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中考物理适应性试卷(含解析)

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中考物理适应性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3分)物理学的宏伟大厦,凝聚了若干物理学家的成果和毕生心血,为了纪念他们对物理学的贡献,人们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物理量的单位。下列以物理学家命名的单位与对应物理量正确的一组是(  )
A.焦耳——压强 B.伏特——电压 C.牛顿——功率 D.瓦特——能量
2.(3分)小旺和家人在雍湖划船游玩,若认为小旺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
A.岸边的亭子 B.水边的柳树 C.飞过的小鸟 D.小旺划的船
3.(3分)下列有关中学生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5℃
C.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N
D.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做的功约为2000J
4.(3分)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手影游戏 B.水中倒影
C. 铅笔“折断” D. 雨后彩虹
5.(3分)2023年4月2日16时48分,天龙二号遥一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成功。将搭载的爱太空科学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对运载火箭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上升的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
B.火箭选用液态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液态氢具有较大的比热容
C.火箭升空时不受重力的作用
D.火箭升空是将燃料的内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6.(3分)下列物理规律及其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滑动变阻器
B.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发电机
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磁悬浮列车
D.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验电器
(多选)7.(3分)甲、乙两相同的容器中,装有相同体积的水,将装有某种液体的瓶子(薄瓶质量不计,盖子密闭)先后置于甲、乙两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容器中无水溢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容器中,瓶子受到的浮力不相等
B.瓶内液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C.甲、乙两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
D.甲中瓶内液体对瓶子底部的压力大于乙中瓶内液体对瓶盖的压力
8.(3分)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灯泡L的电阻不变,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向右移动,在此过程中(  )
A.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不变
B.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大
C.电压表V1示数不变,电流表A示数变大
D.电压表V1示数变大,灯泡L亮度变暗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9.(4分)透镜分凸透镜或凹透镜,常常用它们的光学性质来制作眼镜,刘冰同学是近视眼,需要用    做的镜片来矫正(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在寒冷的冬季,戴眼镜的人突然进入到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
10.(4分)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达煤气的数十倍,这说明“可燃冰”与煤气相比,   很大。1kg“可燃冰”完全燃烧大约放4.2×108J热量,若这些热量的80%被水吸收,可使    kg的水从20℃加热至60℃[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11.(4分)为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如图是小敏同学在探究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    关系的实验装置,若电路中通过的电流为1A,工作3min,则电流通过电阻R2产生的热量为    J。
12.(4分)如图所示,木箱重1000N,当它沿水平面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600N,用滑轮组使木箱沿水平面以0.1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20s。若绳重、滑轮重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则水平拉力F在20s内做功为    J。假设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W。
13.(4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1、S2同时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3A,电压表的示数是6V,R1   Ω,若两表互换位置,当开关S2闭合、S1断开时,电流表示数是0.2A,R2消耗的功率为   W。
四、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4.(2分)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两束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15.(2分)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磁感线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并用“+”“﹣”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16.(2分)请在图中画出用羊角锤起钉时所用的最小力F.(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五、实验探究题(1小题和2小题每空1分:3小题连线1分,其余每空2分。共17分)
17.(1分)科学家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科学推理。总结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18.(3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应沿水平方向    拉动小木块。
(2)图中两次实验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的关系。
以下事例中,用到以上探究结论的是    (填字母)。
A.鞋底的槽纹
B.机器转轴处加润滑油
C.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镁粉
D.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19.(13分)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的阻值。
(1)实物连接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连接成完整电路。(请勿更改原有导线,导线不能交叉)
(2)连接电路前,开关必须    。电路接通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该移至图中    处(选填“A”或“B”)。
(3)小林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示数为零,但电压表有示数,此时电路中的一处故障是待测电阻Rx   (选填“短路”或“断路”)。
(4)小林排除故障后,用滑动变阻器调节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对应每次变化各测一次电流值和相应的电压值并记录到表格中。有一次测量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A;另一次测量电压表的指针如图丙所示,其示数为    V。
(5)另有一个实验小组的小军同学,误将电压表接在了滑动变阻器两端,根据几组实验数据绘制了Rx的U﹣I图像丁,根据图像丁可计算出待测电阻Rx=   Ω。(实验过程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六、计算题(1小题8分,2小题10分,共18分)
20.(8分)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为电压可调的直流学生电源,R0是定值电阻,灯泡L1的额定电压为8V,图乙是灯泡L2的U﹣I图象。
(1)当开关S接a时,电压表示数为1.0V,电流表示数为0.25A,求R0的阻值;
(2)当开关S接a时,调节电源电压,使灯泡L2正常发光,此时R0消耗的功率为1W,求灯泡L2的额定功率;
(3)开关S接b时,通过调节电源电压使灯泡L1正常发光,但L2发光很暗实际功率为0.2W,则1min该电路消耗电能是多少?
