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与解析
1. C 【解析】 A 项,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为合金,具有硬度大、耐腐蚀的优点,正确;B 项,用青檀和稻草生
产宣纸时,要加入碱液除去纤维素中所含杂质,涉及化学变化,正确;C 项,天然磁石的主要成分是 Fe3O4,
错误;D 项,中药煎制容器不能使用铁器的原因是药物与铁反应,导致药物失效,正确。
2. A 【解析】 A 项,生铁炼钢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正确;B 项,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
料,错误;C 项,利用氢氟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错误;D 项,燃煤中加入 CaO 可减少酸雨的形成,不能减
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错误。
3. A 【解析】 Cl2 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用 NaOH 溶液吸收尾气 Cl2,球形干燥管能起到
防倒吸的作用,A 项正确;溴与苯二者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可利用蒸馏法分离,B 项错误;图中是碱
式滴定管排气泡的操作,C 项错误;量筒精确度为 0. 1 mL,无法量取 5. 50 mL 液体,D 项错误。
4. C 【解析】 A 项,X 与 Y 的分子式均为 C4H8O,结构不相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正确;B 项,2X+Y →
Z 的实质是 2 个 X 分子中碳氧双键断键,1 个 Y 分子中碳碳双键断键,彼此加成得到 1 个 Z 分子,该反应
属于加成反应,正确;C 项,Y 分子中最多有 9 个原子共平面,错误;D 项,X( CH3CH2CH2CHO)为丁醛,与
甲醛(HCHO)同属于醛类物质,且只含有 1 个醛基,分子组成相差 3 个 CH2,故二者互为同系物,正确。
5. C 【解析】 由 X、Y、Z、J、Q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分布在三个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可知 X 为第一周期元
素,为 H,由 Z、J 同主族可知,Y、Z 为第二周期元素,J、Q 为第三周期元素,Y 元素原子的核外未成对电子
数在同周期中最多,则可知为 N,可推出,Z 为 O,J 为 S,Q 为 Cl。 同周期原子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则
电负性 Q>J(Cl>S),N 最外层电子为半充满状态,第一电离能 Y>Z(N>O),故 A 正确;非金属性越强,最高
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酸性 HClO4 >H2SO4,故 B 正确;NO
-
3 中 N 原子价层电子对数 = 3+
1 ×(5+1-3×2)=
2
3,为 sp2 杂化,ClO-3 中 Cl 原子价层电子对数= 3+
1 ×(7+1-3×2)= 4,为 sp3 杂化,故 C 错误;简单离子半
2
径 N3- >O2- ,S2- >Cl- ,故 D 正确。
6. B 【解析】 A 项,1 个 H 182 O 分子中含有 10 个中子,1. 8 g H 182 O 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0. 9NA,错误;B 项,
3. 9 g Na2O2 的物质的量是 0. 05 mol,与水完全反应时 Na2O2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转移的电子数为
0. 05NA,正确;C 项,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 Al3
+数目,错误;D 项,温度和压强不确定,无法计算 2. 8 L 甲
烷和乙烯的物质的量,错误。
7. D 【解析】 导体右端上升,说明 Al 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质量减轻,电子沿导线到达镁,在镁上产生 H2,
实验现象描述错误,该实验也不能证明金属性 Mg>Al,A 项错误;在 2 mL AgNO3 溶液中滴入 3 滴 NaCl,反
应后溶液中剩余 AgNO3,再滴入 Na2S 生成黑色沉淀 Ag2S,不是沉淀的转化,无法证明溶度积 Ksp(AgCl) >
Ksp(Ag2S),B 项错误;在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水解后的蔗糖溶液呈酸性,直接滴加新制 Cu(OH) 2 悬浊
液,加热,不会生成砖红色 Cu2O,C 项错误;用 pH 试纸测出 NaHSO3 溶液呈酸性,则证明 HSO
-
3 的电离程度
大于其水解程度,D 项正确。
8. B 【解析】 根据信息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可以写出①②③④的有关方程式,①的离子方
程式为 BrO- -3 +5Br +6H
