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单元自测题-2022-202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自测题
一、单选题
1.调味品加入适量水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用油 B.食盐 C.味精 D.蔗糖
2.下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和,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A.硝酸铵 B.食盐 C.蔗糖 D.生石灰
3.能证明某氯化钾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
B.取出少量该溶液,降温,有氯化钾晶体析出.
C.取出少量该溶液,升温,无氯化钾晶体析出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钾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都是混合物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D.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5.小华同学家今年用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如果要配制10kg这样的溶液,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
A.0.8kg B.1.6kg C.3.2kg D.6.4kg
6.向20%NaCl溶液中,再加入1.5 gNaCl和6 g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A.等于20% B.大于20% C.小于20% D.无法判断
7.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未知结论的思维过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则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都可能发生爆炸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单质中含有同种元素,则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8.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
A.碳酸钙 B.水 C.氧化钙 D.氢氧化钙
9.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2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饱和溶液,甲的用量比乙多
C.从甲和乙(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甲,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10.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变为12.5%,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加入8g NaCl固体 B.加入80g水
C.倒掉40g溶液 D.加入40g5%的NaCl溶液
1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
B.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
C.t2℃时,5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
D.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2.在20 ℃时向100 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 g氯化钾,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
A.大于5% B.小于5% C.仍为5% D.不确定
二、填空题
13.根据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   。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在t2℃时、向盛有1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最好采用   (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5)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三、综合题
14.下表是Na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如图所示是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温度/℃ 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3 36.6 37.0
KNO3 13.3 31.6 45.8 63.9 85.5
(1)t1℃时NaCl的溶解度   KNO3的溶解度(填“>”、“<”或“=”)。
(2)t2℃时分别将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A   B(填“>”、“<”或“=”)。
(3)某一温度时,向75 g KN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0 g水,可以得到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   。
四、实验探究题
15.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几种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粗盐中含少量Ca2+、Mg2+、和泥沙等杂质,粗盐精制的过程中涉及常规操作步骤有:
(1)①加水溶解;②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③   ;④加入适量的   ;⑤   、结晶(填试剂或操作名称)。
(2)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填写图中字母序号):   、   、   。
(3)蒸发时   (填“能”或“不能”)将溶液直接蒸干。
(4)配置1000g 5.85%的NaCl溶液,需称取   g NaCl;在准确称取固体后,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置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高”或“偏低”)。
五、计算题
16.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测定黄铜中锌的含量(黄铜是铜锌合金),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根据图示的实验过程和数据进行计算。
(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
(2)生产氢气的质量。
(3)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 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A.食用油加入适量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符合题意;
B.食盐加入适量水中形成的是溶液,不符合题意;
C.味精加入适量水中形成的是溶液,不符合题意;
D.蔗糖加入适量水中形成的是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答案】D
【解析】【解答】A.硝酸铵溶解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不符合题意;
B.食盐溶于水无明显吸热或放热现象,不符合题意;
C.蔗糖溶解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上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溶于水吸热:硝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溶于水放热的物质:生石灰、浓硫酸、氢氧化钠。
3.【答案】D
【解析】【解答】能证明某氯化钾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钾晶体,晶体不再溶解,说明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故答案为:D。
【分析】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4.【答案】A
【解析】【解答】A.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错误,符合题意;
B. 溶液都是混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浓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5.【答案】B
【解析】【解答】氯化钠质量:10kg×16%=1.6kg。
故答案为:B。
【分析】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6.【答案】A
【解析】【解答】结合题意,可以把此过程看作向20%NaCl溶液中,加入另一份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据此分析判断即可。1.5gNaCl溶于6g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即向20%NaCl溶液中,再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0%,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7.【答案】B
【解析】【解答】A、离子为带电荷的粒子,而原子中,质子和电子也为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该选项推理不符合题意;
B、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会发生爆炸,氢气为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该选项推理符合题意;
C、溶液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也可能为纯净物,如蒸馏水,该选项推理不符合题意;
D、单质为含有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则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该选项推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质子数和电子都带电进行分析;
B、根据气体的可燃性进行分析;
C、根据溶液的特性进行分析;
D、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
8.【答案】D
【解析】【解答】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故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中是氢氧化钙。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进行分析。
9.【答案】D
【解析】【解答】A. 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饱和溶液,甲溶解量比乙多,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从甲和乙(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甲,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的更不饱和溶液,故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0.【答案】D
【解析】【解答】将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变为10%的溶液,可采取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的方法。
A. 加入8gNaCl固体,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故不符合题意;
B. 加入8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故不符合题意;
C. 溶液具有均一性,倒掉40g溶液,不能实现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变为10%,故不符合题意;
D. 加入40g 5%的NaCl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将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变为10%的溶液,可采取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的方法。
11.【答案】C
【解析】【解答】A. 由曲线可知: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t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t2℃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50g,5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大,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小,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2.【答案】B
【解析】【解答】在20 ℃时,向100 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 g氯化钾,溶液质量变大,溶质质量不变,故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于5%。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 g氯化钾,溶液质量变大,氯化钠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13.【答案】(1)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乙>丙
(3)饱和;62.5
(4)降温结晶
(5)乙>甲>丙
【解析】【解答】(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第一个空填: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故第二个空填:甲>乙>丙;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2.5g甲,所以将15克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形成的是饱和溶液,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2.5g;故第三个空填:饱和;第四个空填:62.5g;
(4)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甲受热后溶解度变化比较大,乙受热后溶解度变化比较小,随着水分蒸发,乙会先析出来,故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第五个空填:降温结晶;
(5)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甲、乙应该按照t1℃时的溶解度计算,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第六空填:乙>甲>丙。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4.【答案】(1)>
(2)<
(3)50 g
【解析】【解答】(1)由溶解度表中数据可判断,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所以,A应该为KNO3,B应该为NaCl,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即NaCl的溶解度>KNO3的溶解度;
(2)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解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也越大,可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A>B,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恰好与溶质的相反,为:A<B,降温至t1℃,溶剂的质量不变,仍为A<B,此时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综上,t1℃时A溶液中溶剂更少,且溶质的溶解度也更小,所以A溶液中溶质也更少;
(3)设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S,则:75 g××100%=(75 g+50 g)×20%,解得S=50 g。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图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得出物质的溶解性,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得出物质的提纯方法,据此分析。
15.【答案】(1)过滤;稀盐酸;蒸发
(2)A;B;G
(3)不能
(4)58.5;偏低
【解析】【解答】(1)先过滤去掉前面生成的所有沉淀,然后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消耗溶液中过量的碳酸钠,最后蒸发结晶。
(2)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答案为:ABG。
(3)蒸发时不能将溶液直接蒸干,否则会使晶体四处飞溅。
(4)配制1000g 5.85%的NaCl溶液,需NaCl的质量=1000g×5.85%=58.5g;在准确称取固体后,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多,则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分析】(1)根据加入的物质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
(2)根据过滤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
(3)根据蒸发的操作进行分析;
(4)根据配制溶液的方法进行分析。
16.【答案】(1)65%
(2)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x
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2g。
(3)解:设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 y
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15.1%。
【解析】【解答】(1)黄铜中的铜不和稀硫酸反应,只有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滤渣的质量是黄铜中没有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即3.5g,锌的质量为10g-3.5g=6.5g,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分析】(1)黄铜中的铜不和稀硫酸反应,只有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锌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硫酸锌、氢气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12.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同步练习-2022-202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答案)

下一篇: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自测题---2022-202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