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2023年时代华威中学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一)
一、单选题
1.(2023·福州模拟)下列属于有机物的是( )
A.C60 B.CH4 C.CO D.H2CO3
2.(2023·福州模拟)公交车里的装备用到了多种材料,下列装备中用到合成材料的是( )
A.纯棉椅套 B.塑料扶手 C.玻璃车窗 D.金属救生锤
3.(2022·广安)临近中考,小明妈妈为他准备了以下美食:红烧牛肉、蒸鸡蛋、粉丝汤、米饭。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还需要补充的食物是( )
A.炸鸡腿 B.粉蒸肉 C.麻婆豆腐 D.炒青菜
4.(2022·襄阳)合理饮食,有利健康。下列是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
A.苹果(2.9~3.3) B.玉米粥(6.8~8.0)
C.橘子(3.0~4.0) D.番茄汁(3.5~4.5)
5.(2023·福州模拟)下列有关硫酸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稀硫酸
B.测定稀硫酸的pH
C.稀释浓硫酸
D.干燥氧气
6.(2023·福州模拟)不同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蔗糖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蔗糖质量/g 182 204 238 287
A.降低温度,蔗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在0~60℃时,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60℃时,蔗糖的饱和溶液中还能溶解氯化钠
D.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
7.(2023·福州模拟)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
A.化学中的判断推理 B.对定量实验的认识
活泼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将20g浓盐酸加入80g水中,充分搅拌
C.用“化学”眼光分析 D.化学与生活
喝汽水打嗝是因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利用汽油和洗洁精都能除去油污,其除油原理相同
A.A B.B C.C D.D
8.(2023·福州模拟)下列图像与其对应描述相符的是( )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 B.把NaOH和NH4NO3固体分别溶于水 C.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D.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进行稀释
A.A B.B C.C D.D
9.(2023·福州模拟)如图在石蜡封闭的U形管中,左右玻璃管装有等体积二氧化碳,同时取下U形管两端的橡胶塞,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时,右边玻璃管液面上升速度比左边更快
B.将CO2换成CO,实验现象一样
C.该装置可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D.反应一段时间后,烧杯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都会变红
10.(2023·福州模拟)将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反应原理为:)
A.溶液的pH逐渐增大 B.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减小
C.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不变 D.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小
二、填空题
11.(2023·福州模拟)人生中伴随着酸甜苦辣,化学中也有酸甜苦辣。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①食醋中约含3%~5%的醋酸,醋酸具有酸的化学性质,往食醋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
②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服用含有铁粉的麦片后,铁粉转化为 (填离子符号)被人体吸收,从而有效预防这一疾病。
(2)甜:成语中有很多化学知识,如“甘之如饴”意为感到像糖那样甜,饴即是麦芽糖,是一种较早得到利用的糖类化合物,糖类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是 。
(3)苦:松花蛋的苦涩来自于草木灰(主要成分碳酸钾)、生石灰、水等通过一系列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钾。按物质分类,碳酸钾属于 (填“酸”、“碱”或“盐”)。
(4)辣:辣椒最适宜在pH6.2~7.2范围的土壤中种植,若某地区土壤pH=5.2,想种植辣椒,可以加入适量 (填物质的俗称)调节土壤pH。
12.(2023·福州模拟)观察生活,体会身边处处有化学,
(1)将①白醋、②冰块、③面粉、④味精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写数字序号)。
(2)慎思明辨化学人巧“打假”:谣传用棉花可代替肉松制成“肉松饼”。化学人可用灼烧闻气味方法鉴别:取样,灼烧,如闻到 的气味,则样品为棉花做的“肉松饼”。
(3)比亚迪公司推出了一款氢动力汽车,采用氢化镁(MgH2)固体与水反应制取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自嗨锅因使用方便深受大家的喜爱,其发热包中主要物质为生石灰(含有氧化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自嗨锅发热的原理 ;该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 。
13.(2023·福州模拟)常见的酸碱的性质以及应用。
(1)焊接钢件时要先除去其表面锈垢(主要成分Fe2O3),用稀硫酸除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发现蔗糖逐渐变黑,膨胀为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看起来像“黑面包”,说明蔗糖中含有 元素(写元素名称),体现了浓硫酸的 性。
(3)长期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易变质,在表面或瓶壁上会生成一层白色固体,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变质原因 。
14.(2023·福州模拟)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将15gc物质加入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是 (填写“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2)t1℃时,a、c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____(写字母序号)。
A.一定相等 B.一定不相等 C.可能相等
(3)t2℃时,除去a中混有的少量杂质c所用方法是 (填写“蒸发溶剂”,“升温结晶”或“降温结晶”)。
(4)现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此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三、综合题
15.(2023·福州模拟)物质王国的“小朋友”们手拉手围成一圈做游戏:
【队员名单】锌、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氯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游戏规则】相邻的物质能反应;其中甲为碱、戊为蓝色溶液;反应③和④均为置换反应。
(1)请写出①反应的现象 。
(2)请写出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写出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2023·福州模拟)分析下面两个基础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粗盐中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如图1所示。
在过滤操作中,起到引流作用的仪器名称是 。
(2)在过滤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虚线表示沿此线折叠),下列图2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填字母序号)