+ 3Br2 +3H2O,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Br2 +CH2(COOH) 2 →BrCH(COOH) 2 +HBr,
③的离子方程式为 BrO- + 4Ce3+3 + 5H
+ HBrO + 4Ce4+ + 2H2O, ④ 的离子方程式为 HBrO + 4Ce4
+ +
BrCH(COOH) 2 +H2O 2Br
- +4Ce3+ +3CO ↑+6H+2 ,将②③④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扩大 3 倍,然后将①②
③④的有关方程式相加,得出总反应为 4BrO-3 +3CH2(COOH) 2 4Br
- +9CO2↑+6H2O。 由①的离子方程
式可知,每转移 5 mol 电子时,生成 3 mol Br2,A 正确;②反应生成强酸 HBr 使c(H
+ )增大,③反应消耗 H+ ,
使 c(H+ )减小,B 错误;根据信息,④反应中 HBrO 既将 BrCH(COOH) 2 氧化为 CO2,还要实现 Br
-和 Ce3+的
再生,故离子方程式为 HBrO+4Ce4+ +H2O+BrCH( COOH) 2 2Br
- +4Ce3+ +3CO ↑+6H+2 ,C 正确;根据推
导出来的总方程式,D 正确。
9. C 【解析】 根据反应列三段式:
4S(g) +CH4(g) CS2(g) +2H2S(g)
起始 / mol 4 1 0 0
转化 / mol 4x x x 2x
平衡 / mol 4-4x 1-x x 2x
-
ω(S)= 4 4x= 1 ,解得 x = 0. 7,则 α( CH4 ) =
0. 7 mol
× -
- 100%
= 70%,A 项正确;660 ℃ ,ω( S) = 4 4x时 =
5 2x 3 1 mol 5-2x
0. 500,解得 x= 0. 5,平衡时 n(S)= 2 mol,n(CH4)= 0. 5 mol,n(CS2 )= 0. 5 mol,n(H2S)= 1. 0 mol,c(S)=
1. 0 mol · L-1、 c ( CH4 ) = 0. 25 mol · L
-1、 c(CS2)= 0. 25 mol · L
-1、 c ( H2S) = 0. 5 mol · L
-1,故 Kc =
c(CS2)·c2(H2S)
4 = 0. 25,B 项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硫蒸气的体积分数升高,说明温度c (S)·c(CH4)
升高,反应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 项错误;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在 2 L 容器中充入 1 mol
CS2 和 2 mol H2S 等效于充入 1 mol CH4 和 4 mol S,D 项正确。
10. C 【解析】 A 项,锂是活泼的金属,不能用水溶液作电解质溶液,正确;B 项,根据原理可知 b 电极是负
极,a 电极是正极,电池放电时,Li+由 b 极移向 a 极,正确;C 项,电子不能通过电解液,错误;D 项,充电
时,a 极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xFe+2xLi2S-4xe
- 4xLi+ +xFeS2,正确。
11. D 【解析】 根据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HCO3 和 Na2CO3 溶液,NaHCO3 的碱性弱于 Na2CO3,则曲线①是
Na2CO3 溶液变化曲线,A 项错误;水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C 点之前,升高温度,pH 减
小,主要原因是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B 项错误;对比曲线①和②可知,若 D 点为 Na2CO3 溶液,则温度
继续升高,曲线变化趋势应该与①一致,C 项错误;升高温度部分碳酸氢钠发生分解,则将 D 点溶液降温
至 25 ℃ ,混合液 8. 62
生成沉淀,故需要调节溶液的 pH>6. 7,B 项正确;在滤液中加入 PbSO4 通过沉淀转化生成 PbCrO4,说明
溶度积 Ksp(PbSO4) >Ksp(PbCrO4),C 项正确;在沉铬过程中增大溶液的 pH,平衡 Cr O2
- +H O 2CrO2-2 7 2 4
+2H+正向移动,CrO2-4 浓度增大,沉铬率提高,D 项正确。
13. C 【解析】 由图可知三种物质中 Cu 的配位数均为 4,故 A 正确;甲和丙为离子化合物,因此水溶性较好,
B 正确;PF-6 中 P 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不是 8,C 错误;甲、乙、丙中均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所以均存在
sp 和 sp2 两种杂化方式的碳原子,D 正确。
14. D 【解析】 A 项,由图中 X 点可知,当中和百分数为 50%时,c(M+ )= c(MOH),此时 pH = 8. 3,即 c(H+ )=
+
10-8. 3 mol·L-1,c(OH- )= 10-5. 7 mol·L-1,K (MOH)= c(M )·c(OH
- )
b = c(OH
- ),因此Kb(MOH)的数量c(MOH)
级为 10-6,错误。 B 项,Y 点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 MCl,X→Y 过程中碱的浓度逐渐减小,盐的浓度逐渐
增大,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温度不变,Kw 保持不变,错误。 当
