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物理微专题练习: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微专题练习: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
知识与技巧
1.物体的浮沉条件:甲、乙、丙三个物体放入水中,处于如图的三种状态
F浮与G物的大小分析:
①F浮>G物,甲物体上浮,最终漂浮,F浮=G物,V排②F浮=G物,乙物体悬浮,V排=V物
③F浮总结:
①物体上浮:F浮 > G物,ρ物<ρ液
②物体漂浮:F浮=G物,ρ物<ρ液
③物体下沉:F浮<G物,ρ物>ρ液
④物体沉底:F浮<G物,ρ物>ρ液
⑤物体悬浮:F浮=G物,ρ物=ρ液
2.浮力计算公式:
(1)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 F下 – F上
(2)利用弹簧测力计F浮=G- F拉
(3)阿基米德原理:
(4)漂浮或悬浮:F浮=G物
3.利用浮沉条件求浮力方法:
(1)先判断物体浮沉;
(2)计算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
(3)漂浮和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4)沉底和悬浮时,利用公式:F浮=ρ液gV排。
考点分类题型练习
考点一:漂浮基础模型
1.由于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极洲冰川开始大面积熔化,海面上出现大量浮冰,现有一块60t的浮冰漂浮在海面上,假设附近海域的海水密度近似为水的密度,冰的密度为。请解决下列问题:
(1)水下5米深处海水产生的压强是多少?
(2)浮冰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如果海面所有浮冰全部熔化后,请分析说明是否会对海平面水位造成影响。
2.竹筏漂流是许多地区的旅游项目之一。现有一个用8根完全相同的竹子制作而成的竹筏,每根竹子质量为8kg,体积为0.1m3,忽略制作竹筏所使用绳子的质量。求:
(1)不载人时,竹筏漂浮于水而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为安全起见,竹筏最多能有一半体积浸入水中,若每名乘客的重力均为500N
,该竹筏最多能载多少人?
考点二:浮沉状态变化模型
3.底面积为200cm2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其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把体积为1×103cm3的正方体木块A放入水后,再在木块A的上方放一物体B,物体B恰好没入水中,如图甲所示.已知物体B的密度为3×103kg/m3,质量为0.3kg.求:
(1)图甲中A受到的浮力;
(2)木块A的密度;
(3)若将B放入水中,如图乙所示,求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4.物块P与金属球Q用细线连接,一起放入装有一定质量水的柱状容器内,二者恰好悬浮,如图甲所示,此时柱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23cm;物块P重1N、体积为1.25×10﹣4m3(ρ水=1.0×103kg/m3,g=10N/kg)。求:
(1)图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图甲中物块P所受浮力的大小;
(3)若剪断细线,物块P上浮,金属球Q下沉,待稳定后,物块P漂浮于水面,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物块P露出水面的体积。
考点三:物体出水、入水模型
5.如图甲所示,一个边长为1m的正方体静止在湖底,上表面离水面深度为h.现用一根粗细和重力不计的绳子,将该物体从水底竖直向上拉,直至完全拉出水面,在整个拉动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匀速运动,拉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N/kg,ρ水=1.0×103kg/m3)求:
(1)物体在露出水面前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N?
(2)物体在露出水面前受到绳子的拉力是多少N?
(3)物体的密度是多少kg/m3?
(4)物体在水底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Pa?
