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金属 复习综合卷
一、单选题
1.无人机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可以用于航拍、喷洒农药等。制无人机框架宜选用密度小、强度高、硬度较大,化学稳定性好的金属材料,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做无人机框架的是( )
A.生铁 B.黄铜 C.铝合金 D.不锈钢
2.铝能压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 ( )
A.导电性 B.延展性 C.导热性 D.抗腐蚀性
3.下列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 )
A.Mg B.Al C.Zn D.Ag
4.国产大飞机 C919 机壳采用了先进的铝锂合金材料.已知金属锂(Li)的活动性比铝强. 下列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 )
A.铝锂合金硬度大、密度小
B.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C.锂能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生成氢气
D.锂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的 Li2O 中 Li 显+2 价
5.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盐酸,但是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A.BaSO4 B.MgO C.Cu D.Zn
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
B.探究CO2与NaOH能否发生反应
C.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达到着火点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7.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的导电性是金属中最好的,故用于制作电线
B.铝比铁金属活动性强,但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
C.铜、黄铜、锡、焊锡都属于单质
D.镀锌的“白铁皮”不易生锈,说明锌没有铁活泼
8.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
C.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D.常温下是固体
9.等质量且过量的Mg、Al、Zn、Fe和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是( )
A. B.
C. D.
10.a、b、c三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金属Mg充分反应,生成等质量的H2,反应消耗a、b、c的分子数目之比为3:6:2.下列关于a、b、c的推理合理的是(HX、H2Y、H3Z分别表示三种酸)( )
A.a、b、c三种酸溶液中的H原子数目:c>a>b
B.a、b、c与金属Mg反应的速率:b>a>c
C.a、b、c的相对分子质量:b<a<c
D.a、b、c可能分别为H2Y、HX、H3Z
11.向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 )
A.Cu Zn B.Zn Fe C.Cu Zn Fe D.Cu Fe
12.某校化学活动小组为探究X、Y、Z三种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的X、Y、Z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化合物,反应情况用下图来表示。下列对该图象理解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X、Z、Y
B.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X、Y、Z
C.X、Y、Z依次可能是:Mg、Fe、Zn
D.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Z>Y>X
二、科普阅读题
13.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人类冶炼不同金属的大致年代如下图所示:
(1)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人类使用的金属材料中,铜先被冶炼出来,主要原因是 ;金属材料可拉成丝状,是利用了金属的 性。
(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硫酸铜晶体)。热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苦泉”中含CuSO4溶液
B.“挹其水熬之”——降温结晶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
(3)铁是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但每年因腐蚀造成巨大损失,写出一条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
(4)生活中铝及合金的使用量较大,主要是其具备优良性能,如: (写出一条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
14.某兴趣小组为探究Mg、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如下实验。(注:所用金属大小形状相同、酸的体积浓度相同)
(1)乙试管中的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依据甲乙试管冒气泡速率的差异,可知活动性Mg Fe(填“>”、“=”或“<”);
(2)根据丙中现象 ,可知活动性Cu>Ag;
(3)小组同学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帮助他们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个补充实验来实现探究目的,若按照图丁所示进行实验探究,你决定推荐他们用的试剂是:金属A是 ;溶液B是 。(要求写出化学式)
(4)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小组同学将乙中剩余的铁加入丙溶液中回收丙溶液溶质中的金属,至t时间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根据如图所示溶液中固体质量变化情况,分析最后所得固体成分是 。
15.研究金属的腐蚀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意义重大.
(1)为了探究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经过一周后观察,试管A和C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B中的铁钉明显锈蚀.
①通过实验发现:铁锈蚀是铁与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②A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其目的是 .
(2)家中的刀具若沾有食盐水锈蚀更快.为了进一步探究影响铁锈蚀速率的因素,做了如下的实验.
【提出问题】铁锈蚀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①物质溶解在水中得到的混合物称为水溶液,如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得到氯化钠溶液,乙醇溶解在水中得到乙醇溶液.
②氯化钠溶液能导电;乙醇溶液不能导电.
【猜想】铁的锈蚀速率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反应时的温度;②氧气的含量;③水溶液的导电性.
【实验】每次取两套如图2所示的装置,编号为I、II.向两套装置中分别装入质量、大小相同的铁钉和等体积的蒸馏水,进行如下三组对比实验(实验开始时,各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一致).
