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中考预测化学试题1(答案)

2023年安徽省中考预测化学试题1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17小题,总分40分。化学与物理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一并交回。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Ca-40。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答题卡内。
1、我国提出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做法是(  )
A.推广使用脱硫煤
B.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C.倡导“低碳”生活
D.促进山地增绿加快生态修复
2、享受生活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天用煤火取暖时,要注意室内通风
B.当人体缺乏微量元素锌、硒时,应靠大量食用含锌、硒元素的营养剂来补足
C.用含甲醛等化学物质的材料新装修的房子,不宜马上入住
D.不能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作为调味品来烹饪食品
3、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作为锂电池关键材料的镍成为备受关注的金属材料。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镍原子核电荷数为28
B.镍原子质量是58.69
C.镍属于金属元素
D.镍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
4、缺锌患者可以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口服液来补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酸锌由四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酸锌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14
C.葡萄糖酸锌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缺锌会影响人体发育
5、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标签受损 B.受热仪器破裂 C.溶液蒸不干 D.读数不正确
6、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劳动项目与化学原理没有关联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原理
A 家务劳动:用洗涤剂清洗餐具油污 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B 社区活动:回收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难降解
C 学农活动:撒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具有碱性
D 学工活动:炼铁高炉将铁矿石炼成铁 铁矿石受热易分解
A.A B.B C.C D.D
7、中国空间站的“萨巴蒂尔系统”能将航天员排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水,有关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1
C.丙物质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铜和银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B 鉴别羊毛和棉线 取样,分别灼烧闻气味
C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用木炭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A.A B.B C.C D.D
9、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分类错误的是(  )
A.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海水、空气
B.氧化物:水、二氧化锰、氧化铜
C.金属:铁、钙、汞
D.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0、推理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思维。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燃料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所以能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都可以作燃料
B.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在该反应前后质量没有改变
C.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D.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钡都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11、已知KNO3在20℃、3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6g、45.8g,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10.0%
B.Ⅱ中溶液是30℃时KNO3的饱和溶液
C.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Ⅰ中的2倍
D.Ⅱ中溶液和Ⅲ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2、用Pt-Rh合金催化氧化NH3制NO,其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①,含氮生成物产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②所示。关于该转化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400℃时,生成的产物只有N2、NO
B.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是否反应完全
C.Pt-Rh合金催化氧化NH3制NO,适宜的温度为800℃
D.化学反应前后Pt-Rh合金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未改变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阅读资料并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石笋和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吗?
资料显示,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
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碰到:例如用来烧水的壶底常结一层垢。这是因为自来水里含有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等,水垢的某些成分就是它们在加热时的分解产物,如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
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1)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 。
(2)写出石笋和钟乳石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3)烧水时易结水垢的水一般硬度都比较 (填“大”或“小”);
(4)根据短文内容,请你推测,如果向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14、实验室利用下列仪器进行相关气体的制备和收集。根据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⑦的名称: 。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 (填“稀盐酸”或“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择以上仪器中的 (填序号)进行制取和收集。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把集气瓶移出水槽,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15、金属(Ti)硬度大、熔点高、耐腐蚀,被誉为“未来的金属”。钛酸亚铁(FeTiO3)过一系列反应制备钛和乙二醇(HOCH2CH2OH)主要生成过程如下:
(1)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为 价。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TiO3+6C+7Cl22X+2TiCl4+6CO,则X为 。
(2)③冶炼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乙二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 。
(4)绿色化学提倡物料循环,以上流程中可用于循环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16、一类物质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会变浑浊,而通入NaOH溶液中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请你和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探究思路】
(1)①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 ;
②“实验”方法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
【作出猜想】
(2)猜想一:CO2与NaOH不发生化学反应;猜想二: 。
【查阅资料】常温下,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
(3)请完成下面表格。
Ⅰ.第一组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①向外拉注射器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将注射器1 气球鼓起
③向步骤②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推入注射器2中的溶液
(4)通过第一组同学的实验,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Ⅱ.第二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现象为试管内液面上升;
(5)第二组同学认为自己的实验方案可以证明NaOH和CO2发生了化学反应,但第一组同学认为第二组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其理由是 。若利用B装置,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需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反思与评价】
【若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3分,总分不超过40分】
(6)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微观原因是溶液中均含有 (填离子符号)。
(7)同学们仔细分析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 。
(8)结合溶解度的信息,他们设计了以下实验: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试管中,观察到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17、CO2加氢制甲醇(CH3OH)技术在发展清洁能源以及减碳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若产生32t甲醇,计算理论上减排CO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A 2、B 3、B 4、B 5、C 6、D 7、D 8、B 9、A 10、B
11、D 12、A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1)碳酸钙/CaCO3;
(2)CaCO3+CO2+H2O=Ca(HCO3)2或Ca(HCO3)2CaCO3↓+CO2↑+H2O;
(3)大;
(4)溶液先变浑浊,一段时间后又变澄清。
14、(1)锥形瓶;
(2)稀盐酸;①②⑦⑧;2H2O22H2O+O2↑;
(3)正。
15、(1)+4;FeCl3;
(2)TiCl4+2Mg 2MgCl2+Ti;
(3)7:1;
(4)MgCl2。
16、(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CO2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
(3)②向内推动注入溶液;③有气泡产生;
(4)Na2CO3+2HCl=2NaCl+H2O+CO2↑;
(5)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将水槽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
(6)OH-;
(7)生成的碳酸钠可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无法观察到现象;
(8)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变浑浊。
17、解:设理论上减排CO2的质量为x。
x=44t
答:理论上减排CO2的质量为44t。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6.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2022-2023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答案)

下一篇:2022-2023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测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