6.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80cm2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8cm深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圆柱形物体A底面积为60cm2,将它悬挂在细绳的下端静止时,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为F1
;将物体A浸没在圆筒形容器内的水中静止,且不与容器底部接触,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深度为18cm,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为F2。已知F1与F2之比为3∶1,不计绳重,g取10N/kg。求:
(1)物体A未浸入水中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物体A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
(3)物体A的密度。
考点四:注水、排水模型
7.如图甲所示,重为5N圆柱形容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底面积为S = 8×10-2m2.将质量为2kg的圆柱形物块A放入容器内静止,物块的底面积为SA = 2×10-2m2,密度为ρA = 0.8×103kg/m3,取g =10N/kg. 求:
(1)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
(2)整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3)向容器中缓慢注水使物块刚好离开容器底时,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8.如图,柱状容器下方装有一阀门,容器底面积为S=200cm2,另有一边长为L1=10cm的正方体木块,表面涂有很薄的一层蜡,防止木块吸水(蜡的质量可忽略),现将木块用细绳固定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内倒入一定量的水,使木块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绳长L2=20cm,木块的密度为ρ木=0.6×103kg/m3。求:
(1)图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若从阀门放出m1=300g的水后,木块受到的浮力多大
(3)若从阀门继续放出m2=200g的水后,细绳的拉力多大
9.在物理课外拓展活动中,力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甲的探究。用细线P将A、B两个不吸水的长方体连接起来,再用细线Q将A、B两物体悬挂放入圆柱形容器中,初始时B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零。从t=0时开始向容器内匀速注水(水始终未滋出),细线Q的拉力FQ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A、B两物体的底面积SA=SB=100cm2,细线P、Q不可伸长,细线P长l=8cm,取g=10N/kg,ρ水=1.0×103kg/m3。求:
(1)t=10s时,B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2)每秒向容器内注入水的体积(单位用cm3);
(3)当FQ=3N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参考答案:
1.(1)海水密度近似为水的密度1.0×103kg/m3,水下5米深处海水产生的压强是
(2)60t的浮冰漂浮在海面上,其浮力与重力相等,因此浮冰受到的浮力是
(3)浮冰漂浮在海面上,其浮力与重力相等
可求得排水体积为
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熔化成水的体积
海水密度近似为水的密度1.0×103kg/m3,则
即浮冰熔化成水与冰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即如果海面所有浮冰全部熔化后,对海平面水位不会造成影响。
答:(1)水下5米深处海水产生的压强是;(2)浮冰受到的浮力是;(3)如果海面所有浮冰全部熔化后,对海平面水位不会造成影响。
2.(1)解: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F浮=G竹筏=nm竹g=8 8kg 10N/kg=640N
答:不载人时,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为640N。
(2)解:竹筏一半的体积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0.5V总=0.5 8 0.1m3=0.4m3
此时竹筏受到的浮力 = 水g =1 kg/ 10N/kg 0.4 =4
N
忽略制作竹筏所使用绳子的质量,竹筏仍然漂浮,则人的总重力G总 G竹筏 4 N 640N 3360N
所以,该竹筏最多能载的人数N人 6.72人
所以最多为6人。
答:该竹筏最多能载6人。
3.(1)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
(2)物体B重力为 ,体积为 ,浸没时物体B受到的浮力为,因此在甲中物体B对A的压力为3N-1N=2N,木块A重力为,则木块A的密度为 .
(3)在乙中,木块A漂浮,所以浮力等于重力为8N,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A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物体B浸没,因此排开液体体积不变,所以液面下降高度为 ,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为 .
5.(1)图甲中水的深度h=23cm=0.23m,图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ρ水gh=1.0×103kg/m3×10N/kg×0.23m=2.3×103Pa;
(2)物块P浸没在水中,则物块P排开水的体积V排=V=1.25×10﹣4m3,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图甲中物块P所受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25×10﹣4m3=1.25N;
(3)图乙中物块P漂浮于水面,由漂浮条件可知,此时物块P所受的浮力F浮′=G=1N;
由F浮=ρ水gV排可得此时物块P排开水的体积:
V排′===1×10﹣4m3;
则物块P露出水面的体积:
V露=V﹣V排′=1.25×10﹣4m3﹣1×10﹣4m3=2.5×10﹣5m3。
答:(1)图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2.3×103Pa;(2)图甲中物块P所受浮力的大小为1.25N;(3)此时物块P露出水面的体积为2.5×10﹣5m3。
5.(1)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m)3=104N;
(2)由图象可知露出水面后绳子的拉力即物体的重力G=3×104N,
当重物未露出水面时,拉力F1=G-F浮=3×104N-104N=2×104N;
(3)物体的质量m===3×103kg,
密度ρ==
=3×103kg/m3;
(4)从上表面离开水面到下表面离开水面用时10s,所以运动速度:v==
=0.1m/s,
上表面从水底上升至表面用时30s,所以物体据液面深度:h=vt=0.1m/s×30s=3m,
p=ρgh=1.0×103kg/m3×10N/kg×3m=3×104Pa.