影响因素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温度 装置I放入25℃恒温环境中,装置II放入40℃恒温环境中. 两套装置中铁钉均锈蚀,且U型管中液面均由b处上升至a处,则所需时间I>II. 锈蚀的速率I<II;铁的锈蚀速率与反应时的温度有关, .
②氧气含量 . . 铁的锈蚀速率与氧气的含量有关,氧气的含量越多,铁的锈蚀越快.
③水溶液的导电性 在相同温度下,装置I集气瓶中加入10mL氯化钠溶液;装置II集气瓶中加入10mL乙醇. 两套装置中铁钉均锈蚀; 且U型管中液面均由b处上升至a处,则所需时间I<II.
(3)若将两根铁钉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两支试管内均有大量气泡产生,铁钉逐渐溶解,在酸溶液中被快速腐蚀.
【反思与提高】
根据该探究实验以及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金属的腐蚀是指金属单质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B.金属越活泼,就越容易被锈蚀
C.金属腐蚀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四、推断题
16.将锌粉加入到一定质量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得到溶液和固体。
(1)写出会导致溶液质量变小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所得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请分析所得固体的成分 。
五、计算题
17.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40 m
第2次 40 14.8
第3次 40 12.2
第4次 40 11.2
第5次 40 11.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以上数据可知,表格中,m= 。
(2)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生铁的密度较大、化学性质也不稳定,容易生锈,不适合做无人机框架,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黄铜的密度较大,不适合做无人机框架,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铝合金的密度小、强度高、硬度较大,化学稳定性好,适合做无人机框架,故C选项符合题意;
D、不锈钢强度大,硬度大,密度较大,不适合做无人机框架,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合金的性质,结合无人机的特点,进行分析。
2.【答案】B
【解析】铝具有延展性,故可以制成各种形状的物品
所以选B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镁、铝、锌、银四种金属中银的位置最靠后,其金属活动性最弱.
故选:D.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进行分析判断.
4.【答案】D
【解析】【解答】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A. 铝锂合金硬度大、密度小,故A不符合题意;
B. 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故B不符合题意;
C. 锂能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生成氢气,故C不符合题意;
D. 锂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的Li2O中Li显+1价,故D符合题意。
【分析】A、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大分析;
B、根据铝表面有致密氧化铝膜有自保性能分析;
C、根据排在氢前的金属与盐酸能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5.【答案】C
【解析】【解答】A、BaSO4难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盐酸,也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MgO不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B不符合题意。
C、铜不溶于水,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故C符合题意。
D、锌不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答】A.左边试管铁钉生锈,右边试管铁钉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故A不符合题意;
B.左边塑料瓶变瘪程度比右边塑料瓶变瘪程度深,说明CO2与NaOH能发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达到着火点,故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该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铁雨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接触生锈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C、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进行分析。
7.【答案】B
【解析】【解答】A、铜的导电性在金属中仅次于银,且价格比较廉价,所以用于制作电线,故A错误;
B、铝比铁金属活动性强,但铝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所以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故B正确;
C、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锌的表面也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铁与氧气的接触,防止铁的锈蚀,而非锌没有铁活泼,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铜的导电性在金属中仅次于银,且价格比较廉价;
B、铝比铁金属活动性强,但铝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C、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
D、锌的表面也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铁与氧气的接触,防止铁的锈蚀,而非锌没有铁活泼.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一些金属的硬度很小,熔点较低,如钠、汞等,错误;
B、金属都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正确;
C、一些金属的颜色不是银白色的,例如铜是红色的,错误;
D、金属汞是液体,错误.
故选B.
【分析】可以根据金属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一些金属不能和酸反应,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一些金属较软,一些金属熔点较低,颜色不都是银白色的.