溶液呈中性时 c(H+ )= c(OH-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c(M+ ) +c(H+ )= c(OH- ) +c(Cl- ),c(M+ )= c(Cl- ),故
C 项错误。 D 项,根据质子守恒 c(H+ )= c(MOH) +c(OH- ),则 Y 点溶液中 c( H+ ) -c(MOH)= c( OH- ) =
10-9. 2,正确。
15. (1)将矿石粉碎或搅拌或适当升温或适当增大硫酸浓度等(写一条即可) (1 分) 将 Fe2+ 氧化为 Fe3+
(1 分) S(1 分)
(2)4. 7≤pH<5. 8(2 分)
(3)①B(1 分) A(1 分) ②增大(2 分) ③98. 9(2 分)
(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 分)
(5)H2SO4(1 分)
【解析】 锌精矿主要成分为 ZnS,软锰矿主要成分为 MnO2,“酸浸”时有大量淡黄色物质生成,则主要物
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 +ZnS+2H2SO4 MnSO4 +ZnSO4 +S+2H2O,滤渣 1 的主要成分为 S,滤
液中含有 Fe3+ 、Al3+ 、Mn2+ 、Zn2+ 、H+ 、SO2-4 ,加入试剂 X“除杂”,使 Fe3
+ 、Al3+沉淀,与 Mn2+ 、Zn2+分离;再根据
不同 pH 下,用有机萃取剂( P204)萃取金属离子的顺序及萃取率图像,加硫酸调节溶液的 pH,只萃取
Zn2+ ,不萃取 Mn2+ ,使二者分离,由此解答。
(1)“酸浸”时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可以采取将矿石粉碎或搅拌或适当升温或适当增大硫酸浓度等措施提
高“酸浸”反应速率,“酸浸”时通入空气的目的是将 Fe2+ 氧化为 Fe3+ 。 由分析可知,滤渣 1 的主要成分
为 S。
(2)加入试剂 X“除杂”的目的是使 Fe3+ 、Al3+沉淀,与 Mn2+ 、Zn2+分离,由溶度积常数值可知,离子沉淀的
先后顺序为 Fe3+ 、Al3+ 、Zn2+ 、Mn2+ ;当 Al3+沉淀完全时,Ksp [Al(OH) 3 ] = c( Al3
+ ) ·c3( OH- ) = 1. 0×10-33 =
1. 0×10-5 ×c3(OH- ),c(OH- )≈10-9. 3 mol·L-1,则 c(H+ )= 10-4. 7 mol·L-1,pH = 4. 7;当 Zn2+开始沉淀时,
K [Zn(OH) ] = c( Zn2+ ) · c2 ( OH- ) = 4 × 10-17 = 1 × c2 ( OH- ),c( OH- ) ≈10-8. 2sp 2 mol ·L
-1,则 c( H+ ) =
10-5. 8 mol·L-1,pH = 5. 8,故“除杂”时应控制溶液的 pH 范围是 4. 7≤pH<5. 8。
(3)①根据不同 pH 下,用有机萃取剂( P204)萃取金属离子的顺序及萃取率图像,pH≤0 时不能萃取
Mn2+ 、Zn2+ ,故“反萃取”阶段,加硫酸调节溶液的 pH≤0,pH≤1. 2 时只萃取 Zn2+ 而不萃取 Mn2+ ,且 pH =
1. 2 时 Zn2+萃取率较高,pH = 3 或 4 时同时萃取 Zn2+ 、Mn2+ ,二者无法分离,故选 B 项。
②当萃取剂萃取 Zn2+时发生反应 2HA+Zn2+ ZnA (易溶于有机溶剂) +2H+2 ,导致溶液的酸性增大。
③Zn2+(aq) Zn2+(HA)的平衡常数 K = 90,说明 Zn2+ 在萃取剂中的浓度是水中的 90 倍,用等体积的
HA 有机相中 A 的含量 90cV一次性萃取 Zn2+溶液的萃取率(E) = ×100% = ×100%
有机相中 A 的含量+水相中 A 的含量 90cV+1cV
≈98. 9%。
(4)水相为 MnSO4 和硫酸的混合溶液,生产 MnSO4 晶体的“系列操作 1”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
涤、干燥。
(5)工艺流程中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获得 ZnSO4 和 MnSO4 晶体和滤液,滤液的主要成分之一为
H2SO4,可以循环利用,故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有机萃取剂 P204 外,还有 H2SO4。
16. (1)b c f(共 2 分) 平衡压强,便于浓盐酸顺利流下(1 分)
(2)ACD(2 分) 直形冷凝管(1 分)
△
(3)溶液中有黄色油状液体出现(2 分) NCl3 +3H2O 3HClO+NH3↑(2 分)
(4)①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后,溶液中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2 分)
②90. 4%(2 分)
【解析】 (1)利用装置 A 制取氯气,利用装置 B 制取 NCl3,利用装置 D 冷凝 NCl3,用装置 C 收集 NCl3,故
正确连接顺序为 a→b→c→f→g→d;装置 A 中使用恒压滴液漏斗的优点是平衡压强,使浓盐酸顺利流下。
(2)在不加热条件下,利用浓盐酸和强氧化剂可制取氯气,所给试剂中不能选用 MnO2,其余选项中物质
均可以;根据装置图可知仪器 D 为直形冷凝管。
(3)NCl3 是黄色油状液体,因而在反应过程中,在 B 中的蒸馏烧瓶中可以观察到有黄色油状液体出现;
△
