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实验专题模拟新题专练-03对实验装置改进的探究(课本原有实验装置的改进)
一、实验题
1.(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装置图是初中阶段常见的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_______。
(2)图B是过滤实验。过滤完成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任写一条)
(3)图C是电解水实验。该实验揭示的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
(4)图D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实验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2023·河南三门峡·统考一模)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三门峡市化学实验创新大赛中设计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①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
②当缓慢推注液体药品时,T型导管下端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______。
③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注: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证明溶液呈酸性)
(2)①用A装置制取氧气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写出用改正后的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试管口不放置棉花)。
②用B装置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③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常温下不与空气成分反应。若用C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______(填标号)端通入。
(3)若60g的稀盐酸与4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2023·重庆·模拟预测)同学们用下图所示仪器和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微型装置F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G是医用输液观察滴液快慢的滴壶,若用它作微型的CO2干燥装置,则气体应从_______(填选“a”或“b”)进入。
(2)利用H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先加_______再加_______,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
4.(2023·吉林长春·统考一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情境,回答问题
(1)实验一中金属网罩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二中点燃氢气前需要______。
(3)实验三中观察到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4)实验四中观察到铜片上乒兵乓球碎片先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5.(2023·河南安阳·统考一模)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时可观察到乙烧杯中的白磷燃烧而甲中的白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的一个条件是什么?
6.(2023·湖北黄石·统考模拟预测)下图中甲、乙为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某跨学科学习小组根据乙装置原理设计装配了一个简易制氧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装置中a装置的名称为_____。
(2)若选择甲装置制取氧气,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简易制氧器加入的A剂、B剂是______、______(用化学式填空);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洗气室中应该加入_____(填名称)。
7.(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学科特点,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
(2)若选择A装置制氧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选择A、B装置制取CO2,则气体应从B装置______(填“a”或“b”)端通入;在B装置中同时放入干燥和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验过程中发现两条试纸都变红,可能的原因是______,为排除干扰,需在B装置之前增加装有______的干燥装置。
(3)C装置中,木炭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可观察到氧化铜处出现______,说明CO有还原性,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E装置中溶液变浑浊,不能证明氧化铜已发生反应,理由是______。
(4)气球的作用是______,若将气球替换成F装置,则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8.(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1)用单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并进行氢气的可燃性实验。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注意检验__________。
(2)第一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盐酸会挥发出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导致制取的气体不纯,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②生成二氧化碳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第二组同学用CO气体(含少量水蒸气),进行CO还原Fe2O3的探究实验。所选仪器按“CO(含少量水蒸气)→B→E→C→H”的顺序连接,并检验装置气密性。先通入CO气体(含少量水蒸气),然后加热,观察现象。
①上述实验装置中,装置E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装置H的作用是_______。
②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反应前后E处玻璃管的质量变化,来计算该氧化铁样品中Fe2O3的含量。实验测得反应前 E处玻璃管中氧化铁样品的质量为10g,充分反应后,继续通一氧化碳气体直至冷却。此时测得 E 处玻璃管内固体的质量变为7.9g,则该样品中 Fe2O3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③若没有连接B装置,通过测量反应前后E处玻璃管的质量变化来计算该氧化铁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若其他操作正确,则计算结果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9.(2023·山东菏泽·统考一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
(2)下列制取气体的反应可选用A装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 ②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③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④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小明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你认为他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
(4)硫化氢(H S)气体有臭鸡蛋气味,密度比空气的大,有毒,溶于水形成酸,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实验室用块状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硫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该实验需对残余的硫化氢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下列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用稀硫酸吸收 ②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③点燃
10.(2023·湖南岳阳·统考一模)下列是几个初中化学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有关图 1 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所有正确的序号)。
①试管 A、C 的现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参加
②试管 B 中的植物油起到防止氧气溶解在水中的作用
③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等发生缓慢氧化所导致
(2)图 2 实验中如果将红磷换成木炭,集气瓶中的水换成烧碱溶液,也可以达到实验效果,这是因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图 3 是两位同学完成的酸碱盐的相关实验,实验结束将两支试管的物质导入废液缸中,发现废液缸中有白色浑浊,溶液为无色,则废液缸中溶液的 pH______(填“>”、“<”或“=”)7,废液缸里上层清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11.(2023·江西上饶·统考一模)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一,制取CO2的实验中,液体X应选用_______________。图中铜制燃烧匙可在试管内上下移动,此装置与将大理石直接放入液体X中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溶液变红的是______________(填“a”或“b”),用陶瓷点滴板做实验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A和B中的软塑料瓶体积相同且充满CO2,将A瓶盖打开,加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1/3的蒸馏水,旋紧瓶盖后充分振荡;向B中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充分振荡。观察到A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B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2.(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上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可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原因是: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______空气的密度(填“大于”或“小于”)。
④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氧气不易溶于水,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B.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很多物质反应
D.加热含氧元素的物质KClO3也可制取氧气
(2)化学小组的同学用CO气体(含少量CO2)进行还原Fe2O3的探究实验。所选仪器按“CO气体(含少量CO2)→B→D→F”的顺序连接,并检验装置气密性。先通入CO气体(含少量CO2),然后加热,充分反应,观察现象。试回答:
①上述实验装置中,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