(3)在蒸发操作中,待蒸发皿中出现 (填“较多”或“较少”)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仍需继续搅拌,利用余热将余下溶液蒸发至干。
(4)【实验二】配材5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如下:①计算:氯化钠质量【看图3】和水的体积。(水的密度:1.0g/mL)
②称量:如图3所示(操作均正确,右盘无砝码)称得的氧化钠质量为 g。
量取:根据计算,应选取 (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③溶解:把氯化钠和水全部转移到烧杯中,搅拌至氯化钠全部溶解。
④装瓶、贴标签:请填写图4所示标签 。
(5)【反思】
上述实验过程中,用量筒量取水时,若按图5方式进行读数,将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6)若将按正确操作所得的上述30mL氯化钠溶液(该溶液密度为1.1g/mL)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还需要加水 mL。
17.(2023·福州模拟)中和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小组以“探究中和反应”为主题展开项目式学习。
【提示: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氯化银。】
(1)【任务一】宏微结合初识中和反应
①如图1,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到 现象。证明反应发生,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2所示(其中“ ”、“”、“”、“”表示不同离子)。由图2分析:
表示 (用化学符号表示);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2)【任务二】转换思维再探中和反应
①用pH传感器按图3再次实验,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全部缓慢注入烧瓶。烧瓶内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则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②为了探究c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不同,所选药品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钙固体 B.铜片 C.硝酸银溶液 D.氧化铜粉末
(3)【任务三】探究中和反应能量变化
将图3装置中pH传感器换成温度传感器,向氧氧化钠溶液中匀速加入初温相同的稀盐酸,得到温度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
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当加入盐酸 mL时,盐酸与氧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4)【拓展任务】小美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在滴加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通过思考认为氢氧化钠已经变质。请写出上述实验中产生气泡的反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计算题
18.(2023·福州模拟)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的Na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SO4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 C60 为单质,不符合题意;
B. CH4 为含碳元素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
C.CO为无机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 H2CO3 为无机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除碳酸钠、碳酸等之外的含碳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 纯棉椅套所用材料为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B. 塑料扶手 所用材料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C.玻璃车窗所用材料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 金属救生锤所用材料为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合成材料包括塑料 、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分析。
3.【答案】D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红烧牛肉、蒸鸡蛋、粉丝汤中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油脂,故缺少的是维生素,即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A. 炸鸡腿中富含蛋白质、油脂,故不符合题意;
B. 粉蒸肉中富含蛋白质,故不符合题意;
C. 麻婆豆腐中富含蛋白质,故不符合题意;
D. 炒青菜中富含维生素,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食物中六大营养素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显弱碱性的食物,中和胃酸,苹果、橘子、番茄汁均呈酸性,只有玉米粥(6.8~8.0),呈弱酸、中性或弱碱性,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液pH与酸碱性关系分析,溶液pH<7时,呈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溶液pH>7时,呈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溶液pH=7时,呈中性。
5.【答案】D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滴加稀硫酸滴管要在试管上方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中,不符合题意;
B.测溶液pH需用玻璃棒蘸到少量液体滴在试纸上,不能将试纸浸入待测液中,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要“酸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散热,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干燥氧气为使药品充分接触,需长导管进气,短导管排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pH试纸使用方法分析;
C、根据浓硫酸酸入水中分析;
D、根据干燥氧气长导管进气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降低温度,若无晶体析出,则蔗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符合题意;
B. 由表中数据可知,在0~60℃时,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C. 60℃时,蔗糖的饱和溶液中还能溶解氯化钠 ,不符合题意;
D. 溶解度是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改变温度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可能减小分析;
B、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分析;
C、根据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可溶解其它物质分析;
D、根据溶解度定义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 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不符合题意;
B. 浓盐酸为氯化氢水溶液,将20g浓盐酸加入80g水中,充分搅拌 ,所配制溶液小于20%,不符合题意;
C. 喝汽水打嗝是因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溶解的气体逸出,符合题意;
