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溶液在生产与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体积为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C.只有固体和液体才可以作为溶质 D.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2.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氧气中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CaO
B 区分木炭粉和二氧化锰 取样,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 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的O2 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
D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 分别取等量的固体溶于等量水
A.A B.B C.C D.D
3.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纯净物:冰水混合物、液氧、CuSO4·5H2O
B.单质:C60、氢气、氯化钾
C.氧化物:水、氧化铁、过氧化氢溶液
D.混合物:空气、石油、甲烷
4.某同学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称取的氯化钠质量偏大
B.量水时仰视读数
C.量筒量好的水没有全部倒入烧杯中
D.配制好的溶液装瓶贴标签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5.化学中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A.20°C,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20°C,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C.20°C,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g硝酸钾溶液
D.20°C,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6.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把P点的乙溶液变为Q点的乙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D.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要提纯甲物质,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7.下列措施能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
A.增加水的质量
B.把硝酸钾粉碎,在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
C.增加硝酸钾的质量
D.升高溶液的温度
8.下列饮品中可以看作溶液的是( )
A.长沙某网红店的珍珠奶茶
B.某品牌的“果粒橙”
C.矿泉水
D.带有果肉的椰汁
9.抗击新冠疫情可以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液,某过氧乙酸(CH3COOOH)溶液中过氧乙酸和水分子中所含氢原子个数比是1: 9,则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5% B.10% C.19% D.32%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盐溶于水后以NaCl微粒的形式存在
B.食盐溶液中既存在离子又存在分子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氯化钙溶液中钙离子与氯离子的个数之比为1:1
11.下列对应变化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Mg、Al、Fe金属
B.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温度下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CaO
D.向一定温度下,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12.t℃时,某物质溶解度为10g,在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正确的是
A.溶液:溶质=10:1 B.溶液:溶剂=1:10
C.溶剂:溶质=10:1 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13.K2CO3、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7 121 126 139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A.K2CO3的溶解度大于KNO3
B.乙代表K2CO3的溶解度曲线
C.t应在50℃~60℃之间
D.4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含63.9gKNO3
14.厨房中经常使用食盐、料酒、洗洁精、植物油等物质。从化学视角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是由NaCl分子构成
B.打开装料酒的瓶塞时有一股酒味,是因酒精分子不断运动
C.洗洁精去除衣物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
D.植物油是液态油脂,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
15.如图是M、N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
B.M中含有少量N,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M
C.t1℃时,M、N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D.t1℃时,若M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则再恒温蒸发20g水析出2g晶体
二、填空题
16.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当三物质溶解度大小为B>C>A时,温度t的范围是_____。
(2)t2℃时,将A、B、C各25g分别放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_____,而没有形成饱和溶液的,可将溶液温度降到t1℃时,又能恰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
(3)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加适量的水分别形成饱和溶液,三种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用A、B、C表示)。
1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将两者℃饱和溶液升温至℃,二者溶质质量分数关系:甲________乙(填“=”、“>”、“<”)。t2℃时,用90g甲的饱和溶液配制20%的甲溶液,需加水________g,若量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比20%偏________。
18.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2)t3℃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g。
(3)当温度在t2~t3℃之间时,A物质与B物质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4)t3℃时,A的饱和溶液和B的饱和溶液混合(A与B不反应,且不考虑另一种物质对该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后得到的溶液是______。
a.A的饱和溶液和B的饱和溶液
b.A的不饱和溶液和B的饱和溶液
c.A的饱和溶液和B的不饱和溶液
d.A的不饱和溶液和B的不饱和溶液
19.根据如图所示的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15℃时,KNO3和NaCl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_____ ;
(2)10℃时,向100g水中加入30g KNO3,充分溶解:
①所得溶液在10℃时是 _____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蒸发掉50g水后(温度仍为10℃),与溶液共存的KNO3 晶体的质量约为 _____ g;
(3)将由40g KNO3和10g NaCl组成的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再向该烧杯中倒入100g 40℃的水,充分搅拌,当温度降低到10℃时,析出的晶体是 _____ 。
三、实验题
20.实验室中取5.0g粗盐,进行粗盐提纯,并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1)经过溶解、_______、蒸发,获得了4.0g的食盐固体;
(2)取适量的食盐固体,再量取_______ml(水的密度1g/ml),配制溶液;
(3)实验测得配制后的溶液,实际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试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
A.取水时仰视读数 B.获得的食盐潮湿 C.获得的食盐中混有可溶性杂质
21.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甲探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乙已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丙中A、B两套装置都可用来制取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__,用B装置制取该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22.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A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A、B、D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D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E为氧化物。则C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B转化为D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E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3.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的b物质,得到b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五、计算题
