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酸和碱 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液体中,碱性最强的是( )
A.柠檬汁(pH:2.0-3.0) B.饮用水(pH6.5-7.5)
C.炉具清洁剂(pH:12.0-13.0) D.肥皂液(pH:9.5-10.5)
2.化学的学习中存在很多的一定和不一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3.用pH试纸测定食用白醋的酸碱度,如果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把白醋滴在试纸上,测得的pH与白醋实际pH比较
A.前者偏高 B.前者偏低
C.两者相等 D.难于确定何高何低
4.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C.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D.向稀硫酸、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5.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NaH+H2O═NaOH+H2↑,则CaH2与足量Na2CO3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的产物是( )
A.CaCO3、NaOH和H2 B.Ca(OH)2和H2
C.NaOH和Ca(OH)2 D.Ca(OH)2、CaCO3和H2
6.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固体 B.加热液体
C.测定溶液的pH D.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7.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Cl﹣)。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下列液体中能够导电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蒸馏水 C.蔗糖水 D.酒精
9.只用水作试剂,不能区分开来的一组物质是( )
A.生石灰、食盐、烧碱 B.汽油、酒精、浓硫酸
C.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碳酸钠 D.氯化铵、硝酸钠、硫酸钾
10.如下图所示:若关闭Ⅱ阀打开I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I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①浓H2SO4(有强吸水性) ②浓NaOH溶液(能大量吸收CO2 ) ③饱和NaCl溶液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② D.①②③
11.酸性最强的液体是
A.柠檬汁(2.0 3.0) B.番茄汁(4.0 4.4)
C.饮用水(6.5 7.5) D.肥皂液(9.5 10.5)
12.下列物质盛在敞口容器中,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烧碱 D.食盐水
13.化学小组的同学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B.B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g
D.A点溶液含有的溶质是NaOH、Na2SO4
14.生产、生活中会用到不同的“洗涤”,下列“洗涤”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食盐水清洗金属表面的铁锈
B.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脂
C.用盐酸清洗热水瓶里长期积淀的水垢(主要成份:CaCO3)
D.用洗洁精清洗餐盘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pH试纸可以测出溶液的酸碱度,但不可以用pH试纸测出浓硫酸的pH
B.化学反应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固体氢氧化钠,生石灰等与水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可以用氧气作为助燃剂
D.天然气、煤、石油是三大化石燃料,它们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二、填空题
16.镉(Cd)及其化合物在电镀、电池、颜料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镉是一种“氢前金属”,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铜之间。镉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
(1)将含镉物质进行分类,各举一例填入下图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写化学式)
(2)根据金属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下列预测合理的是_______(填标号)。
A 镉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 H2或CO能将镉的氧化物转化为金属镉
C 镉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D 硫酸镉溶液中的硫酸锌可加入镉粉除去
(3)已知硫酸镉易溶于水,设计三种制备硫酸镉的方案(要求含镉原料分别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完成下表
方案 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依据的反应规律
① _______ 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② _______ (略)
③ _______ (略)
1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回答下列问题:
(1)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____(填字母)。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的核电荷数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2)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图2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据图填空:
①图2中n的值为______。
②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周期。
③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硒化钠是由钠元素和硒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硒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
(3)如图3是两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反应A的方程式是______。
②反应B的微观实质是______(写粒子符号)结合成水分子。
18.从H、O、C、C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用化学式填空:
(1)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单质是______;
(2)炼铁过程中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变为炉渣的填料是______;
(3)煤气中毒所含物质是_____;
(4)用石灰石工业制取二氧化碳同时得到生石灰,生石灰是______;
19.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中国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行,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是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项目场馆,该大跳台由赛道、裁判塔和看台区域三部分组成,跳台造型设计来自敦煌“飞天”飘带形象,曲线优美,如图所示。
(1)冬奥会火种灯采用双层玻璃结构,其创意源自于青铜器精品“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青铜属于_________(填“纯金属”或“合金”)。
(2)冬奥会三大赛区均使用了氢燃料汽车,实现“零碳”排放,这里的“碳”是指_______。
(3)首钢滑雪大跳台主体为钢架结构,生铁与钢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4)裁判塔采用的是耐火耐候钢,这种钢材自带防火和防腐功能,无需再涂刷防火和防腐产品。铁制品锈蚀是铁与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铁锈,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三、实验题
20.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F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里为制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将实验装置按B→C→D顺序连接,在D装置内加入浓硫酸进行干燥,这利用的是浓硫酸的_______性;
(3)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后的生成物加水溶解过滤后能够得到MnO2,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制氧的催化剂,在过滤时,发现上面所给仪器还需要一种玻璃仪器,则它的作用是_______。
21.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22.已知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会引起煤气中毒,C是一种红棕色固体,H的浓溶液具有吸水性,I是一种蓝色溶液,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转化关系,“-”两端物质间能相互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I的化学式______。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3)写出上述流程中一定会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C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3.A、B、C、D、E 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相互之间连线表示两者间能发生化学反应。A、C、E 均为氧化物,A 是人体呼出的主要气体;在实验室中 B 能用来制取 A,而 D 可以用来检验 A;C 和 E 反应能生成 D。
(1)A 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
(2)B 和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C 和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4.为测定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程度,某化学活动小组称取该固体样品10g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配成50g溶液,再向锥形瓶中滴加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的部分实验数据和锥形瓶中溶液质量变化的图象如表所示: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40 65 75
产生气体的质量/g 1.1 2.2 2.2
(1)10g样品与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__g。
(2)1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25.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同学,对我市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发现主要的污染物为氢氧化钠。为测定污水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取100 g污水于烧杯中,加入36.5 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污水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求:(1)100 g污水中含氢氧化钠多少克?
