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猜押预测卷化学03(广东专用)【考试版+解析版】

2023年中考猜押预测卷03(广东专用)
化学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K-39 Mn-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所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雕刻窗花 B.烧制瓷器 C.篆刻印章 D.川戏变脸
2.为提升青少年身体免疫力,专家提倡多吃鸡蛋、牛奶。鸡蛋、牛奶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3.北京冬奥会速滑馆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来制人造冰。下列关于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制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放热,使水凝结成冰 B.水凝结成冰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C.二氧化碳汽化时,分子间隔变小了 D.二氧化碳汽化时,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4.下列冬奥体育器械主要用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A.冰壶由花岗岩精心打磨制成 B.冰鞋上冰刀由不锈钢制成
C.滑雪板的板面由聚乙烯塑料制成 D.雪车厢体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
5.如图中字母代表含硫元素的物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物质a在纯净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物质b B.物质c是二氧化硫
C.物质d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物质d、e和f中一定都含有氢元素
6.下列关于化肥和农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B.KNO3和CO(NH2)2均属于复合肥料
C.农作物易倒伏或被病虫侵害时,可施用CO(NH2)2 D.硝酸铵(NH4NO3)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7.乙烯(C2H4)是一种植物激素,可以催熟水果和蔬菜。下列与乙烯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烯由2个元素组成 B.乙烯分子中有6个原子
C.一个乙烯分子的质量是28 g D.乙烯中C、H的质量比为6∶1
8.“铜的循环”如图。其中,箭号表示能一步实现的物质转化方向,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有氢气生成 B.物质X可能是NaOH
C.反应④生成黄色溶液 D.物质Z可能是银
9.以太阳能为热源,利用纳米级Fe3O4,可获得“绿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过程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整个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D.Fe3O4、FeO在整个过程中可循环利用
10.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是化学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选项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 用pH试纸测试肥皂水的pH 测定肥皂水的酸碱度
B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C 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
D 将固体加水溶解,然后过滤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硝酸钾固体
11.光气(COC1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与水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光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C、O、Cl原子
B.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氯元素的质量变小
12.60℃时,向100 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结合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加入的KNO3质量为41.6 g
B.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
C.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
D.20℃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有31.6 g KNO3
13.兴趣小组用pH传感器对市售的两种抗酸胃药(碳酸氢钠片和氢氧化铝片)的抗酸性能进行研究。用pH为1.5的盐酸模拟胃酸,按说明书上的使用剂量,将药片研成粉末,分别与一定量的盐酸混合(同时逐滴滴加盐酸),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pH数据如图。依据图示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服用碳酸氢钠片,能较快降低酸性 B.服用氢氧化铝片,药效持续时间较短
C.服用后,两种药片都只发生中和反应
D.服用后,两种药片都能使pH处于最佳药效范围
14.为实现我国碳中和的目标,CO2转化为能源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CO2催化加氢可转化为甲醇:,但过程中存在竞争性反应产生CO:。下图是在密闭的体系中维持压强和原料不变测得CO2转化率[a(CO2)%]和甲醇产率[w(CH3OH)%]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O2转化有利于实现碳资源的有效循环
B.甲醇的产率越高越不利于CO的生成
C.温度越低CO2转化率越高越有利于甲醇的生成
D.甲醇的产率呈抛物状可能是温度过高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
