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江苏南通专用)-09溶解度曲线(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江苏南通专用)-09溶解度曲线
一、单选题
1.(2023·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B>C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D.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配成恰好饱和溶液,溶解A需要的水最多
2.(2023·江苏南通·统考三模)提纯含少量NaCl杂质的KNO3,部分实验过程如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由图1可知t℃时,硝酸钾溶液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由实验可知,烧杯中溶液硝酸钾的质量分数①大于③
D.由实验可知,烧杯③的上层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3.(2023·江苏南通·模拟预测)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搅拌或加水的方法能增大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
B.40°C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KNO363.9g
C.t°C时,将KNO3溶液和NaCl溶液各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D.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4.(2023·江苏南通·统考三模)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5℃ 时,a、b 的溶解度均为20g
B.30℃时等质量的a、b 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的质量a>b
C.将30℃时a、b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15℃时,将60gb的饱和溶液稀释到10%,需加水40g
5.(2023·江苏南通·二模)如图是氯化镁和硫酸镁的溶解度曲线(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氯化镁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
B.将a点的氯化镁溶液升温至80℃时,溶液浓度不变
C.将b点的硫酸镁溶液降温至20℃时,无晶体析出
D.6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硫酸镁搅拌,得70g溶液
6.(2023·江苏南通·统考一模)下图为Ca(OH)2的溶解度曲线,现将56gCaO放入118g水中,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常温(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呈浑浊状态
B.反应结束后,水中溶解的Ca(OH)2的质量逐渐变小
C.30℃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0.15g
D.常温时,过滤可得到的Ca(OH)2的质量为73.83g
7.(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NH4Cl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1的溶解度一定小于NH4C1的溶解度
B.50℃时,将50gNH4C1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
C.T1℃时,NaC1、NH4C1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将100g50℃的NH4C1饱和溶液冷却至0℃,析出21g晶体
8.(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NaCl、KCl、MgCl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80℃时,KCl的溶解度比NaCl小
B.t℃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C.t℃时,等质量NaCl饱和溶液和KCl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同
D.NaCl中含有少量MgCl2,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
9.(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溶解度是102.5g
B.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0℃时,100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g
D.将70℃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10.(2023·江苏南通·统考一模)如图为Na2CO3和NH4H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3℃时,将30gNa2CO3固体加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B.将Na2CO3饱和溶液从T2℃升温到T4℃,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将100gNH4HCO3饱和溶液从T4℃降温到T1℃,析出20gNH4HCO3晶体
D.将等质量的两物质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4℃,为使溶液恰好饱和,加入两固体质量相等
11.(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如图是MgCl2、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
C.t2℃时,50g氯化镁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35 g氯化镁
D.将t3℃时KCl和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12.(2023·江苏南通·统考一模)“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是。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饱和溶液一定比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B.20℃时,100g水中加入5.85g NaCl固体和7.9g固体,一定有晶体析出
C.该反应成功的关键是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Cl要小的多
D.若固体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13.(2023·江苏南通·统考一模)不同温度下,KOH、K2CO3分别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图中X、Y分别表示两种物质在水或酒精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
物质 溶剂 20℃ 30℃
KOH 水 112g 126g
酒精 18.5g 38g
K2CO3 水 110g 114g
酒精 <0.01g <0.01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表示K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B.15℃时,18.5gKOH与100g酒精混合得到118.5g的溶液
C.20℃时,K2CO3饱和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D.可用酒精除去K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OH
14.(2023·江苏南通·模拟预测)如图是甲、乙、丙三种不同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质 质量分数乙>甲=丙
B.向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5g甲,再升温至t2℃仍为饱和
C.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乙大于甲
D.将t2℃时,10%的甲乙溶液,降温至t1℃,甲先变为饱和
15.(2023·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
B.可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
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分别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16.(2023·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30%
C.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5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75g饱和溶液
17.(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
B.50℃时,Q点表示的是KNO3的不饱和溶液
C.2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比:KNO3>NaCl
D.20℃时,M点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6%
18.(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如图是甲和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甲和乙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2℃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
