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溶解度曲线(含解析)

溶解度曲线
例1 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溶解度为50 g
B.T2 ℃时,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Y>X>Z
D.T2 ℃时,50 g H2O与50 g X混合,可得到100 g X的饱和溶液
例2 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从b点降温到a点,有晶体析出
B.60℃时,b、c点对应的都是饱和溶液
C.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仍是饱和溶液
D.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KNO3,形成不饱和溶液
例3 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与硝酸钾相似
B.A、B、C三点对应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C.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D.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例4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都属于易溶物质
B.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丙
C.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D.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例5 向2个盛有100g 60℃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g的NaCl和KCl固体,充分溶解。根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40g
B.KCl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C.②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8.6%
例6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C.从0℃到3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小
D.温度从10℃到2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在增大,其中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例7 如图为Ca(OH)2的溶解度曲线;如表为20℃时溶解度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A.Ca(OH)2属于易溶物质
B.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30℃时Ca(OH)2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0
D.70℃时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50℃时没有析出固体
例8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甲的溶解度为70
B.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D.t2℃时,甲的溶液降温到t1℃,一定能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例9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变为不饱和溶液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1℃时将20克丙物质溶于50克水中得到70克溶液
例10 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通过降温可将X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
B.海水晒盐利用了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特点
C.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KNO3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跟踪练习
1.A、B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在_______℃时,A和B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2)要将3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3)将30℃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10℃,此时,A、B两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2.Ca(OH)2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0.18 0.16 0.14 0.11 0.09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Ca(OH)2的溶解度为0.16g
C.40℃时,降低Ca(OH)2饱和溶液温度会析出溶质
D.60℃时,向100g水中加入0.20g Ca(OH)2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
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90g水中,均能完全溶解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饱和溶液
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
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50g乙的饱和溶液
D.将130g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休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25g甲充分溶解于100g水中,配得甲的饱和溶液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甲
D.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可析出晶体
溶解度曲线
例1 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溶解度为50 g
B.T2 ℃时,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Y>X>Z
D.T2 ℃时,50 g H2O与50 g X混合,可得到100 g X的饱和溶液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由图可知,T2 ℃时,Y的溶解度为50g,不能说Y的溶解度是50g,应指明温度,错误;T2 ℃时,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正确;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Y>X=Z,C错误;T2 ℃时,X的溶解度是5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0gX,故T2 ℃时,50 g H2O与50 g X混合,只能溶解25gX,得到溶液的质量是75g,D错误。
答案 B
例2 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从b点降温到a点,有晶体析出
B.60℃时,b、c点对应的都是饱和溶液
C.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仍是饱和溶液
D.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KNO3,形成不饱和溶液
解析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点为60℃时的饱和溶液,a点20℃时的饱和溶液,溶液从b点降温到a点,有晶体析出,A正确;60℃时,b点对应的是饱和溶液,c点在溶解度曲线下面,为不饱和溶液,B错误;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变为不饱和溶液,C错误;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50g水中最多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则向50g水中加入60gKNO3,只能溶解55g硝酸钾,形成饱和溶液,D错误。
答案 A
例3 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与硝酸钾相似
B.A、B、C三点对应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C.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D.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与硝酸钾不相似,A错误;由于C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C溶液可看作B溶液升温至t2℃,故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错误;A、B分别为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故溶质的质量分数:A>B,C溶液可看作B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A>B=C,C错误;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得较快,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D正确。
答案 D
例4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都属于易溶物质
B.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丙
C.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D.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解析 根据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的大小,把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分为以下等级: 10g以上易溶,1g-10g可溶,0.01g-1g微溶,0.01g以下难溶,无法判断该溶解度曲线中的20℃的位置,故无法判断两物质是否属于易溶物质,A错误;溶解度大小关系要先规定在同一个温度下才能进行比较,该选项没有确定一个温度,不能比较,B错误;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到t1℃,由于没有确定是否为饱和溶液,故不能确定两物质哪个析出的晶体多,C错误;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由图中可以看出,甲、乙的溶解度都下降,而丙的溶解度升高,在t1℃时,溶解度为 乙>甲=丙,但丙的溶解度升高,变为了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要按t2℃时的溶解度计算,故此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D正确。
答案 D
例5 向2个盛有100g 60℃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g的NaCl和KCl固体,充分溶解。根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40g
B.KCl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C.②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8.6%
解析 60℃氯化钠溶解度小于40g,①得到的溶液质量小于140g,A错误;不知道温度时,不能比较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大小,B错误;60℃氯化钾溶解度大于40g,②得到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C错误;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00%≈28.6%,D正确。
答案 D
例6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C.从0℃到3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小
D.温度从10℃到2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在增大,其中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解析 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大小也不能确定,A、B均错误;从0℃到3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较平缓,所以b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小,C错误;温度从10℃到2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在增大,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陡,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所以其中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D正确。
答案 D
例7 如图为Ca(OH)2的溶解度曲线;如表为20℃时溶解度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A.Ca(OH)2属于易溶物质
B.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30℃时Ca(OH)2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0
D.70℃时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50℃时没有析出固体
解析 20°C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大约是0.17g,因此Ca(OH) 2属于微溶物质,A错误;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错误;30°C时,Ca(OH)2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0.15g:100g=3:2000,C错误;70°C时Ca(OH 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50℃时,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没有固体析出,D正确。
答案 D
例8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甲的溶解度为70
B.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D.t2℃时,甲的溶液降温到t1℃,一定能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解析 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70g,A错误;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B正确;t2℃时,只有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才大于乙,C错误;t2℃时,甲溶液的溶质、溶剂质量和溶液的状态都未知,甲的溶液降温到t1℃,不一定能得到甲的饱和溶液,D错误。
答案 B
例9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变为不饱和溶液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1℃时将20克丙物质溶于50克水中得到70克溶液
解析 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t1℃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仍然是饱和溶液,A错误;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正确;甲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错误;t1℃时丙溶解度是30g,将20g丙物质溶于5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15g,得到65g溶液,D错误。
答案 B
例10 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通过降温可将X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
B.海水晒盐利用了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特点
C.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KNO3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解析 由图可知,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X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应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A错误;海水晒盐利用了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特点,改变温度几乎不能改变氯化钠在水中溶解的量,不利于氯化钠的析出,将溶剂蒸发,氯化钠能析出,B正确;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正确;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如KNO3中含有少量NaCl,将饱和溶液降温时,大部分硝酸钾结晶析出,而氯化钠几乎不析出,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硝酸钾,D正确。
答案 A
跟踪练习
1.A、B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在_______℃时,A和B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2)要将3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3)将30℃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10℃,此时,A、B两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2.Ca(OH)2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0.18 0.16 0.14 0.11 0.09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Ca(OH)2的溶解度为0.16g
C.40℃时,降低Ca(OH)2饱和溶液温度会析出溶质
D.60℃时,向100g水中加入0.20g Ca(OH)2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
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90g水中,均能完全溶解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饱和溶液
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
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50g乙的饱和溶液
D.将130g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休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25g甲充分溶解于100g水中,配得甲的饱和溶液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甲
D.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可析出晶体
答案 1.(1)20 (2)加入A物质(或恒温蒸发水,或蒸发一定量的水后恢复到原温度) (3)B>A(或A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中考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金属的活动性(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中考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物质的溶解(WORD版含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