15.利用电化学装置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C2H4)和乙烷(C2H6),原理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生成3种新物质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电源负极通入的气体为甲烷 D.反应前后氢原子数目不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科技冬奥”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特色之一,一大批我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和应用,为全世界的人们呈现了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分析下面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1)飞扬火炬。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的点燃过程震撼了世界。火炬手把飞扬火炬插入“雪花”主火炬台的中心,使吊在空中的氢气供给系统通过主火炬台与飞扬火炬连通,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氢气供给系统为飞扬火炬提供了______,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水冰互换。国家游泳馆“水立方”变身冬奥会冰壶比赛场馆“冰立方”,其中关键的一道工序是在空水池上方搭设可拆卸的钢架支撑结构,钢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冬奥会结束后,“冰立方”将重新变身“水立方”,为防止拆卸下来的钢架生锈,应将其放置在______的环境中。
(3)发热礼服。冬奥会颁奖礼服的内胆添加了石墨烯(单层石墨)发热材料,其对服装的加热原理利用了石墨烯良好的______性。颁奖礼服的面料使用了顶级的有机桑蚕丝和环保羊绒,桑蚕丝和羊绒属于______材料。
(4)智慧餐厅。冬奥会的智慧餐厅实现了美食烹饪和传送的全程自动化。北京烤鸭和饺子等中国特色美食深受食客们欢迎,烤鸭富含的一种营养素是______。调酒机器人调出的鸡尾酒色泽艳丽,鸡尾酒中含有的一种有机物是______(填化学式)。餐厅提供的植选豆奶富含钙元素,钙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是______。
17.锡是“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具有质地柔软、熔点低和无毒等优良特性。自然界中的锡主要以氧化物(如锡石,主要成分为SnO2)和硫化物(如硫锡石,主要成分为SnS)的形式存在。宋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记载锡的冶炼:“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点铅勾锡……。”常温下,锡露置于空气中能保持金属光泽,但易被酸腐蚀。锡与氯气反应生成的四氯化锡(SnCl4)可用于制作FTO导电玻璃,用来制作液晶显示屏。以锡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金属工艺品以色如银,亮如镜,声如馨,色泽历久常新的特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锡还广泛用于电子信息、化工冶金及航天工业等。
(1)自然界中的锡主要以___________形式存在(填“单质”或“化合物”)。
(2)炼锡时“鼓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使炭___________来提高炉温,同时“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锡常温下不易被空气氧化 B.锡制品能够盛放含有柠檬酸的饮料
C.硫锡石炼锡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酸性气体,污染环境
(4)FTO导电玻璃生产过程中,以SnCl4和水反应生成HCl和一种氧化物,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8.根据如图中的实验装置问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用装置A制取CO2,分液漏斗中盛装药品是___________;用装置C收集CO2,气体应从导管口___________(填“b”或“c”)通入。
(3)用装置B制取O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学习氮肥时,查阅资料: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②氨水在浓度大或受热时易分解放出氨气。
实验室用生石灰和浓氨水能快速制取氨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制得的氨气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装置D收集。
19.某研究小组同学发现“茶垢清洁剂”(如图所示)能快速清洁茶具上附着的茶垢等污渍。使用时,将产品倒入茶具中,加入 60~70℃的热水,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提出问题】产生的大量气泡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2Na2CO3 3H2O2)外观为白色固体,具有 Na2CO3和 H2O2的双重性质,过碳酸钠易溶于水,遇水、受热易分解。
【提出假设】研究小组认为不可能含有 CO,从环境友好的角度说明原因______。
研究小组认为产生的大量气泡可能含有:
猜想 I:O2 猜想 II:CO2 猜想 III:O2和 CO2
【实验探究】研究小组取少量该茶垢清洁剂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 60~70℃的热水,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先打开橡皮塞,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I成立。
实验2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____________
【讨论分析】同样的产品价格不同,可能是因为产品的纯度不同、包装不同等。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测定某品牌茶垢清洁剂的纯度(过碳酸钠的含量)。
(注:碱石灰是 NaOH 和 CaO 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 CO2和水蒸气)
(1)装置 B 中的试剂是______。
(2)反应前后都要通入 N2,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 N2的目的是______。
(3)装置 C 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写一条即可)______。
(4)装置 D 的作用是______。
20.过氧化钙(CaO2)难溶于水,常温下稳定,在潮湿空气或水中缓慢放出氧气,广泛应用于渔业等领域。如图是以大理石(含A12O3及其它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为原料制取CaO2的流程图:
(1)操作b、c名称都是_______,溶液A中的溶质有HCl、_______(填化学式)。
(2)步骤②加入适量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从溶液D中可回收的副产品是_______(填名称)。
(3)“系列操作”包括蒸发结晶、脱水等操作,其中蒸发结晶用到的仪器包括:酒精灯、带铁圈的铁架台、玻璃棒和______等仪器,蒸发到________停止加热。