②装置B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B中玻璃管内固体物质质量减少a g,则实际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______g(结果用代数式表示)。
④该实验欲通过测量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变化来计算Fe2O3的质量。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条件下,计算结果将______(填“偏大”“偏小”“基本一致”之一)。
13.(2023·吉林白山·统考一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请你参与下列实验:
(1)实验一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水不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木屑先燃烧,煤粉后燃烧,由此可知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___(填“高”或“低”)。
(3)实验三中升高左侧漏斗使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
14.(2023·辽宁沈阳·模拟预测)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A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
(2)图B是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若观察到甲烧杯中出现明显实验现象,则物质X应具备的性质:显碱性、_______,请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的X物质_________。
(3)图C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对比①②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80°C热水的作用是:a. 提高温度;b. ________。
(4)图D实验中,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下列选项中的_____ (填序号,下同)后,U型管左边支管内红墨水液面升高,右边支管内红墨水液面降低;若加入_______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实验现象和上述相反。
a. 氢氧化钠 b. 生石灰 c. 硝酸铵 d. 氯化钠
15.(2023·广西梧州·统考一模)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装入药品前的操作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将B和C或B和E连接均可制取氧气,则分液漏斗中应装的药品为______;能用C装置收集氧气,原因是______;若要制取干燥的氧气,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
16.(2023·山东临沂·统考一模)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试管①和②中不燃烧,③中发生燃烧。已知:红磷和白磷着火点分别为240℃和40℃。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对比②和③,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探究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①中试管内气体是______________。
(4)水槽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试管中气球作用是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自身的着火点
(2)液面高度高于滤纸边缘(合理即可)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2Cu+O22CuO
【详解】(1)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均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自身的着火点。
(2)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为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导致浊液未经过滤流下,或烧杯不干净导致滤液被污染等。
(3)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铜加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 检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烧
(2) 试管口需要略微向下 用带火星小木条靠近a口处,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m
(3)解:设与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1.7g。
【详解】(1)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②T型导管下端燃着的木条熄灭,“下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烧;
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得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化学方程式为;
(2)①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如果没有略向下倾斜,则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致使试管底部破裂,所以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管口要向下倾斜;装置A为固固加热型反应,且试管口没有棉花,故反应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②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故从b口进气、a口出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故用带火星小木条靠近a口处,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③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密度大于空气,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从m口进气;
(3)见答案。
3.(1) b
(2) 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 先变大后变小
【详解】(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G是医用输液观察滴液快慢的滴壶,若用它作微型的CO2干燥装置,为了使二氧化碳气体与溶液充分接触,起到干燥的目的,则气体应从b管口通入,故填:b。
(2)利用H装置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消耗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气压减小,则外面大气压将气体压入气球,气球变大;再滴加稀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由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气压变大,则气球变小。且通过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生成,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
4.(1)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2)验纯
(3)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4)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详解】(1)碳还原氧化铜需要高温条件,实验一中金属网罩能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2)氢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点燃前需要验纯;
(3)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4)薄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的温度相同,且都与氧气接触,此时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1)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详解】(1)试管中发生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烧杯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乙烧杯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6.(1)分液漏斗
(2)
(3) MnO2 H2O2 浓硫酸
【详解】(1)根据图乙可知,a装置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甲装置为固体加热装置,所以可选择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备氧气,但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故选用加热氯酸钾制备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3)根据图示可知,该简易制氧器为固液混合型,所以选择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故A和B为MnO2、H2O2(顺序可颠倒);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洗气室中应该加入浓硫酸。
7.(1)锥形瓶
(2) a 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 浓硫酸
(3) 黑色固体变红色 放倒吸 气体中可能混有原有的二氧化碳
(4) 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吸收二氧化碳,收集一氧化碳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甲为锥形瓶。
(2)A为固液常温装置,适用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用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由于稀盐酸中有水,则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
若想排出干扰,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可在B装置之前增加装有浓硫酸的干燥装置。
(3)C装置中,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现象为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由于左边为加热装置,则D装置的作用为放倒吸;
由于通入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则气体中可能混有原来的二氧化碳,则不能证明氧化铜已发生反应。
(4)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则气球的作用为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则能吸收二氧化碳,又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则还可收集一氧化碳。
8.(1)氢气的纯度
(2) ADBF CaCO3+2HCl=CaCl2+H2O+CO2↑
(3) 红色粉末变黑色 尾气处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70% 不受影响
【详解】(1)不纯可燃性气体燃烧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2)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大理石和稀盐酸,为固液混合型,所以发生装置选A,产物中除二氧化碳外还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所以先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氯化氢气体,再通过浓硫酸吸收水蒸气,最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综上,连接顺序为ADBF;反应方程式为。