NCl3 在热水中水解生成氧化性物质 HClO,其化学方程式为 NCl3 +3H2O 3HClO+NH3↑。
(4)①滴定时加入淀粉作指示剂溶液显蓝色,到终点时,溶液中的 I2 全部变成 I
- ,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
后,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原来颜色。
②根据反应 NCl3 +4HCl NH4Cl+3Cl2↑、Cl2 +2KI 2KCl+I2、I2 +2Na2S2O3 Na2S4O6 +2NaI,可得
-1 × × -3 ×
关系式 NCl3 ~ 3Cl2 ~ 3I2 ~ 6Na2S2O3。 n(NCl )=
1 n(Na S O ) = 0. 1 mol·L 18. 00 10 L 103 2 2 3 = 3×6 6
10-3
mol,故 m(NCl3)= 120. 5 g·mol
-1 × 3 × 10-3 mol = 0. 361 5 g,故 NCl3 的纯度 ω( NCl
0. 361 5 g
3 ) = ×0. 4 g
100%≈90. 4%。
17. (1) -1 628. 2(2 分)
(2)①催化剂 Y 840 ℃ (2 分) 反应Ⅰ正反应放热,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NO 产率下降
4 × 6
(3 分, 1. 8 2. 85答案合理即可) 平面三角形(2 分) ②A(2 分) ③ (2 分) ④0. 076(2 分)
14 ×0. 6755
【解析】 (1)由图示可知 ΔH1 = -905 kJ·mol
-1、ΔH -12 = -1 266. 6 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将Ⅱ×2-Ⅰ得
4NH3(g) +4NO(g) + O2 ( g) 4N2 ( g) + 6H2O ( g),故 ΔH = - 1 266. 6 × 2 kJ·mol
-1 + 905 kJ·mol-1 =
-1 628. 2 kJ·mol-1。
(2)①工业制硝酸中应尽可能将 NH3 转化为 NO,由图丙可知应选择 N2 的选择性最低的催化剂,故应该
选用催化剂 Y;由于反应Ⅰ是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故 NO 的产率下降。 酸
1
根阴离子为 NO-3 ,中心原子 N 的价层电子对数 = 3 + ×(5 + 1 - 3 × 2) = 3,故离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2
角形。
②混合体系中 NH3 和 NO 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达到平衡,A 项正确;v(O2 )和 v(H2O)均表示正反应速
率,不能说明是否平衡,B 项错误;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总质量不变,密度不能说明是否平衡,C 项错误。
③C 点时 NO 和 N2 的转化率分别为 90%、5%,说明生成 n(NO)= 1. 8 mol,n(N2 )= 0. 05 mol。 根据化学
方程式,列三段式:
反应Ⅰ:4NH3(g) +5O2(g) 4NO(g) +6H2O(g)
转 / mol 1. 8 2. 25 1. 8 2. 7
反应Ⅱ:4NH3(g) +3O2(g) 2N2(g) +6H2O(g)
转 / mol 0. 1 0. 075 0. 05 0. 15
平衡时 n(NH3)= 2 mol-1. 8 mol-0. 1 mol = 0. 1 mol、n( O2 ) = 3 mol-2. 25 mol-0. 075 mol = 0. 675 mol、
4 6
c (NO)·c (H O)
n(H2O)= 2. 7 mol+0. 15 mol = 2. 85 mol,容器容积为 1 L,故反应Ⅰ
2
的平衡常数 Kc = c4(NH3)·c5(O2)
= 1. 8
4 ×2. 856
0. 14
。
×0. 6755
④C 点生成 n(NO)= 1. 8 mol,生成 n(N2)= 0. 05 mol,则共消耗 n(NH3 ) = n(NO) +2n(N2 ) = 1. 9 mol,则
用 NH3 表示的速率 v(NH3)=
1. 9 mol = -1 -1
1 L×
0. 076 mol·L ·min 。
25 min
18. (1)对甲基苯酚(或 4-甲基苯酚)(2 分) 羟基、醚键(2 分)
CHO HO CH CN
-
(2) +
OH
HCN → (3 分) 取代反应(1 分)
OCH3 OCH3
(3)保护酚羟基(2 分)
(4)13(2 分)
O OH CH3 CH3
HCN / OH- 浓硫酸 H O / H+
( 5 ) CH3 C CH3 → CH3 C CH → CH C CN
2
3 2 → CH2 C COOH△
CN
CH3
CH3 OH→ CH
浓硫酸 / △ 2 C COOCH3 (3 分,答案合理即可)
CH3 CH3 CH3
【解析】 由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知, 与 CH3I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则 A 为 ;
OH OCH3 OH
CH3 CH2X CH2X CH2X
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则 C 为 ; 在氢氧化钠
OCH3 OCH3 OCH3 OCH3
CH2OH CH2OH
