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综合测试题4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A.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红色
B.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C.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2.(3分)地球上的水在不断地循环着,经历上升、在空中凝结和下降三个过程,从地面升空时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汽化、凝固 B. 汽化、熔化 C. 液化、凝华 D. 汽化、升华
3.(3分)一位父亲与他6岁的儿子一起上楼回家,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爬相同的楼梯,儿子坐电梯先到达,儿子的功率大
B. 爬相同的楼梯,父亲体重大做的功多
C. 爬相同的楼梯,儿子体重小做的功少
D. 爬相同的楼梯,父亲比儿子先到达,父亲的功率大
4.(3分)贵州2台经常报道车祸的发生,大部分是酒驾所导致,交警常用酒精测试仪测驾驶员的酒精浓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车被撞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 交警闻到味道是分子不停的作无规则的运动,车撞变形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C. 力只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 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3分)现在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
A. 较大的比热容 B. 较低的熔点 C. 较低的沸点 D. 较大的热值
6.(3分)年月日,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进行首次下潜,时分到达设定的深度,距底,开始按设计路径巡航测量。“潜龙三号”的外形像条“小丑鱼”,长成黄色,嘴巴上装有前视声呐,可将潜水器前进方向采集的声学数据转化为图象,用以识别障碍物和周边环境。假设海水的压强为,以上信息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合理的是
A. “小丑鱼”,长成黄色,是由于其吸收黄色
B. “潜龙三号”到达设定的深度,距底时受到的水的压强是
C. “潜龙三号”从海面下下潜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
D. 嘴巴上装有的前视声呐,利用超声波采集信息
7.(3分)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动力的力臂是
A. B. C. D.
8.(3分)下列是研究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形,其中最能说明酒精蒸发快慢和表面积有关的是( )
A. 温度不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一处,蒸发快慢不同
B.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一处,蒸发快慢不同
9.(3分)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则
A. 木块受到的拉力大于摩擦力
B. 拉力对木块做功,摩擦力对木块不做功
C. 木块的重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若拉在木块的速度增大一倍,弹簧测力计示数也增大一倍
10.(3分)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A.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B.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11.(1分)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若入射角增大15°,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则原来的入射角为____.
12.(5分)年月日下午,天宫课堂开放,这是我国空间站时代第一课。如图所示,在航天员王亚平演示的水球光学的实验中,出现了一正一倒两个像,都是光的 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现象形成的。气泡内的正立缩小的像相当于门上的“猫眼”,是个 ______像选填“实”或“虚”。思考:在空间站内,用茶壶向茶杯里倒水会怎样?______。
13.(2分)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压力传感器是电阻阻值随受到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的变阻器(压力不超过最大值).压力传感器、电流表、定值电阻和电源组成一电路.压力传感器不受力时电流表示数是I0.在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由静止落下,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再落下,如此反复.整个过程中,不计能量损失,电流表示数I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在小球由静止落下到t1时刻这一过程,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球的____能;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与弹簧之间的能量变化情况是____.
14.(5分)两个相同的水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同时往两个水杯里各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看到两杯水都变红了,这是 ______现象,实验中还发现热水先变红,说明温度 ______时,水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15.(4分)通过用如图的装置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说明______; 光屏上、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则为______光。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光的热效应时,把温度计放在______时,它的示数变化更明显;实验表明______的热效应最大。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6.(10分)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每个滑轮重相同
实验次数
钩码重
钩码上升高度
绳端拉力
绳端移动距离
机械效率
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_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用两图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次实验数据,表中的数据为______。
通过比较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槭效率越高。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通过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有关。
四 、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7.(10分)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五 、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8.(10分)如图所示,某工人用滑轮组将一个重的物体以的速度匀速提升,所用拉力为,不计摩擦和绳重,求:
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当物重增大到时,拉力的大小是多少?
19.(10分)(1)根据甲图中所示的光线传播情况,在适当位置上放一平面镜.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图乙物体ABC的像.
20.(10分)今年月日,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对可燃冰实现安全可控开采。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的天然气,已知,求:
可燃冰释放出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是多少?
