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
(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及一些应用
2.科学思维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率的含义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杠杆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力臂作图。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力”“力与运动”及“压强”等知识的学习,学生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锤线的原理和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平衡的概念等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具备了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等操作技能,这些都为本节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基础。
经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抽象和概括能力已基本形成,但形象思维仍然是他们学习物理的重要思维形式。
杠杆是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学生每天都会接触扫帚、剪刀、指甲刀、夹子、筷子等生活中的杠杆,但缺少的是深入地研究这些物体其中物理道理。例如为什么要使用机械?如何从生活中的杠杆抽象出物理的杠杆?什么是力臂,力臂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四、新课讲授
一、新课引入
1.游戏导入让班内力气最大的一名男生和班内力气最小的一名女生上台分别捏粉笔头表演。
男生:空手捏粉笔头,结果没捏碎。
女生:使用钳子夹粉笔头,结果粉笔被夹碎。
提问:女生的力气比男生小为什么反而能把粉笔头夹碎呢?
(学生讨论:因为女生用了钳子,钳子属于简单机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题
2.情境导入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二、新课教学
注意: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但必须是硬的,即使用时不变形。杠杆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由五个要素组成: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F2。
(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l1。
(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l2。
总结画力臂的方法是:
(1)辨认杠杆,找出支点、动力和阻力
(2)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
(3)从支点作出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线
(4)用大括号将力臂括上,并标上符号
杠杆平衡实验的探究: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引导学生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学生猜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推导实验器材:杠杆、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测量的物理量:力 力臂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实验操作步骤:
(1)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问:杠杆两端有两只可调节的螺母,怎样调节?学生:平衡调节方法:左偏右旋或杠杆哪端高,就向哪端调节平衡螺母。问: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平衡呢?学生:调节杠杆水平方向平衡的目的: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出力臂
(2)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将动力 F1、阻力 F2、动力臂 l1、阻力臂 l2记录在表格中.
(3)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板书设计
12.1杠杆
1.杠杆概念和五要素
2.杠杆力臂作图
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4.杠杆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