D.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19.(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NaCl
B.0℃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NaCl大于KNO3
C.将30℃的KNO3溶液降温到2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30℃时,将等质量的 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NaCl大于KNO3
20.(2023·江苏南通·模拟预测)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解度:甲>乙
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2
C.升高温度可以将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20℃时,甲、乙两种物质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1.(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加入3.0gKNO3固体,另一支中加入3.0gNaCl固体,按下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NO3
B.0℃时,甲中溶液可能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
C.若要将N点的KNO3溶液转变为M点的KNO3溶液,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方法
D.将℃时NaCl和KNO3饱和溶液升温到40℃,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2.(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图一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只烧杯中,充分搅拌并恢复至原温度后,现象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B.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烧杯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23.(2023·江苏南通·二模)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易溶物
B.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液的质量乙>甲
C.60℃时,将100g乙的饱和溶液配成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加水380g
D.60℃时,125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g甲,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乙的质量分数不变
24.(2023·江苏南通·模拟预测)山西运城盐湖是我国三大盐湖之,该地区的人们可采用“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方法来获取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请结合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饱和Na2CO3溶液从60℃降到40℃时会析出晶体
B.44℃时,Na2C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C.“夏天晒盐”的原理是让湖水蒸发结晶得到NaCl
D.“冬天捞碱”的原理是让湖水降温结晶得到Na2CO3
25.(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20℃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下图中的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所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50
C.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nD.n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26.(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B.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50g
C.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D.t1℃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27.(2023·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B.t2℃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70g溶液
C.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固体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将t2℃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28.(2023·江苏南通·模拟预测)Ⅰ是80℃含有120g水的NH4Cl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g NH4Cl固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Ⅰ中溶质的质量可能大于65.6g
B.溶液Ⅱ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65.6:100
C.溶液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37.2%
D.溶液Ⅱ→Ⅲ的过程中,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必定在40℃~60℃之间
29.(2023·江苏南通·统考一模)盐场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SO4的溶解度始终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t1℃时,KCl和MgSO4两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t2℃时,1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gMgCl2
D.将t1℃时的KCl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30.(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0℃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70g
C.t1℃时,将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D.在tl℃时,甲的饱和溶溶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二、多选题
31.(2023·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10℃时,将3g甲、乙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二者溶解情况及溶解度曲线分别如图1、图2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乙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b
B.图2所示甲的溶液中溶质与容剂的质量比为
C.若升温至25℃,甲、乙两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变大
D.若甲的饱和溶液中含少量乙,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未说明温度,无法比较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选项错误;
B、t2℃ 时,A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溶解50gA达到饱和,把50gA 放入50g 水中能得到 A 的饱和溶液,50gA只能溶解25g,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选项正确;
C、将 t2℃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A、B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C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等于降温前的数值,根据饱和溶液中,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大于C在t2℃时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A>C,选项错误;
D、由于t2℃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B>C,所以将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恰好配成饱和溶液,需要的水的质量是A<B<C,所以溶解C需要的水最多,选项错误。
故选B。
2.D