D. 汽油去除油污是溶解原理,洗洁精去除油污是乳化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活泼金属与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分析;
B、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C、根据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
D、根据汽油溶解油污、洗洁精乳化油污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固体质量会随二氧化碳生成而减小,但生成物氧化钙仍为固体,不会降至0,不符合题意;
B. 把NaOH和NH4NO3固体分别溶于水 ,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吸热,温度降低,最终都会恢复至原温度,符合题意;
C.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会挥发出溶质氯化氢,使溶质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D.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进行稀释 ,溶液酸性变弱,pH增加,至接近于7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9.【答案】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时,右边玻璃管液面上升速度比左边更慢,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将二氧化碳换成一氧化碳,实验现象不同,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通过两玻璃管液面上升高度不同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符合题意;
D. 反应一段时间后,烧杯中滴加酚酞溶液,只左侧溶液会变红 ,右侧溶液不变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增强,pH逐渐增大,不符合题意;
B. 随反应的发生,氯化钠不断减小,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减小 ,不符合题意;
C. 反应后生成氢气和氯气,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不变 ,不符合题意;
D. 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小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氯化钠与水通电生成氢氧化钠、氢气、氯气,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分析。
11.【答案】(1)红;Fe2+
(2)提供(人体活动的)能量
(3)盐
(4)熟石灰/消石灰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碱的化学性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1) 醋酸具有酸的化学性质,往食醋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服用含有铁粉的麦片后,铁粉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将铁转化为 Fe2+ 被人体吸收。
(2) 糖类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3) 碳酸钾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类物质。
(4) 某地区土壤pH=5.2,酸性过强,想种植辣椒,可以加入适量氢氧化钙调节pH,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分析】(1)根据酸的溶液能使石蕊变红,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分析;
(2)根据糖类主要为人体提供能量分析;
(3)根据碳酸钾属于盐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钙的俗称及改良酸性土壤的用途分析。
12.【答案】(1)②③
(2)烧纸
(3)
(4);热能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 (1)①白醋、④味精放水中能形成溶液,②冰块放水中形成的是纯净物,不是溶液,③面粉放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
(2)棉花灼烧有烧纸的气味,可利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
(3)由题中信息可知, 氢化镁(MgH2)固体与水反应制取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 即氢氧化镁,反应方程式为 ;
(4) 自嗨锅发热的原理是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分析】(1)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2)根据棉花燃烧有烧纸气味分析;
(3)根据氢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分析;
(4)根据氧化钙与水化合放热分析。
13.【答案】(1)
(2)碳;脱水
(3)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
(2) 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发现蔗糖逐渐变黑,膨胀为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看起来像“黑面包”,说明蔗糖中含有碳元素,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3) 长期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易变质,在表面或瓶壁上会生成一层白色固体,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分析;
(2)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及蔗糖中含碳元素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14.【答案】(1)饱和溶液;16.7%
(2)C
(3)降温结晶
(4)b>a>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 t1℃时,c的溶解度为20g,将15gc物质加入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10g,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7%;
(2) t1℃时,a、c溶解度相等,但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可以任意取值,可能相等,可能不相等;
(3)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t2℃时,除去a中混有的少量杂质c所用方法是降温结晶;
(4) 现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a和b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是b>a,c析出晶体,变成t2℃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at1℃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此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5.【答案】(1)生成白色沉淀
(2)
(3)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甲为碱,则甲为氢氧化钙,戊为蓝色溶液,则戊为硫酸铜溶液,反应 ③和④均为置换反应 ,则丁为锌,丙为稀硫酸,乙为碳酸钠。
(1) ①反应为氢氧人钙与碳酸钠的反应,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
(2) ③为锌与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为 ;
(3) ⑤ 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 ;
【分析】由所给各物质的性质,先推导出各物质,然后结合方程式书写及现象解答。
16.【答案】(1)玻璃棒
(2)D
(3)较多
(4)4.0/4;50mL;
(5)偏大
(6)55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1)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2)在过滤操作中,D情形不会出现;