(4)步骤④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1.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时,溶液的温度和pH随NaOH溶液体积(V)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分析图中曲线,可以判断该反应_____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2)若图表示的是5%的NaOH溶液滴入10 mL稀盐酸中,请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假设几种溶液密度均约为1g/mL)。(结果保留至0.1%)
(3)如果将上述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过来不断滴入上述20 mLNaOH溶液至过量,请在答题卡图中画出溶液的pH变化曲线。
615016119544 黄老师
2023年中考猜押预测卷03(广东专用)
化学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D C B A D B B A B A A C D
1.【答案】B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雕刻窗花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烧制瓷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篆刻印章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川戏变脸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2.【答案】A
【解析】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以及蛋清等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许多植物的种子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故鸡蛋、牛奶中富含蛋白质,A符合题意;糖类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小麦、玉米等,B不符合题意;常见的油脂有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牛油和奶油等,C不符合题意;蔬菜、水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D不符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使水凝结成冰,A不符合题意;水凝结成冰后,分子仍在运动,因为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B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汽化时,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大,故分子间隔变大了,C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汽化是物质的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分子没有发生改变,D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据此判断。花岗岩是天然矿石,不属于合成材料,错误;不锈钢是铁的合金,不属于合成材料,B错误;聚乙烯塑料,是塑料的一种,属于合成材料,C正确;碳纤维是复合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D错误。
5.【答案】B
【解析】根据题中图示,物质b是二氧化硫,物质a是硫,硫在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物质二氧化硫,A正确;物质c中硫元素显+6价,是三氧化硫,B不正确;由图可知,d中硫元素显-2价,C正确;由图可知,物质d、e和f属于酸,酸是溶于水解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所以物质d、e和f中一定含有氢元素,D正确。
6.【答案】A
【解析】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A正确;KNO3既含有氮元素也含有钾元素,所以属于复合肥料,而CO(NH2)2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B错误;农作物易倒伏,易被病虫侵害时,应施加钾肥,CO(NH2)2属于氮肥,C错误;硝酸铵能与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氨气,降低肥效,所以硝酸铵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D错误。
7.【答案】D
【解析】乙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A错误;1个乙烯分子中有6个原子,B错误;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C错误;乙烯中C、H的质量比为(12×2)∶(1×4)=6∶1,D正确。
8.【答案】B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铜不能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铜和硝酸反应不能生成氢气,A不符合题意;硝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硝酸钠,物质X可能是氢氧化钠,B符合题意;氢氧化铜受热分解是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④生成蓝色溶液,C不符合题意;铜比银活泼,银与硫酸铜不反应,物质Z不可能是银,D不符合题意。
9.【答案】B
【解析】由流程图可知,过程Ⅰ中四氧化铁在太阳能为热源的条件下生成氧化亚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正确;由流程图可知,过程Ⅱ中水与氧化亚铁生成四氧化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3FeOFe3O4+H2↑,B不正确;过程Ⅰ为,过程Ⅱ为H2O+3FeOFe3O4+H2↑,将Ⅰ+Ⅱ×2,整理可得2H2O2H2↑+ O2↑,可见整个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正确;由流程图可知,Fe3O4为整个过程的催化剂,FeO是中间产物,因此Fe3O4、FeO在整个过程中可循环利用,D正确。
10.【答案】A
【解析】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所以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的酸碱度,A方案可行;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B方案不可行;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1,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方案不可行;除去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硝酸钾固体,可将固体加水溶解,先制成较高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然后过滤,D方案不可行。