溶液中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在铜或银作催化剂作用下, 与氧气共热发生催化氧
OCH3 OCH3
CHO CHO CHO
化反 应 生 成 , 则 E 为 ; 碱 性 条 件 下, 与 HCN 发 生 加 成 反 应 生 成
OCH3 OCH3 OCH3
HO CH CN HO CH CN HO CH CN
,则 F 为 ; 在 酸 性 条 件 下 发 生 水 解 反 应 生 成
OCH3 OCH3 OCH3
HO CH COOH HO CH COOH HO CH COOH
,则 G 为 ; 与 HI 发 生 取 代 反 应 生 成
OCH3 OCH3 OCH3
HO CH COOH HO CH COOH HO CH COOH
,则 H 为 ;在氯化铵作用下, 与氨发生取代反
OH OH OH
H2N CH COOH H2N CH COOH
应生成 ,则 I 为 。
OH OH
CH3
(1)由上述分析,可知 A 的结构简式为 ,名称为对甲基苯酚或 4-甲基苯酚;F 的结构简式为
OH
HO CH CN
,分子中含氧官能团有羟基和醚键。
OCH3
CHO CHO
(2)E 的结构简式为
OH-
, 与 HCN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F, 化学方程式为 + HCN →
OCH3 OCH3
HO CH CN HO CH COOH H2N CH COOH
;反应⑧是 H→I,即 → ,H 在 NH4Cl 作用下与
OCH3 OH OH
NH3 发生取代反应。
(3)在反应①中酚羟基与 CH3I 反应生成—OCH3,将酚羟基保护起来,直到反应⑦中 G 与 HI 反应才重新
生成酚羟基,反应①中 A 与 CH3I 反应的目的是保护酚羟基。
(4)能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若苯环上连有
—OH、—CHO 和—CH33 个基团,有 10 种;若苯环上连有—OH 和—CH2CHO,有 3 种,共 13 种。
OH CH3
(5)由丙酮先与 HCN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CH3 C CH3 ,然后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CH2 C CN ,再发
CN
CH3 CH3
生水解反应生成 CH2 C COOH ,最后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单体 CH2 C COOCH3。
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
化 学
本试卷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Cl 35. 5 Fe 56 S 32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越王勾践剑为春秋晚期青铜器,具有硬度大、耐腐蚀的优点
B. 宣纸是我国传统的书画用纸,用青檀和稻草生产宣纸涉及化学变化
C. 司南是我国古代用于辨别方向的一种仪器,可由天然磁石 FeO 制成
D. 中药为我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若使用铁器煎药可能破坏中药的药性
2. 化学与生活、生产及科技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铁炼钢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 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 利用浓硝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
D. 燃煤中加入 CaO 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 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收集 Cl2 并吸收尾气 分离溴和苯 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 准确量取 5. 50 mL 液体
化学试卷第 1 页 共 8 页
4. 如下所示是一种合成香料的中间体的转化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X 与 Y 互为同分异构体 B. 2X+Y →Z 属于加成反应
C. Y 分子中共面的原子数最多有 7 个 D. X 与 HCHO 互为同系物
5. X、Y、Z、J、Q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分布在三个短周期的主族元素,Y 元素原子的核外未成对电子数在
同周期中最多,Y、Z 同周期,Z、J 同主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负性:Q>J;第一电离能:Y>Z B.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Q>J
C. YZ-3 、QZ
-
3 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相同 D. 简单离子半径:Y>Z、J>Q
6.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8 g H 182 O 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NA