(3) 在蒸发操作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4)图3中称量氯化钠质量为4.0g,所需水的质量为46g,体积为46毫升,则需选择50毫升的量筒。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标签要标明溶液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
(5)图示为俯视读数,所得水的实际体积偏小,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6) 将按正确操作所得的上述30mL氯化钠溶液(该溶液密度为1.1g/mL)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所得3%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30mL×1.1g/mL×8%÷3%=85g,还需要加水55g,即55毫升。
【分析】(1)根据过滤时玻璃棒的引流作用分析;
(2)根据滤纸的折叠方法分析;
(3)根据蒸发皿的使用要求分析;
(4)根据天平的读数方法及试剂瓶标签需标明溶液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5)根据量筒俯视读数所得液体体积偏小分析;
(6)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17.【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复分解反应;Cl-;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HCl、NaCl;AD/DA
(3)放热;10
(4)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会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前后钠离子和氯离子不变,由反应前后离子种类可知, 表示 氯离子,该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2) ①c点溶液pH小于7,说明盐酸未完全反应,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 ②c点溶液中溶质为氯化氢和氯化钠,b点为氯化钠,加入碳酸钙固体,通过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可探究两溶液溶质不同,A正确;铜不与盐酸、氯化钠反应,不能鉴别两溶液溶质种类,B错误;氯化钠和盐酸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不能鉴别两溶液溶质种类,C错误;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形成蓝色溶液,可鉴别两溶液溶质种类,D正确;
(3) ①由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可知,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当加入盐酸10mL时,温度达到最高,说明盐酸与氧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4)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方程形式为 。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的碱性,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酸和碱的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分析;
(2)根据溶液的pH确定反应物的用量,由此确定溶液中溶质分析;
(3)根据酸和碱反应放热,当温度达到最高时恰好完全反应分析;
(4)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18.【答案】(1)46.6
(2)解:设Na2SO4的质量为x
x=28.4g
=284g
答:消耗Na2SO4溶液的质量是284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硫酸钡质量为46.6克;
【分析】(1)根据图示确定硫酸钡质量分析;
(2)根据生成硫酸钡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硫酸钠质量,从而计算硫酸钠溶液质量分数分析。
福建省福州2023年时代华威中学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一)
一、单选题
1.(2023·福州模拟)下列属于有机物的是( )
A.C60 B.CH4 C.CO D.H2CO3
【答案】B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 C60 为单质,不符合题意;
B. CH4 为含碳元素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
C.CO为无机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 H2CO3 为无机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除碳酸钠、碳酸等之外的含碳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分析。
2.(2023·福州模拟)公交车里的装备用到了多种材料,下列装备中用到合成材料的是( )
A.纯棉椅套 B.塑料扶手 C.玻璃车窗 D.金属救生锤
【答案】B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 纯棉椅套所用材料为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B. 塑料扶手 所用材料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C.玻璃车窗所用材料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 金属救生锤所用材料为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合成材料包括塑料 、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分析。
3.(2022·广安)临近中考,小明妈妈为他准备了以下美食:红烧牛肉、蒸鸡蛋、粉丝汤、米饭。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还需要补充的食物是( )
A.炸鸡腿 B.粉蒸肉 C.麻婆豆腐 D.炒青菜
【答案】D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红烧牛肉、蒸鸡蛋、粉丝汤中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油脂,故缺少的是维生素,即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A. 炸鸡腿中富含蛋白质、油脂,故不符合题意;
B. 粉蒸肉中富含蛋白质,故不符合题意;
C. 麻婆豆腐中富含蛋白质,故不符合题意;
D. 炒青菜中富含维生素,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食物中六大营养素分析。
4.(2022·襄阳)合理饮食,有利健康。下列是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
A.苹果(2.9~3.3) B.玉米粥(6.8~8.0)
C.橘子(3.0~4.0) D.番茄汁(3.5~4.5)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显弱碱性的食物,中和胃酸,苹果、橘子、番茄汁均呈酸性,只有玉米粥(6.8~8.0),呈弱酸、中性或弱碱性,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液pH与酸碱性关系分析,溶液pH<7时,呈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溶液pH>7时,呈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溶液pH=7时,呈中性。
5.(2023·福州模拟)下列有关硫酸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稀硫酸
B.测定稀硫酸的pH
C.稀释浓硫酸
D.干燥氧气
【答案】D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滴加稀硫酸滴管要在试管上方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中,不符合题意;
