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综合测试题7(含解析)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综合测试题7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如图所示,水平木板轨道上放着一个长方体木块,木块上面放着一个砝码,木块和砝码均处于静止状态.当一金属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撞击木块时,砝码相对木块产生了滑动砝码仍在木块上,木块相对木板产生了滑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砝码相对木块向左滑动,砝码受摩擦力方向向右
B. 砝码相对木块向左滑动,砝码受摩擦力方向向左
C. 砝码相对木块向右滑动,砝码受摩擦力方向向右
D. 砝码相对木块向右滑动,砝码受摩擦力方向向左
2.(3分)在一堂物理活动课中,同学们正以“假如失去…”为主题展开讨论以下是由四位同学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 假如失去了摩擦力,汽车将开的更快,人也能走的更快
B. 假如失去了重力,物体的惯性保持不变
C. 假如没有重力,用弹簧拉力器煅练身体将是一种徒劳
D. 假如没有了摩擦力,任何物体都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3.(3分)将图甲所示的长方体,从中间切开变成完全相同的两块,并将一块按照图乙中所示放在另一块的上面.若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长方体对桌面的前、后两次压强之比:为
A. : B. : C. : D. :
4.(3分)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三辆汽车。车上的人看到车匀速向南;车上的人看到车匀速向北;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有可能静止的车是
A. 只有车 B. 只有车
C. 只有车 D. 车和车
5.(3分)三个质量相同的铝球、铁球、铜球,分别放在三个完全相同形状的装半杯水的烧杯里后,最后烧杯里的水上升后的水面最高的是( )
A. 铝球 B. 铁球 C. 铜球 D. 无法确定
6.(3分)2013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交通法规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在“闯黄灯罚6分”影响下,各地追尾事故多发,很多司机均反映很难掌控见黄灯亮起即停在停止线.以下是对此现象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这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B. 汽车的速度越大,就越难停在停止线,这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
C. 汽车由运动到停止,其能量由机械能转变为内能
D. 看到信号灯由绿灯变为黄灯就踩刹车,属于条件反射
7.(3分)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 阴霾天气导致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原子内质子、中子、电子是均匀分布的
D. 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试验中,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8.(3分)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三个实心正方体甲、乙、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若沿水平方向分别在甲、乙、丙三个正方体上部切去一块,使三个正方体的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仍然相等,则切去部分的质量关系为
A. B.
C. D.
9.(3分)汽车上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 车窗打开时,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B. 汽车行驶时,发动机主要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方向盘属于轮轴这一类简单机械,使用时可以省距离
D. 车内的破窗锤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
10.(3分)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 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会慢慢停下来
C. 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 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
11.(2分)生活中,“吸”字表述的现象,其原因各不相同.如图所示,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____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用吸尘器“吸”灰尘时,灰尘是由于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____的缘故被“吸”入吸尘器中的.
12.(5分)为了方便盲人行走,人行道上铺设了有凸棱的盲道。小明在盲道上行走,感觉到脚有些不舒服。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是因为:走在盲道上,脚与地面的_________减小了,从而增大了_________。
13.(3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同一深度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____;液体内部压强的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
14.(2分)据《法制晚报》报道,今后在封闭的公共场所吸烟将负法律责任.因为在封闭的场所里,只要有人吸烟,场所内的其他人就会闻到烟味,从而损害他人健康.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是____现象,表明分子在____.
15.(2分)如图所示,钢丝钳是电工常用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你会发现:钳柄做得要比钳口长,所以钢丝钳是____杠杆;钳柄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____来增大摩擦力.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6.(10分)小芳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和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图中的弹簧测力计、实心金属块、细线、大烧杯、小桶、小垫块和水等器材,设计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小芳他们首先向老师汇报了自己的实验思路:
①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小桶所受的重力和金属块所受的重力;
②用小垫块将大烧杯垫起,使右边的溢水口斜向下,在大烧杯中 ______水,过一会儿把小桶放在大烧杯的溢水口下方;
③用弹簧测力计吊着金属块使其浸没在大烧杯的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④待大烧杯中的水不再溢出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溢出的水和小桶所受的总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若满足关系式 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就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完成上述实验后,小组成员进一步交流和讨论,得出: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中,金属块 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浸没在水中。
四 、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7.(10分)如图所示,在B端施加一个最小的力FB,使杠杆平衡,请画出此力,并画出FA的力臂.
五 、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8.(10分)厦门地铁号线是连接厦门市岛内和岛外海沧区的跨岛公共交通干线,于年月日开通运营。号线全长,全线运行速度大于。号线海底隧道是国内首条海底地铁盾构隧道,全长,乘坐地铁过海约需分钟。
求号线地铁全段运行的时间。
若号线地铁通过海底隧道的速度为,估算号线地铁列车全长。
19.(10分)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时分;到达地时,钟表显示:时分.
轿车从地到地用多少小时?
轿车从地到地的速度;
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20.(10分)如图所示的均匀杠杆,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使杠杆在位置平衡后,在杠杆的A刻线处挂3个钩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应该在B刻线处挂____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都相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小球撞击木块时,木块运动,砝码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相对木块向左滑动,砝码受摩擦力方向向右;
由上分析知,正确,错误.
故选。
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惯性知识的应用和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关键记住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答案】B;
【解析】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白每种现象发生的条件或应用的原理。
摩擦力的概念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重力的影响逐一分析各选项,判断正误。