21.(10分)一个底面积S1=0.01m2的不吸水的圆柱体用细线拴在容器底部,长方体容器内部底面积为S2=0.1m2,水面与圆柱体上表面恰好相平,如图甲所示,现将水缓慢放出,圆柱体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p随着容器中水的深度h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10N/kg。
(1)求圆柱体重力;
(2)求圆柱体的密度ρ物;
(3)若不将水放出,只剪断细线,圆柱体静止后,与剪断细线前相比,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减少了多少?
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中考物理适应性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分析】焦耳是功和能的国际单位;伏特是电压的国际单位;牛顿是力的国际单位;瓦特是功率的国际单位。
【解答】解:A、焦耳是功和能的国际单位,故A错误;
B、伏特是电压的国际单位,故B正确;
C、牛顿是力的国际单位,故C错误;
D、瓦特是功率的国际单位,故D错误;
故选:B。
2.【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小旺和家人在雍湖划船游玩,小旺相对于岸上的亭子、水边的柳树、飞过的小鸟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岸上的亭子、水边的柳树、飞过的小鸟为参照物,小旺是运动的,小旺相对于自己划的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小旺划的船为参照物,小旺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A正确;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且变化不大,故B错误;
C、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中学生的体重约500N,游泳时接近漂浮状态,所以受到的浮力在500N左右,故C错误;
D、中学生体重大约50kg,完成一次引体向上运动距离大约40cm,则一次做功W=Gh=50kg×10N/kg×0.4m=200J,故D错误。
故选:A。
4.【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B、平静水面上塔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B。
5.【分析】A、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等大;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
B、主要是因为液态氢具有较大的热值;
C、火箭升空时受重力的作用;
D、火箭升空是将燃料的内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解答】解:A、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等大;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故A错误;
B、火箭选用液态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液态氢具有较大的热值,故B错误;
C、火箭升空时受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
D、火箭升空是将燃料的内能转化成了机械能,故D正确。
故选:D。
6.【分析】(1)滑动变阻器是根据导线的电阻与长度有关来制成的。
(2)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工作的。
(3)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来工作的。
(4)验电器是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来工作的。
【解答】解:A、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滑动变阻器,故A正确;
B、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故B错误;
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验电器,故C错误;
D、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悬浮列车,故D错误。
故选:A。
7.【分析】(1)物体漂浮,浮力等于重力;
(2)根据液体排开水的体积与自身的体积大小,根据F浮=ρ水gV排、G液=ρ液gV液和水密度的大小关系;
(3)C、甲、乙两容器中水的体积相等,则水的重力相等,装有某种液体的瓶子的重力不变,根据F=G总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大小关系;
(4)甲中瓶内液体对瓶子底部的压力等于瓶内液体的重力,乙中瓶内液体对瓶子底部的压力有一部分分担在了瓶子的侧壁上,由此可知液体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大小关系。
【解答】解:
A、在甲、乙两个容器中,瓶子的重力相等,都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即:甲、乙两容器中,瓶子受到的浮力相等,故A错误;
B、由浮力公式可知,瓶子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又因为瓶子(质量不计)漂浮,则:F浮=G液=ρ液gV液,
综合可得ρ水gV排=ρ液gV液,由图可知瓶子排开水的体积大于瓶内液体的体积,即V排>V液,由此可知:ρ水<ρ液,故B错误;
C、甲、乙两容器中水的体积相等,则水的重力相等,装有某种液体的瓶子的重力不变,根据F=G总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故C正确;
D、由图知,甲中瓶内液体对瓶子底部的压力等于瓶内液体的重力,乙中瓶内液体对瓶子底部的压力有一部分分担在了瓶子的侧壁上,因此瓶盖受到的压力小于瓶内液体的重力,所以甲中瓶内液体对瓶子底部的压力大于乙中瓶内液体对瓶盖的压力,故D正确。
故选:CD。
8.【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V1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动确定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电路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确定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确定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灯泡两端电压的变化分析其亮度的变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电路为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V1测灯泡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电阻变小,总电阻变小,则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由U=IR可知,灯泡两端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故C错误;
因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且电源电压不变,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小,即电压表V2示数数变小,故B错误;
由P=UI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因此灯泡亮度变亮,故D错误;
由R=可知,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即灯泡L的电阻值,灯泡L的电阻不变,所以它们的比值不变,故A正确。
故选:A。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9.【分析】(1)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其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
(2)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会液化成小水滴。