【详解】A、当温度小于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当温度大于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故没说温度,无法比较,硝酸钾的溶解度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饱和溶液比较溶质质量分数时可以直接比较溶解度,故由图1可知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与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实验可知,烧杯①中溶液为2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烧杯③中溶液为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同一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故硝酸钾的质量分数①小于③,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实验可知,烧杯③中有固体硝酸钾析出,故上层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详解】A、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所以用搅拌或加水的方法不能增大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故A错误;
B、4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即100g水最多溶解63.9g硝酸钾得到163.9g硝酸钾溶液,则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的质量<63.9g,故B错误;
C、t°C时,硝酸钾和氯化钠溶液不一定饱和,所以各蒸发10g水未必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A、15℃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相交,交点对应的纵坐标为20g,故15℃时,a、b的溶解度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30℃时,溶解度b>a,溶解等质量的a、b固体,a所需要的水更多,故得到的溶液质量a大于b,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b从30℃降低到15℃时,有晶体析出,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15℃饱和溶液质量分数;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从30℃降低到15℃时,其质量分数仍为30℃的溶质质量分数,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D、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设水的质量为x,则有:,得x=40g,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A、a点位于MgCl2溶解度曲线上,则a点表示该温度下MgCl2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MgCl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则a点的氯化镁溶液升温至80℃时,MgCl2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则将b点的硫酸镁溶液降温至20℃时,MgSO4溶解度减小,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60℃时,MgSO4的溶解度小于40g,则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硫酸镁的质量小于40g,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的硫酸镁的质量会小于20g,则向50g水中加入20g硫酸镁搅拌,硫酸镁不能完全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小于70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6.B
【详解】解:设56gCaO反应需要水的质量为x,生成Ca(OH)2的质量为y。
A、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钙74g,水剩余118g-18g=100g,20℃时100g水最多溶解0.17g氢氧化钙,远小于74g,故溶液浑浊,故A正确;
B、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反应结束后,溶液温度逐渐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逐渐变大,水中溶解的氢氧化钙质量逐渐变大,故B错误;
C、30℃时,溶解度为0.15g,小于74g,即100g水溶解了0.15g氢氧化钙,故C正确;
D、常温下100g水中溶解0.17g氢氧化钙,剩余74g-0.17g=73.83g未溶解,可过滤得到,故D正确;
故选B。
7.C
【详解】A、根据图像,低于T1℃时,NaC1的溶解度大于NH4C1的溶解度,比较溶解度时必须指明温度,故A错误;
B、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4g,因此50g水中最多溶解25.2g氯化铵,所以将50gNH4C1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5.2g+50g=75.2g,故B错误;
C、T1℃时,NaC1、NH4C1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D、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4g,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29.4g,差值为:50.4g-29.4g=21g,则将150.4g50℃的NH4C1饱和溶液冷却至0℃,可析出21g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到, 8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在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上方,所以KCl的溶解度比NaCl大,故A说法错误;
B、t℃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6% ,故B说法错误;
C、t℃时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故所以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同,故等质量NaCl饱和溶液和KCl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同,故C说法正确;
D、 氯化钠、氯化镁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氯化镁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NaCl中含有少量MgCl2,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9.D
【详解】A、该物质在70℃时的溶解度是102.5g,说溶解度要写清是什么温度下的,说法错误;
B、由曲线可知该物质的溶解度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然后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法错误;
C、由曲线可知0℃时,100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小于28.6g,说法错误;
D、70℃是该物质溶解度达到最大,所以将70℃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说法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A、由图可知,T3℃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50g,则T3℃时,将30gNa2CO3固体加到50g水中只能够溶解25g碳酸钠,形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33.3%,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T2℃升高到T3℃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增大,T3℃升温到T4℃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且T2℃、T4℃时碳酸钠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将Na2CO3饱和溶液从T2℃升温到T4℃,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T4℃碳酸氢铵的溶解度为42g,T1℃碳酸氢铵的溶解度为22g,则将142gNH4HCO3饱和溶液从T4℃降温到T1℃,析出20gNH4HCO3晶体,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T1℃、T4℃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相同,则将等质量的两物质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4℃,为使溶液恰好饱和,加入两固体质量相等,选项正确,故选D。
11.C
【详解】A、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一定温度下,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故A正确;
B、t1℃时,氯化镁的溶解度最大,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故B正确;
C、t2℃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70g,50g水中最多溶解度氯化镁,50g氯化镁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氯化镁,故C不正确;
