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初中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物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第Ⅰ卷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
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 B.面包可以被捏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宇宙是有层次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D.科学家常用模型法研究物质内部结构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行车功能正从代步转变为健身.其构造中包含许多物理原理,例如:在轮胎上刻花纹来增大摩擦,下列四种改变摩擦力的方法与该例相同的是( ▲ )A.自行车刹车时捏紧剎把 B.溜冰时穿旱冰鞋
C.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镁粉 D.运动员击球时用力握球拍
3.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
4.如图中杠杆是平衡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右两边的钩码下各加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仍平衡
B.左、右两边的钩码分别向左右移动一格杠杆仍平衡
C.左边钩码下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右边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杠
杆仍平衡
D.左边钩码下加一个相同钩码,右边钩码不动,杠杆仍平衡
5.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将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会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不会沸腾
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6.如图所示,一圆形水管左粗右细,a、b为粗管和细管中同一水平面上的点,水管中有一气泡,随水向右快速运动,气泡经过a、b两点时体积大小的比较,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a点时大 B.b点时大 C.一样大 D.均有可能
7.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三种不同的液体,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 A 分别放入三种液体中,静止时三个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物体A受到的浮力 F 甲浮=F 乙浮=F 丙浮
②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 甲<F 乙<F 丙
③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ρ丙
④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p 甲<p 乙=p 丙
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③ D.只有③④
8.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右端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若力F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在这个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 ▲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9.一个薄壁密封饮料瓶内装有一些饮料,分别放在装有甲、乙两种液体的容器中,静止后饮料瓶的状态如图所示,饮料瓶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浮甲、F浮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ρ甲、ρ乙.则( ▲ )
F浮甲>F浮乙,ρ甲>ρ乙 B.F浮甲<F浮乙,ρ甲<ρ乙
C.F浮甲=F浮乙,ρ甲>ρ乙 D.F浮甲=F浮乙,ρ甲<ρ乙
10.如图甲所示,将一根弹簧和一只质量为1kg的金属球(球上有一直小孔)套在铁架台的
金属杆AB上面.现将小球提到B端后松手,小球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弹簧原来的长度为40cm
B.在t1、t2、t3三个时刻,小球的速度在t1时刻最小
C.在0~t1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金属球最终静止时弹簧的长度为40cm
11.如图,一质量分布均匀的12kg铁球与轻杆AB焊接于A点后悬挂于竖直墙壁的B点,轻杆的延长线过球心O,轻杆的长度是铁球半径的三分之二,要使铁球刚好离开墙壁,施加在铁球上的力至少为( ▲ )
A.27N B.45N C.72N D.90N
12.如图,物体A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A始终浸没在烧杯内的液体中但不与杯底接触.现只改变烧杯内液体的密度,保持液体的体积不变,设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F,烧杯对桌面的压强为p.则下列描述拉力F、压强p随液体密度ρ变化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 ▲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13.(3分)“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 ▲ ,手剥粽叶,粽叶弯曲,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 ,粽叶和米粘在一起说明 ▲ .
14.(2分)“擦窗机器人”的质量为2kg,它的“腹部”有吸盘,当擦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
(1)机器人吸尘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转动时内部压强 ▲ 外部压强,从而使杂物进入吸尘器.(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当擦窗机器人在竖直玻璃板上静止时,若真空泵继续向外抽气,则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5分)(1)一款环保共享电动汽车满载时总质量为900kg,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300cm2,静止在水平马路上时,路面受到的压力F= ▲ N,压强p1= ▲ Pa;若该车不慎陷入路边松软的水平草坪,此时电动汽车对地面的压强p2 ▲ p1(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g取10N/kg).
(2)小明探究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用手将质量为150g,体积为1.6×10﹣4m3的苹果浸没水中,苹果受到的浮力为 ▲ N.最后静止时,苹果受到的浮力是 ▲ N.
16.(2分)如图所示,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固定在物块乙上,甲、乙相互叠加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A点处,此时弹簧处于原长.现将甲、乙从A点拉至位置B,松手后,甲、乙保持相对静止并一起向A点运动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甲 ▲ (受到了向左的/受到了向右的/不受)摩擦力,乙向左做 ▲ 运动.
17.(6分)(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两个溢水杯,分别装满甲、乙两种液体.将一个密度为ρ0的小球放入甲液体中,小球静止时,溢出液体的质量为m甲;再将小球放入乙液体中,小球静止时,溢出液体的质量为m乙.则m甲 ▲ m乙(选填“>”“=”或“<”);乙液体的密度ρ乙= ▲ (用已知条件所给的字母表示).