9.【答案】A
【解析】【解答】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锌>铁,活动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氢气的质量,观看斜率,斜率越大,反应的越快,根据“过量的Mg、Al、Zn、Fe和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选项中只有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镁、铝、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去作答,这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铝>锌>铁,活动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过量的金属和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量一定相等,平台一样高,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过量的酸和等质量金属反应图像辨识口诀: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谁先拐弯,谁的活动性强;谁的平台高,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
10.【答案】D
【解析】【解答】2HX+Mg=MgX2+H2↑,H2Y+Mg=MgY+H2↑,2H3Z+3Mg=Mg3Z2+3H2↑,生成氢气相等,说明消耗的氢原子的个数相等,假设产生的氢原子的个数都是6个,则消耗的HX的分子6个,消耗H2Y的分子个数为3,消耗H3Z的分子个数为2个,因此反应消耗a、b、c的分子数目之比为3:6:2,相对于的酸及分子个数关系是3H2Y、6HX、2H3Z,因此:
A、反应消耗a、b、c的分子数目之比为3:6:2,相对于的酸及分子个数关系是3H2Y、6HX、2H3Z,对应的原子个数相等,故选项错误;
B、同种金属与不同的酸无法比较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
C、不同的酸的酸根不同,无法比较相对原子质量,因此无法比较相对分子质量,故选项错误;
D、通过以上分析,a、b、c分别为H2Y、HX、H3Z,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三种酸分别与镁反应的方程式,结合反应的酸的分子数目之比分析酸的种类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Zn、Fe、Cu,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 在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先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那么铁就能置换出Cu,不能置换出Zn.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 生,证明固体中铁有剩余,则说明Cu已经完全置换了出来.
【解答】根据金属活动性 顺序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Zn、Fe、Cu,而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铁能置换出硝酸铜中的Cu, 但不能置换出Z硝酸锌中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证明固体中铁有剩余,则可说明Cu已经完全置换了出来,所以滤出的固 体是置换出来的铜和剩余的铁;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12.【答案】B
【解析】【解答】A、据图可以看出,X的斜线最陡,反应的速率最快,Y的斜线最平缓,反应速率最慢,故其活动性为X>Z>Y,选项不符合题意;
B、据图可以看出,X的斜线最陡,反应的速率最快,Y的斜线最平缓,故Y的速率最慢,故其活动性为X>Z>Y,选项符合题意;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Zn>Fe,X、Y、Z依次可能是:Mg、Fe、Zn,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的X、Y、Z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则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少,不合符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一是理解根据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快,产生氢气的速率越快;故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X,其次是Z,最弱的是Y;二是理解化合价相同则相等原子质量越大则产生的氢气越少,繁殖则越多;
13.【答案】(1)铜的金属活动性较其它金属弱;延展
(2)A;C
(3)刷漆(答案合理即可)
(4)抗腐蚀性能好(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根据人类冶炼不同金属的大致年代图,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属的使用顺序由金属的活动性来决定;相对来说越活泼的金属,使用越晚,越不活泼的金属,使用越早,所以铜先被冶炼出来,因为铜的金属活动性较其它金属弱;
金属材料可拉成丝状,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故答案为:铜的金属活动性较其它金属弱;延展;
(2)A、根据记载可知,“苦泉” 中含CuSO4溶液,故正确;
B、“挹其水熬之”——通过蒸发溶剂水,增加 CuSO4浓度,不是降温结晶,故不正确;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正确。
故答案为:AC。
(3)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有刷漆、涂油等方法来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故答案为:刷漆(答案合理即可);
(4)生活中铝及合金的使用量较大,主要是其具备优良性能,如抗腐蚀性能好;因为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其进一步腐蚀,答案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抗腐蚀性能好(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人类冶炼不同金属的大致年代图,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属的使用顺序由金属的活动性来决定;相对来说越活泼的金属,使用越晚,越不活泼的金属,使用越早分析。
根据金属的延展性分析。
(2)A、根据记载可知,“苦泉” 中含CuSO4溶液分析。
B、根据通过蒸发溶剂水,增加 CuSO4浓度分析。
C、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3)根据铁生锈的措施分析。
