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石墨可用于制作电极 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二氧化碳用作温室里的气体肥料 D.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2.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加入过量稀盐酸
B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通入氧气,点燃
C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打开试剂瓶观察瓶口是否有白雾冒出
D 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 利用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进行分离
A.A B.B C.C D.D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正确的是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杂质 操作方法
A 水 臭味物质 投入明矾充分吸附、过滤
B 氯化钾 氯酸钾 充分加热至完全反应
C 锰酸钾 高锰酸钾 加热至质量不变
D 铁 硫酸铜 加水后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氢氧化钠去除油污 B.液氮制造低温环境
C.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D.一氧化碳作为燃料
5.下列除杂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CuO中少量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除去NaCl溶液中的泥沙 过滤,洗涤,烘干
C 除去CO2中的O2 通过灼热的炭粉
D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气体 将混合气体点燃
A.A B.B C.C D.D
6.下列关于混合物、酸、碱、盐、氧化物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混合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A 冰水混合物 硫酸 氢氧化钠 硫酸钡 铁锈
B 焦炉煤气 硝酸 氢氧化钙 碳酸氢钙 四氧化三铁
C 合金 盐酸 碱式碳酸铜 氯化银 一氧化碳
D 石油 醋酸 氢氧化钡 食盐水 氯酸钾
A.A B.B C.C D.D
7.为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小明经常在家做模拟实验,以下是小明进行的四组模拟实验操作,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食盐水去除茶壶中的水垢
B.用筷子做引流实验
C.用食醋将蛋壳软化
D.用柠檬酸、白砂糖、小苏打等物质自制汽水
8.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酸
B.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9.下列化学反应(反应条件已省略)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2H2O=O2↑+2H2↑ B.
C.H2O+CO2=H2CO3 D.BaCl2+2AgNO3=2AgCl↓+Ba(NO3)2
10.化学家通过化学反应开发出了很多材料,推进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类型的是
A.CaCO3CaO+CO2↑
B.CaO+H2O=Ca(OH)2
C.Fe+CuSO4=Cu+FeSO4
D.Na2CO3+Ca(OH)2=CaCO3↓+2NaOH
11.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12.装有下列物质的试剂瓶敞口露置于空气中,发生化学变化而使瓶内物质质量增大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二、填空题
13.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A 干冰 B 火碱 C 聚氯乙烯 D 硝酸钾
E 聚乙烯 F 熟石灰 G 硝酸铵 H 酒精
(1)可作医疗消毒的是__; (2)可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
(3)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__; (4)溶于水温度下降的是__;
(5)可用于食品包装的是__; (6)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__。
14.中国古代化学工艺历史悠久、成就卓越,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
(1)《韩非子》中记载有“厚涂以备火”,战国时期就有在建材上涂抹厚厚的泥浆,以防止火灾。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此法的原理是______。
(2)《泉州府志》中记载的“盖泥法…去土而糖白”,指的是用黄泥除去糖中色素。据此可知黄泥具有_____性。
(3)《天工开物》记载的“炒钢”是靠鼓风并不断搅拌熔化的生铁使其成钢。“炒钢”是为了降低生铁中_______元素的含量。
(4)西晋《博物志》记载:“烧白石作白灰……”,同时分解生成了CO2。白石主要成分为石灰石,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15.填空:
(1)按照要求二氧化碳、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钾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①一种可溶的盐_______________。
②一种易挥发性的酸_______________。
③一种非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___。
④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_____。
(2)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发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试回答:
①下列各项叙述中,符合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求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焚烧废旧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B.回收废旧电池
C.肆意开采矿产资源 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②人们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主要成分CH4),“可燃冰”热值高,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被誉为“未来能源”。CH4属于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纯净物”之一),一个CH4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个原子。
③水是生命之源,在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在水的蒸馏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的运动速率__________(填“增大”“减少”“不变”之一)。
④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展现大国担当,中国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有资料表明,当前全球每年人为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330亿吨,在这些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亿吨。
16.酸去擦拭,结果锈迹擦掉了,但大理石台面也变的粗糙了,试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2)________
三、实验题
17.在实验室中可选择下图装置制取气体。
(1)从“低碳”角度考虑,选择一套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氧气的装置_______(填字母)。
(2)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消石灰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若用装置F收集氨气,气体从导管_______(填“a”或“b”)通入。
18.废物利用既可节约资源,又可以保护环境。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利用废旧干电池中的锌和浓硫酸以及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纯净的氢气,并验证气体中的杂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所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若实验中看到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这说明生产的气体中有杂质__________(填化学式)。除此之外,该气体还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______________(填名称),为了检验该杂质,可将E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中__________(填序号)之间,气体从__________(“a”或“b”)进入装置E,E中所放试剂为__________,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19.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是黑色粉末,H是蓝色沉淀。下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C______;
