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第二学期第二次统一作业
八年级物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90分 命题人: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坦克的履带 B.书包带做得宽
C.火车的钢轨放在枕木上 D.斧头的刃
2.下列实验或现象中运用了相同物理知识的是( )
A.③④ B.④⑤ C.①② D.②③
(
第
3
题图
)3.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
A.F1 B.F2 C.F3 D.F4
4.1684年帕斯卡做了著名的裂桶实验,他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木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在楼房的阳台上往罐子里灌水,结果只灌了几杯水,桶就裂开了,木桶裂开的主要原因是( )
A.木桶内水的密度增加了 B.木桶内水的深度增加了
(
第
5
题图
)C.木桶内水的体积增加了 D.木桶内水的重力增加了
5.将一个实心球和一个乒乓球同时没入水中,放手后发现:实心球沉入水底,而乒乓球浮出水面。如图所示,对实心球和乒乓球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实心球受到的浮力大 B.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C.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大 D.不能确定谁受的浮力大
(
第
6
图
)6.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中装有水,小明在空玻璃瓶口蒙上橡皮膜,将其置于水中某一深度处,恰好悬浮,如图所示,现用大针管从容器中缓缓抽水,在水面下降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橡皮膜所处的深度增加 B.玻璃瓶上浮至水面
C.玻璃瓶排水的体积减小 D.玻璃瓶将下沉至容器底
7.将重为3N,体积为4×10﹣4m3的物体投入一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当物体静止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悬浮,F浮=3N B.物体漂浮,F浮=4N
C.物体漂浮,F浮=3N D.物体沉底,F浮=4N
(
第
8
题图
)8.如图甲所示,质量均匀分布的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4000Pa,若该正方体沿 A、B、C、D面将右边部分(CE=2/3AB)切除,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 )
A.1000Pa B.1500Pa
C.2000Pa D.4500Pa
(
第
9
题图
)9.如图所示,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通过橡皮塞插入装有红色水的玻璃瓶中,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为h不考虑温度的影响,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山下移到山上后( )
A.h增大,瓶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B.h减小,瓶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h增大,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h减小,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10.2020年4月23日,“雪龙”号考察船圆满完成历时198天的南极考察任务,返回上海码头落锚。在铁链拉着铁锚缓慢放入水中时,经历了如图所示三种情况:图甲中铁锚部分浸入水中;图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图丙中铁锚沉底。三种情况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甲、F乙、F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
第
11
题图
)11.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正方体A、B(VA<VB)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静止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较大
B.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
C.甲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较大
D.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较小
12.如图,一小烧杯漂浮在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在向小烧杯中加入盐水的过程中,小烧杯始终漂浮在水面上。该过程中大烧杯对桌面的压强p、小烧杯浸入水中的深度H随小烧杯中盐水的深度h的变化关系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3.用注射器做以下物理小实验:
(1)图甲中,向后抽动活塞,注射器内的气压 ▲
(2)图乙中,烧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从烧瓶中往外抽气,会看到水又沸腾起来,这是因为 ▲ 。
(3)图丙中,两只纸船附在水面上静止不动,用注射器向两船之间的水面快速注水,两船将 ▲ (选填“静止不动”“相互分开”或“相互靠近”)。
(
第
14
题图
)(4)图丁是自制潜水艇模型,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模型将 ▲ (选填“上浮”或“下沉”)。
14.如图所示,实验前在易拉罐内放些水,目的是 ▲ ,看到白气冒出停止加热,此时 ▲ (堵住/不堵住)罐口,一段时间后发现易拉罐变瘪了,这个现象证明了 ▲ 的存在,易拉罐被压瘪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
15.小明在江边玩耍,看到江中停着一艘轮船,若这艘船的排水量为40万吨,它在水中满载航行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 m3,满载时船所受浮力为 ▲ N。他突发奇想,如果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都突然减小一半,这艘轮船受到的浮力和浮沉情况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正确的看法是:这艘轮船受到的浮力将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它的位置将 ▲ (选填“上浮一些”、“下沉一些”或“不变”)。(g取10N/kg)
(
第
16
题图
)16.课外制作“浮沉子”活动中,小明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瓶瓶口向下,使其漂浮在大塑料瓶内的水面上,如图所示。已知ρ水=1.0g/cm3。
(1)用力挤压大塑料瓶前,应使大塑料瓶 ▲ (填“敞口”或“封口”),此时小瓶受到的浮力 ▲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重力;
(2)若小瓶的总体积为16cm3,刚开始时小瓶露出液面的体积为4cm3,则浸没后再次进入小瓶内水的质量至少应为 ▲ g;
(3)用手压大塑料瓶,小瓶悬停在A点时小瓶内水的质量为m1,再改变手对塑料瓶压力,使其悬停于较深的B点,此时小瓶内水的质量为m2,则m1 ▲ m2。
(
第
17
题图
)17.小明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如图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液体中,当两容器内液面相平时,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相同,此时两容器底所受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p乙,两橡皮膜所受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p甲 ▲ p乙,p′甲 ▲ p′乙(以上均选填“>”“=”或“<”)。
(2)若接着将两金属盒同时竖直向下移动相同的一段距离后,则此时两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ΔH甲、ΔH乙都将 ▲ (选填“变大”、“变小”),且ΔH甲 ▲ ΔH乙(以上均选填“>”、“<”或“=”)。
三、解答题(18题6分,19题7分 其余1分1空共46分)
18.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四轮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科考队员在附近遥控机器人。已知机器人质量为500kg,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共4000cm2。若南极某处冰面能承受的压强为4×104Pa:
(1)该机器人能顺利通过该冰面吗?