B.测溶液pH需用玻璃棒蘸到少量液体滴在试纸上,不能将试纸浸入待测液中,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要“酸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散热,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干燥氧气为使药品充分接触,需长导管进气,短导管排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pH试纸使用方法分析;
C、根据浓硫酸酸入水中分析;
D、根据干燥氧气长导管进气分析。
6.(2023·福州模拟)不同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蔗糖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蔗糖质量/g 182 204 238 287
A.降低温度,蔗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在0~60℃时,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60℃时,蔗糖的饱和溶液中还能溶解氯化钠
D.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降低温度,若无晶体析出,则蔗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符合题意;
B. 由表中数据可知,在0~60℃时,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C. 60℃时,蔗糖的饱和溶液中还能溶解氯化钠 ,不符合题意;
D. 溶解度是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改变温度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可能减小分析;
B、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分析;
C、根据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可溶解其它物质分析;
D、根据溶解度定义分析。
7.(2023·福州模拟)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
A.化学中的判断推理 B.对定量实验的认识
活泼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将20g浓盐酸加入80g水中,充分搅拌
C.用“化学”眼光分析 D.化学与生活
喝汽水打嗝是因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利用汽油和洗洁精都能除去油污,其除油原理相同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 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不符合题意;
B. 浓盐酸为氯化氢水溶液,将20g浓盐酸加入80g水中,充分搅拌 ,所配制溶液小于20%,不符合题意;
C. 喝汽水打嗝是因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溶解的气体逸出,符合题意;
D. 汽油去除油污是溶解原理,洗洁精去除油污是乳化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活泼金属与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分析;
B、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C、根据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
D、根据汽油溶解油污、洗洁精乳化油污分析。
8.(2023·福州模拟)下列图像与其对应描述相符的是( )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 B.把NaOH和NH4NO3固体分别溶于水 C.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D.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进行稀释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固体质量会随二氧化碳生成而减小,但生成物氧化钙仍为固体,不会降至0,不符合题意;
B. 把NaOH和NH4NO3固体分别溶于水 ,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吸热,温度降低,最终都会恢复至原温度,符合题意;
C.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会挥发出溶质氯化氢,使溶质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D.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进行稀释 ,溶液酸性变弱,pH增加,至接近于7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9.(2023·福州模拟)如图在石蜡封闭的U形管中,左右玻璃管装有等体积二氧化碳,同时取下U形管两端的橡胶塞,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时,右边玻璃管液面上升速度比左边更快
B.将CO2换成CO,实验现象一样
C.该装置可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D.反应一段时间后,烧杯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都会变红
【答案】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时,右边玻璃管液面上升速度比左边更慢,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将二氧化碳换成一氧化碳,实验现象不同,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通过两玻璃管液面上升高度不同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符合题意;
D. 反应一段时间后,烧杯中滴加酚酞溶液,只左侧溶液会变红 ,右侧溶液不变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析。
10.(2023·福州模拟)将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反应原理为:)
A.溶液的pH逐渐增大 B.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减小
C.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不变 D.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小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增强,pH逐渐增大,不符合题意;
B. 随反应的发生,氯化钠不断减小,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减小 ,不符合题意;
C. 反应后生成氢气和氯气,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不变 ,不符合题意;
D. 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小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氯化钠与水通电生成氢氧化钠、氢气、氯气,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3·福州模拟)人生中伴随着酸甜苦辣,化学中也有酸甜苦辣。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①食醋中约含3%~5%的醋酸,醋酸具有酸的化学性质,往食醋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
②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服用含有铁粉的麦片后,铁粉转化为 (填离子符号)被人体吸收,从而有效预防这一疾病。
(2)甜:成语中有很多化学知识,如“甘之如饴”意为感到像糖那样甜,饴即是麦芽糖,是一种较早得到利用的糖类化合物,糖类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是 。
(3)苦:松花蛋的苦涩来自于草木灰(主要成分碳酸钾)、生石灰、水等通过一系列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钾。按物质分类,碳酸钾属于 (填“酸”、“碱”或“盐”)。
(4)辣:辣椒最适宜在pH6.2~7.2范围的土壤中种植,若某地区土壤pH=5.2,想种植辣椒,可以加入适量 (填物质的俗称)调节土壤pH。
【答案】(1)红;Fe2+
(2)提供(人体活动的)能量
(3)盐