(2)污水中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C
【详解】pH>7,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故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最强。
故选C。
2.C
【详解】A、一种元素组成的可能有多种物质,比如和在一起属于混合物 ,故A选项错误;
B、碱可以使无色酚酞变色,但部分盐溶液也显碱性,比如碳酸钙溶液,也可使酚酞变红,故B选项错误;
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碳酸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但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C选项正确;
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也可能是离子,比如钠离子、镁离子等,故D选项错误。
本题选C。
3.A
【详解】用pH试纸测定食用白醋的酸碱度,如果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后,再把白醋滴在pH试纸上,则相当于稀释了白醋,其酸性变弱;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故测得的pH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偏高。
故选A。
4.D
【详解】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产生氧气的质量相同,加入催化剂则反应速率大,不会出现氧气质量不同的情况,故A选项错误;
B、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选项错误;
C、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在锌前,因此铝反应的剧烈,而该图像中时间和斜线的斜率有冲突,应该是斜率越大的,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向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Zn、Al,每65份质量的锌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4份质量的铝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生成氢气质量为Al>Zn,故C选项错误;
D、硫酸钡不溶于酸,故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开始便产生沉淀,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5.A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所提供的知识可知,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故发生反应的产物是碳酸钙、氢氧化钠、氢气,选A
考点:金属氢化物的性质
6.C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详解】A、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故不符合题意;
B、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不符合题意;
C、测定溶液pH时应将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上面,故符合题意;
D、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底层保持水平,故不符合题意。
7.D
【详解】浓盐酸瓶口的白雾是由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
①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所以涂有紫色石蕊的表面皿接触到“白雾”会变红,能证明“白雾”呈酸性,从而可说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
②涂有硝酸银溶液的表面皿遇白雾会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可说明白雾中含有氯离子,不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
③pH试纸可测量白雾的pH,从而可判断白雾呈酸性,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
④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涂有氢氧化钠和酚酞的表面皿是红色的,盐酸的小液滴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溶液碱性消失红色褪去,从而可证明“白雾”呈酸性,含有氢离子。
故选D。
8.A
【详解】液体能够导电,是因为液体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A. 澄清石灰水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钙离子、氢氧根离子,符合题意;B. 蒸馏水中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不符合题意;C. 蔗糖水中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不符合题意;D. 酒精中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不符合题意。故选A。
9.D
【详解】A、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且氢氧化钙溶解度不高,量多会变浑浊,并且放出大量的热,食盐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烧碱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并且能使溶液的温度升高,能够区分;B、汽油不溶于水,酒精能溶于水,浓硫酸溶于水放热,能够区分;C、无水硫酸铜溶于水,溶液是蓝色的,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能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能够区分;D、氯化铵、硝酸钠、硫酸钾都能够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不能区分。故选D。
10.C
【详解】因为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是因为其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原因,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除掉了水后就不会反应了,因此颜色不变,同时氢氧化钠的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所以甲内含有氢氧化钠也可以将反应改变。故选C.