(2)小明在水盆中洗碗,发现一个大碗正漂浮在水盆中,如图所示.他将水盆中的一些水放入大碗中,但大碗仍然漂浮.与原先相比,大碗所受到的浮力将 ▲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水盆中的水面将会 ▲ (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3)将一个小物块完全放入容积为350mL的杯内,向杯中加入310g水或210g汽油都恰能将杯装满.小物块的体积为 ▲ cm3,密度为 ▲ kg/m3(ρ汽油=0.7g/cm3).
18.(3分)有两个相同的柱形烧杯分别盛满水和某液体,将一实心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图甲和乙分别是圆柱体逐渐浸入水和某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圆柱体下表面离液面的距离关系.
(1)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 N.
(2)圆柱体的底面积为 ▲ m2.
(3)液体的密度为 ▲ kg/m3.
19.(6分)分别按要求作图:
(1)一个鸡蛋在浓盐水中加速上浮,如图所示.在图中画出鸡蛋上浮时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所示,某剧组因拍摄节目需要,设计通过拉力装置来改变照明灯的高度.轻质杠杆ABO可绕O点转动.请在图中画出杠杆所受拉力的力臂L1.
(3)如图,汽车沿平直公路向前行驶,但不知是“加速、匀速、减速”中的哪种状态.车顶A处滴落的水滴最终落在靠前的B处.车厢地板上的木箱C始终相对车厢静止.画出木箱C的受力示意图.
20.(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5kg,边长为5cm的正方体物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通过细绳系于轻质杠杆BOC的B端,杠杆可绕O点转动,且CO=3BO,在C端用F=10N的力竖直向下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细绳被拉直,(细绳重量不计,g取10Nkg)求:
(1)B端细绳的拉力F拉;
(2)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
▲ ▲ ▲
(4分)苏通大桥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假设一正方体构件被缓缓吊入江水中(如图甲),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随着h的增大,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F1、钢绳拉力F2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求:(1)求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2)求构件的密度。
▲ ▲ ▲
22.(5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将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达底端水平面时的 ▲ 相同.
(2)在本实验中,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是通过 ▲ 反映.
(3)如图丙,若实验中小车仅在木板上滑行时滑出了右端,是否需要重做本实验以获取可靠的证据?答: ▲ .
(4)从实验现象可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将在水平面上 ▲ .
(5)在大量类似实验基础上,牛顿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架运输机参加某次抗震救灾时,在沿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先后从飞机上静止释放三个相同的物资.若不计空气阻力,且地面水平.那么,在地面上看,能正确表示物资在空中的排列情况和着地位置的是图丁中的 ▲ .
A.①⑥ B.②⑤ C.③④ D.①④
23.(5分)如图是小明利用V=2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估测大气压值的情况.
(1)利用刻度尺测量出 ▲ 的长度l为10cm,即可算出活塞横截面积为 ▲ cm2;
(2)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再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1N,据此可测得大气压值p= ▲ Pa;
(3)考虑到活塞与筒壁之间有摩擦,小明继续拉动一小段距离后,缓慢退回注射器筒,在活塞刚要到筒内底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则大气压值p'= ▲ (用题中出现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小明根据改进后测得的数据,重新计算了大气压的值.
(4)另一组的小华将步骤(2)改进了一下:先将注射器内抽满水,再竖直向上推动活塞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便于 ▲ .
24.(7分)小红同学用实验室的一块柱形合金材料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他将该合金块标注成 4等分,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甲所示,可知该合金块的重力是 ▲ N;
(2)由图丙所示,此时合金块只有两格浸入水中,则合金块所受的浮力 F浮= ▲ N;由图甲、乙、丙、丁计算得到合金块密度为 ▲ kg/m3;
(3)根据图甲、乙、丙、丁,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 ▲ 有关;
(4)小桂又找来一个质量为10g的的石块、水和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某种油的密度. 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得其重力为G;
②将弹簧测力计挂着的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拉力为F1;
③再将弹簧测力计挂着的小石块浸没在待测油中,测得拉力为F2;
通过上述实验数据可求得:石块浸没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为F浮= ▲ ;
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ρ液= ▲ . (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小倪认为小桂的方案不能准确测得这种油的密度,理由是 ▲
(6分)图甲是某实验小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挂钩码前,杠杆在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处于 ▲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 状态;接下来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 ▲ (选填“左”或“右”)侧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 .
(2)图乙是一个平衡的杠杆,此时若推动右侧钩码的悬线(如图丙所示),就会发现杠杆
▲ (选填“左端下沉”、“仍然平衡”或“右端下沉”).