【解答】解:(1)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人就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近视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2)冬天,戴眼镜的人突然进入到温暖的室内,眼镜的温度很低,而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镜片模糊。
故答案为:凹透镜;液化。
10.【分析】(1)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据此回答;
(2)知道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由题知,Q吸=Q放,而Q吸=cmΔt,知道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可求水的质量。
【解答】解:
(1)在同等条件下,包含质量相同,“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热值很大;
(2)由题知,Q吸=Q放=4.2×108J,
根据Q吸=cm(t﹣t0)可知,
水的质量:m===2500kg。
故答案为:热值;2500。
11.【分析】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过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不变,结合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分析;
根据Q=I2R2t求解。
【解答】解:装置中,两电阻串联,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而电阻大小不同,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若电路中通过的电流为1A,工作3min,则电流通过电阻R2产生的热量为:
Q=I2R2t=(1A)2×10Ω×3×60s=1800J。
故答案为:电阻;1800。
12.【分析】由图示可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有效股数n=3,由F=f计算拉力的大小;
由s=vt计算出物体移动的距离,由s′=ns得出绳端移动的距离,根据W=Fs计算拉力做的功;
由W有=fs计算有用功,知道机械效率,由机械效率的公式计算出总功,由功率公式计算功率,利用P=计算功率。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有效股数n=3,
拉力F=f=×600N=200N;
物体移动的距离s=vt=0.1m/s×20s=2m,
绳端移动的距离s′=ns=3×2m=6m,
水平拉力F在20s内做功W=Fs′=200N×6m=1200J;
拉力做的有用功为W有=fs=600N×2m=12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总功W′===1500J,
此时的拉力的功率P′===75W。
故答案为:1200;75。
13.【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1、S2同时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流过电阻R1的电流,电压表测并联电路电压,即电源电压,由欧姆定律可以求出电阻R1的阻值;
(2)两表互换位置,当开关S2闭合、S1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串联电阻电压,由U=IR求出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由串联电路特点求出电阻R2两端的电压,由P=UI求出电阻R2的电功率。
【解答】解:(1)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1、S2同时闭合时,
电压表测两电阻并联电压,电流表测流过电阻R1的电流,
电阻R1的阻值R1===20Ω;
(2)两表互换位置,当开关S2闭合、S1断开时,
两电阻串联,电阻R1两端电压U1=IR1=0.2A×20Ω=4V,
电阻R2两端电压U2=U﹣U1=6V﹣4V=2V,
电阻R2消耗的功率P2=U2I=2V×0.2A=0.4W;
故答案为:20;0.4。
四、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4.【分析】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凸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解答】解:
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由此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5.【分析】根据图中磁感线方向,先判断螺线管的两个磁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再判断小磁针的磁极。最后根据右手定则判断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解答】解: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所以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出小磁针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根据右手定则,伸出右手,使右手大拇指指示通电螺线管的N极(右端),则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即电流是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的。所以电源的左端为正极,右端为负极。
故答案为:
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个知识点:(1)对力臂概念的理解: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2)对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的理解与运用: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解答】解: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力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五、实验探究题(1小题和2小题每空1分:3小题连线1分,其余每空2分。共17分)
17.【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填写答案。
【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故答案为:静止。
18.【分析】(1)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
(2)根据图中的相同量和不同量,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
根据图中实验可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再逐一判断选项中的应用,找出应用这一结论的实例。
【解答】解:(1)本实验中摩擦力的测量是间接测量的,必须在水平方向上匀速沿直线拉动木块才能测出摩擦力的原因是二力平衡;
(2)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甲、乙两图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比较两图知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A.鞋底的槽纹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机器转轴处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分开,来减小摩擦力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镁粉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是利用改变压力大小来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2)压力大小;D。
19.【分析】(1)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说明滑动变阻器变阻器接入
