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九年级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1-35.5 Mn-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 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框涂黑)
1.某校组织学生进行“以劳树德、以劳强志、以劳健体”主题劳动教育中,其中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清理垃圾 B.修剪盆栽 C.烘焙面包 D.制作木雕
2.生活和工作场所常贴有一些警示图标。下列图标张贴位置错误的是
A.可回收物放置点 B. 运输液化石油气的罐车
C.食堂的水龙头旁 D. 森林公园的入口处
3.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氢氧化钠 D.硫酸
4.国画起源于汉代,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以下现代国画用具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陶瓷笔搁 B.生宣纸和熟宜纸 C.竹制笔帘 D.塑料调色盘
5.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2H--2个氢元素 B.O2--2个氧原子
C.2CO2个一氧化碳分子 D.Fe2+--1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6.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拉瓦锡创立了原子学说 B.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C.屠呦呦创制新型抗疟药一青萵素 D.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7.化肥的合理利用为粮食的丰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下列化肥属于磷肥的是
A. K2CO3 B. Ca3(PO4)2 C. CO(NH2)2 D. KNO3
8.纳米氧化锌可用于医药行业的杀菌消毒。如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锌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
C.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 D.锌属于金属元素
9.下列粗盐初步提纯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10.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研究成果表明,在常温、党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基于LDH (一和固体催化剂)合成氨气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N.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3
B.原料氮气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
C. LDH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D.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11. 2022年世界杯在卡塔尔举办,氯乙烷(CHCI)是足球场上常备的局部麻醉急救药物,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气
高压液化后灌装在喷筒内,使用时喷射在伤处,通过物理降温应急处理。下 列有关氯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乙烷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
B.氯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5
C.氯乙烷由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
D氯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2“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集中回收废旧电池,并填埋处理
B.为了方便生活,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沧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C.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至无色澄清,就可以排放到江河里
D.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
13.如图为Na2SO4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时,Na2SO4的溶解度为41
B. P点表示该温度下,两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 20℃时,Na2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 5%
D. 40℃时,等质量的Na2SO4和NaCl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0℃,获得晶体较多的是Na2SO4
14对比法是实验探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以下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
B.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
C.探究Zn、Cu、Ag金属活动性顺序
D.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15.鉴别、除杂是重要的灾验技能, 下列实验设计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入肥皂水,观察现象
B 除去MnO2粉末中的KCl 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蒸发结晶
C 鉴别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 取样,加热,观察外形变化
D 除去KOH溶液中的少量K2CO3 滴加适量Ca(OH)2溶液,过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 (7分)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生产生活中排放的CO2,实现CO2 “零排放”。
(1)“碳”排放:
①化石燃料燃烧是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_。
②请提出一条生活中 通过节能减排助力“碳中和”的措施____________。
(2)“碳”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经吸收CO2。
①二氧化碳不仅能被绿色植物吸收,也能被海洋中的水吸收生成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风化的岩石如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水转化为Ca(HCO3)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碳”捕捉:每年约1600万吨二氧化碳被“捕捉”并对其进行压缩封存。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气体容易被压缩的原因______________。
(4)“碳”利用: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定值时, CO2形成气体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 研究发现超临界CO2流体与水相似,溶解能力强。被脊为“绿色环保感剂”。下列关于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多选,填序号)。
A. 它是混合物 B. 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C.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D. 它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7. (8分)我国古代就已经掌握了多种金属的冶炼技术,下面三幅图分别描述的是古人炼铁、炼铜和炼锌的场景。
(1)图1炼铁中,古人将木炭与铁矿“石堆入炉内,并鼓入空气,利用生成的CO将铁矿石中的Fe2O3转化为铁单质。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图1炼铁中,为了保持炉内高温,需要不断拉动风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图2炼铜中,沈括所著《梦溪笔淡》中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之可化为铜”(胆矾为硫酸铜晶体),由CuSO4与铁爹反应转化为Cu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图3炼锌中,明末未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介绍了锌的冶炼方法:把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O3)和煤炭一并装入炼锌罐中,泥封,“其底铺新,发火殿红”、“冷定毁罐取出”。泥罐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反应一:ZnCO3ZnO+CO2↑
反应二:C+CO22CO
反应三:ZnO+COZn(气态)+CO2
①用泥罐密封是炼锌的关键,请结合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
②镀锌板可防止铁腐蚀,原理是隔绝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接触,写出另一种防止铁制晶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