2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固体混合物(和)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该样品21.2g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得到154.4g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
(1)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
25.氯碱工业是指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抽取NaOH、Cl2和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请计算:
(1)烧碱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m(Na):m(O): m(H)= 。
(2)用这种方法制备40t烧碱,需要NaCl的质量为 。
(3)若用25%的NaCl溶液按照上述方法电解并制取40t烧碱,完全电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假设生成的烧碱全溶,计算时若除不尽保留到1%) .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分子之间有间隔,溶液的体积一般小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故A说法错误;
B、溶液中能同时存在多种溶质,但只能有一种溶剂,故B说法错误;
C、不只有固体和液体才可以作为溶质,气体也可以,故C说法错误;
D、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但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气与氧化钙不反应,讲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氧化钙,可以出去氧气中水蒸气;
B、木炭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取样,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气泡的是二氧化锰,不产生气泡的是木炭,可以区分木炭和二氧化锰;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当氧气浓度较低时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不能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的O2;
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收也不放出热量,分别取等量的固体溶于等量水,可以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
答案:C。
3.A
【详解】A、纯净物是指由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组成固定,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物质。冰水混合物(只含有物质水)、液氧、CuSO4·5H2O都只含有1种物质,是纯净物。正确。
B、只含有1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氯化钾含有氯元素和钾元素2种元素,不是单质。错误。
C、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过氧化氢溶液含有过氧化氢和水2种物质,是混合物不是氧化物。错误。
D、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甲烷只含有1种物质,是纯净物。错误。
故选A 。
4.B
【分析】溶质质量分数=。
【详解】A.氯化钠质量偏大,即溶质质量偏大,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该选项不正确;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会使溶剂的质量偏大,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该选项正确;
C.量好的水没有全部倒入烧杯中,则会使溶剂的质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该选项不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则即使有少量液体溅出,也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5.D
【详解】A、分子间有间隔,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不符合题意;
B、金属镁和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氢气,溶液质量小于2g,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饱和溶液加入硝酸钾是不能继续溶解的,所以溶液质量仍为1g,不符合题意;
D、根据,硫和氧气化学反应中质量比为1:1,所以1g硫和1g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硫为2g,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A、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甲、乙溶解度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把P点的乙溶液变为Q点的乙溶液,即为把50℃时乙的不饱和溶液改为饱和溶液,应采用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2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则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甲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要提纯甲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7.D
【详解】A、增加水量只能增加该溶液溶解固体质量,与溶解度无关,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是温度,选项错误;B、把硝酸钾粉碎,在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不能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只能加快溶解速度,选项错误;C、增加硝酸钾的质量不能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选项错误;D、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可以使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选项正确,故选D。
8.C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判断和生活常识。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A、奶茶是溶液,但是含有珍珠就不是溶液了,故A不符合题意;
B、果粒橙里边含有果肉,形成的不是均一的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矿泉水里边含有多种盐,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C符合题意;
D、带果肉的椰汁成分不均一,不是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把握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即可作出判断。
9.C
【详解】)由某过氧乙酸溶液中过氧乙酸和水中所含氢原子个数比为1:9,可知,过氧乙酸溶液中过氧乙酸分子和水分子个数比为1:18,设过氧乙酸分子个数为x,则对应水分子个数为18x,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C。
10.B
【详解】A、食盐溶于水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形式存在,故不符合题意;
B、食盐溶液中含有水分子和钠离子、氯离子,故符合题意;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溶解某一物质的溶液,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氯化钙的化学式,可知氯化钙溶液中钙离子与氯离子的个数之比为1:2,不是1:1,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A
【详解】A、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Mg、Al、Fe金属,因为相同质量金属铝生成氢气更多,铁生成氢气最少 ,故斜率铝大于镁大于铁,金属质量不断增加,最后金属过量,因为是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最后生成氢气质量相同,A正确。
B、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稀盐酸,随着稀盐酸增加,溶液质量会不断增加,图像不符,B错误。
C、向一定温度下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CaO,氧化钙会和水反应,溶剂减少,溶质会结晶析出,溶质会减少,图像不符,C错误。
D、向一定温度下,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硝酸钾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图像不符,D错误。
故选:A。
12.C
【分析】t℃时,某物质溶解度为10g,即t℃时,10g该物质溶解到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10g。
【详解】A、由分析可知,在其饱和溶液中,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10g:10g=11:1,选项错误;
B、由分析可知,在其饱和溶液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110g:100g=11:10,选项错误;
C、由分析可知,在其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溶质质量=100g:10g=10:1,选项正确;
D、由分析可知,在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9.1%,选项错误,故选C。
13.B
【详解】A、在不表明温度的情况下,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乙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结合表格可知,代表K2CO3的溶解度曲线,故正确;