(3)某同学提出: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该小组利用图丁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O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A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处绳子拉力为阻力F2,多次改变动力作用点的位置进行实验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F1L1总是 ▲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2L2,其原因可能是 ▲ .
(8分)小红在厨房帮忙时发现,当食用油从壶中倒出时,总是有少量的油粘在杯壁上要过好久才能流下来;而调味酒粘在杯壁上时间较少.小红联想到生活中的的一个现象:让一摞整齐的纸从斜面滑下,发现纸张变得不齐了,这是由于纸张之间有摩擦造成的.
(1)小红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液体在容器中流动,液体也可以看作是由许多片液层组成的,各片层之间也存在着 ▲ ,产生液体内部的阻力,这就是液体的粘滞性.
(2)液体的的粘滞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她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猜想1:与液体的种类有关;猜想2:与细管的直径有关;猜想3:与细管两端的压强差有关.
她选取了长度相同的细管来研究液体的粘滞性,做了如下实验.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测得1s内通过细管的液体体积如下:
实验次数 液体种类 细管半径/mm 细管两端压强差 通过细管的液体体积/mm3
1 水 1 P 100
2 油 1 P 2
3 水 2 P 1600
4 油 2 P 32
5 水 3 P 8100
6 水 1 2P 200
a.可见,在相同条件下,通过细管的水的体积 ▲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细管的油的体积,这说明不同液体的粘滞性不同.我们用液体的粘滞系数η表示,η水<η油.
b.分析表中 ▲ 两组(只需选择两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结论,液体的的粘滞性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c.分析上表1、3两组数据可以得到结论:同种液体,当 ▲ 一定时,细管半径越大通过细管液体的体积越大.在小红用油做的实验中,若细管半径是3mm,1s内通过细管的油的体积是40.5mm3,则细管两端的压强差是 ▲ .
(3)蓖麻油的粘滞系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温度t/(℃) 10 15 20 25 30 35 40
η 2.42 1.51 0.95 0.62 0.45 0.31 0.23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流体的温度越高,粘滞系数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由于流体的粘滞性,使得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要受到流体阻力,在一般情况下,半径为R的小球以速度v运动时,所受的流体阻力可用公式f=6πηRv表示.因此,小球在流体中运动时.速度越大,受到的阻力 ▲ .两个外形相同的量筒,分别装有体积相同的蓖麻油,甲量筒中蓖麻油温度为t1,乙量筒中蓖麻油温度为t2(t1>t2)现在同时将两个相同的玻璃球从液面处静止释放,投入到量筒中,则 ▲ (选填“甲量筒中的玻璃球”、“乙量筒中的玻璃球”或“同时”)先触底.
27.(10分)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服役,从此中国摆脱了没有航母的历史.如图甲是辽宁号航空母舰的图片,最大舰长304米,舰宽70.5米,飞行甲板长300米、宽70米,最高航速约54km/h.2012年11月23日上午中国独立自主研发的航母舰载飞机—歼-15首次成功降落在“辽宁舰”甲板上(如图乙所示).歼-15舰载机在地面附近沿水平方向低空飞行时,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强差p和空气流速v速度的关系可表示为P =1/2ρv2,式中ρ表示空气密度.飞机总质量为25吨,起飞时升力由机翼获得,机翼的总面积为60 m2,大气压为1.0×105 Pa,空气密度为1.2Kg/m3,( g=10N/Kg ).
请回答问题:
(1)当航母在平静的水面航行时,它所受的浮力 ▲ (选填“大于” “等于” 或“ 小于”)它的总重力.如图丙为2012年度最美动作“走你”的精彩瞬间,两位指令员为“歼15”发出了起飞指令, “歼15”起飞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将 ▲ (变大、不变、变小),船体将 ▲ (上浮、下沉、不变).
(2)如果“歼15”的着舰的三只轮子与甲板的接触总面积是0.5m2,静止停在飞机库中三架“歼15”对甲板的压强是 ▲ ;
A B C D
(3)从两名飞机起飞指挥员用“航母style”动作(如图丙所示)向歼﹣15飞行员下达起飞指令到飞机飞离航母平台,这一过程中飞机的υ﹣t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 .
(4)舰载机机翼的横截面设计成如图丁所示的形状,飞行时机翼上表面附近的空气流
速 ▲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利用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 ▲ (选填“越大”或“越小”)的原理,为飞机提供升力.
(5)由于飞机起飞时相对于空气要有比较大的速度才能顺利起飞,所以飞机起飞时,最好是 ▲ (选填“顺风”或“逆风”).假设某一次该舰载机在无风时在水平飞行甲板上起飞,舰载机起飞时速度至少应为 ▲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