D、将t3℃时KCl和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降温后,氯化钾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硫酸镁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硫酸镁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2℃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t3℃时,硫酸镁的溶解度,故t2℃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3℃时,硫酸镁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降温后,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故D正确。
故选C。
12.C
【详解】A、20℃时NaHCO3溶解度小于氯化铵,饱和溶液一定比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错误。
B、氯化钠和碳酸氢铵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NaCl+NH4HCO3=NaCl+NaHCO3↓,100g水中加入5.85g NaCl固体和7.9gNH4HCO3固体,生成8.4g碳酸氢钠,20℃,碳酸氢钠溶解度9.6g,一定没有NaHCO3晶体析出,错误。
C、该反应成功的关键是20℃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H4Cl、NaCl要小的多,正确。
D、若NH4Cl固体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错误。
故选:C。
13.D
【详解】A、由图中可知:20℃时,X的溶解度介于100~120g之间。30℃时,X的溶解度小于120g,而30℃时,KOH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6g,因此X不能表示K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故选项错误;
B、根据图中及表中数据可知,氢氧化钾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20℃时,K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18.5g,因此,15℃时,18.5gKOH与100g酒精混合得不到118.5g的溶液,故选项错误;
C、20℃时,K2CO3饱和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选项错误;
D、由表中可知:碳酸钾难溶于酒精,而氢氧化钾易溶于酒精,所以可用酒精除去碳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钾,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4.C
【详解】A:降温后甲乙质量分数变小,丙的溶解度变大,但质量分数不变,据图可知:所得溶质 质量分数乙>甲>丙。A错。
B: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若溶剂的质量≤100g,加入15g甲再升温至t2℃仍为饱和。否则不能。B错。
C: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等质量,所以甲的溶剂质量更小。到t2℃时溶解度小的甲中溶剂的溶质更少,C正确。
D:如图:t1℃时甲的溶解度15g ,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所以降温至t1℃,甲乙都不能变为饱和。D错。
综上所述:选择C。
15.C
【详解】A、P点位于甲的溶解度曲线下方,是t3℃时甲的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 g,此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6.7%,所以不可能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故B错误;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小,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
D、t3℃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此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大于乙,因此形成溶液的质量甲小于乙,故D正确。
故选C。
16.B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说法正确;
B、t1℃时,甲、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30g,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说法错误;
C、固体物质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增大幅度较大,固体物质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增大幅度较小,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说法正确;
D、t2℃时,固体物质甲的溶解度为50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固体甲物质,t2℃时,将5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此时溶质是25g,溶剂是50g,形成75g溶液,说法正确;
答案:B。
17.B
【详解】A、由图可知,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A错误。
B、50℃时,Q点位于硝酸钾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的是KNO3的不饱和溶液,B正确。
C、2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比:NaCl>KNO3,C错误。
D、20℃时,M点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6%,D错误。
故选:B。
18.B
【详解】A、图中阴影部分位于乙物质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的乙的不饱和溶液,错误;
B、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则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正确;
C、t2℃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错误;
D、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物质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错误。
故选B。
19.D
【详解】A.由图可知, 0℃时,氯化钠溶解度小于40g,故100g水中不能溶解40g NaCl,错误;
B.没有确定的溶液质量,不能判断 0℃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多少,错误;
C. 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故将30℃的KNO3溶液降温到20℃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
D. 30℃时,硝酸钾溶解度大于氯化钠溶解度,故将等质量的 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氯化钠大于硝酸钾,则所得溶液的质量:NaCl大于KNO3,正确。
故选D。
20.C
【详解】A、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50g:150g=1:3,不符合题意;
C、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升高温度可以将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D、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C
【详解】A、由题意: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故从40℃降温到0℃时,乙试管有晶体析出,则乙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时硝酸钾,A项说法错误;
B、0℃时,乙试管有晶体析出,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甲中加入的是氯化钠,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7g,故1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57g,而此时甲试管中含有3g氯化钠,则甲试管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项说法错误;
C、N点是4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若要将N点的KNO3溶液转变为M点的KNO3溶液,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或加入硝酸钾固体固体,C项说法正确;
D、将℃时NaCl和KNO3饱和溶液升温到40℃,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此时溶剂不变,溶质也不变,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项说法错误;
答案:C。
22.D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只烧杯中,物质B溶解的比物质A多,甲中固体全部溶解,乙中有固体剩余,所以,乙是A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是B物质的溶液。
【详解】A、根据图二可知,烧杯甲中没有剩余溶质,可能恰好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则甲中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烧杯乙中有剩余溶质,乙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的水,乙烧杯中一定有固体析出,由于烧杯甲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无法判断,故蒸发一定量的水,甲烧杯中可能有固体析出,此选项错误;