(4)熟石灰/消石灰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碱的化学性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1) 醋酸具有酸的化学性质,往食醋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服用含有铁粉的麦片后,铁粉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将铁转化为 Fe2+ 被人体吸收。
(2) 糖类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3) 碳酸钾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类物质。
(4) 某地区土壤pH=5.2,酸性过强,想种植辣椒,可以加入适量氢氧化钙调节pH,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分析】(1)根据酸的溶液能使石蕊变红,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分析;
(2)根据糖类主要为人体提供能量分析;
(3)根据碳酸钾属于盐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钙的俗称及改良酸性土壤的用途分析。
12.(2023·福州模拟)观察生活,体会身边处处有化学,
(1)将①白醋、②冰块、③面粉、④味精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写数字序号)。
(2)慎思明辨化学人巧“打假”:谣传用棉花可代替肉松制成“肉松饼”。化学人可用灼烧闻气味方法鉴别:取样,灼烧,如闻到 的气味,则样品为棉花做的“肉松饼”。
(3)比亚迪公司推出了一款氢动力汽车,采用氢化镁(MgH2)固体与水反应制取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自嗨锅因使用方便深受大家的喜爱,其发热包中主要物质为生石灰(含有氧化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自嗨锅发热的原理 ;该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 。
【答案】(1)②③
(2)烧纸
(3)
(4);热能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 (1)①白醋、④味精放水中能形成溶液,②冰块放水中形成的是纯净物,不是溶液,③面粉放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
(2)棉花灼烧有烧纸的气味,可利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
(3)由题中信息可知, 氢化镁(MgH2)固体与水反应制取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 即氢氧化镁,反应方程式为 ;
(4) 自嗨锅发热的原理是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分析】(1)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2)根据棉花燃烧有烧纸气味分析;
(3)根据氢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分析;
(4)根据氧化钙与水化合放热分析。
13.(2023·福州模拟)常见的酸碱的性质以及应用。
(1)焊接钢件时要先除去其表面锈垢(主要成分Fe2O3),用稀硫酸除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发现蔗糖逐渐变黑,膨胀为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看起来像“黑面包”,说明蔗糖中含有 元素(写元素名称),体现了浓硫酸的 性。
(3)长期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易变质,在表面或瓶壁上会生成一层白色固体,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变质原因 。
【答案】(1)
(2)碳;脱水
(3)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
(2) 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发现蔗糖逐渐变黑,膨胀为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看起来像“黑面包”,说明蔗糖中含有碳元素,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3) 长期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易变质,在表面或瓶壁上会生成一层白色固体,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分析;
(2)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及蔗糖中含碳元素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14.(2023·福州模拟)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将15gc物质加入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是 (填写“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2)t1℃时,a、c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____(写字母序号)。
A.一定相等 B.一定不相等 C.可能相等
(3)t2℃时,除去a中混有的少量杂质c所用方法是 (填写“蒸发溶剂”,“升温结晶”或“降温结晶”)。
(4)现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此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答案】(1)饱和溶液;16.7%
(2)C
(3)降温结晶
(4)b>a>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 t1℃时,c的溶解度为20g,将15gc物质加入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10g,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7%;
(2) t1℃时,a、c溶解度相等,但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可以任意取值,可能相等,可能不相等;
(3)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t2℃时,除去a中混有的少量杂质c所用方法是降温结晶;
(4) 现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a和b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是b>a,c析出晶体,变成t2℃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at1℃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此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三、综合题
15.(2023·福州模拟)物质王国的“小朋友”们手拉手围成一圈做游戏:
【队员名单】锌、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氯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游戏规则】相邻的物质能反应;其中甲为碱、戊为蓝色溶液;反应③和④均为置换反应。
(1)请写出①反应的现象 。
(2)请写出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写出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生成白色沉淀
(2)
(3)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甲为碱,则甲为氢氧化钙,戊为蓝色溶液,则戊为硫酸铜溶液,反应 ③和④均为置换反应 ,则丁为锌,丙为稀硫酸,乙为碳酸钠。
(1) ①反应为氢氧人钙与碳酸钠的反应,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
(2) ③为锌与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为 ;
(3) ⑤ 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 ;
【分析】由所给各物质的性质,先推导出各物质,然后结合方程式书写及现象解答。
16.(2023·福州模拟)分析下面两个基础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粗盐中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如图1所示。