(4)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其进一步腐蚀。
14.【答案】(1);>
(2)析出银白色固体
(3)(或;);(或;)
(4)银、铜或Ag、Cu(或Ag、Cu、Fe)
【解析】【解答】(1)乙试管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根据甲试管中冒气泡的速率比乙试管中的冒气泡速率快,由于活动性越靠前与酸反应速率越快,说明镁比铁活泼,故填:>;
(2)根据活动性铜比银活泼,则铜会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银是银白色金属,故现象是:析出银白色固体;
(3)根据甲、乙、丙三支试管可得镁>铁;铜>银,但无法证明铁与铜的活动性强弱,故由于铁能与酸反应,则只需再证明铜不与酸反应则可证明铁在铜前进而证明四种金属活动性;或直接利用铁与铜盐溶液能反应或是铜不与亚铁盐溶液反应证明铁在铜前,故金属A与溶液B分别是铜、盐酸;或铁、硫酸铜溶液;或铜、硫酸亚铁溶液等合理答案即可,故填:;
(4)铁与硝酸铜、硝酸银反应的质量关系是,,根据图像反映出固体质量增加的幅度不同,先快后慢,可判断共发生了铁和硝酸银、铁和硝酸铜两个反应,则最终生成 的金属是银和铜,若铁有剩余还可能有铁,故填:银、铜或银、铜、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常见物质的反应。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元素之前的金属,都能与酸溶液发生置换法应放出氢气;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位于前面的金属比位于后面的金属更活泼,据此解答。
15.【答案】(1)氧气和水;将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赶出
(2)温度越高,铁的锈蚀速率越快;在相同温度下,向I、II两套装置的集气瓶中分别通入氧气和空气;铁钉均锈蚀,且U型管中液面由b处上升至a处所需时间I<II;铁的锈蚀速率与水溶液的导电性有关,在能导电的溶液中,锈蚀的速率加快
(3)A;C
【解析】【解答】解:(1)①B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生锈了,说明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故填:氧气、水.②因为蒸馏水中溶解有少量的氧气,加热煮沸的目的是把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排出.故填:把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排出.(2)①根据两套装置中铁钉均锈蚀所需时间I>II,可得出结论:温度越高,铁的锈蚀速率越快②由结论知,铁的锈蚀速率与氧气的含量有关,氧气的含量越多,铁的锈蚀越快.可设计实验步骤为:在相同温度下,向I、II两套装置的集气瓶中分别通入氧气和空气,由此得到现象为:铁钉均锈蚀,且U型管中液面由b处上升至a处所需时间I<II.③根据实验现象:两套装置中铁钉均锈蚀,且U型管中液面均由b处上升至a处,则所需时间I<II.则得出的结论为:铁的锈蚀速率与水溶液的导电性有关,在能导电的溶液中,锈蚀的速率加快.(3)A、金属锈蚀就是金属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A正确;
B、金属越活泼,不一定越容易被锈蚀,如铝,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了铝进一步被氧化,故B错误;
C、由以上实验三可知,金属的锈蚀与水溶液的导电性有关,金属腐蚀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故C正确;
故答案为:(1)①水和氧气;②将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赶出;(2)
影响因素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温度 温度越高,铁的锈蚀速率越快
②氧气含量 在相同温度下,向I、II两套装置的集气瓶中分别通入氧气和空气. 铁钉均锈蚀,且U型管中液面由b处上升至a处所需时间I<II
③水溶液的导电性 铁的锈蚀速率与水溶液的导电性有关,在能导电的溶液中,锈蚀的速率加快
【分析】(1)①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②根据水中能溶解少量的氧气分析;(2)①根据两套装置中现象分析,即且U型管中液面均由b处上升至a处,则所需时间I>II;②根据氧气的含量越多,铁的锈蚀越快分析;③根据型管中液面均由b处上升至a处,则所需时间I<II分析;
【反思与提高】A、金属锈蚀就是金属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B、根据金属铝进行判断;C、根据金属的锈蚀与水溶液的导电性有关.
【反思与提高】AC.
16.【答案】(1)Zn+2AgNO3=Zn(NO3)2+2Ag
(2)一定有Ag和Cu, 可能含有Zn
【解析】【解答】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铜>银。将锌粉加入到一定质量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AgNO3溶液反应,若锌有剩余,再与Cu(NO3)2溶液反应。
(1)因为相对原子质量,Ar(Ag)>Ar(Zn)>Ar(Cu),且Ag与Cu位于溶液中,所以会导致溶液质量变小的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
(2)若所得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说明锌与AgNO3溶液和Cu(NO3)2溶液都反应完,锌是否有剩余不能确定。故所得固体中一定有Ag和Cu,可能含有Zn。
【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优先原则,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的,越容易反应。
17.【答案】(1)17.4
(2)9.8%
【解析】【解答】第3次固体减少质量为14.8-12.2=2.6,第4次只减少了12.2-11.2=1.0g,说明此时锌已经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硫酸,铜不反应,故固体不减少,说明在锌反应结束前每加入40g稀硫酸反应锌的质量为2.6g,故m =20-2.6=17.4g。结合每20g稀硫酸和2.6g锌恰好完全反应求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1)由分析可知,m=17.4g;
(2)解:加入40g稀硫酸反应掉的锌的质量为:14.8g﹣12.2g=2.6g
设40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x
x=3.92g
答: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
【分析】(1)根据铜不与酸反应,锌与酸反应,结合表中数据等质量物质反应生成物质量也相等分析;
(2)根据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硫酸的质量,再进一步计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