(3)①装置E中发生的反应为,所以现象为红色粉末变为黑色;装置H的酒精灯能把剩余的CO除去,防止污染空气;
②装置E中发生的反应为,反应前氧化铁样品的质量为10g,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变为7.9g,则减少的质量2.1g为氧元素的质量,而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所以氧化铁的质量为,则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③E装置在点燃酒精喷灯时温度很高,即使气体没有用浓硫酸干燥,水蒸气也不会液化成小水滴,所以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9.(1)长颈漏斗
(2)③
(3) 2H2O22H2O+O2↑ 氧气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4) FeS+H2SO4=FeSO4+H2S↑ B ②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
(2)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装置,而①为加热固体和液态的反应,②④为固体和液态在常温下的反应,③为加热固体的反应,故选③。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装置为排水法收集装置,用该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4)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化氢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固体和液态在常温下的反应,发生装置选B;
由于硫酸氢溶于水能形成酸,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但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故选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硫化氢,故选②。
10.(1)②③/③②
(2)
(3) = NaCl
【详解】(1)①试管A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会生锈,而试管C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会生锈,对比说明铁钉生锈需要水参与,说法不正确;
②试管B中的铁钉放在水中,而水上的植物油可防止氧气溶解在水中,说法正确;
③试管A与B中的现象相比,则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参加,则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等发生缓慢氧化所导致,说法正确。
故填②③。
(2)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但烧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实验可以成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中碳酸钠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②中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实验结束将两支试管的物质导入废液缸中,发现废液缸中有白色浑浊,溶液为无色,由于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能使酚酞变红色,盐酸能与碳酸钙沉淀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说明溶质中不含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和氯化氢,即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则pH=7,溶质的化学式为NaCl。
11.(1) 稀盐酸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2) a 节约药品(或现象明显、便于操作和对比等)
(3) 瓶子变瘪 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压强保持不变
【详解】(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则液体X为稀盐酸;
将燃烧匙向上移动,当与液体分离时反应停止,而将燃烧池向下移动,当与液体接触时反应开始,则该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2)酚酞遇酸不变色,石蕊遇酸变红色,则溶液变红色的为a;
用陶瓷点滴板做实验,所用的试剂较少,能节约药品,且现象明显,便于操作和对比。
(3)①由于A中是打开瓶子加水,则瓶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旋紧瓶盖后充分振荡,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压强减小,则瓶子会变瘪;
但B中是拧紧瓶盖加入的水,刚开始时压强增大,但由于1体积水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则充分振荡后,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几乎相同,则B瓶无明显变化。
12.(1) CAE 2H2O22H2O+O2↑ 大于 B
(2) 点燃多余的CO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Fe2O3+3CO2Fe+3CO2
偏大
【详解】(1)①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发生装置选C,又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而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收集装置选E,则连接顺序为CAE。
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装置E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④A、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也可用排水法收集,该选项叙述正确;
B、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C、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反应,该选项叙述正确;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B。
(2)①一氧化碳有毒,且具有可燃性,则装置F的作用为点燃多余的CO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设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
解得x=
则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④由于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通过装置D的质量计算氧化铁的质量时,由于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既有生成的二氧化碳,又有原有的二氧化碳,则计算结果偏大。
13.(1)需要可燃物
(2)低
(3)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详解】(1)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一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水不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2)煤与木屑都是可燃物、都与空气接触,实验二中木屑先燃烧,煤粉后燃烧,由此可知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低;
(3)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三中升高左侧漏斗使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14.(1)五分之一
(2) 具有挥发性 浓氨水
(3)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使水中白磷与氧气隔绝
(4) c b
【详解】(1)图A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若观察到甲烧杯中出现明显实验现象,则物质X应具备的性质:显碱性、具有挥发性,X可以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与甲酚酞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3)①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②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燃烧,对比①②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80°C热水的作用是:a. 提高温度;b.使水中白磷与氧气隔绝;
(4)若U型管左边支管内红墨水液面升高,右边支管内红墨水液面降低,说明集气瓶内气压减小,故向试管中加入的物质溶于水必须吸热,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
若U型管左边支管内红墨水液面降低,右边支管内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集气瓶内气压增大,故向试管中加入的物质溶于水必须放热,使集气瓶内压强增大;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形管液面左边支管下降,右边支管上升;
b、生石灰溶于水,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形管液面左边支管下降,右边支管上升;
c、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溶液温度降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变小,使U形管液面左边支管上升,右边支管降低;
d、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压强不变,液面不发生明显变化;
故图D实验中,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下列选项中的c硝酸铵,U型管左边支管内红墨水液面升高,右边支管内红墨水液面降低;若加入b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实验现象和上述相反。
15.(1)酒精灯
(2) BE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 双氧水; 氧气不易溶于水; F →E
【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为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型装置,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BE;装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B装置是固体和液体反应的装置,实验室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氧气,故分液漏斗中应装的药品为双氧水;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若要制取干燥的氧气,需要用浓硫酸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F →E。
16.(1)
(2)与氧气接触
(3)空气
(4)提供热量
(5)缓冲气压
【详解】(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试管②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试管③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探究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根据控制变量法,①中试管内气体是空气,这样可以对比①和③,试管①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试管③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水槽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5)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膨胀,压强增大,故试管中气体的作用是:缓冲气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