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0分)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灯泡发光 B. 木材燃烧 C. 车胎爆炸 D. 干冰升华
2. 水与酒精混合后所得溶液体积小于,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 分子由原子构成 B.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之间有间隔
3.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 活性炭能降低水的硬度
C.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 工业废水可以直接排放
4. 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B. C. D.
5. 下表是一些食物的,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 ( )
物质 苹果 西瓜 牛奶 玉米粥
A. 苹果 B. 西瓜 C. 牛奶 D. 玉米粥
6. 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称量时,托盘天平垫上称量纸 B. 溶解时,使用玻璃棒搅拌
C. 过滤时,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D. 蒸发时,等水分全部蒸干才停止加热
7. 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水结成冰,质量不变 B. 镁带燃烧,固体质量增加
C. 蜡烛燃烧,最终消失 D. 煅烧石灰石,固体质量减少
8. 缺锌患者可以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酸锌由四种元素组成
B. 葡萄糖酸锌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C. 葡萄糖酸锌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 缺锌会影响人体发育
9. 某环保兴趣小组的同学为证明当地硫酸工厂排出的废水呈酸性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进行检测,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取样,滴在试纸上 B. 取样,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取样,向其中加入锌粒 D. 取样,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10. 年我国北斗导航最后一颗卫星在西昌发射成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铷是非金属元素 B. 的值为,的值为
C. 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 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1. 如图为工业上用和合成尿素的微观示意图。结合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B. 反应后生成了种分子
C. 参与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D. 在反应中催化剂逐渐被消耗
12.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的改进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白磷足量,实验操作均正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磷燃烧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最终注射器活塞停在约刻度处
C. 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 D. 胶头滴管和注射器中水的作用相同
13.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 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中,甲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较大
C. 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若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甲
14. 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中所选试剂和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所选试剂 实验操作
石灰水 将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
溶液 加入过量的铁,过滤、洗涤、干燥
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溶液 溶液稀盐酸 先加入过量试剂,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试剂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建设美丽蓉城,我们共同努力。
积极践行低碳生活,其中的“低碳”是指减少 ______ 的排放。
打造“最美绿道”,扩大绿化面积,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吸收,并释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的化学式为 ______ 。
Ⅱ在建设美丽蓉城的同时也要防止各类灾害的发生。
前不久成都某小区发生了一场火灾,后被及时赶来的消防队员迅速扑灭,故当发生火势较大的火灾时,我们应第一时间 ______ ,消防队员才能及时赶到。
如图为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图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______ 。二氧化碳能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其中利用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 。
Ⅲ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为建设美丽蓉城作出更大的贡献。青少年为维持身体健康,除加强体育锻炼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合理摄取营养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元素。
食物的基本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 ______ 、无机盐和水六大类,通常被称为六大基本营养素。
下列食物中含糖类比较丰富的是 ______ 填序号。
鸡蛋
黄瓜
花生油
大米
青少年应多喝牛奶补充蛋白质,同时摄入一定的钙促进生长发育,这里的“钙”是指 ______ 选填“分子”“原子”“元素”或“单质”。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6. 化合物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转化。常温常压下,为气体,为液体,且、均为氧化物。
回答下列问题:
的化学式为 ______ ,俗称 ______ ,的类别是 ______ 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反应在实验室中常用于 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图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7.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常见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已知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装置中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 。
实验室可选用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与装置相比,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 。
装置中,将少量稀盐酸滴加到盛有碳酸钙的型管中,过一会儿,脱脂棉剧烈燃烧。分析脱脂棉燃烧的两条原因: ______ 、 ______ 。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实验室收集氨气应选用 ______ 选填图中字母作为收集装置。
下列干燥剂中不能用于干燥氨气的是 ______ 填序号。
固体氢氧化钠
浓硫酸
氧化钙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8. 关于铁锈蚀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化学兴趣学习小组以“铁锈蚀”为主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查阅资料】
氯化钙固体可作干燥剂;
一定条件下,碳可加快铁的锈蚀,但碳本身不参加反应。
任务一:定性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进行实验】
该小组同学取四枚相同的洁净无锈铁钉分别放入试管,进行图实验,现象如表。
表
试管
一周后现象 铁钉表面
有一层铁锈 铁钉表面
无明显变化 铁钉表面
无明显变化 铁钉表面
有厚层铁锈
【得出结论】
对比、、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主要是与空气中的 ______ 发生反应;对比、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还受 ______ 的影响。
【反思与评价】
生活中保存铁制用品应注意 ______ 任写一点;写出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任务二:定量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图装置,并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再探究。
步骤:连接好装置后, ______ 。
步骤:将铁粉和炭粉加入三颈烧瓶,时刻加入饱和溶液;过一会儿后,再将注射器中装有的稀盐酸压入烧瓶中。
步骤:采集数据如图,并进行分析。
据图,铁锈蚀的过程中会 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
据图,对比段和段说明 ______ ,分析时刻后压强突然变大的原因是 ______ 。
铁的氧化物有三种:、、,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若铁与氧气反应可得产物,且铁无剩余,则的取值范围为 ______ 。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9. 为保护环境,应积极开发新的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 ______ 、天然气等。