(2)写出F+G→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写出E→F的化学操作是_______;
(4)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_________。
20.图中A~I表示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S、Ca、Mg、Fe、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其中A、C、D、F、G、H都由两种元素组成,E是三种元素组成,且A、C是黑色固体,D、F是白色固体,F为常见食品干燥剂;I、B是单质;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F______。
(2)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写出I生成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生成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1.有一含有纯碱的食盐样品,为了测定其中碳酸钠的含量,某同学称取30g的样品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100g足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气体全部逸出,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23.4g(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1)反应中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是_____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
22.某兴趣小组需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假设常温下该稀硫酸的PH值为0。在装有100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104.4g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1)硫酸(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_。
(2)硫酸(H2SO4)中氧原子、氢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_。
(3)实验室只有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需要量取 _____ mL。(保留一位小数)
(4)如果向烧杯中滴加的碳酸钠溶液质量约为150g,在下图中,画出烧杯内溶液的PH值变化图像(标出Na2CO3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
(5)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石墨可用于制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符合题意;
B、熟石灰用作调节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用作温室里的气体肥料,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在光照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有机物,利用了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小苏打与盐酸反应,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A、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通入氧气,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和稀硫酸打开试剂瓶均无白雾出现,现象相同,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D、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不是密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A、明矾能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但不能除去臭味,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铁难溶于水,硫酸铜易溶于水,铁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4.B
【详解】A、氢氧化钠去除油污是利用氢氧化钠的碱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是因为液氮汽化时吸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C、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一氧化碳用作燃料,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B。
5.A
【详解】A、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用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的方法分除去泥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二氧化碳、氧气都能和灼热碳粉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6.B
【详解】A、冰水混合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其它正确,不符合题意;
B、焦炉煤气是由甲烷、氢气等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硝酸属于酸,氢氧化钙属于碱,碳酸氢钙属于盐,四氧化三铁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碱式碳酸铜属于碱式盐,不是碱,其它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其他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叫做混合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时阳离子完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与酸反应形成盐和水;
盐: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7.A
【详解】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氢氧化镁,食盐水与碳酸钠、氢氧化镁不反应,不能用于去除水垢,可用食醋,符合题意;
B、筷子形状和玻璃棒类似,可代替玻璃棒做引流实验,不符合题意;
C、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故用食醋可将蛋壳软化,不符合题意;
D、小苏打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柠檬酸、白砂糖、小苏打等物质自制汽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不只是酸,故A不正确;
B、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难溶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B不正确;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C正确;
D、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C。
9.D
【详解】A、水通电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氢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钡,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C、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
D、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错误;C、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故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正确。故选D。
点睛:“雾”指的是液体,“烟”指的是固体。
12.D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其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选项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瓶内物质质量减少,选项B错误;
C、氯化钠固体不具有吸水性和挥发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选项C错误;
D 、氢氧化钠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质量增加,选项D正确,
故选:D。
13. H F A G E D
【详解】(1)酒精可作医疗消毒的是,故填H;
(2)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可改良酸性土壤,故填F;
