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镇街中考三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核心素养展示活动冲刺卷
化学学科
本全卷共8页,21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60分钟。
注意事项:1.在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的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果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成语所包含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破釜沉舟 B.百炼成钢
C.绳锯木断 D.刻舟求剑
2.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下列生活垃圾分类错误的是
选项 A B D
生活垃圾 剩菜剩饭 渣土 灯管 废旧电池
垃圾分类标识
3.2022年2月,在我国北京举办了冬奥会,期间多道菜品供运动员食用,下列菜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清炒芥兰 B.滑蛋虾仁
C.燕麦粥 D.焗红薯
4.分类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石墨—混合物 B.生铁—纯净物
C.纯碱—碱 D.干冰一氧化物
5.202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节约成本,可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会变大
D.电解水时,正、负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6.下图是小美同学参加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部分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物质 B.过滤
C.量筒读数 D.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7.铂常用于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催化剂,如图是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铂的相对原子质量195.1g B.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78
C.铂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D.铂导电性和导热性能较差
8.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B.原于序数:
C.金属活动性顺序:
D.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
9.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分别滴加Na2CO3溶液
B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碳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C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取样灼烧,闻气味
D 除去KNO3溶液中AgNO3 先加入过量KCl溶液,再过滤
10.氯乙烷(C2H5C1)药水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上广泛应用,对球员的受伤处喷射后,运动员便能马上投入比赛。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乙烷分子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
B.氯乙烷是由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
C.氯乙烷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低
D.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5
11.“题11图”为某物质在溶剂1、溶剂2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P点对应该物质在两种溶剂中形成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的该物质与溶剂1形成的溶液降温至t1℃,析出4g该物质
C.T2℃时,该物质与溶剂1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
D.t3℃时,该物质与溶剂2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6:25
12.学好化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发现植物倒伏,及时施用化肥硝酸铵
B.电线因老化短路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用小苏打发面,做出松软的面包
D.为预防小孩患佝偻病,应大量服用钙片
13.下列创新小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 B.利用杠杆原理说明铁丝生锈增重
C.探究燃烧的条件 D.测定蜡烛燃烧需要氧气的含量
14.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是硫元素的价类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点对应的物质可能属于化合物 B.C点对应的物质是H2SO4
C.E点对应的物质是SO2
D.G点对应物质与Ba(OH)2反应可能生成两种沉淀
l5.已知某粗盐样品中含有Na2SO4、MgCl2、CaCl2等杂质,下列提纯过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a操作得到的沉淀中有三种物质
B.滤液中有三种溶质
C.加入足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步骤④、⑤中过量的试剂
D.步骤⑤中的试剂A是碳酸钠溶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8分,第17小题7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8分)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右图是常见的跳绳及其部分结构说明。其中跳绳的绳体常用细钢丝来制作,这利用了金属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______性。
(2)在绳体外层包裹一层塑料来防止钢丝生锈,其防锈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的跳绳绳体有一段由于磨损严重且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请你用所学知识将铁锈去除,可以选用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老师还提示同学们所滴加的酸不能过量,并且除锈后要用水冲洗跳绳才行,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这样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4)包裹钢丝的塑料常用PVC即聚氯乙烯【(CH2CHC1)n】,塑料属于______________材料。
17.超净高纯化学试剂在医药、核电、电子芯片制造中广泛应用,人类对物质净化研究从未间断。
(1)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水中的杂质的。自来水厂通常用氯气杀菌消毒,发生的反应为: (次氯酸)。次氯酸(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
(2)疫苗的研究和生产过程使用纯水,实验室中得到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高纯硅是制造手机CPU芯片的材料,工业上利用硅石(SiO2)为原料再经电热冶金法制高纯硅此工艺流程中其中一步反应简化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
18.(10分)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制得NaHCO3,生产出纯碱(Na2CO3),“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如图C至E为实验室模拟制碱工艺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选择E,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检查E装置的气密性,可先关闭弹簧夹c,向分液漏斗中注水,立即打开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2)实验室若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制取氨气,C处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A”或“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已知NH3极易溶于水,实验时应先打开弹簧夹______________(填a或c),后打开另一个弹簧夹才能保证二氧化碳更容易被吸收。
(4)已知NH3有刺激性气味,D装置中的b导管应最好连接_____________装置(填字母)。
19.(10分)我国古代人民就积累了许多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中记载有“涑帛”方法,既人们利用“蜃”(贝壳灰)和“灰”(草木灰)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来洗涤丝帛,使其顺滑亮丽。化学小组对“混合加水所得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草木灰和贝壳灰主要成分分别为K2CO3、CaO;K2CO3与Na2CO3化学性质相似。
②脱胶率越高,所得丝帛越顺滑亮丽:浓度为10%的K2CO3的pH=11.6,浓度为1%KOH的pH=12.2。
【提出假设】混合加水所得溶液”的成分
猜想I:只含有KOH
猜想Ⅱ:含有KOH、Ca(OH)2
猜想III:含有KOH、K2CO3
猜想IV:含有KOH、Ca(OH)2、K2CO3
(1)题19-1图所示,步骤I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吸热或放热)。
(2)猜想______________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检验草木灰中含有CO32-:取一些草木灰,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写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4)小组同学将烧杯丙中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澄清溶液,并对该溶液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通入CO2 ______________。 证明该溶液中没有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另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溶液 无气泡产生 证明溶液中不含有K2CO3
【交流讨论】有同学提出步骤②得到的结论不够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根据右图19-2数据分析,选用______________溶液洗涤丝帛效果更好。
20.(10分)我国明矾石资源丰富,居世界前列,其中大部分加工成明矾【KA1(SO4)2·12H2O】。
我国还是铝和硫酸钾的消费大国,在工业上可利用明矾作原料,通过一系列操作获得铝和硫酸钾,其工艺流程如下:
(1)操作1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____。
(2)明矾在高温焙烧、水浸后会生成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温度下焙烧明矾得到实验结果如下表:从氧化铝的纯度、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的最佳焙烧温度应该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焙烧温度/℃ 焙砂产率% Al2O3纯度/% A12O3回收率/%
1000 29.12 98.69 95.93
1100 29.12 99.66 96.03
1200 29.92 99.65 94.20
(4)硫酸钾的用途_____________(写一条)。在“结晶”过程中,获取更多硫酸钾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加入大量的水
(5)氧化铝可在熔融状态下(冰晶石做助熔剂)电解,生成两种单质,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1,(10分)化学兴趣小组收集到某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己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小组同学取22.9克该水垢样品进行实验,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己知: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开始分解;碳酸钙则需要温度达到800℃-900℃之间,才能够分解。
(1)分析图像,开始加热到t1时,固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cd间任一点(不包括c、d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______________。
(3)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夯实基础训练试题 (6套打包含答案解析)

下一篇: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下)期末综合复习题2(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