B、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只烧杯中,根据,甲烧杯中全部溶解,乙烧杯中有部分未溶解的固体,故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此选项错误;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不一定有剩余固体,混合后溶剂的质量增加至200g,由于不知道加入固体B的质量,所以乙烧杯中剩余未溶解的物质可能全部溶解,也可能有剩余,此选项错误;
D、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温度升高到t2℃,A、B的溶解度都增大,烧杯甲中不会有固体析出;因为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即两种物质在此温度下,在相同质量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由于甲中固体全部溶解,则乙中剩余固体也会全部溶解,此时甲中溶质质量与乙中溶质质量相等,根据可知,则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此选项正确。
故选D。
23.B
【详解】A、由图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是5g,属于可溶物,不符合题意;
B、将等质量60℃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40℃时,甲的溶解度变化幅度大于乙,析出的固体质量甲大于乙,所以溶液的质量乙>甲,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60℃时,乙的溶解度是25g,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将100g乙的饱和溶液配成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加水的质量为x,则100g×20%=(100g+x)×5%,x=300g,不符合题意;
D、60℃时,125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g甲,甲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增大,所得溶液乙的质量分数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A
【详解】A、饱和Na2CO3溶液从60℃降到40℃时,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符合题意;
B、44℃时,Na2CO3的溶解度为50g,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C、“夏天晒盐”是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冬天捞碱”是因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降温结晶得到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C
【详解】A、斜线上的点是该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m点在斜线以下,所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是50g,即该物质的溶解度是50g,选项中没有单位,故B错误;
C、W、Z均是这一温度的饱和溶液故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m与n溶质是相同的而溶剂不同,可判断出质量分数n<m,由于温度相同时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最大,可知它们的关系是:n<m<W=Z,故C正确;
D、n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故D错误。
故选C。
26.C
【详解】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故A正确;
B、由图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且为50g,故B正确;
C、没有说明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所以无法判断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故C错误;
D、t1℃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D正确;
故选C。
27.D
【详解】A、没有确定温度,不能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A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3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t2℃时,100g水最多溶解30g甲,50g水最多溶解15g甲,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65g溶液,故B错误;
C、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 甲>丙,t3℃时,用等质量的固体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丙>甲>乙,故C错误;
D、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乙的溶解度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乙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丙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t2℃时丙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将t2℃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故正确。故选D。
28.D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A、I中溶剂的质量为120g,恒温蒸发20g水后剩余100g水,这时II中并没有晶体析出说明I是不饱和溶液,II降温至20℃后,这时Ⅲ中有晶体析出,证明Ⅲ是饱和溶液,这时根据溶解度曲线得知,Ⅲ中溶质的质量为37.2g,加上析出的10gNH4Cl,一共是47.2g,故I中的溶质质量不可能大于47.2g,所以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上面分析II中的溶质质量为47.2g,溶剂的质量为100g,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7.2:100,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上面分析Ⅲ中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27.1%。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II中无晶体析出,故里面NH4Cl的质量为47.2g,故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必定在40℃~60℃之间,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9.D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MgSO4的溶解度不是始终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
B、t1℃时,氯化钾和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如果两种溶液是饱和溶液,并且溶液质量相等,则溶质质量一定相等,但题目未告知两溶液质量是否相等,故B错误;
C、t2℃时,溶解度的含义是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g氯化镁,因此1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镁的质量小于ag,故C错误;
D、氯化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1℃时的KCl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30.B
【详解】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
B、0℃时,甲的溶解为30g,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15g,形成溶液的质量为65g,不正确;
C、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t1℃时,将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正确;
D、tl℃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故甲的饱和溶液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正确。
故选B。
31.BC
【详解】A、由图可知,10℃时,乙物质溶解度更大,故乙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b,正确;
B、10℃时,甲物质溶解度为20g,图2所示甲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0g:100g=1:5,错误;
C、若升温至25℃,乙物质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故乙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D、甲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若甲的饱和溶液中含少量乙,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正确。
故选BC 。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中考物理微专题练习:光现象(答案)

下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江苏南通专用)-13化学合成材料(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