(3)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人工降雨,故填A;
(4)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下降,故填G;
(5)聚乙烯可用于食品包装,故填E;
(6)硝酸钾中含钾元素和氮元素,可用作复合肥料,故填D。。
14.(1)隔绝氧气
(2)吸附
(3)碳/C
(4)CaCO3CaO+CO2↑
【详解】(1)国时期就有在建材上涂抹厚厚的泥浆,以防止火灾。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此法的原理是隔绝与氧气的接触,防止火灾的发生。
(2)《泉州府志》中记载的“盖泥法…去土而糖白”,指的是用黄泥除去糖中色素,据此可知黄泥具有吸附性。
(3)“炒钢”是使生铁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是为了降低生铁中碳元素的含量。
(4)石灰石( CaCO3 )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 CaCO3CaO+CO2↑ 。
15.(1) KCl HCl CO2 Ca(OH)2
(2) B 纯净物 5 1:8 增大 90
【详解】(1)①氯化钾属于盐,可溶,化学式为:KCl;
②盐酸属于酸,易挥发,化学式为:HCl;
③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为:CO2;
④氢氧化钙属于碱,可以改良酸性土壤,化学式为:Ca(OH)2;
(2)①A、焚烧废旧塑料,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求;
B、回收废旧电池,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求;
C、肆意开采矿产资源,浪费资源,不符合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求;
D、化石燃料是当前人类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还不能禁止使用,应减少使用,不符合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求;
故选B;
②CH4属于纯净物;一个CH4分子中含1个碳原子和4和氢原子,一共有5个原子;
③水的化学式为H2O,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16=1:8;水的蒸馏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获得能量,水分子的能量增加,运动速率增大;
④330亿吨的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16.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详解】(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2)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17.(1)BE/EB
(2) b
【解析】(1)
从“低碳”角度考虑,制取氧气,需要选择在常温下进行的发生装置,故应选B装置,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使用排水法收集,应选E装置,故选BE;
(2)
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固体氯化铵和消石灰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氨气、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收集时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若用装置F收集氨气,气体从导管b端通入。
18.(1) 长颈漏斗 集气瓶
(2) H2O 氯化氢 BC b 硝酸银溶液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3)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解析】(1)
根据标号仪器的图形可知仪器的名称是: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
(2)
无水硫酸铜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硫酸铜晶体,由白色转变成蓝色,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水,化学式是;
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取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故填:氯化氢气体;
因为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为了检验氯化氢气体,可将E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中B、C之间;
为了使氯化氢气体更好与试剂反应,应将氯化氢气体从b进入装置E;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硝酸银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可用硝酸银溶液来检验氯化氢气体的存在,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3)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来做干燥剂,所以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19.(1) CuO CO2
(2)
(3)过滤
(4)改良酸性土壤等(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就是碳酸钙,A在高温下又会生成C和D,D能够和水反应产生,E能够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D就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E就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F就是氢氧化钠,C就是二氧化碳;B是黑色粉末,H是蓝色沉淀,因此B是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F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因此F是氢氧化钠溶液,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
(1)
根据分析,B是氧化铜,C是二氧化碳,故填:CuO;CO2;
(2)
根据分析,F就是氢氧化钠,故F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即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E→F的化学操作得到了溶液,则是过滤操作;
(4)
根据分析,E是氢氧化钙,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等。
20. CaO MgO+H2SO4=MgSO4+H2O O2+2Cu2CuO Fe3O4+4CO3Fe+4CO2
【详解】(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F为常见食品干燥剂,因此F是氧化钙;故答案为CaO;
(2)D、F是白色固体,氧化镁是白色固体,因此D是氧化镁,E是硫酸,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MgO+H2SO4=MgSO4+H2O;
(3)氧气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配平即可;故答案为O2+2Cu2CuO;
(4)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Fe3O4+4CO3Fe+4CO2;
21.(1)6.6(2)53%(3)10.95%
【详解】(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中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是30g+100g-123.4g=6.6g;设30g样品中含碳酸钠质量为x ,10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6.6g
106:44= x :6.6g 73:44=y:6.6g
x=15.9g y=10.95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5.9 g/30 g×100%=53%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95g/100g×100%=10.95%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5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95%
22.(1)98
(2)2:1
(3)5.4
(4)
(5)加入104.4克碳酸溶液完全反应后,溶液显中性,所得溶液是硫酸钠溶液,设反应生成Na2SO4质量为x,反应生成CO2质量为y,
x=14.2g,
y=4.4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1%
【详解】(1)硫酸(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2+16×4=98;
(2)硫酸(H2SO4)中氧原子、氢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4:2=2:1;
(3)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原理可知,实验室只有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需要量取的体积是v,100g×9.8%=v×1.84g/cm3×98% ,解得:v=5.4mL;
(4)根据题意,只要画出104.4克时pH=7,继续加碳酸钠pH>7,曲线向上即可,如图:
;
(5)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