(2)如果科考队员的重约700N,每只脚跟冰面的接触面积为300cm2,科考队员在冰面行走时能携带物品的最大总质量。
▲ ▲ ▲ ▲ ▲
若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如图所示,木块静止时,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求:
木块所受浮力
木块的密度
要使木块完全浸没,至少需要施加多大的压力。
▲ ▲ ▲ ▲ ▲
(
第
20
题图
)20.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做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
(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这时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 ▲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为了验证猜想二,应比较 ▲ 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 ▲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如果实验中利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代替海绵, ▲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完成实验;图丙实验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丙与图丁实验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为:p丙 ▲ p丁(选填“>”“<”或“=”)。
(
第
21
题图
)21.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烧杯、小桶等进行实验操作,如图所示,A、B、C、D、E是五个步骤示意图。
(1)指出上述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错误步骤是: ▲ (只填图中所标的序号),改正方案是: ▲ 。
(2)改正错误后重新进行实验,读出A、B、D、E四幅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是F1、F2、F3、F4。
①由A图和 ▲ 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以求出小石块的浮力。
②如果关系式 ▲ 成立,就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若在D步骤中,小石块未能完全浸没到液面下,其它测量均正确,是否也能得到②中所填写的关系式? ▲ (选填“能”或“不能”)
(4)若在实验中先进行E图操作,再进行B图操作,则所测得排开水的重力与真实值相比偏 ▲ 。
22.小明做“估测大气压值”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小明不宜采用 ▲ (选填“甲”或“乙”)图装置来估测大气压强。
(
第
22
题图
)(2)小明采用正确的装置进行测量,实验步骤如下: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沿正确的方向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C.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
D.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长度L。
思考并回答:
①实验步骤A的目的是 ▲ ;
②实验步骤D中的错误是 ▲ ;
③用步骤改正后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大气压强的表达式p= ▲ 。
(3)有5mL、10mL、20mL三种注射器,应选择 ▲ mL的注射器好一些,理由是 ▲ 。
23.小强利用液体压强计和装有水的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如图A,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 ▲ 来反映被测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使用前要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 ▲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检查完装置气密性后,在图B、C实验中,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其方向,发现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不变,由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的相同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
(3)如图 D、E所示,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小强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这两种液体中,发现图E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小强则认为图E烧杯中盛的是密度较大的水;他的结论正确吗? ▲ 。理由是: ▲ 。
(4)小强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对比不明显,你认为小强应采取下列操作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的有哪些 ▲ (选填序号)。
①换用更细的U形管 ②换用长的U形管
③烧杯中换密度差更大的液体 ④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24.小明用装有沙子的带盖塑料瓶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
(1)小明依次做了如下实验:
①根据A、C的结果,可得该塑料瓶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 N;
②根据A、B、C的结果,可得:浮力大小与 ▲ 有关,根据A、D、E的结果,可得:浮力大小与 ▲ 有关;
③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 kg/m3;
④为验证浮力和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小明将瓶子中的沙子倒掉一些相当减小物体密度.接着他仿照步骤D进行实验,发现此时测力计示数小于1.8N,便认为浮力和物体的密度有关.小明在该实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是 ▲ .
根据A、B、C、D的结果,发现无法确定浮力和物体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实验兴趣小组将一个长方体,用记号笔进行16等分,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挂在挂钩1和2处,浸入水中至第2条线与液面保持相平,如图乙、丙所示.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下F1和F2的值.
①两次实验均将长方体浸入水中至第2条线(从下往上数),其目的是 ▲ ;
②实验小组发现:F1 ▲ F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于是他们推导出两次实验中长方体所受的浮力关系;
(3)如图丁所示是小明利用不同的粗细均匀吸管制成的密度计竖直漂浮在水中时的情形,其中密度计 ▲ (选填“①”、“②”或“③”)在测量其他液体密度时结果更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