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章末习题 高二下学期化学苏教版(2020)选择性必修2(含解析)

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章末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Cl和晶体所含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B.和是同素异形体
C.干冰、二氧化硅均属于原子晶体
D.合成纤维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
2.晶体的性质与晶体类型密切相关,下列关于晶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结构相似的共价晶体,原子半径越小,晶体的硬度和熔沸点越高
B.某无色晶体能溶于水,质硬而脆,熔点为801℃,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则该晶体可能为离子晶体
C.易溶于CS2,液态时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的晶体为分子晶体
D.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金属晶体,金属晶体都具有较高的熔点、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3.科研人员研制出由18个碳原子构成的环碳分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B.硬度大、熔点高
C.与乙炔互为同系物 D.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4.和的电荷与半径之比相近,导致两元素性质相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都能在水中与氨形成配合物
B.和的熔点都比的低
C.和均可表现出弱酸性
D.和的氢化物都不能在酸中稳定存在
5.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的数据如表,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NaCl MgCl2 AlCl3 SiCl4 单质M
熔点/℃ 801 712 190 -70 2300
沸点/℃ 1465 1412 178 57.6 2500
注:AlCl3的熔点在2.02×105Pa条件下测定。A.常温下,SiCl4为液态 B.单质M可能是共价晶体
C.熔沸点:MgOMgCl2
6.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均位于不同的奇数族。X与Y位于不同周期,且X、Y、W族序数之和等于Z的质子数,X与W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Z元素是金属元素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分界线”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B.X、Y、W三种元素可形成水溶液显酸性的化合物
C.常见单质沸点: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7.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完全相同的是
A.CaO和熔化 B.Na和S受热熔化
C.NaCl和HCl溶于水 D.碘和干冰的升华
8.在气体分析中,常用CuCl2的盐酸溶液吸收并定量测定CO的含量。某工艺通过如下流程制备氯化亚铜固体(已知CuCl容易被氧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中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B.步骤②中SO2的作用是作为氧化剂
C.步骤③中用SO2水溶液洗涤比较有效
D.CuCl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每个氯离子周围与之距离最近的氯离子数目为4
9.关于晶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征,可以分离C60和C70
B.晶体内部离子在微观空间呈周期性有序排列,使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C.可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D.“硅-炭黑晶体管”为一种新型材料,硅、炭黑均属于晶体
10.2022年3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天宫课堂”授课活动。其中太空“冰雪实验”演示了过饱和醋酸钠溶液的结晶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醋酸钠是强电解质
B.醋酸钠晶体与冰都是离子晶体
C.常温下,醋酸钠溶液的
D.该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可以促进醋酸钠晶体析出
11.某抗癌药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其中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Y同主族,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X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的最简单氢化物与Z的单质混合后可产生白烟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弱Y>Z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D.Y、Z形成的化合物中,每个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
12.在新型催化剂作用下,氧化可获得,反应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反应物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键能总和
B.反应中和的总能量大于的总能量