11.A
【详解】pH>7,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柠檬汁(2.0 3.0)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A。
12.C
【详解】A、由于浓盐酸具有强烈的挥发性,从而溶液的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
B、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溶液的质量会增加,但浓硫酸在吸水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由于烧碱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钠,从而使质量增加,且发生了物质的改变,符合题意;
D、由于食盐既不吸水,也不挥发,因此物质的质量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D
【详解】A、由图可知,开始溶液pH>7为碱性,故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错误;
B、图中B点pH=7为中性,中性溶液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错误;
C、硫酸质量分数不确定,无法计算氢氧化钠质量,错误;
D、图中A点所示溶液,pH>7为碱性,氢氧化钠过量,反应含有的溶质是生成Na2SO4和过量的NaOH,正确。
故选:D。
14.A
【详解】试题分析:A、食盐水与铁锈不发生化学反应,不能达到目的,错误;B、汽油能溶解油脂,形成溶液,能达到目的,正确;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能达到目的,正确;D、用洗洁精清洗餐盘,发生了乳化现象,能达到目的。故选A
考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15.B
【详解】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用pH试纸可以测出溶液的酸碱度,但不可以用pH试纸测出浓硫酸的pH,故A正确;
B、化学反应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中是物理变化,放出热量,不是放热反应,生石灰溶于水是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不正确;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具有助燃性,可以用氧气作为助燃剂,故C正确;
D、天然气、煤、石油是三大化石燃料,它们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故D正确。故选B。
16. 氧化物:CdO 碱:Cd(OH)2 盐:CdCl2/CdCO3/CdSO4 BC
【详解】(1)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镉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O是-2价,则镉的氧化物是:CdO;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氢氧根是-1价,则碱是:Cd(OH)2;盐是电离时产生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常见酸根:Cl-、CO32-、SO42-等,则含有镉的盐:CdCl2/CdCO3/CdSO4。
(2) A、镉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误;
B、H2或CO能将镉的氧化物转化为金属镉,正确;
C、根据信息:镉是一种“氢前金属”,镉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正确;
D、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铜之间,镉不能与溶液中的硫酸锌反应,错误。故选BC。
(3)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铜之间,所以镉能与硫酸铜反应:。
②金属氧化物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镉和水:。
③碱和酸发生中和反应:。
17. D 6 四 得到 Na2Se H+与OH-
【详解】(1)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D;
(2)①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4,表示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图2中m的值为34;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34=2+8+18+n,n=6;
②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硒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
③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钠元素显+1价,则硒化钠的化学式为Na2Se;
(3)由图1反应可知,该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表示了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水:;
由图2微粒的变化可知,图2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故填:H+与OH-。
18. H2 CaCO3 CO CaO
【详解】(1)氢气具有还原性,因此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单质是H2;
(2)炼铁过程中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变为炉渣的填料是CaCO3;
(3)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因此煤气中毒所含物质是CO;
(4)生石灰是CaO;
19.(1)合金
(2)二氧化碳/CO2
(3)含碳量不同
(4) 氧气和水
【详解】(1)青铜是由铜和锡组成的铜的合金;故答案为:合金。
(2)实现“零碳”排放,这里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或CO2。
(3)生铁与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故答案为:含碳量不同。
(4)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同时接触时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0.(1)烧杯
(2)吸水
(3)引流
【详解】(1)
由图可知,仪器F为烧杯。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气体。
(3)过滤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则还需要玻璃棒,在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
21. BD; 红色溶液变为无色; Cu的活动性排在氢后,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
【详解】(1)Mg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NaH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BD正确,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澄清石灰水可以与稀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氧化铁可以与稀盐酸反应,但无气泡冒出,故选BD;
(2)滴有酚酞的澄清石灰水的溶液为红色溶,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当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说明发生反应;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的活动性排在氢后,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
22. CuSO4 化合反应 Ca(OH)2+H2SO4=CaSO4+2H2O
【分析】B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会引起煤气中毒,B是CO,C是一种红棕色固体,C是Fe2O3,H的浓溶液具有吸水性,则H是浓硫酸,I是一种蓝色溶液,则I含铜离子,又I可以有H制得,则I为CuSO4,所以B和C的反应就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而F和I可以反应,则F是Fe单质,E是CO2,A高温可以分解为D、E,D又可以和水反应,则A是CaCO3,D为CaO,G为Ca(OH)2,综上所述,A:CaCO3、B:CO、C:Fe2O3、D:CaO、E:CO2、F:Fe、G:Ca(OH)2、H:浓H2SO4、I:CuSO4;
【详解】(1)I为硫酸铜,其化学式为:CuSO4;
(2)反应③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产氢氧化钙,其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3)该流程图中,仅有G和H分别是酸和碱,因此两者发生的中和反应就是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
(4)C和B反应就是一氧化碳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单质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23. CO2 Ca(OH)2+2HCl=CaCl2+2H2O; CaO+H2O= Ca(OH)2 化合反应
【分析】A为氧化物且是人体呼出的主要气体;则A应为二氧化碳。 D 可以用来检验 A,则D为氢氧化钙。在实验室中 B 能用来制取 A,且B与D能反应,则B为HCl。C、E 均为氧化物,C 和 E 反应能生成 D,C可以与A反应,E可以与B反应,则E为氧化钙,C为水。。
【详解】(1)A为二氧化碳,故填:CO2;
(2)D为氢氧化钙,B为HCl,故填:Ca(OH)2+2HCl=CaCl2+2H2O;
(3)E为氧化钙,C为水,反应方程式为:CaO+H2O= Ca(OH)2,2种反应物,一种生成物,属于化合反应。故填:CaO+H2O== Ca(OH)2,化合反应
24.(1)2.2
(2)53%
【解析】(1)
根据表格数据,10g样品与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是2.2g,故填:2.2。
(2)
解:设1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5.3g
所以1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答:1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53%。
25.(1)4g;(2)4%
【详解】(1)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36.5g×10%=3.65g
设100g污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HCl+NaOH====NaCl+H2O
36.5 40
3.65g x
x=4.0g
100g污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0g;
(2)污水中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