B. 3. 9 g Na2O2 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0. 05NA
C. 0. 1 mol·L-1 AlCl3 溶液中 Al3
+数目小于 0. 1NA
D. 2. 8 L 由甲烷和乙烯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氢键数为 0. 5NA
7.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下列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导体左端下沉,右端上升,
A 并且溶液中在铝上有气泡 金属性:Mg>Al
冒出
将等质量镁丝、铝丝和导体按图示连接好,放入
NaOH 溶液中,并使导体处于平衡状态
向 2 mL 0. 1 mol·L-1 AgNO3 溶液中滴加 3 滴
溶液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 溶度积:Ksp(AgCl) >
B 0. 1 mol·L-1 NaCl 溶液,在上层清液中再滴入 3 滴
生成黑色沉淀 Ksp(Ag2 S)
0. 1 mol·L-1 Na2 S 溶液
向 5 mL 淀粉溶液中加入 2~ 3 滴稀硫酸,水浴加热,
淀粉水解生成具有还原性
C 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 Cu ( OH) 2 悬浊液、 有砖红色物质析出
的葡萄糖
加热
剪一小段 pH 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洁净干 溶液呈酸性, 说明 HSO-3
D 液滴周围 pH 试纸变红色
燥的玻璃棒蘸取 NaHSO3 溶液点在 pH 试纸中央 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化学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
8. 酸性溶液中,在 Ce3+ 、Br-的催化下,BrO-3 将 CH2(COOH) 2 氧化为 CO2 的反应过程中发生以下几个反应:
①Br-与 BrO-3 生成 Br2 和 H2O;②Br2 与 CH2(COOH)
-
2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BrCH(COOH) 2;③BrO3 将 Ce3
+
氧化为 Ce4+ ,本身被还原为 HBrO;④HBrO 和 Ce4+把 BrCH(COOH) 2 彻底氧化,并实现催化剂的再生。 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中每转移 0. 5 mol 电子时,可生成 0. 3 mol Br2
B. ②③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均使溶液中 c(H+ )增大
C. ④的离子方程式为 HBrO+4Ce4+ +H2O+BrCH(COOH) 2 2Br
- +4Ce3+ +3CO2↑+6H
+
D. 恰好完全反应时,BrO-3 与 CH2(COOH) 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 ∶ 3
9. 工业上利用硫(S)与 CH4 为原料制备 CS2,在 500 ℃以上发生反应:4S(g) +CH4(g) CS2(g) +2H2S(g)
ΔH。 在 2 L 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CH4(g)和 4 mol S(g),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平衡体系中硫蒸气的体积
分数和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
温度 / ℃ 560 580 600 620 640 660
ω(S) 0. 286 0. 333 0. 378 0. 420 0. 462 0. 50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 580 ℃达到平衡时,CH4 的转化率为 70%
B. 该反应 660 ℃的平衡常数 Kc = 0. 25
C. 上述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起始充入 1 mol CS2 和 2 mol H2S,620 ℃平衡时 ω(S)= 0. 420
10. 纳米硅基锂电池是一种新型二次电池,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反应式为 xFeS2 + 4LixSi xFe +
2xLi2S+4Si。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解质可选用能导电的有机聚合物
B. 电池放电时,Li+由 b 极移向 a 极
C. 聚合物隔膜将正、负极隔开,可使电子通过
D. 充电时,a 极反应式为 xFe+2xLi2S-4xe
- 4xLi+ +xFeS2
化学试卷第 3 页 共 8 页
11. 实验测得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HCO3 和 Na2CO3 溶液的 pH 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①是 NaHCO3 溶液变化曲线
