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题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答案)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3题)
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氢氧化铜与硫酸溶液的反应:Cu(OH)2+2H+=Cu2++2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SO+Ba2+=BaSO4↓
2.下列化学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是
A. B.
C. D.
3.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混合物 纯净物 酸性氧化物 碱 盐
A 空气 氨水 CO2 石灰乳 KAl(SO4)2
B 豆浆 Cu SO3 烧碱 NaHCO3
C 稀硫酸 石墨 CO 氨气 CuSO4·5H2O
D 冰水混合物 生石灰 SO2 纯碱 NH4HCO3
A.A B.B C.C D.D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溶液:、、、
5.工业上制取的化学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中被氧化
B.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C.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D.生成1个分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
6.化学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下列实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将溶液滴入酸性溶液:
B.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
C.向溶液滴入过量溶液:
D.向明矾溶液中加入溶液至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多:
7.下列物质的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①金刚石、氢氧化铁胶体、豆浆均为混合物;②HClO、CH3COOH、H2CO3均为酸;
③NaOH、NH4HCO3、KMnO4均为强电解质;④Na2O2、Na2O、MgO均为碱性氧化物;
⑤金刚石、石墨、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A.②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④⑤
8.测定某溶液中甲醇含量的部分过程如下:
①碱性溶液处理:(未配平,下同)
②酸化处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B.“反应①”中氧化性:
C.“反应②”中,可用硫酸进行酸化
D.“反应②”消耗时,反应中转移
9.已知:8NH3+3Cl2═N2+6NH4Cl,该反应可以检查管道少量的氯气泄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检验氯气泄漏的现象是产生无色气体
B.NH4Cl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被氧化的NH3占全部NH3的25%
D.转移0.3mol电子,生成气体6.72L氮气(标准状况下)
10.化学上常用“同位素失踪原子法”来判断反应历程,下列用原子表示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2Na2O2+2H218O=4Na18OH +O2↑
B.过氧化氢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5H218O2+2KMnO4+3H2SO4=2MnSO4+K2SO4+518O2↑+8H2O
C.浓硫酸吸收 H2S:H218S+H2SO4(浓)=18S↓+SO2↑+2H2O
D.氯酸钾跟浓盐酸混合:K37ClO3+6HCl=K37Cl+3Cl2↑+3H2O
11.有下列三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的氧化产物分别是、、
B.根据以上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性:
C.在反应中当1 mol 参加反应时,2 mol HCl被氧化
D.可以推理得到
1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浊液>胶体
B.由于胶体带有电荷,在电场中将定向移动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溶液>胶体>浊液
D.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它们之间有9种组合方式
13.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A.NaOH溶液与CO2 B.NaHCO3和盐酸
C.Na与O2 D.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4.N2O、NO和NO2等氮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物,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需处理后才能排放。
(1)N2O的处理。N2O是硝酸生产中氨催化氧化的副产物,用特种催化剂能使N2O分解。NH3与O2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的氧化吸收。用NaClO溶液吸收硝酸尾气,可提高尾气中NO的去除率。
在酸性NaClO溶液中,HClO氧化NO生成Cl 和,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15.按下列要求填空:
(1)写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
(2)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2.8g氮气含有的分子数约为_______个。
(4)质量分数为36.5%的HCl溶液,密度为1.17g/cm3,求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
(5)固体NaHSO4的性质:_______(填写符合要求的序号)。
①电解质;②非电解质;③酸;④碱;⑤盐;⑥导电;⑦不导电
16.生活处处离不开化学。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人体胃液中含有胃酸(0.2%~0.4%的盐酸),起杀菌、帮助消化等作用。当胃酸过多时,医生通常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 或“小苏打片”(主要成分是NaHCO3) 给病人治疗。
(1)写出NaHC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2)病人同时患有胃溃疡,此时最宜服用___________ (填“小苏打片”或“胃舒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材料二: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因为它能够保护身体免于氧化剂的威胁。维生素C同时也是一种辅酶,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将维生素C溶于水后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___________性。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4)亚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亚铁离子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铁离子转化成亚铁离子,有利于铁的吸收。上述反应中维生素C是___________剂。
17.(1)把Cl2通入浓氨水中,发生如下反应:3Cl2 + 8NH3 = 6NH4Cl + N2
①用双线桥表示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中发生电子转移的Cl2与NH3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
③若反应中有6.8克氨气发生氧化反应,则反应中有生成氮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
(2)已知NaHSO4通常为晶体且易溶于水,它的水溶液与K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用H++OH- = H2O来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HSO4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填“酸”、“碱”或“盐”)。
③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所得溶液的导电性比最初溶液的导电性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18.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用途广泛的化合物。在实验室中,充分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求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配制240mL4.0mol L-1NaOH溶液的实验步骤如下:
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b.用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注入容量瓶;
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e.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mm~2m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f.盖好瓶塞,反复左右颠倒,摇匀;
g.装瓶贴签。
①所需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____。
②配制上述溶液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③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均正确,下列操作能引起所得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填序号)。
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C.转移前,发现容量瓶内含有少量蒸馏水
D.称量时使用的砝码生锈
(2)已知该水样中只可能含有K+、Mg2+、Cu2+、Ag+、Ca2+、、、Cl-中的若干种离子,该小组同学取100mL水样进行实验;向样品中先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1mol L-1盐酸,实验过程中沉淀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BC段消耗盐酸体积为_____,若检测得到c(K+)=0.7mol L-1,则水样中存在的离子为_____。
(3)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
A.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 B.b-d的反应为H++OH-=H2O
C.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D.H+导电能力比Na+弱
(4)将0.24gMg和0.27gAl的混合物投入到100mL1mol/L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固体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2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金属离子全部沉淀完全,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为_____mL。
20.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II、III依次放入物质的组合是___________(填字母)。
编号 a b c d
I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II 碱石灰 水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III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4)为了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将氯气通入Na2SO3溶液中, 然后检验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含有。检验的方法是: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至无明显现象,然后再加入少量___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
(5)有人提出,装置D中可改用足量的NaHSO3溶液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6)用一定量铁粉与氯气充分反应后,加适量水,完全溶解后无固体剩余,此时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的物质的量浓度恰好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_。
21.2019年3月21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废水节省水资源,加强废水的回收利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已知:某无色废水中可能含有H+、NH4+、Fe3+、Al3+、Mg2+、Na+、NO3-、CO32-、SO42-中的几种,为分析其成分,分别取废水样品100,进行了三组实验,其操作和有关图象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3组实验可以分析废水中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
(2)分析图象,在原溶液中c(NH4+)与c(Al3+)的比值为_______
(3) 若通过实验确定原废水中c(Na+)=0.14mol/L,试判断原废水中NO3-是否存在 _____(填“存在”“不存在”或“不确定”)。若存在,c(NO3-)=______mol/L。(若不存在或不确定则此空不填)。
22.由两种短周期元素以原子个数比1:9组成的化合物M是一种高爆炸性物质,撞击M爆炸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气体单质A和化合物B。8.20gB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4.48L(标况)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C;所得溶液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先产生白色胶状沉淀D,后沉淀逐渐消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C的电子式为_______。
(2)M→A+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气体A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氧化物能形成酸雨
B.化合物B与NaOH溶液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工业制备C时宜采用高温低压,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D.沉淀D可溶于气体C的水溶液
23.回答下列问题:
(1)X、Y、Z三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X为黑色固体单质,A为O2,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若X为NaOH溶液,则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由此可以确定、、三种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
(3)、、、、、组成的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中,发生的反应过程。
①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氧化剂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将以上物质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式及其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方框中,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
+
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A 6.C 7.B 8.D 9.C 10.D 11.C 12.D 13.B
14. 2NH3+2O2N2O+3H2O 3HClO+2NO+H2O=3Cl +2+5H+
15.(1)Ca(ClO)2
(2)2Na+2H2O=2Na++2OH-+H2↑
(3)6.02×1022
(4)11.7
(5)①⑤⑦
16.(1)NaHCO3=Na++HCO
(2) 胃舒平 Al(OH)3+3HCl=AlCl3+3H2O
(3)A
(4)还原剂
17. 3:2 5.6g NaHSO4= Na++H++ 盐 2H+++Ba2++2OH-=BaSO4↓+2H2O Na2SO4 减弱
18.52.5%
19.(1) 40.0g adg AD
(2) 40mL K+、、、Cl-
(3)ABC
(4)50
20.(1)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2) 除去Cl2中的HCl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d
(4) 稀盐酸 BaCl2
(5)
(6)2:3
21. CO32- Na+、H+、Al3+、NH4+ 1:1 存在 0.36
22.(1)
(2)Al(N3)3=AlN+4N2↑
(3)AB
23.(1)
(2)Ce4+>Fe3+>Sn4+
(3)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测试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宁夏银川市中关村教育集团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