若上述热量被水吸收,可将多少的水从加热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红色的苹果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
白色瓷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瓷盘呈现红色;
黄色香蕉,吸收红色的光,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故呈现黑色;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色
该题考查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特点,以及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2.【答案】D;
【解析】解:地面水汽化成水蒸气以及地面上的冰雪升华成水蒸气.故选D.
3.【答案】A;
【解析】解:由题知,爬相同的楼梯,h相同,
父亲的体重G1大于儿子的体重G2,即:G1>G2,
由爬楼时做功:W=Gh得,
父亲爬楼做功W1大于儿子爬楼做功W2,即:W1>W2,故B正确、C正确,均不符合题意;
父亲爬楼做功多,父亲比儿子先到达,做功时间少,根据P=
W
t
可知父亲做功功率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儿子坐电梯先到达,儿子没有施加力,儿子做功为0,做功功率为0,故A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B;
【解析】车被撞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故A错误;交警闻到味道是分子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
故B正确;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故C、D错误,
故选B
5.【答案】D;
【解析】解:
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
故选:。
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热值越大的燃料在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这道题主要考查燃料热值的特性,属于基础题目。
6.【答案】D;
【解析】解:、“小丑鱼”,长成黄色,是由于其反射黄色光,故A错误;
B、“潜龙三号”到达深度时受到海水的压强:
,故B错误;
C、当潜艇全部浸没后的下潜过程中,液体的密度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其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错误;
D、“潜龙三号”上安装的前视声呐系统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D正确。
故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知道海水深度,根据计算受到海水的压强;
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潜艇下潜的过程即可判断其浮力的变化;
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
此题主要考查物体的颜色,压强,浮力的变化,以及超声波的利用,是一道综合题。
7.【答案】D;
【解析】解:动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图可知,动力的力臂是线段。
故选:。
根据力臂的概念选择--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此题主要考查了力臂的概念、画法,难度不大,基础题目。
8.【答案】D;
【解析】解:要研究酒精蒸发的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应该控制酒精的温度和酒精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相同,液体的表面积不同;
把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口径不同,说明液体的表面积不同.放在同处,观察蒸发快慢不同.因此,只有选项D的做法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C;
【解析】
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物体必须受到力的作用;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所通过的距离;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压力的大小有关,与速度无关.
该题考查平衡力的辨别、做功的必要因素及摩擦力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注意判断平衡力时,先分析物体的状态,再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判断.
A、木块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等于摩擦力,故A错误;
B、拉力对木块做功.摩擦力对木块也做功,故B错误;
C、木块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桌面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摩擦力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实验中没有保证木块匀速运动,在速度大小发生改变时,摩擦力不变,木块受到的拉力会发生改变,导致拉力与摩擦力不相等,使测力计的读数无效.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解:根据题意要寻找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从而减慢了水分蒸发的原因,就要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去考虑,那么减慢水分的蒸发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本题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只有D的说法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30°;
【解析】解:光的反射定律告诉我们,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当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成直角时,即90°,入射角是
90°
2
=45°,此时是入射角增大15°的结果,所以原来的入射角为45°-15°=30°.
故答案为:30°.
12.【答案】折射 虚 水倒不出;
【解析】解:
水球光学实验中,大水球向外凸起,相当于凸透镜,水球和气泡一起又构成了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的原理都是因为光的折射;
凸透镜所成的像只有倒立的实像像大小可能是放大、等大、缩小或者正立、放大的虚像,凹透镜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故气泡内的正立缩小的是个虚像;
太空中没有重力,在空间站内,用茶壶向茶杯里倒水,水不会受到重力作用而往下流,故水将倒不出来。
故答案为:折射;虚;水倒不出。
水球光学实验中,大水球向外凸起,相当于凸透镜,人位于这个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会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在水球中加入气泡,水球和气泡一起又构成了一个凹透镜,所以又形成一个正立、缩小的虚像,因此我们看见了一正一倒两个像;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的原理都是因为光的折射;
空间站内是微重力环境重力忽略不计,水不会受到重力作用而往低处流。
本题涉及凹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是个冷门考点,有一定难度。且题干中并没有很明显的告诉我们水球是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合体,只能从图中文字“注入一个气泡”判断出水球中间是空气。若学生基础扎实,知道凸透镜不可能成正立,缩小的像,也可以推出正确答案。
13.【答案】动;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小球的机械能增加;
【解析】解:时刻是小球由静止落下刚刚与弹簧接触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这段时间内内小球向上运动,但未离开弹簧,在此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小球的机械能增加;
故答案为:动;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小球的机械能增加.