煤炭中往往含有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酸雨是指 ______ 的降雨,主要成分是亚硫酸,化学式为。亚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价,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______ 填离子符号。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硫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木材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车胎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干冰升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
【解析】解:水与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
故选:。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
【解析】解:、地球上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淡水资源非常紧缺,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A说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但不能降低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B说法错误;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说法正确;
D、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D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水资源现状来分析;
B、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水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来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水的多个知识点的掌握,难度系数不大。
4.【答案】
【解析】解:、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A符合题意;
B、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是复合肥,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不是复合肥,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化肥中含有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5.【答案】
【解析】解:、苹果的为,显酸性,胃酸过多的病人不宜食用,故B错误;
B、西瓜的为,显酸性,胃酸过多的病人不宜食用,故A错误;
C、牛奶的为,显酸性,胃酸过多的病人不宜食用,故C错误;
D、玉米粥的为,可显中性或弱碱性,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食用,故D正确;
故选:。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胃酸过多的人宜食用显碱性的物质,以中和过多的胃酸,小于的溶液呈酸性,等于的溶液呈中性,大于的溶液呈碱性。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答案】
【解析】解:、由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称量时托盘天平上要垫称量纸,不能直接称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解时,使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故选项说法正确。
D、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根据称量、溶解、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解:、水结成冰,质量不变,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正确。
B、镁带燃烧,固体质量增加,增加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C、蜡烛燃烧,最终消失,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D、煅烧石灰石,固体质量减少,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固体质量减少,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故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用于解释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并能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
【解析】解:、葡萄糖酸锌是由碳、氢、氧和锌四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葡萄糖酸锌中碳、氧元素质量比::,故B错误;
C、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和锌四种元素质量比::::::,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C正确;
D、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进行分析;
C、根据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和锌四种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
D、根据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
【解析】解:、取样,滴在试纸上,废水溶液显酸性,其,能达到实验目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取样,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废水溶液显酸性,酸碱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取样,向其中加入锌粒,废水溶液显酸性,酸和活泼的金属反应有气泡生成,能达到实验目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取样,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废水溶液显酸性,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能达到实验目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废水溶液显酸性,,据此分析;
酸碱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据此分析;
酸和活泼的金属反应有气泡生成,据此分析;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据此分析。
本题将计算和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考查,通过认真审题,结合题干中已给出一系列的提示,根据提出的问题,发现有用的信息,充分发挥联想,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然后进行类比推导,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10.【答案】
【解析】解:、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表示原子序数为;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的值是;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个电子而形成带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不是“”,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C、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
【解析】解:、和属于无机物,属于有机物,实现无机物到有机物,说法正确;
B、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种物质,即种分子,说法错误;
C、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与氨气的质量比为:::,说法错误;
D、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说法错误;
故选:。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和可以合成尿素,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
【解析】解:、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约为,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中有水被吸入试管,最终注射器活塞停在约刻度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白磷燃烧放热,会导致试管内气压增大,为防止把胶塞顶出,玻璃管上系一个气球,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故选项说法正确。
D、胶头滴管中的水的作用是与生石灰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注射器中水的作用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作用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装置的气密性好;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
【解析】解:、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A正确;
B、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相等质量的溶液,乙所需的水更多,即溶剂所需更多,所以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较大,故B错误;
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D、因物质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所以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甲,故D正确。
故选:。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