在过滤操作中,起到引流作用的仪器名称是 。
(2)在过滤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虚线表示沿此线折叠),下列图2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填字母序号)
(3)在蒸发操作中,待蒸发皿中出现 (填“较多”或“较少”)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仍需继续搅拌,利用余热将余下溶液蒸发至干。
(4)【实验二】配材5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如下:①计算:氯化钠质量【看图3】和水的体积。(水的密度:1.0g/mL)
②称量:如图3所示(操作均正确,右盘无砝码)称得的氧化钠质量为 g。
量取:根据计算,应选取 (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③溶解:把氯化钠和水全部转移到烧杯中,搅拌至氯化钠全部溶解。
④装瓶、贴标签:请填写图4所示标签 。
(5)【反思】
上述实验过程中,用量筒量取水时,若按图5方式进行读数,将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6)若将按正确操作所得的上述30mL氯化钠溶液(该溶液密度为1.1g/mL)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还需要加水 mL。
【答案】(1)玻璃棒
(2)D
(3)较多
(4)4.0/4;50mL;
(5)偏大
(6)55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1)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2)在过滤操作中,D情形不会出现;
(3) 在蒸发操作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4)图3中称量氯化钠质量为4.0g,所需水的质量为46g,体积为46毫升,则需选择50毫升的量筒。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标签要标明溶液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
(5)图示为俯视读数,所得水的实际体积偏小,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6) 将按正确操作所得的上述30mL氯化钠溶液(该溶液密度为1.1g/mL)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所得3%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30mL×1.1g/mL×8%÷3%=85g,还需要加水55g,即55毫升。
【分析】(1)根据过滤时玻璃棒的引流作用分析;
(2)根据滤纸的折叠方法分析;
(3)根据蒸发皿的使用要求分析;
(4)根据天平的读数方法及试剂瓶标签需标明溶液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5)根据量筒俯视读数所得液体体积偏小分析;
(6)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17.(2023·福州模拟)中和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小组以“探究中和反应”为主题展开项目式学习。
【提示: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氯化银。】
(1)【任务一】宏微结合初识中和反应
①如图1,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到 现象。证明反应发生,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2所示(其中“ ”、“”、“”、“”表示不同离子)。由图2分析:
表示 (用化学符号表示);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2)【任务二】转换思维再探中和反应
①用pH传感器按图3再次实验,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全部缓慢注入烧瓶。烧瓶内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则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②为了探究c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不同,所选药品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钙固体 B.铜片 C.硝酸银溶液 D.氧化铜粉末
(3)【任务三】探究中和反应能量变化
将图3装置中pH传感器换成温度传感器,向氧氧化钠溶液中匀速加入初温相同的稀盐酸,得到温度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
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当加入盐酸 mL时,盐酸与氧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4)【拓展任务】小美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在滴加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通过思考认为氢氧化钠已经变质。请写出上述实验中产生气泡的反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复分解反应;Cl-;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HCl、NaCl;AD/DA
(3)放热;10
(4)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会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前后钠离子和氯离子不变,由反应前后离子种类可知, 表示 氯离子,该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2) ①c点溶液pH小于7,说明盐酸未完全反应,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 ②c点溶液中溶质为氯化氢和氯化钠,b点为氯化钠,加入碳酸钙固体,通过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可探究两溶液溶质不同,A正确;铜不与盐酸、氯化钠反应,不能鉴别两溶液溶质种类,B错误;氯化钠和盐酸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不能鉴别两溶液溶质种类,C错误;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形成蓝色溶液,可鉴别两溶液溶质种类,D正确;
(3) ①由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可知,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当加入盐酸10mL时,温度达到最高,说明盐酸与氧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4)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方程形式为 。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的碱性,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酸和碱的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分析;
(2)根据溶液的pH确定反应物的用量,由此确定溶液中溶质分析;
(3)根据酸和碱反应放热,当温度达到最高时恰好完全反应分析;
(4)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四、计算题
18.(2023·福州模拟)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的Na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SO4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6.6
(2)解:设Na2SO4的质量为x
x=28.4g
=284g
答:消耗Na2SO4溶液的质量是284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硫酸钡质量为46.6克;
【分析】(1)根据图示确定硫酸钡质量分析;
(2)根据生成硫酸钡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硫酸钠质量,从而计算硫酸钠溶液质量分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