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学情调研卷
化学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Ca-40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通常状况下,颜色呈紫红色的固体是
A.锌 B.铁 C.钢 D.银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小苏打作发酵粉
C.用氮气作保护气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3.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生理盐水 B.石灰浆 C.稀氨水 D.消毒酒精
4.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加热液体
C.量取液体 D.过滤
5.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钬是稀土的一种,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67 B.相对原子质量为164.9g
C.属于金属元素 D.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7
6.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鸡蛋清7.6~8.0 B.苹果汁2.9—3.3
C.葡萄汁3.5—4.5 D.番茄汁4.0—4.4
7.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
②减少燃煤发电,有利于治理雾霾
③禁止使用化肥农药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④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有利于节约纸张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⑤④
8.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Cl:2个氯元素 B.2Fe2+:2个铁离子
C.2O3:2个氧分子 D.:与H3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电子数
9.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C.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B.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空气中,表面潮湿并有气泡产生
D.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蘸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
11.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D2中含有73个原子 B.维生素D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90 D.维生素D2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2.下列课外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食醋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B.用紫甘蓝和酒精溶液自制酸碱指示剂
C.用10%的氯化钠溶液浸泡新鲜的树叶,制作叶脉书签
D.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得到炭黑
13.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气体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B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CaO固体 CaCO3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14.下列各选项所表示的转化(每个箭头均表示能一步实现的反应),其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5.硒(Se)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由含硒废料(主要含S、Se、Fe2O3、CuO、ZnO、SiO2等,常温时均难溶于水,SiO2不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硒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B.酸溶时得到的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只有Fe3+、Cu2+
C.浸取时没有洗涤滤渣,将会导致精硒产率偏大
D.酸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16.(8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人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下列属于天然纤维的是(填字母)。
A.棉花 B.尼龙 C.蚕丝 D.涤纶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等,城市家庭中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做燃料,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将石油加热炼制,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
(4)请设计实验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7.(5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
(1)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
①氦元素与氖元素化学性质(选填“相似”或“不相似”)。
②C、N、O排在同一周期是因为相同。
③写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2)①如图所示装置为“碘锤”,加热密封锤形玻璃泡内的碘颗粒,观察到玻璃泡内充满紫红色碘蒸气,该变化属于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②从微观角度解释加热后“碘锤”中充满紫红色碘蒸气的原因:。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
18.(9分)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有时可利用(填物质名称)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水是常见的溶剂,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3℃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②分别将t1℃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忽略水分的蒸发),对所得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溶剂质量:A>C>B B.溶质质量:A<B
C.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D.都是饱和溶液
(3)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0℃时,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24,这句话的含义是。
(4)下表第一列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第二列是对应的一个有水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在表中填空。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19.(8分)铜和铁作为金属材料一直被广泛地应用着。
(1)铁合金的硬度比纯铁的(选填“大”或“小”),生铁和钢是两种常见的铁合金,它们的区别是含量不同。
(2)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了防止铁生锈,可在铁制品表面刷一层防锈漆,其原因是。
(3)某学习小组取一定量由铜和氧化铁组成的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所有固体全部溶解,最终生成两种盐。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其中发生的反应可分为两步,第二步反应中单质、盐1、盐2和盐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1:2。
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6分)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Cl、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其中A、C、G含有一种相同的金属元素,A和G为常用的干燥剂,E中含有两种元素且质量比为4:1,F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酸。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C;D。
(2)写出E→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I和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4分)
21.(14分)我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备、吸收和释放作了以下探究。
【二氧化碳的制备】
(1)装置H可用于实验室制CO3,此装置在操作上的优点是可控制加入液体速率,得到平稳气流。在装置A—G中选择(填字母序号)可组装成与装置H具有相同优点的装置(组装一套即可)。
(2)用足量的大理石与10%的稀盐酸制取4.4g二氧化碳,至少需要该稀盐酸的质量是多少?
(在答题纸上写出计算过程)
【二氧化碳的吸收】
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图1装置探究水、饱和石灰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165%)、0.165%的氢氯化钠稀溶液,40%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对250mLCO2的吸收情况。在4个各盛有250mLCO2气体的烧瓶上连接压强传感器,待瓶内气压平稳后分别迅速注入60mL上述四种不同液体,记录数据如表1。(稀溶液的密度近似为1g/cm3)
液体 反应前压强(kPa) 反应后压强(kPa)
水 102.45 98.5
0.165%的饱和石灰水 101.66 90.13
0.165%的氢氧化钠稀溶液 102.24 90.08
40%的氧氧化钠浓溶液 102.85 4.87
表1
(1)四种液体中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
(2)注入饱和石灰水的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
【二氧化碳的释放】
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图2装置,在温度为20℃,压强为101kPa下,模拟了二氧化碳被吸收和释放的过程,用压强传感器测得装置内压强的变化如图3。
具体操作如下:
i.在三颈瓶内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将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注射器和盛有足量稀盐酸的注射器固定在三颈瓶上,并安装压强传感器。
ii.关闭弹簧夹2,打开弹簧夹1,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注入三颈瓶中,充分反应直至压强不再改变为止。
iii.关闭弹簧夹1,打开弹簧夹2,将稀盐酸全部快速压进三颈瓶中,再关闭弹簧夹2,充分反应直至压强不再改变。
iv.打开两个弹簧夹,将两个注射器的活塞都拉回原位,再关闭两个弹簧夹,继续测量压强变化。
(1)写出⑤—⑥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任写一个)。
(2)⑥—⑦段压强大于起始值的可能原因是。
(3)最终装置内压强低于起始值的可能原因(填字母序号)。
A.装置漏气 B.水吸收了部分CO2 C.部分CO2与氢氧化钠反应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学情调研卷
化学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B C B B A D C D B C A D D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16.(8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他每空1分)
(1)AC
(2)煤
(3)沸点
(4)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两种待测纤维的样品,用坩埚钳夹住后点燃、闻气味。 纤维燃烧,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纤维燃烧,并产生烧纸的气味。 原纤维是羊毛纤维。 原纤维是棉纤维。
17.(5分,每空1分)
(1)①相似②原子的电子层数③
(2)①物理②固态碘受热分子间间隔变大,固态碘变为碘蒸气。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
18.(9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他每空1分)
(1)明矾
(2)①33.3%②CD
(3)在氮气的压强为101kPa,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的氮气。
(4)置换反应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19.(8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他每空1分)
(1)大碳
(2)水、氧气隔绝氧气和水。
(3)
20.(6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他每空1分)
(1)Ca(OH)2O2或Cu2(OH)CO3
(2)
(3)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4分)
21.(14分,计算题5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他每空1分)
【二氧化碳的制备】
(1)ADEF或BDG
(2)解:设至少需要稀盐酸的质量为x(0.5分)
(2分)
(1分)
x=73g(1分)
答:至少需要稀盐酸的质量为73g。(0.5分)
【二氧化碳的吸收】
(1)40%的氢氧化钠浓溶液
(2)
(3)答题要点:①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不同:②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溶解性不同:③浓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同
【二氧化碳的释放】
(1)等;
(2)加入的稀盐酸等液体占据了一定的体积
(3)B
备注:合理答案均给分。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牛津译林版中考英语复习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测试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