C.上述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D.的使用能降低该反应的焓变
13.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成金属的粒子是原子
B.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C.离子晶体中一定有离子键,分子晶体中肯定没有离子键
D.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完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C.IA族和VIIA族元素原子间只能形成离子键
D.金属键只存在于金属单质中
15.卤族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质的颜色逐渐变浅 B.氢卤酸的酸性逐渐增强
C.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D.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二、填空题
16.按要求填空:
(1)柠檬酸的结构简式见图。1mol柠檬酸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形成的键的数目为_________mol。
(2)CO2分子中存在_________个键和_________个键。
(3)N2分子中键与键的数目比 _________。
17.在金属材料中添加AlCr2颗粒,可以增强材料的耐腐蚀性、硬度和机械性能。AlCr2具有体心四方结构,如图所示,处于顶角位置的是___________原子。设Cr和Al原子半径分别为和,则金属原子空间占有率为___________%(列出计算表达式)。
18.回答下列问题:
(1)晶体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具有钙钛矿型的立体结构,边长为,晶胞中K、I、O分别处于顶角、体心、面心位置,如图所示。与K紧邻的O的个数为___________。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则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列式表示)。
(2)若晶胞中处于左下角顶角的K原子的坐标参数为,位于下底面面心位置的O原子的坐标参数为,在晶胞结构的另一种表示中,I处于各顶角位置,设左下角顶角的I原子的坐标参数为,则K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____。
19.区分晶体Ni和非晶体Ni的最可靠的科学方法为_______
20.C60、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石墨仅表示出其中一层结构)
(1)C60、金刚石和石墨三者的关系互为____。
A.同分异构体 B.同素异形体 C.同系物 D.同位素
(2)固态时,C60属于___晶体。
(3)石墨层状结构中,平均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是___个。
(4)BN晶体有多种结构,其中立方氮化硼具有金刚石型结构(如图)。
①该晶体的最小环中含有___个B原子;N原子的配位数为___。
②已知立方氮化硼晶体内存在配位键,则其晶体中配位键与普通共价键数目之比为___。原子坐标参数可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图中a处B的原子坐标参数为(0,0,0),则距离该B原子最近的N原子坐标参数为____。
21.完成下列问题。
(1)石墨晶体由层状石墨“分子”按ABAB……方式堆积而成,如图甲所示,图中用虚线标出了石墨的一个六方晶胞。该晶胞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_______。
(2)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结构新型碳材料,如图乙所示。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1mol石墨烯中含有的六元环个数为_______。下列有关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晶体中碳原子间全部是单键
b.石墨烯中所有碳原子可以处于同一个平面
c.从石墨中剥离得到石墨烯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3)石墨烯可转化为,的结构如图丙所示,该分子是由五边形和六边形构成的球体,其中五边形有12个,则六边形有_______个(注: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间的关系为)。
(4)金刚石晶胞如图丁所示,则金刚石晶胞中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
22.一种立方钙钛矿结构的金属卤化物光电材料的组成为Pb2+、I-和有机碱离子CH3NH,其晶胞如图(b)所示。其中Pb2+与图(a)中_______的空间位置相同;若晶胞参数为a nm,则晶体密度为_______ g/cm3 (列出计算式,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3.的晶胞如图所示,金属离子与氧离子间的作用力为_______,的配位数是_______。
24.回答下列问题
(1)的熔点(1650℃)比MnS的熔点(1610℃)高,它们都属于_______晶体。前者熔点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
(2)和通常均为液体。
①Si、Sn、Cl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属于_______晶体。
③的熔点低于的原因为_______。
(3)CO能与金属Fe形成,该化合物的熔点为253K,沸点为376K,其固体属于_______晶体。
(4)O和Na的氢化物所属的晶体类型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
(5)可由和在Cu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直接得到:。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的5种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_______(填字母)。
a.离子晶体 b.分子晶体 c.共价晶体 d.金属晶体