B. C 点之前,升高温度两条曲线 pH 均减小,说明水解程度减弱
C. D 点时的溶质为 Na2CO3
D. 若将 D 点降温至 25 ℃ ,其 pH 范围为 8. 62
已知:①金属离子 Cu2+ 、Cr3+ 、Fe3+沉淀完全时(c= 1. 0×10-5 mol·L-1)pH 分别为 6. 7、5. 6、2. 8。
②Cr2O2
-
7 +H2O 2CrO2
-
4 +2H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氧化”时生成 CrO2-4 的离子方程式为 2Cr3
+ +3H2O2 +2H2O 2CrO2
-
4 +10H
+
B. “沉降”过程中加入 NaOH 溶液,调节溶液 pH>6. 7
C. 加入 PbSO4 生成 PbCrO4,说明 Ksp(PbSO4) >Ksp(PbCrO4)
D. “沉铬”过程中,增大溶液的 pH,沉铬率提高
13. 卟啉铜配合物正极材料用于高稳定性有机钾离子电池,如图为卟啉铜配合物正极在钾离子电池中的得失
电子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三种物质中 Cu 的配位数均为 4
化学试卷第 4 页 共 8 页
B. 三种物质中乙的水溶性最差
C. PF-6 中所有原子都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D. 甲、乙、丙中碳原子均存在 sp 和 sp2 两种杂化方式
14. 常温下,用 0. 10 mol·L-1 盐酸滴定 0. 10 mol·L-1 MOH 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Kb(MOH)的数量级为 10
-5
B. X→Y 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及 Kw 均逐渐增大
C. 当滴定至溶液呈中性时,c(M+ ) +c(MOH)= c(Cl- )
D. Y 点溶液中:c(H+ ) -c(MOH)= 10-9. 2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8 分。
15. (14 分)
MnSO4 和 ZnSO4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现以锌精矿和软锰矿为原料制备 ZnSO4 和 MnSO4 晶体的流程
如图(已知:锌精矿主要成分为 ZnS,含少量 FeS;软锰矿主要成分为 MnO2,还含有少量 Fe2O3、Al2O3)。
已知:①“酸浸”时有大量淡黄色物质生成。
②Ksp[Fe(OH) 3] = 8×10
-38,K -17sp [Fe(OH) 2 ] = 5×10 ,Ksp [Al( OH) 3 ] = 1. 0×10
-33,Ksp [ Mn( OH) 2 ] = 2×
10-13
,Ksp[Zn(OH) ] = 4×10
-17
2 ,lg 2 = 0. 3。
③离子浓度<10-5mol·L-1 时,认为离子沉淀完全。
④ A , (E)= 有机相中A 的含量用有机溶剂从水溶液中萃取 时 萃取率 ×+ 100%。有机相中A 的含量 水相中A 的含量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时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一条即可);“酸浸”时通入空气的目的
是 ;滤渣 1 主要成分为 。
(2)若溶液中 Mn2+ 、Zn2+浓度均为 1 mol·L-1,“除杂”时应控制溶液的 pH 范围是 。
(3) 已 知: 有 机 萃 取 剂 P204 ( 用 HA 表 示 ) 萃 取 金 属 离 子 ( M+ ) 的 反 应 为 HA + M+
化学试卷第 5 页 共 8 页
MA(易溶于有机溶剂) +H+ ;不同 pH 下有机萃取剂(P204)萃取金属离子的顺序及萃取率(E)如图所示。
①某实验小组以 P204 为萃取剂,利用萃取法分离溶液中的 Mn2+和 Zn2+ ,在“调 pH”阶段最好调节溶液的
pH 约为 (填标号,下同);在“反萃取”阶段,加硫酸调节溶液的 pH 约为 。
A. 0 B. 1. 2 C. 3 D. 4
②当萃取剂不断萃取 Zn2+时,溶液的酸性 (填“增大”或“减小”)。
③若 25 ℃ 、pH =a 时,用 HA 萃取 Zn2+溶液,Zn2+(aq) Zn2+( HA)的平衡常数 K = 90;用等体积的 HA
一次性萃取 Zn2+溶液,Zn2+萃取率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由水相生产 MnSO4 晶体的“系列操作 1”包括 (填操作名称)、过滤、洗涤、干燥。
(5)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有机萃取剂 P204 外,还有 (填化学式)。
16. (14 分)
三氯化氮是一种黄色油状液体,可用于漂白和杀菌。 已知:NCl3 熔点为-40 ℃ ,沸点为 70 ℃ ,95 ℃
以上易爆炸。 在弱酸性溶液中稳定,在热水中易水解,遇碱则迅速反应。 在实验室可用 Cl2 和 NH4Cl 溶
液反应制取 NCl3,所用仪器如图(忽略部分夹持装置):
A B C D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气流方向,各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a 接 , 接 ,g 接 d;装置 A 中使用恒压
滴液漏斗的优点是 。
(2)若用装置 A 制取氯气,则试剂 X 可选用 (填字母);D 中仪器的名称为 。
