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江苏南通专用)-14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单选题
1.(2023·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
A.A实验中的水只提供热量
B.B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C.C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水,吸收硫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实验后便于将燃着的硫熄灭
D.D实验,冷却到室温后根据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2.(2023·江苏南通·三模)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软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区分
B.炉具清洁剂去油污原理是乳化作用
C.面粉加工厂门口应标有“严禁烟火”图标
D.塑料、涤纶、丁苯橡胶均属于合成材料
3.(2023·江苏南通·二模)下列有关天然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天然气燃烧时放出热量
C.使天然气充分燃烧需要提供足够的空气
D.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4.(2023·江苏南通·统考一模)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深埋废旧电池 B.开发清洁能源
C.煤炭脱硫脱硝 D.垃圾分类回收
5.(2023·江苏南通·二模)我国南海海底储有大量可燃冰。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将成为未来新能源,但目前在开采技术上还存在着困难。下列有关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冰开采过程中,若发生甲烷气体泄漏,会加剧温室效应
B.风能、太阳能和石油都是来自大自然的能源,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煤在生活中又被称为“煤炭”,但它不是碳单质
D.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但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6.(2023·江苏南通·一模)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试管①③中充满氧气,试管②中充满氮气,升温至4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只有实验①中的白磷燃烧
B.由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C.由实验②③可验证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D.该实验中气球起缓冲试管内压强等作用
7.(2023·江苏南通·二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推广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B.“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时瓶口会产生白雾
D.维生素是为人类机体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
8.(2023·江苏南通·二模)下列关于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自身体积大小发生改变
B.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C.能量观﹣﹣化学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变化观﹣﹣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9.(2023·江苏南通·模拟预测)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C.农药化肥合理施用 D.清洁能源推广使用
10.(2023·江苏南通·模拟预测)“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B.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碳酸钠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石墨能够导电,则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也能导电
D.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浇灭,则所有物质着火都可用水浇灭
11.(2023·江苏南通·二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
B.适度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可使燃气充分燃烧
C.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葡萄糖锌(C12H22O14Zn)口服液能为人体提供微量元素Zn
12.(2023·江苏南通·一模)我国南海海底含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外形似冰、可以燃烧,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可作为能源
B.“可燃冰”燃烧时只生成水
C.“可燃冰”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D.“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13.(2023·江苏南通·二模)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通过溶解、过滤、蒸发操作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B.称量2.5g氯化钠、量取47.5mL水溶解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
C.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检验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盐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区分氧气和空气两瓶气体
14.(2023·江苏南通·一模)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用水鉴别硝酸铵、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移除了可燃物
C.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即得纯水
D.使用加有洗涤剂的水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15.(2023·江苏南通·二模)粗盐提纯过程中,称量、溶解、过滤、蒸发四个环节中一定用到烧杯的是
A.称量、溶解、过滤、蒸发 B.溶解、过滤
C.溶解、过滤、蒸发 D.过滤
16.(2023·江苏南通·一模)通过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验证HCl分子发生了运动
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验证浓硫酸遇水放热
D. 验证氧气支持燃烧
17.(2023·江苏南通·一模)粗盐提纯需经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不规范的是
A.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A实验中热水的作用对于铜片上的白磷来说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对于水中的白磷来说是隔绝氧气,选项错误;
B、B实验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选项正确;
C、C实验中,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故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同时便于实验后将燃着的硫熄灭,选项正确;
D、D实验中,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选项正确。
故选A。
2.B
【详解】A、软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区分,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浮渣少泡沫多的是软水,故A正确;
B、 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碱性物质,去油污原理是因为碱性物质与油污发生了反应,故B错误;
C、面粉加工厂门口应标有“严禁烟火”图标,因为面粉是可燃性粉尘,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故C正确;
D、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种,丁苯橡胶是合成橡胶中的一种,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均属于合成材料,故D正确。
故选B。
3.A
【详解】A.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天然气燃烧是天然气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时放出热量,故B正确;
C.使可燃物充分燃烧需要提供足够的氧气(或空气),故C正确;
D.任何可燃性气体、可燃性固体粉末,与空气充分接触,遇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故D正确。
故选:A。
4.A
【详解】A、深埋废旧电池会对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A符合题意;
B、开发清洁能源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B不符合题意;
C、煤炭脱硫脱硝能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
D、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A、可燃冰住院总含有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开采过程中,若发生甲烷气体泄漏,会加剧温室效应,故A说法正确;
B、风能太阳能和石油都是来自大自然的能源,风能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而石油属于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说法错误;
C、煤在生活中又被称为“煤炭”,煤炭石油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它不是碳单质,故C说法正确;
D、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产生任何污染,燃烧的热值高,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但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6.C
【分析】①中的白磷接触了氧气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②中白磷未接触氧气不能燃烧,③中红磷的着火点为240℃,而水浴只升温至40℃,红磷未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只有①中的白磷接触了氧气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故该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①中的白磷接触了氧气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②中白磷虽达到了着火点但未接触氧气,不能燃烧,因此①②对比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故该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②中白磷未接触氧气不燃烧,③中红磷接触氧气但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不燃烧,变量不唯一,二者不能构成对比,故该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在反应过程中试管内的压强会变化,所以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起缓冲试管内压强等作用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被冲开,故该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燃烧必须达到三个条件: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7.D
【详解】A、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故选项正确;
B、釜底抽薪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正确;
C、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时瓶口会产生白雾,故选项正确;
D、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维生素不是为人类机体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D。
8.A
【详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电池放电时,可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9.B
【详解】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源,应处理达标后排放,符合题意;
C、农药化肥合理施用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
D、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详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都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B、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碳酸钠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C、石墨能够导电,而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不能导电,因为两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错误;
D、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浇灭,不是所有物质着火都可用水浇灭,例如电器着火,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选项说法正确;
B、适度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选项说法正确;
C、若将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溶液也会有晶体析出,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选项说法不正确;
D、葡萄糖锌(C12H22O14Zn)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A
【详解】A、“可燃冰”可以燃烧,可作为能源,故正确;
B、“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所以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故错误;
C、“可燃冰”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具有可燃性,但是水没有可燃性,故错误;
故选:A。
13.C
【详解】A、通过溶解、过滤、蒸发操作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50g×5%=2.5g,所需水的质量:50g-2.5g47.5g,即47.5mL,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固体可能是碳酸盐,也可能是碳酸氢盐,也可能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单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4.D
【详解】A、硝酸铵、氢氧化钠两种固体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温度分别降低、升高,可以鉴别,错误;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错误;
C、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得到纯水,错误;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使用加有洗涤剂的水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污,正确。故选D。
15.B
【详解】试题分析:称量需要的仪器是托盘天平和药匙,溶解用到的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过滤用到的有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用到的有: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所以称量、溶解、过滤、蒸发四个环节中一定用到烧杯的是溶解、过滤
考点:粗盐提纯的步骤和仪器
16.A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可以验证分子的运动,此选项正确;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逸到空气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错误;
C、实验在敞口容器中进行不会产生明显的现象,因此不能验证浓硫酸遇水放热,此选项错误;
D、在冰水中温度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即使通入空气白磷不燃烧,因此不能验证氧气能支持燃烧,此选项错误。
故选A。
17.D
【详解】A、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选项正确;
B、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够促进物质的溶解,选项正确;
C、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选项正确;
D、蒸发时,为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选项错误。
故选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