A.人走路、汽车启动都要依靠摩擦力;故假如失去了摩擦力,那么人就不能走路,汽车不能启动,故错误;
B.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假如失去了重力,物体的惯性仍然存在,物体的质量不变,物体的惯性不变,故正确;
C.失去了重力,与重力有关的体育锻炼将无法进行,如引体向上、推铅球、举重;但有些体育锻炼仍可发挥作用,如利用弹簧制作的拉力器锻炼臂力等,故错误。
D.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并不全部是由于摩擦力的存在而造成的,例如: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就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错误。
故选。
3.【答案】B;
【解析】解:因为物体的质量不变,所以长方体对桌面的前、后两次对地面的压力相等;
中间切开变成完全相同的两块后,将一块放在另一块的上面时,受力面积变为原来的;
根据可知::::
故选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同一物体,质量不变,所以对地面的压力不变;中间切开变成完全相同的两块后,将一块放在另一块的上面时,受力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根据求出压强之比.
此题主要考查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压力的大小计算和接触面积的判断,这是最容易出错的.
4.【答案】C;
【解析】
因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所以车一定是相对地面向北运动的;
车上的人看到车匀速向南,所以车一定相对地面是向北运动的,且车速大于车的车速;
车上的人看到车匀速向北,那么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南运动也有可能向北运动但车速小于车;
故选C.
5.【答案】D;
【解析】解:当三个球全部浸没入水中时,体积大的铝球排开水的体积大.但是题目中只装了半杯水,三个球是否都全部浸没无法判定,因此排开液体的体积无法判定.
故选D.
6.【答案】B;
【解析】解:A、汽车具有惯性,所以不能立刹车后不会立即停下来,故A正确;
B、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故B错误;
C、刹车时,汽车由运动到停止,其能量由机械能转变为内能,故C正确;
D、由生物知识可知,看到信号灯由绿灯变为黄灯就踩刹车,属于条件反射,故D正确.
故选B.
7.【答案】D;
【解析】解: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误;
B、阴霾天气导致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故B错误;
C、原子内质子、中子、电子不是均匀分布的,故C错误;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试验中,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D;
【解析】解: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甲、乙、丙对地面的压强,
,-----------------------①

三正方体的高边长:

由题知,截去一块后:,
即:,----------②
由①②可得:



,--------------③
三正方体的边长:

三正方体底面积:
,------------------------④
由③④可得:



故选:。
对于方形密度均匀物体对水平地面压强,可以利用、和,推导出公式进行分析:
原来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知道,可得三正方体的高边长;
水平截去一块后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前后压强相等,即,从而得出,而三正方体底面积,从而得出,即。
方形或圆柱形密度均匀固体对水平地面压强:,同种物质与成正比,而与粗细无关。
9.【答案】A;
【解析】解:、汽车行驶时,打开车窗,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故A选项正确;
B、汽车行驶中,高温高压的燃气对外做功,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选项错误;
C、汽车方向盘的轮和轴可以绕着中心的同一个点连续转动,属于轮轴.动力作用在轮上则省力,作用在轴上则费力,而汽车方向盘的动力是作用在轮上,轮半径比轴半径要长,因而省力,但是费距离,故C选项错误;
D、车内的破窗锤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故D选项错误;
故选:.
A、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据此分析选项中描述的现象;
B、汽车行驶中,是高温高压的燃气对外做功,因此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都是杠杆,而轮轴则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
D、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本题以汽车为例考查了几个物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认真审题,明确每一选项中描述的现象所对应的知识点,再做出相应的判断.
10.【答案】D;
【解析】解:、若物体受平衡力,可能静止,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
B、若没有力的作用,则运动的物体会永远不停地做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
C、物体若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会改变,C错误;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则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所以D正确.
故选D.
A、若物体受平衡力,将保持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理解其含义;
C、根据物体受平衡力,运动状态不变进行分析;
D、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运动大小、方向的改变.
该题考查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此题属于易错题.
11.【答案】大气压;小;
【解析】解:(1)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吸管;
(2)用吸尘器“吸”灰尘时,吸尘器内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吸尘器外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灰尘被“吸”入吸尘器中的.
故答案为:大气压;小.
12.【答案】受力面积;压强;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增大压强的方法。
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压强。

盲道有凸棱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增大地面对脚的压强,使盲人更好的感觉到路。
故答案为:受力面积;压强。

13.【答案】相等;越大;增大;
【解析】解: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同种液体,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故答案为:相等;越大;增大.
14.【答案】扩散;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解:吸烟时产生的废气的分子无规则运动到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扩散;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5.【答案】省力;粗糙程度;
【解析】解:①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作用在手柄上,比较长,阻力作用在钳口上,比较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据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是省力杠杆.
②橡胶皮上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故答案为:省力;粗糙程度.
16.【答案】装满 G2-F1=F2-G1 不一定;
【解析】解:②要测得排开水的重力,就必须使金属块浸没时排出水的重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则烧杯中的水必须先装满,否则排出水少于排开的水,测得值偏小,误差大。
④根据称重法可知,排出水的重力,若等式成立,则表示:,即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所有情况下浮力的计算,要验证阿基米德原理,金属块不一定要浸没在水中。
故答案为:装满;;不一定。
②要测得排开水的重力,就必须使金属块浸没时排出水的重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则烧杯中的水必须先装满,否则排出水少于排开的水,据此分析;
④根据称重法可知,排出水的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据此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所有情况下浮力的计算,要验证阿基米德原理,金属块不一定要浸没在水中。
此题主要考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重点考查实验步骤,实验方案评估等知识,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
17.【答案】;
【解析】(1)反向延长FA的力的作用线,然后过支点O做力FA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其力臂LA;
(2) 根据题意,动力FB的最大力臂为OB,最小的力FB的作用点在B点,动力F应与OA垂直斜向下,如图:
18.【答案】解:(1)2号线地铁全段运行的时间:
t==≈1.19h,
所以,2号线地铁全段运行的时间少于1.19h。
(2)2号线地铁通过海底隧道时行驶的路程:
s′=v′t′=16m/s×3×60s=2880m,
则列车的长度:
=s′-=2880m-2760m=120m。
答:(1)2号线地铁全段运行的时间少于1.19h;
(2)2号线地铁列车全长约为120m。;
【解析】
知道号线全长和全线运行速度大于,根据求出号线地铁全段运行的时间;
知道号线地铁通过海底隧道的速度和时间,根据求出列车行驶的距离,然后减去海底隧道长约为列车全长。
该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由于题干中没有给出准确数值,所以只能进行估算。
19.【答案】解:(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
t=11:15-10:45=30min=0.5h;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
s=120km-70km=50km,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v===100km/h;
(3)∵v=
∴从B地到达南宁的时间t′===0.7h.
答:(1)轿车从A地到B地用时0.5h;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km/h;
(3)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0.7h.;
【解析】
从车内的钟表显示可得此轿车从地到地所用时间;
由图可得轿车从地到地的路程,再利用求轿车从地到地的速度;
根据求出从地到达南宁的时间.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通过图象得出需要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20.【答案】解:(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2)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重为G,
因为,F1=F2,
所以,3G×2L=nG×3L,
所以,n=2,所以在A处挂2个钩码.
故答案为:便于测量力臂;2.;
【解析】(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因此在此实验中我们应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2)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重为G,根据杠杆平衡求出钩码的个数.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届广东省茂名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6月临门一脚模拟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2023年广东省九年级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二)(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