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省城名校中考最后三模(一)化学试题(无答案)

省城名校2023年中考最后三模(一)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三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影响深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醛会破坏蛋白质结构,不能用于保鲜食品
B.奶制品、豆类、虾皮是日常饮食中钙的较好来源
C.合成纤维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
D.使用硫酸铜给饮用水消毒,保障人体健康
2.2023 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口号是:“塑战速决”。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推广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B.含SO2的废气直接排放
C.春节减少烟花爆竹燃放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3.2022年6月 18 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创制了一种新型“单层聚合C60”。下列有关碳及其组成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种碳单质化学性质不同 B.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
C. Na2CO3中C 为+4价 D. C60与金刚石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下列安全措施不当的是
A.加装烟囱,注意室内通风,防止CO中毒 B. 加油站、面粉厂要严禁烟火
C.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戴上护目镜 D.点火验证燃气是否泄漏
5.“明前茶,贵如金”,明前茶中含有儿茶素(C15H14O6),具有抗肿瘤、保护心脑器官等功效。下列有关儿茶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约为33.1% B.由三种非金属组成
C.属于氧化物 D.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5: 14: 6
6.2023年2月17日,首台国产高能效重型燃气轮机顺利下线。该机制造中用了大量的合金材料,外壳为碳纤维涂层。工作时将天然气燃烧直接转化为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金有硬度大和强度高的优点 B. 碳纤维属于复合材料
C.该燃气轮机可减少碳排放 D.该机器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7.如图为验证CO2和H2O反应的创新实验。向直玻璃管中通人气体后,①处不变色,②处变红色,③处变浑浊。将变红的纸花用电吹风吹干,纸花又变紫色。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通入CO2①处不变色,说明CO2不能使石蕊变红
B.对照通人CO2前后①②处纸花颜色的变化,可证明CO2和水发生了反应
C.③处“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
D.吹干后纸花变为紫色,说明碳酸易挥发
8.如图是利用煤和水作原料制作合成气,再利用合成气在单原子催化作用下合成有机物中的一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
B.反应生成3种物质
C.仅利用合成气可合成谷氨酸( C5H9NO4)
D.催化剂一定加快反应速率
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药品 B.称量药品
C.量取液体 D.溶解药品
10.归纳总结是学生学习化学应具备的能力,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构成物质的微粒 B.物质的鉴别
①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②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 ①KCl和NH4Cl——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②H2和CH4——分别点燃,将生成物通入澄清石灰水
C.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物质的组成
①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制冷剂 ②氧气具有氧化性——作燃料 ①含有碳元索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②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1.如图为氢氧化钠在水中和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氢氧化钠属于易溶物质
B.同一物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
C.20℃氢氧化钠饱和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52.2%
D.使40℃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达到饱和,只能用增加溶质的方法
12.镁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能与氮气、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发生反应。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先点燃过量的红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钟罩内水面上升约体积。再使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点燃镁带,镁带继续燃烧,水面继续上升到约位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A.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目的是使镁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B.该实验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支持燃烧
D.金属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6分)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制作油条的一种配方是:面粉300克、盐3克、酵母3克、苏打粉2克、明矾1克、鸡蛋1颗、食用油20克、水150克。和好的面团要放置一段时间,让酵母中的微生物使面团发酵产生二氧化碳。
苏打(碳酸钠)与面中的水发生水解,生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Na2CO3+H2O=NaHCO3+NaOH,生成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2NaHCO3Na2CO3+H2O+CO2↑,面团中形成了许多二氧化碳的微小气室。油炸时,二氧化碳气体受热膨胀。
上述反应中生成了较多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强碱,不能食用,所以人们就在面中加入明矾[KAl(SO4)2·12H2O]来中和氢氧化钠的碱性,产生的氢氧化铝呈胶体形式存在,有利于包裹二氧化碳和使面团具有较大的伸胀性。
铝摄入过多会影响青少年发育,会对人的智力产生损害,引起智力发育障碍,故现在油条制作已用无铝膨松剂。
(1)油条的制作配方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是_________。
(2)撕开油条可看到很多大气孔,试说明大气孔形成的物理原因_____________。
(3)油条中的氢氧化铝能中和过多的胃酸,保护胃壁黏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明矾也可用于净化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
(4)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列举一条用途______________。
14. (6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常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
(2) 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实验室用B组中装置制取氢气,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选择的仪器数字组合是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医疗氧气罐上有一个如C的装置,应使_______ (填小写字母)端与病人的鼻腔相连。
15. (5 分)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铜绿,铜绿的化学式为Cu2(OH)2CO3。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从铜绿中回收铜的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流程图中氢氧化铜加热得到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①处加入的酸可能是________。
A.盐酸 B.硫酸 C.碳酸 D.醋酸( CH3COOH)
(3)操作1和2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烧杯和__________。
(4)②处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该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因为生成物中有_______ ( 选填“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16. (6分)“分解H2O2制O2的反应中MnO2的作用”验证实验中,发现加入MnO2后液体浑浊,影响现象,而且实验后MnO2难以回收。
同学们用聚氨脂胶水制作了两张直径为1cm的圆形胶片,其中一张上粘有MnO2且水冲不脱落,称量粘有MnO2的胶片总重量为1.15g。
[进行实验]
(均为室温下。实验1、2、3、4、6装入药品后均将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上方)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实验5 实验6
操作步骤 取4 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试管中 取少量MnO2粉末置于试管中 取4 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试管中,放入凝固有MnO2的胶片 取4 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没有凝固MnO2的胶片 完成实验3后, 从试管中将凝固有MnO2的胶片取出,洗净,晾干,称量 另取4mL10% 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试管中,将实验5中凝固有MnO2的胶片放入该溶液中
实验现象 无明显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溶液澄清 无明显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溶液中快速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溶液澄清 溶液无明显气泡产生,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溶液澄清 其质量仍为1.15g 溶液中快速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溶液澄清
(1)实验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对比_____________,说明是MnO2而非聚氨脂胶使过氧化氢快速分解得到氧气。
(3)实验5和实验6的目的分别是为了验证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4)写出实验6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下列问题得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5)利用以上仪器、药品和细棉线,请你设计一下实验,能控制过氧化氢反应的快速开始和停止__________。
(6)1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_______。 (精确到0.1% )
17.(5分)实验室用电解水实验来验证水的组成。
(1)试计算生成0.2g氢气时电解水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实验中发现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小于理论值,可能的原因是(写一条) __________。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综合测试题3(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