A. KMnO4 B. MnO2 C. Ca(ClO) 2 D. KClO3
(3)实验过程中,在 B 中蒸馏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生成的 NCl3 遇热水易水解,反应液
有漂白性。 写出 NCl3 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
(4)NCl3 纯度测定:NCl3 的制取是可逆反应,根据反应 NCl3 +4HCl NH4Cl+3Cl2↑,利用间接碘量法
化学试卷第 6 页 共 8 页
测定氯气的量即可测定 NCl3 的纯度。
实验步骤:ⅰ. 准确称量 C 中的产物 0. 4 g 置于三颈烧瓶中,加入 10 mL 足量浓盐酸,使用磁力搅拌器搅
拌,并鼓入氮气。
ⅱ. 将混合气通入 200 mL 0. 1 mol·L-1 KI 溶液中,待试管中无色液体变成黄色,关闭氮气(溶液体积变
化忽略不计)。
ⅲ. 量取 20. 00 mL 吸收液,加入淀粉指示剂,用 0. 1 mol·L-1 Na2S2O3 标准液进行滴定,滴定至终点时消耗
Na2S2O3 溶液 18. 00 mL。 (已知:反应原理为 I2 +2Na2S2O3 Na2S4O6 +2NaI)
①确定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
②NCl3 的纯度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7. (15 分)
氨是一种重要化工产品,研究有关氨反应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NH3( g)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备硝酸
的重要反应。
(1)已知氨催化氧化时会发生如下两个竞争反应Ⅰ、Ⅱ。
反应Ⅰ:4NH3(g) +5O2(g) 4NO(g) +6H2O(g) ΔH1
反应Ⅱ:4NH3(g) +3O2(g) 2N2(g) +6H2O(g) ΔH2
在反应过程中,上述反应Ⅰ和Ⅱ的能量变化如图甲、乙所示:
甲 乙
则反应:4NH3(g)+4NO(g)+O2(g) 4N
-1
2(g)+6H2O(g)的 ΔH= kJ·mol 。
(2)为了研究不同催化剂和温度对该反应的选择性影响,在 1 L 密闭容器中充入 2 mol NH3 和 3 mol O2,
发生上述竞争反应Ⅰ和Ⅱ。 在相同时间段内,测得不同催化剂对应 N2 的选择性变化如图丙所示,在最优催化
剂下进行反应时,生成 N2、 NO 的 NH3 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丁所示 [ 已知: ⅰ. N2 的选择性 =
生成 N2 消耗 n(NH3) ;ⅱ. C 点及以后两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
消耗 NH3 的总物质的量
丙 丁
化学试卷第 7 页 共 8 页
①在硝酸工业中,催化氧化氨制取 NO 时,应选择的催化剂和温度是 、 。 C 点后 NO 的
产率下降的原因是 ,硝酸溶液中,酸根阴离子的空间构型为 。
②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Ⅰ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标号)。
A. 混合体系中 c(NH3)、c(NO)保持不变
B. 反应速率 v(O2) ∶ v(H2O)= 5 ∶ 6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③C 点对应温度下,反应Ⅰ的平衡常数为 Kc = (列出计算式即可)。
④若反应 25 min 到达 C 点,在 0 ~ 25 min 内用 NH3 表示的速率 v(NH3)= mol·L
-1·min-1。
18. (15 分)
有机物 K 是一种常用的口服性广谱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溶菌作用,主治易感微生物所引起的细菌性
感染。 有机物 K 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HCN / OH- H O / H+
已知:RCHO → R CH CN 2 → R CH COOH 。
OH OH
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 A 的名称是 ;F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2)E→F 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⑧的类型是 。
(3)在反应①中 A 与 CH3I 反应,引入—OCH3 的目的是 。
(4)有机物 E 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满足下列条件的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能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O
( 5 ) 参 照 上 述 合 成 路 线, 设 计 以 CH3 C CH3 和 甲 醇 为 原 料 制 备 有 机 玻 璃 的 单 体
CH3
( CH2 C COOCH3 )的合成路线: (用流程图表示,合理选择其他试剂)。
化学试卷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