14.【答案】扩散 高;
【解析】解:同时往两个水杯里各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看到两杯水都变红了,这是扩散现象,实验中还发现热水先变红,说明温度高时,水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故答案为:扩散;高。
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存在间隙,所以不同物质彼此接触时,分子会彼此进入对方,发生了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理解分子动理论内容、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可解答此题。
15.【答案】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 红 ; A ; 红光 ;
【解析】解:阳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说明了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且光屏上为红光,为紫光;
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光的热效应时,把温度计放在处它的示数变化更明显;实验表明红光的热效应最大。
故答案为: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红;;红光。
此题是光的色散实验,在此实验中,要弄清楚白光被分成的七种色光的内外顺序,以及各种色光的热效应;在用温度计测试不同的热效应时,将温度计玻璃泡涂黑可以提高吸热能力。据此可解答。
熟记光的色散实验中,阳光被分成的七种色光,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6.【答案】匀速 80% 1、2 动滑轮重;
【解析】解: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拉力的大小。
根据表中第次实验数据可知,
机械效率;
要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槭效率越高”的结论,需要控制滑轮组相同,改变物体的重力,、两次实验符合题意;
根据知,第、次实验绳子的有效段数分别为、,故分别用乙丙滑轮组做实验,提升的重物,乙中有一个动滑轮,丙中有两个动滑轮,丙的机械效率小于乙的机械效率,故得出的结论是: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
故答案为:匀速;;、;动滑轮重。
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根据算出底三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要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槭效率越高”的结论,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
判断第、次实验所用的装置,由表中数据,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得出结论。
在此实验中,对滑轮组的分析、机械效率公式的运用是实验的基础,同时,实验中分别探究了机械效率高低与动滑轮重力的关系,因此,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也十分关键。
17.【答案】解: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折射光线过焦点,
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线过焦点,则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
【解析】
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18.【答案】解:
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3;
(1)物体上升高度h=vt=0.2m/s×10s=2m,
拉力端移动距离s=3h=3×2m=6m,
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250N×6m=1500J;
拉力做功的功率:
P===150W;
(2)做的有用功:
W有=Gh=600N×2m=12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100%=80%;
(3)不计摩擦和绳重,拉力F=(G+G轮),
动滑轮的重力:
G轮=3F-G=3×250N-600N=150N,
匀速提起750N的重物时的拉力大小:
F′=(G′+G轮)=(750N+150N)=300N。
答:(1)拉力的功率是150W;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3)当物重增大到750N时,拉力的大小是300N。;
【解析】
由图示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
利用速度公式求物体上升高度,拉力端移动距离,利用求拉力做的总功,再利用求拉力做功的功率;
利用求出有用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之比;
不计摩擦和绳重,拉力,据此求出动滑轮的重力,再根据求匀提起的重物时的拉力大小。
该题考查了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关键是使用滑轮组时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含义的理解。
19.【答案】解:(1)先作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镜面应过反射点与法线垂直,如图:
(2)根据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出三角形的顶点A、B、C的像点A′、B′、C′,用虚线连接三个像点即为三角形ABC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
【解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利用这一内容,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一关系,作出物在平面镜中的像.
20.【答案】解:
(1)由题知,1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120kg天然气,
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产生热量:
Q放=mq=120kg×4.4×107J/kg=5.28×109 J;
(2)由题知,水吸收的热量:
Q吸=70%Q放=70%×5.28×109J=3.696×109J,
由Q吸=cm(t-)可得加热水的质量:
m==C )\times (98^{\circ}C )}$=1×104kg。
答:
(1)1可燃冰释放出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是5.28×109J;
(2)可将1×104kg的水从10℃加热至98℃。;
【解析】
根据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的天然气,利用求完全燃烧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
由题知,求出水吸收的热量;再根据公式变形可求得可使多少的水从加热至。
该题考查了学生对燃料的热值、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因条件已给出,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