电路的电阻增大,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右下部分,据此完成电路连接;
(1)为了保护电路,在连接电路前,开关必须断开;电路接通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该移至阻值最大处;
(3)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路可能出现了断路故障,但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并联之外的部分是通路,由此判断可能出现的电路故障;
(4)根据电表选用的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
(5)设电源电压为U,结合绘制的如图丁所示的U﹣I图像,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和欧姆定律,由待测电阻不变列方程求出电源电压和待测电阻。
【解答】解:
(1)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说明滑动变阻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右下部分,据此完成电路连接,如下图所示:

(2)为了保护电路,在连接电路前,开关必须断开;电路接通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该移至阻值最大处;
(3)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路可能出现了断路故障,但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并联之外的部分是通路,由此判断可能出现的电路故障为待测电阻Rx断路;
(4)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其示数为0.28A;另一次测量电压表的指针如图丙所示,电压表分度值为0.1V,其示数为2.6V;
(5)设电源电压为E,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欧姆定律可知,
U﹣U1=I1Rx……①
U﹣U2=I2Rx……①
由图丁可知,当电流I1=0.1A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1=2V,
当电流I2=0.2A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1V,代入数值有:
U﹣2V=0.1A×Rx……①
U﹣1V=0.2A×Rx……②
解得:U=3V,Rx=10Ω,由此可知待测电阻为10Ω。
故答案为:(1)见上图;(2)断开;A;(3)断路;(4)0.28;2.6;(5)10。
六、计算题(1小题8分,2小题10分,共18分)
20.【分析】(1)当开关S接a时,分析电路可知,R0与L2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0的阻值;
(2)当开关S接a时,由灯泡正常发光可知其两端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P=I2R表示出R0的电功率即可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由P=UI求出灯泡L2的额定功率;
(3)开关S接b时,两灯泡串联。L2发光很暗实际功率为0.2W,根据P=UI结合图象可知电路电流和L2两端的电压,灯泡L1正常发光可知L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特点可知电源电压,根据W=UIt可知1min该电路消耗的电能。
【解答】解:(1)当开关S接a时,R0与L2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R0的阻值:
R0===4Ω;
(2)当开关S接a时,由P=I2R可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I===0.5A,
因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UL2=4V,
所以,灯泡L2的额定功率:
PL2=UL2I=4V×0.5A=2W;
(3)开关S接b时,两灯泡串联。
L2发光很暗实际功率为0.2W,根据P=UI结合图象可知,电路电流I′=I2=0.2A,L2两端的电压为1V,
灯泡L1正常发光,则L1两端的电压U1=8V,
根据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特点可知电源电压U=U1+U2=8V+1V=9V,
该电路1min时间消耗的电能:W=UI′t=9V×0.2A×60s=108J。
答:(1)R0的阻值为4Ω;
(2)灯泡L2的额定功率为2W;
(3)1min该电路消耗电能是108J。
21.【分析】(1)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和浮力产生的原因求出圆柱体的重力;
(2)根据G=mg求出圆柱体的质量;由题意可知,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h3时,圆柱体刚好浸没水中,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圆柱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进而求出圆柱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圆柱体的密度;
(3)比较圆柱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出剪断细线,圆柱体静止后的状态,根据漂浮条件求出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根据体积关系求出剪断细线后液面下降的高度,根据p=ρgh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减少量。
【解答】解:(1)当容器中水的深度由h2下降到h1的过程中,圆柱体处于漂浮状态,物块只受到重力G和浮力F浮1,
由p=可知,圆柱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
F1=p1S1=900Pa×0.01m2=9N,
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1=F1=9N,
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圆柱体的重力:G=F浮1=9N;
(2)由G=mg可知,圆柱体的质量:m===0.9kg,
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h3时,圆柱体刚好浸没水中,
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和p=可知,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2=F2=p2S1=1500Pa×0.01m2=15N,
由F浮=ρ液gV排可知,圆柱体的体积:V=V排2===1.5×10﹣3m3,
则圆柱体密度:ρ物===0.6×103kg/m3;
(3)因为圆柱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剪断绳子稳定后,圆柱体漂浮在水中,
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3=G=9N,
则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V排3===0.9×10﹣3m3,
则液面下降的高度:Δh===6×10﹣3m,
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减少量为:
Δp=ρ水gΔh=1.0×103kg/m3×10N/kg×6×10﹣3m=60Pa;
答:(1)圆柱体的重力为9N;
(2)圆柱体的密度为0.6×103kg/m3;
(3)若不将水放出,只剪断细线,圆柱体静止后,与剪断细线前相比,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减少了60Pa。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时练 第32练 晶体类型与晶体性质(答案)

下一篇: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七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单元测试4(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