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情分析试卷
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铜可用于制造传统的火锅,下列性质与此用途无关的是( )
A.导热性 B.导电性 C.延展性 D.熔点高
2、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
A.Zn B.Fe C.Cu D.Ag
3、镓作为半导体材料在现代电子及通信技术领域应用广泛。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镓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31 B.元素符号是Ga
C.原子中的质子数是31 D.原子质量为69.72
4、合金Mg2Cu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高温时在氩气保护下,由一定质量比的Mg、Cu单质熔炼获得。镁、铜两种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铜原子的少
C.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
D.金属镁和铜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5、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钢铁生锈的是( )
A.在钢铁表面涂油 B.存放在潮湿的空气中
C.在钢铁表面刷漆 D.镀耐磨和耐腐蚀的铬
6、下表是一些金属熔点的数据:
金属 锡 铅 铋 镉
熔点/℃ 231.9 327.5 271.3 320.9
日常所用保险丝由铋、铅、锡、镉等金属组成,其熔点约为( )
A.300-320℃ B.230-250℃ C.60-80℃ D.20-40℃
7、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变瘪的乒乓球遇到热水复原,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隔会变大
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C.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熔化
D.不同的酸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含有相同的氢离子
8、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是我们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酸性废水直接排放 B.金属回收利用
C.分类回收废旧电池 D.推广使用节能材料
9、将5.0g铁粉、0.1g碳粉、10滴水、1.0g氯化钠放入密闭容器中,进行铁生锈中温度(实线)和湿度(虚线)变化实验,测绘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密闭容器中一定存在空气(或氧气)
B.在实验研究范围内,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
C.实验证明氯化钠能加快铁的生锈
D.该原理可用于加热加湿日用产品的生产
10、现有质量和形状均相同的X、Y、Z三种金属,将X、Y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只有Y的表面产生红色固体;又将Y、Z分别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后者产生气泡比前者快。由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Y>Z>X B.X>Y>Z C.Z>X>Y D.Z>Y>X
11、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不正确的是( )
12、如图,同时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利用数字化设备采集瓶内气压。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曲线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时:两个锥形瓶内产生气体的质量相等
B.对比a、b两点可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是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C.对比c、d两点可知:曲线①表示锌粒与稀盐酸反应
D.取a、d两点对应的溶液少量蒸干,所得固体的成分相同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地球上,铁的含量远比铜多,但是在使用金属的历史上,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是使用铜器先于铁器。这是因为:自然界存在着天然铜,且它有醒目的色彩和光泽。而自然界却少有天然铁,即使有从天外飞来的陨铁,外观像石头,且质地坚硬,很难加工成型。
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烧陶的温度已能达到900℃,并且有窑。氧化铜在800℃左右的温度就可以与一氧化碳等物质反应生成铜,铜的熔,点较低,只有1083℃,因此铜矿石较易冶炼。而矿石中氧化铁较难转化为铁,铁的熔点高达1537℃,冶炼的难度大很多。
含有铜元素的孔雀石,具有醒目的翠绿色,容易被发现和识别。孔雀石中还常有天然铜伴生。古人在孔雀石矿物垒起的灶上升起篝火,就有可能在矿石表面得到一层铜。铁矿石虽然储量多,分布广,但多数铁矿石与普通岩石没有太大差别,古人很难区分它们。
(1)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是铁合金。
生铁与钢性能不同,主要是因为 ;铁生锈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可利用此原理生产暖宝宝。
(2)人类使用铜器早于铁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有天然铜,没有天然铁
B.冶炼铜的难度比铁低
C.铜及含铜矿物的颜色鲜艳容易被发现
D.自然界中铜的含量比铁高
(3)写出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支撑它的角钢塔架中含有铁、铜、锰(Mn,化合价为+2价),科学小组的同学决定探究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进行了如图的实验:
(1)从微观角度看,铁、铜、锰三种金属都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请写出实验②中的现象是 。
(3)实验过程中,科学小组同学发现只有实验①无明显现象,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写出试管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通过实验现象及分析发现,不需要进行实验 (选填①②③④)就能够得出结论。
15、铁是人类历史上至今冶炼得最多的金属。高炉炼铁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等。其生产原理如图所示。
(1)反应Ⅰ和反应Ⅱ中焦炭的作用分别是提供热量和 。
(2)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的矿石名称为 ,氧化铁与气体Y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铁水”的温度 (填“高于”或“低于”)液态铁的温度,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将铁水进一步处理可得到钢材,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
16、某学习小组对铁锈蚀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铁锈蚀与哪些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1)氯化钙固体可作干燥剂。
(2)一定条件下,碳可加快铁的锈蚀,但碳本身不参加反应。
【设计与实验】实验一:定性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取四枚相同的洁净无锈铁钉分别放入试管A、B、C、D中,进行如图实验,现象如表。
试管 一周后现象
A 铁钉表面有一层铁锈
B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C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D 铁钉表面有较厚铁锈
(1)对比A、B、C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生锈主要是与空气中的 发生化学反应。
(2)对比A、D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生锈快慢还与 有关。
(3)被锈蚀后应及时除铁锈的原因是 。
实验二:定量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检查气密性,将5g铁粉和2g炭粉加入三颈烧瓶,t1时刻加入2mL饱和NaCl溶液后,再将只装有5mL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烧瓶上,采集数据。
(4)据图1,推测铁生锈过程是 (填“吸热”或“放热”)变化。
(5)据图2,对比AB段和BC段,压强快速变小的原因是 ,分析t3时刻压强突然变大的原因是 。
17、硼(B)是制造火箭耐热合金的材料。镁还原法生产硼的主要反应原理为:3Mg+B2O3═2B+3MgO。若制得22kgB,计算参加反应的B2O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D B B C C A C D
11 12
A C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1)含碳量不同;放热;
(2)D;
(3)CuO+COCu+CO2。
14、(1)原子;
(2)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铁片表面有气泡冒出;
(3)锰>铁>铜;Mn+CuSO4═MnSO4+Cu;
(4)④。
15、(1)生成还原剂一氧化碳;
(2)赤铁矿;Fe2O3+3CO2Fe+3CO2;
(3)低于;炼钢过程中要将生铁再熔化,这样做可以避免消耗能源。
16、(1)水、氧气;
(2)氯化钠;
(3)铁锈疏松多孔,能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会加快铁的锈蚀;
(4)放热;
(5)NaCl会加快铁的锈蚀;铁锈蚀消耗氧气,三颈烧瓶内压强减小,注射器内盐酸被吸入烧瓶,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17、解:设参加反应的B2O3的质量为x。
x=70kg
答:参加反应的B2O3的质量为7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