11.【答案】B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光气和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光气是由光气分子构成,保持光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光气分子,B错误;根据分析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是氯化氢,丁是二氧化碳,两者的分子个数比是2∶1,D正确;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无单质参与,不属于置换反应,C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氯元素的质量不变,D错误。
12.【答案】A
【解析】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即该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 g硝酸钾,60℃时,向100 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共析出10 g硝酸钾,说明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41.6 g,A符合题意;由图2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由图1可知,降温过程中,一开始没有溶质析出,说明一开始是不饱和溶液,后有溶质析出,变为饱和溶液,B不符合题意;M点为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N点为2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不可能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而增加溶剂能实现转化,C不符合题意;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131.6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31.6 g,D不符合题意。
13.【答案】A
【解析】用pH为1.5的盐酸模拟胃酸,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铝都显碱性,反应刚开始pH升高,随着盐酸与氢氧化铝、碳酸氢钠反应的进行,pH开始慢慢回落。由图片可以看出,胃酸中分别加入两种药剂,开始时碳酸氢钠pH上升的更高,能快速降低酸性,A正确;由图片可以看出,加入氢氧化铝的pH能更长时间稳定于4、5之间,药效持续时间更长,B项错误;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而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氧化铝和水,属于中和反应,C错误;根据图示可知,服用氢氧化铝片后,能使pH处于最佳药效范围,服用碳酸氢钠片后,会使pH低于最佳药效范围,D错误。
14.【答案】C
【解析】CO2可以转化为CH3OH,甲醇可以作为燃料,则有利于碳资源的有效循环,A正确;甲醇的产率越高,用于生成甲醇的反应物就被消耗的越多,用于副反应的原料就越少,CO的生成也随之减少,B正确;根据图示可以分析得出,甲醇的产率呈抛物线形状,在236℃左右时转化率达到最大,C错误;温度变高可能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使甲醇的转化率降低,D正确。
15.【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电源正极生成了3种物质,负极生成了一种物质,A错误;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电源正极通入的是甲烷,负极通入的是二氧化碳,C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答案】(7分)
(1)可燃物(0.5分) 2 H2 + O2 2 H2O(2分)
(2)铁(0.5分) 无氧气和无水(1分)
(3)导热(0.5分) 天然(0.5分)
(4)蛋白质(0.5分) C2H5OH(0.5分) 促进凝血,强化骨骼,维持神经和肌肉活动,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等(1分)
【解析】
(1)氢气具有可燃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氢气供给系统为飞扬火炬提供了可燃物;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化学方程式为;
(2)钢是铁的合金,所以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防止钢生锈,实际上是防止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所以防止钢生锈要隔绝氧气和水,应放置在无氧气和无水的环境中;
(3)石墨烯(单层石墨)发热材料对服装的加热原理利用了石墨烯良好的导热性;桑蚕丝和羊绒属于天然材料;
(4)烤鸭富含蛋白质,烤鸭富含的一种营养素是蛋白质;鸡尾酒中含有酒精,酒精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该化学式为C2H5OH;钙元素在人体的作用:促进凝血,强化骨骼,维持神经和肌肉活动,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等。
17.【答案】(8分)
(1)化合物(1分)
(2)与氧气反应更充分(1分) 形成合金,熔点降低(2分)
(3)AC(2分)
(4)(2分)
【解析】
(1)自然界中的锡主要以氧化物(如锡石,主要成分为SnO2)和硫化物(如硫锡石,主要成分为SnS)的形式存在。即自然界中的锡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炼锡时“鼓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使炭与氧气反应更充分来提高炉温。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合金的金属,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是因为形成合金,熔点降低。
(3)常温下,锡露置于空气中能保持金属光泽,说明锡常温下不易被空气氧化,A正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锡排在氢前,是活泼金属,锡制品能够与含有柠檬酸的饮料反应,所以锡制品不能够盛放含有柠檬酸的饮料,B错误;自然界中的锡主要以氧化物(如锡石,主要成分为SnO2)和硫化物(如硫锡石,主要成分为SnS)的形式存在,由于硫锡石的主要成分为SnS,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硫锡石炼锡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污染环境,C正确。
(4)SnCl4和水反应生成HCl和一种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化物是SnO2,化学方程式。
18.【答案】(10分)
(1)锥形瓶(1分)
(2)稀盐酸(1分) b(1分)