C、t表示在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应在60℃~80℃之间,故错误;
D、根据表格,40℃时,163.9gKNO3饱和溶液中含63.9gKNO3,故错误。
故选B
14.A
【详解】A、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符合题意;
B、打开装料酒的瓶塞时,有一股酒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酒精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
C、洗洁精去除衣物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符合题意;
D、植物油是液态油脂,油脂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B
【详解】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故不确定温度,无法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此选项不正确;
B、M和N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M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N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M中含有少量N时,可冷却M热饱和溶液,此时大部分M会结晶析出,N会留在滤液中欧,从而达到分离提纯M的目的,故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M,此选项正确;
C、未指明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所含溶质的质量,此选项不正确;
D、未指明溶液是否饱和及溶质的质量分数,故无法确定蒸发一定量水时析出晶体的质量,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B。
16. 0℃~t1℃ C A C>B>A
【详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当三物质溶解度大小为B>C>A时,温度t的范围是0℃~t1℃;
(2)t2℃时,A、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25g,C物质的溶解度小于25g,所以将A、B、C各25g分别放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C,而没有形成饱和溶液的,可将溶液温度降到t1℃时,此温度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又能恰好形成他和溶液的是A;
(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加适量的水分别形成饱和溶液,三种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17. = 60 小
【详解】将两者℃时饱和溶液升温至℃,溶解度都变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即℃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所以升温至℃,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甲=乙。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t2℃时,用90g甲的饱和溶液配制20%的甲溶液,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则90g×=(90g+x)×20%,解得x=60g,若量水时仰视读数,则量取水的体积偏多,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比20%偏小。
18. C>B>A 75 能 d
【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2)t3℃时,A物质溶解度为50g,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最多溶解25g物质,故所得溶液的质量是25g+50g=75g。
(3)当温度在t2~t3℃之间时,A物质与B物质溶解度曲线有交点,故当两者溶解度相等时,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4)t3℃时,A的饱和溶液和B的饱和溶液混合后得到的溶液中溶剂总质量变大,但是A、B溶质质量均不变,故此时得到两者的不饱和溶液,故选d。
19. NaCl 饱和 20g KNO3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可以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1)由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可知,15℃时,KNO3和NaCl中溶解度较大的是NaCl。
(2)由溶解度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KNO3的溶解度是20g,向100g水中加入30g KNO3,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0g。
①所得溶液在10℃时饱和溶液;
②蒸发掉50g水后(温度仍为10℃),剩余的水中只能溶解10g,与溶液共存的KNO3晶体的质量约为
(3)由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可知,KNO3和NaCl的溶解度分别20g、35.8g,将由40g KNO3和10g NaCl组成的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再向该烧杯中倒入100g 40℃的水,充分搅拌,当温度降低到10℃时,析出的晶体是KNO3。
20.(1)过滤
(2)18
(3)ABC
【解析】(1)
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
(2)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20g×10%=2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20g-2g=18g(合18mL);
(3)
A、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获得的食盐潮湿,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获得的食盐中混有可溶性杂质,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ABC。
21.(1)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2) 难溶于水 红磷量不足
(3) 氧气
【解析】(1)
通过对比观察可知,溶质种类相同,溶剂种类不同,所以目的是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2)
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难溶于水的性质;
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存在的原因是: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装置漏气进入水的同时进入空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气体膨胀导致进入的水偏少等。
(3)
A、B两套装置都可以用来制造氧气,A可以使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B可以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②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装置,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方程式为:
22. 高能燃料 化合反应
【分析】A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A是水 ;D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D是四氧化三铁;E与D反应,E是氧化物,所以E是一氧化碳;B生成D,B与E反应,B是氧气;A生成B和C,C是氢气。
【详解】C是氢气,用途是做高能燃料,冶炼金属等 。
B转化为D是氧气和铁在点燃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化合反应。
E与D反应是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化学方程式:。
23. 75 a>b>c
【详解】(1)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溶解50g,所以50g水中只能溶解25g,所以所得溶液质量为50g+25g=75g,故填:75g;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是b>a>c,所以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a、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少,温度降温到t1℃时,a、b析出晶体,a、b仍为饱和溶液,且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c由饱和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组成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还是最小,故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a>b>c,故填: a>b>c。
24.(1)根据题意可知,73g10%的稀盐酸中含的质量是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生成二氛化碳质量为z。
,,
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2)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溶质的质量为
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0%;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详解】见答案。
25.(1)23:16:1 (2)58.5t (32)20.3%
【详解】解:(1)(1)烧碱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m(Na):m(O): m(H)=23:16:1;
(2)用这种方法制备40t烧碱,需要NaCl的质量为x,产生氢气的质量为y,产生氯气的质量为z。
x=58.5t
z=35.5t
y=1t
用这种方法制备40t烧碱,需要NaCl的质量为58.5t;
(3)需要用25%的NaCl溶液质量=,
完全电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