答:(1)物体在露出水面前受到水的浮力是104N;
(2)物体在露出水面前受到绳子的拉力是2×104N;
(3)物体的密度是3×103kg/m3;
(4)物体在水底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3×104Pa.
6.(1)容器中水的深度
根据可得
(2)物体A浸没后水的深度变化为
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
则物体的体积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3)未放入时拉力
放入后拉力
已知F1与F2之比为3∶1,所以
解得
答:(1)物体A未浸入水中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800Pa;
(2)物体A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8N;
(3)物体A的密度为。
7.(1)物块A的重力为:
GA=mg=2kg×10N/kg=20N,
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1000Pa.
(2)整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
F总=G容+GA=5N+20N=25N.
(3)向容器中缓慢注水使物块刚好离开容器底时,物块受到水的浮力刚好等于自身重力.根据F浮=ρ液gV排,则此时物块浸在水中的体积为:
V排====2×10-3m3,
则物块浸在水中的深度为:
h===0.1m,
该深度即为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所以,此时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ρ水gh=1×103kg/m3×10N/kg×0.1m=1000Pa.
答:(1)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1000Pa;
(2)整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25N;
(3)向容器中缓慢注水使物块刚好离开容器底时,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1000Pa.
8.(1)水的深度为
故图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若从阀门放出m1=300g的水后,则放出水的体积为
则水面下降的高度为
则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木块受到的浮力
(3)若从阀门继续放出m2=200g的水后,则放出水的体积为
水面再下降的高度为
则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木块受到的浮力
木块的重力为
浮力小于重力,会沉底,但是在放水的过程中,当浮力等于重力,即漂浮后,液面降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水和木块一起下降,故此时绳子的拉力为0N。
答:(1)图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2)若从阀门放出m1=300g的水后,木块受到的浮力;(3)但是在放水的过程中,当浮力等于重力,即漂浮后,液面降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水和木块一起下降,故此时绳子的拉力为0N。
9.解:(1)初始时B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零。由图乙知,当t=0时,FQ0=18N。t
=10s时,细线Q的拉力FQ1=12N。则B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
F浮=ΔFQ=FQ0-FQ1=18N-12N=6N
(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B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由图乙中,在10s内,细线Q的拉力FQ是均匀减小的,说明物体B始终与容器底部接触,则t=10s时容器中的水深为
从10s到30s细线Q的拉力FQ不变,说明在t=10s时,水恰好与物体B的最上端平齐,那么物体B的高度为6cm。在t=30s时,水恰好与物体A的下端平齐。设容器的底面积为S,注水速度为v,则有
h(S-SB)=10s×v
lS=(30s-10s)×v
代入数据得
0.06m×(S-100×10-4m2)=10s×v
0.08m×S=(30s-10s)×v
解得
S=300×10-4m2=300cm2
v=1.2×10-4m3/s=120cm3/s
所以每秒向容器内注入水的体积是120cm3。
(3)当FQ=3N时,此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
F浮A=ΔF'Q=FQ1-FQ=12N-3N=9N
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物体A浸入水的深度为
则此时水深共计为
h总=hB+l+hA=6cm+8cm+9cm=23cm=0.23m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ρ水gh总=1.0×103kg/m3×10N/kg×0.23m=2.3×103Pa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
F=pS=2.3×103Pa×300×10-4m2=69N
答:(1)t=10s时,B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是6N;
(2)每秒向容器内注入水的体积是120cm3;
(3)当FQ=3N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69N。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中学校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2023年中考物理微专题练习:光现象(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