏;(4)根据酸奶中活性乳酸菌只有pH值在4以上才能生长,而空腹时乳酸菌会被胃酸杀死,可知人体空腹时胃液的pH范围是<4,根据胃液的pH值上升,可知吃饭后,胃液的酸性减弱。
答案为:(1)钙;(2)酸奶;(3)防止活性乳酸菌不断繁殖;(4)<4;减弱。
【分析】(1)根据择酸奶饮料的特点,以及根据酸奶中富含的营养素和钙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2)根据酸奶优于牛奶的原因进行分析;(3)发酵型酸奶因含有活性益生菌,从生产到销售都必须冷藏完成进行分析;(4)酸奶中活性乳酸菌只有pH值在4以上才能生长
16.【答案】(1)O2
(2)光合
(3)C+CO22CO
【解析】【解答】(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为O2;
(2)C为CO2,A为O2,二氧化碳与水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下可生成葡萄糖与氧气;
(3)C转化为B,为CO2与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CO22CO。
【分析】根据氧气帮助呼吸,CO的毒性,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结合各框图中物质间转化推导出各物质,再由化学式和方程式书写,光合作用原理解答分析。
17.【答案】(1)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25
(2)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3)解:由表格可知20g稀盐酸与5g碳酸钙完全反应。
设20g的稀盐酸所含HCl的质量为
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8.3%。
【解析】【解答】(1)人体缺钙易导致骨质疏松,日常生活中要多摄入虾皮、骨头汤等实物,可以补充钙元素;从图上可知:由第一次和第四次数据可知:加入20g稀盐酸与5g碳酸钙完全反应,所以第三次加入稀盐酸和15g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a=40g-5g-5g-5g=25g;
【分析】(1)根据钙元素与人体关系及表中所给数据确定20克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钙5克分析;
(2)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分析;
(3)根据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计算盐酸中溶质质量,再进一步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六章金属复习综合卷(含解析)-2022-2023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下册

下一篇:2023年安徽省中考预测化学试题5(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