(3)将导气管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好(2分) 2 KMnO4K2MnO4 + MnO2 + O2↑(2分)
(4)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2分) 不能(1分)
【解析】
(1)由图可知,a为锥形瓶。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药品是稀盐酸,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C收集CO2,气体应从导管口b通入。
(3)用装置B制取O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将导气管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好,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需要加热,发射装置可选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KMnO4K2MnO4 + MnO2 + O2↑。
(4)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氨水在浓度大或受热时易分解放出氨气,实验室用生石灰和浓氨水能快速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19.【答案】(10分)
【提出假设】CO有毒(合理即可)(1分)
【实验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分) 猜想II、猜想III不成立(1分)
【讨论分析】(1)浓硫酸(1分)
(2)排出内部残留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其被C全部吸收(2分)
(3)(合理即可)(2分)
(4)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进入C装置,影响测量结果(2分)
【解析】
【提出假设】从环境友好的角度分析,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CO,因为其具有毒性,是空气污染物。
【实验探究】实验1:猜想Ⅰ成立说明气体为氧气,氧气不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气体中无CO2,所以猜想II、猜想III不成立。
【讨论分析】(1)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同时不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放入试剂为浓硫酸。
(2)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实验结束后要继续通入N2, 以便排出装置内部残留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其被C全部吸收。
(3)碱石灰是 NaOH 和 CaO 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 CO2和水蒸气,NaOH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能和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而碱石灰可以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为了避免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中,造成结果偏大,需要隔绝空气,所以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进入C装置,影响测量结果。
20.【答案】(10分)
(1)过滤(1分) CaCl2、AlCl3(1分)
(2)除去溶液中的AlCl3杂质和过量的盐酸(2分) 氯化铵(1分)
(3)蒸发皿(1分) 有较多固体析出时(1分)
(4)(2分) HCl(1分)
【解析】
(1)如图,氢氧化铝和碳酸钙都是难溶性物质,把难溶性物质与溶液分离的方法是过滤,故填:过滤;
根据溶液A与氨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铝,反应前溶液A中含有铝元素,由题意可知大理石中含氧化铝,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碳酸钙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说明A中一定含有的是氯化铝和氯化钙,即;
(2)氨水是碱可以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和剩余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
溶液C中含有氯化钙和氯化铵,加入碳酸铵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铵,溶液D中的溶质是氯化铵,故从溶液D中可回收的副产品是氯化铵;
(3)蒸发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带铁圈的铁架台、玻璃棒和蒸发皿;
为防止晶体飞溅,故在溶液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余温将溶液蒸干;
(4)根据题意可知,氯化钙和浓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过氧化钙,由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则另一物质是由氢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即盐酸,化学方程式为:;根据题意最终反应后生成了盐酸,而盐酸又可作为起始时的反应物,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盐酸,即。
21.【答案】(10分)
(1)放出(1分)
(2)(6分) 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20mL×1g/mL×5%=1g
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x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9.1%
(3)(3分)
【解析】
(1)由图像可知,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入,溶液温度逐渐从4℃增大到24℃,所以该反应放热;
(2)见答案;
(3)由图像可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溶液中,开始时pH=2,结束时pH=12;在稀盐酸溶液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起始时溶液显碱性,pH=12,结束时溶液显酸性,pH=2;由第(2)问可知,在稀盐酸为10ml时,pH=7,故图像如下所示,其中曲线b时温度变化曲线(原曲线)、曲线c是碱加入酸中的pH变化曲线(原曲线)、a曲线时酸加入碱中的pH变化曲线为
8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压轴卷B(北京专用)(原卷板+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