25.Fe、Co、Ni三种元素二价氧化物的晶胞类型相同,其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A.NaCl、MgCl2均为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A正确;
B.C60、C70为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正确;
C.干冰(CO2)由分子构成,属于分子晶体,SiO2由原子构成,属于原子晶体,C错误;
D.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D正确;
故答案选C。
2.D
【解析】A.结构相似的共价晶体,原子半径越小,则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越大,晶体的硬度和熔沸点越高,A正确;
B.某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则应不是金属晶体,质硬而脆,熔点为801℃,熔沸点较高,应不是分子晶体,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应为离子晶体,B正确;
C.易溶于CS2,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推测应具有分子结构,液态时不导电,说明不是离子晶体或金属晶体,水溶液能导电,则应为分子晶体,C正确;
D.金属晶体不一定有较高的熔点,如金属晶体Hg,常温下为液体,熔点较低,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3.D
【解析】A.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18,是由C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错误;
B.该物质由C18分子构成,硬度小、熔点低,故B错误;
C.该物质是C元素组成的单质,乙炔是化合物,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
D.该物质与都是由C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
选D。
4.A
【解析】A.半径小,不能容纳6个氮原子和它配位,则不能在水中与氨形成配合物,A项错误;
B.和属于分子晶体,而属于离子晶体,则和的熔点都比的低,B项正确;
C.和均为两性氢氧化物,则均可表现出弱酸性,C项正确;
D.和的氢化物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氢气,则都不能在酸中稳定存在,D项正确;
答案选A。
5.C
【解析】A.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SiCl4熔点为-70℃,沸点57.6℃,故常温的时候为液体,A正确;
B.单质B的熔沸点很高,所以单质B是原子晶体,B正确;
C.这两者都是离子晶体,其中镁离子的半径小,氧离子半径较小,故氧化镁的晶格能大,熔沸点高,C错误;
D.离子晶体的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由表中数据可以知道,NaCl的熔、沸点均比MgCl2高,所以NaCl晶体中的离子键应比MgCl2的强,D正确;
故选C。
6.C
【解析】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由Z元素是金属元素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分界线”旁可知,Z为铝元素;再结合X、Y、W的族序数之和等于Z的质子数与X、W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可知,Y为氮元素;由于X、Y位于不同周期且X的原子序数小于Y,故X为氢元素、W为氯元素,综合分析X为氢,Y为氮,Z为铝,W为氯,以此解题。
【解析】A.核外有3个电子层,半径最大,、核外均有2个电子层,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核外无电子,半径最小,A正确;
B.X、Y、W形成的化合物中,水解溶液显酸性,B正确;
C.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强,沸点较高,故沸点,C错误;
D.是最强的无机酸,是强酸,是两性化合物,D正确;
故选C。
7.D
【解析】A.氧化钙是离子晶体,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为离子键,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为共价键,两者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不同,故A错误;
B.钠是金属晶体,受热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为金属键,硫是分子晶体,受热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两者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不同,故B错误;
C.氯化钠是离子晶体,溶于水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为离子键,氯化氢是分子晶体,溶于水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为共价键,两者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不同,故C错误;
D.碘和干冰都是分子晶体,升华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都为分子间作用力,两者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完全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8.C
【解析】Cu2(OH)2CO3与过量盐酸反应得到CuCl2的盐酸溶液,再通入SO2还原,过滤、洗涤得到CuCl固体。
【解析】A.步骤①中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则得不到CuCl2的盐酸溶液,最终也得不到氯化亚铜固体,A错误;
B.根据Cu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从+2降低+1,可知其被还原,故步骤②中SO2的作用是作为还原剂,B错误;