【解析】解:、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气体不与氢氧化钙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过量的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即可,无需进行洗涤、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盐酸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先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后,滤液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再加入适量稀盐酸,稀盐酸中的氯化氢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有一定难度,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答案】二氧化碳 拨打 塑料 密度大于空气 维生素 元素
【解析】解:积极践行低碳生活,其中的“低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反应前有个碳原子、个氧原子;反应后有个碳原子、个氧原子、个氢原子,则的化学式:;
当发生火势较大的火灾时,我们应第一时间拨打,消防队员才能及时赶到;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被称为三大合成材料,图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塑料。二氧化碳能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其中利用的物理性质是密度大于空气,能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食物的基本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通常被称为六大基本营养素;
、鸡蛋富含蛋白质;
、黄瓜富含维生素;
、花生油富含油脂;
、大米富含糖类;
故选:;
青少年应多喝牛奶补充蛋白质,同时摄入一定的钙促进生长发育,这里的“钙”是指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
拨打;
塑料;密度大于空气;
维生素;
;
元素。
根据“低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根据当发生火势较大的火灾时,应第一时间拨打进行分析;
根据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被称为三大合成材料进行分析;
根据食物的基本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进行分析;
根据鸡蛋富含蛋白质,黄瓜富含维生素,花生油富含油脂,大米富含糖类进行分析;
根据“钙”是指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6.【答案】 生石灰 盐 制二氧化碳 置换反应
【解析】解:化合物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所以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常温常压下,为气体,为液体,且、均为氧化物,所以是二氧化碳,是氧化钙,是水,是氯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为二氧化碳,为氧化钙,而氧化钙与生成物可发生反应,可推出为水,从而推出为氧化钙,属于盐;
氧化钙与反应中生成物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钙和盐酸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料;
反应是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反应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是氧化钙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是基本反应类型,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没有涉及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生石灰;盐;
;
制二氧化碳;
置换反应。
根据化合物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所以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常温常压下,为气体,为液体,且、均为氧化物,所以是二氧化碳,是氧化钙,是水,是氯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7.【答案】长颈漏斗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温度达到着火点 与氧气接触
【解析】解:由图可知,装置中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装置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试管口没有棉花,适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通过挤压软塑料管下部的液体药品,来实现固液的接触和分离,则与装置相比,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脱脂棉属于可燃物,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并放热,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则装置中,脱脂棉燃烧的两条原因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则实验室收集氨气应选用作为收集装置。
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氨气,固体氢氧化钠有吸水性,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者与氨气都不反应,可用固体氢氧化钠、氧化钙来干燥氨气。故填:。
故答案为:
长颈漏斗;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
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根据装置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试管口没有棉花,适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以及装置通过挤压软塑料管下部的液体药品,来实现固液的接触和分离来分析;
根据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并放热,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以及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根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来分析;
根据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与浓硫酸反应,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与氨气都不反应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制取的原理和装置,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水和氧气 氯化钠 保持干燥其他合理说法也可 检查装置气密性 放热 氯化钠会加快铁的锈蚀 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解析】解: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对比、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还受氯化钠的影响;
防止铁生锈的原理:隔绝空气隔绝水,生活中保存铁制用品应注意保持干燥;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对于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连接好装置后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据图,铁锈蚀过程中温度升高,放出热量;
据图,对比段和段,段压强下降速率比段压强下降速率要快,说明氯化钠会加快铁的锈蚀,时刻后压强突然变大的原因:加入稀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铁的氧化物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铁全部生成的的质量,
全部生成的质量,
全部生成的质量,
则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
水和氧气;氯化钠;
保持干燥其他合理说法也可;;
检查装置气密性;
放热;
氯化钠会加快铁的锈蚀;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
根据实验变量分析回答此题;
根据铁锈的特点和生锈条件分析回答此题;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与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根据温度变化分析回答此题;
根据图像信息分析回答此题;根据铁可以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分析回答此题;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此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9.【答案】石油
【解析】解: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
的降雨叫做酸雨,主要成分是亚硫酸。设亚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氢、氧元素化合价分别为、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可知:,,亚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价,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方标注离子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省略不写,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氢离子,离子符号:;
解:设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答: 硫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是。
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来分析;
的降雨叫做酸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据此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应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了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利用信息书写有关的方程式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