C.由于CuCl容易被氧化,在步骤③中用SO2水溶液洗涤可防止CuCl被氧化,C正确;
D.从CuCl晶胞结构图可知,氯离子位于立方晶胞顶点和面心,故每个氯离子周围与之距离最近的氯离子数目为,D错误;
故选C。
9.D
【解析】A.将C60和C70的混合物,加入一种空腔大小适合C60的杯酚中,杯酚像个碗似的、把C60装起来,不能装下C70,加入甲苯溶剂,甲苯将未装入碗里的C70溶解了,过滤后分离C70,再向不容物中加入氯仿,氯仿溶解杯酚而将不溶解的C60释放出来并沉淀——利用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征,利用杯酚、可以分离C60和C70,A正确;
B. 晶体具有自范性,晶体内部离子在微观空间呈周期性有序排列,使晶体具有各向异性,B正确;
C. 可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区分晶体和非晶体,例如:石英玻璃为非晶体,水晶的粉末是晶体,用X射线衍射摄取石英玻璃和水晶的粉末得到的图谱是不同的,C正确;
D.炭黑属于非晶体,D不正确;
答案选D。
10.B
【解析】A.醋酸钠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醋酸钠是强电解质,故A正确;
B.醋酸钠晶体是离子晶体,冰是分子晶体,故B错误;
C.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常温下,醋酸钠溶液的,故C正确;
D.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处于亚稳态,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可以促进醋酸钠晶体析出,形成饱和溶液,故D正确;
选B。
11.A
【解析】由分子结构可知Y形成5个共价键,则Y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由于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Y同主族,则W是氮元素,Y是磷元素,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X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磷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Z最外层电子数也是奇数,X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结合都是短周期元素,则Z是氯元素,最外层有7个电子,所以X最外层电子数为(5+7)/2=6,原子序数比磷小,则X是氧元素。根据上述分析知:W是氮元素,X是氧元素,Y是磷元素,Z是氯元素。
【解析】A.W是氮元素,Z是氯元素,W的最简单氢化物NH3与Z的单质Cl2混合后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8NH3+3Cl2=6NH4Cl+N2),反应产生的NH4Cl在室温下呈固态,可以看到白烟现象,A项符合题意;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3PO4,其为中强酸;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ClO4,其为强酸,所以Z>Y,B项不符合题意;
C.对应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W—NH3,Y—PH3,X—H2O,氨气和水的分子间均都有氢键,沸点较高,水在常温下呈液态而氨在常温下为气态,所以沸点顺序为H2O>NH3>PH3,即X>W>Y,C项不符合题意;
D.Y为P元素,可与氯形成PCl5,其中P不能满足8电子结构,D项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选项为A
12.C
【解析】A.该反应的ΔH<0,说明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A错误;
B.该反应的ΔH<0,说明反应中和的总能量大于和的总能量,B错误;
C.Cl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H2O中含有极性共价键,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HCl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则反应有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C正确;
D.Ru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ΔH,D错误;
故选C。
13.C
【解析】A.组成金属的粒子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A错误;
B.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稳定性无关,B错误;
C.离子晶体由离子构成,因此一定含离子键,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一定不含离子键,C正确;
D.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D错误;
选C。
14.B
【解析】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是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
B.完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故B正确;
C.IA族和VIIA族元素原子间可能形成离子键也可能形成共价键,如中只含共价键,中只含离子键,故C错误;
D.金属键存在于金属单质或合金中,故D错误。
故选:B。
15.B
【解析】A.卤族元素由上到下,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故A错误;
B.卤族元素由上到下,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H-X键的键能逐渐减小,HX电离出H+越来越容易,故氢卤酸的酸性依次增强,故B正确;
C.卤族元素单质都是分子晶体,组成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强,熔沸点越高,所以卤族元素单质的熔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逐渐升高,故C错误;
D.卤族元素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随核电荷数增大逐渐减弱,故D错误;
答案选B。
16.(1)7
(2) 2 2
(3)
【解析】(1)
1个柠檬酸分子中有4个C-O键和3个C=O键,则1mol柠檬酸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形成的键共7mol。
(2)
CO2的结构式为O=C=O,则1个CO2分子中存在2个键和2个键。
(3)
N2的结构式为,则。
17. Al
【解析】已知AlCr2具有体心四方结构,如图所示,黑球个数为,白球个数为,结合化学式AlCr2可知,白球为Cr,黑球为Al,即处于顶角位置的是Al原子。设Cr和Al原子半径分别为rCr和rAl,则金属原子的体积为,故金属原子空间占有率=%。
18.(1)
(2)
【解析】(1)
K、O构成面心立方结构,K的配位数为12;该晶胞中K位于顶点,个数为,I位于体心,个数为1,O位于面心,个数为,则晶胞质量为;密度为。
(2)
根据的化学式及晶胞结构可知的另一晶胞结构中I处于顶角,O处于棱心,K处于体心,则K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19.X射线衍射法
【解析】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X射线衍射法;故答案为X射线衍射法。
20. B 分子 2 3 4 1∶3 (,,)
【解析】(1)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C60、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答案选B;
(2)C60构成微粒是分子,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所以属于分子晶体;
(3)石墨层状结构中,每个碳原子被三个正六边形共用,所以平均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6×=2;
(4)①该晶体的最小环中含有3个B原子,3个N原子,N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B原子有4个,N原子的配位数为4个;
②立方氮化硼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大,属于原子晶体,硼原子的价电子数为3,形成4个共价键,有1个配位键,3个普通共价键,配位键与普通共价键数目之比为1∶3;
a处B的原子坐标参数为(0,0,0),距离该B原子最近的N原子连线处于晶胞对角线上,且二者距离为体对角线的,则该N原子到各坐标平面距离均等于晶胞棱长的,距离该B原子最近的N原子坐标参数为(,,)。
21.(1)4
(2) abc
(3)20
(4)4
【解析】(1)
由题图甲可知,六方晶胞中处于顶点的8个碳原子分为两种,其中4个被6个晶胞所共有,4个被12个晶胞所共有;处于棱上的4个碳原子也分为两种,其中2个被3个晶胞所共有,2个被6个晶胞所共有;处于面上的2个碳原子分别被2个晶胞所共有;晶胞内还有1个碳原子,所以每个六方晶胞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
(2)
a.由题图乙可知,石墨烯中6个碳原子组成1个环,每个碳原子被3个环共有,相当于2个碳原子组成1个环,1mol碳原子组成的环的个数为。根据碳原子成键特点可知,每个碳原子与周围三个碳原子形成3个单键,a正确;
b.石墨烯中所有碳原子可以处于同一个平面,b正确;
c.从石墨中剥离得到石墨烯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c正确;
故选:abc;
(3)
设中六边形、五边形的个数分别为x、y。则有:、,解得,;
(4)
由金刚石晶胞结构可知原子的配位数为4。
22. Ti4+
【解析】距离最近的是处于面心的,的配位数为6,图(a)中的配位数也为6,其与图(b)中的空间位置相同;
根据均摊法,1个晶胞中含有的个数为,;的个数为,的个数为1,化学式为,摩尔质量为,一个晶胞的质量为,体积为,则晶体密度为。
23. 离子键 12
【解析】阴、阳离子间的作用力为离子键;距离最近的为,共有12个与位于体心处的距离相等且最近,故的配位数为12。
24.(1) 离子 半径小于半径,的离子键强
(2) 正四面体形 分子 二者均为分子晶体,组成与结构相似,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分子间作用力弱于,故熔点低于
(3)分子
(4) 分子晶体 离子晶体
(5)abd
【解析】(1)
、的熔点都较高,都属于离子晶体。的熔点较高的原因是半径小于半径,的离子键强;
(2)
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同周期,越靠右非金属性越强,故Si、Sn、Cl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②中心原子Si的成键电子对为4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其立体构型相同,为正四面体形,属于分子晶体;
③两者都属于分子晶体,则的熔点低于的原因为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分子间作用力弱于,故答案为:二者均为分子晶体,组成与结构相似,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分子间作用力弱于,故熔点低于;
(3)
的熔点为253K,沸点为376K,熔沸点较低,则其固体属于分子晶体;
(4)
氧的氢化物是水,常温为液体,熔点较低,为分子晶体;钠的氢化物为氢化钠,由Na+和H-,离子构成,为离子晶体;
(5)
上述方程式中的、、属于分子晶体;属于离子晶体;铜属于金属晶体。
25.NiO>CoO>FeO
【解析】离子晶体的熔点由离子半径和电荷数决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越多,晶体的熔点就越高,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由于、、的晶胞类型相同,而离子半径:,则熔点由高到低顺序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6月广东省中考押题卷(二)物理试卷(答案)

下一篇:2024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复习特训卷热光原部分素养综合评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