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2022~2023 学年度泉州市初中教学质量监测 (二)
2023.05
初 三 化 学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温馨提示: 请认真作答, 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K 39 Mn 55
一、选择题: 本题共 10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3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健康饮食”是人们的生活追求。下列认知正确的是
A .为增强体质仅摄入蛋白质 B .摄入水果能补充维生素
C.霉变大米洗净煮熟后食用 D .禁止摄入油脂防止发胖
2.配制某植物营养液需用到硝酸钾(KNO3 ) 。硝酸钾属于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复合肥
3 .科学家发现存在 119 号元素,化学符号为 Uue,其相对原子质量是氢原子的 299 倍。 右图为氢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元素的符号为 H
B.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Uue 原子的质子数为 119
D .Uue 原子实际质量是氢原子的 119 倍
4 .王水溶解金时可生成四氯金酸(HAuCl4 )。 HAuCl4 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
A .+3 B .+2 C .+1 D .0
5.下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6.天然大茴香脑(C10H12O) 可用作牙膏香料。 关于天然大茴香脑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 3 种元素组成 B .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1
C.相对分子质量为 148 D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 .液氮用途广泛, 每 696 m3 的氮气压缩可得 1 m3 的液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氮中氮分子停止运动 B.氮气转化为液氮后分子间隔变小
C.氮气转化为液氮需吸收大量的热 D.液氮用作致冷剂只利用其化学性质
初三化学试题 第1页(共 6 页)
8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用铁丝替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进行实验
B 除去铝粉中少量的铁粉 滴加足量稀硫酸,过滤
C 区别蚕丝和合成纤维 取样, 灼烧,闻气味
D 验证白醋呈酸性 取样, 滴加酚酞试液
9.简易氢氧燃料电池实验:在 U 型管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增强水的导电性) ,连接学生电源, 进行水电解实验(如图 1),待两极石墨碳棒出现明显气泡, 立即换接电流表(如图 2),
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大幅度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 1 中 U 型管左侧电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 .图 1 中 U 型管左右电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 2 1
C .图 2 现象说明氢氧燃料电池氢气和氧气均未发生反应
D .图 2 现象说明氢氧燃料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0 .为探究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温度下,按下表中的体积将 1.5% Na2 S2O3 溶液、 1% H2 SO4 溶液与蒸馏水混合(原理为 Na2 S2O3 + H2 SO4 = Na2 SO4 + S ↓+ SO2 ↑+ H2O) 。采 集反应后浑浊度传感器数据,浑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试题 第2页(共 6 页)
实验 标号 Na2S2O3 溶液 的体积/mL H2 SO4 溶液 的体积/mL 蒸馏水 的体积/mL
① 1.5 3.5 10
② 2.5 3.5 x
③ 3.5 3.5 8
④ 3.5 2.5 9
⑤ 3.5 1.5 10
A.实验②中x = 9
B.实验③④⑤可探究 H2 SO4 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实验③变化曲线在上图中处于实验②⑤之间
D.Na2 S2O3 溶液浓度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更大
浑浊度
④ ⑤ ②
①
时间
(
海水
提镁工业
) (
提取微量
元素
) (
试
采“可燃冰”
) (
海
水晒盐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 8 小题, 共 70 分。
11.(8 分)
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体现结构。
(1) 图 1、图 2 分别为氯原子和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两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则图 2 中 n = ;两者在化学变化中均易 (填“得”或“失”)电子。
(2)图 3 中依次是金刚石与石墨的结构模型。两者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填 微粒名称) 排列方式不同。
(3) 氯化铵和硫酸铵都含有 (填离子符号) ,因此都属于铵盐。
(4) 过氧乙酸(C2H4O3 ) 的结构模型如图 4,含有 “过氧键”结构(如图虚线方框部分) 的物质都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过氧化氢也常用作杀菌消毒剂,据此画出过氧化氢的 结构模型图 。
过氧乙酸易分解生成乙酸(C2H4O2 )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 (10 分)
海洋是个巨大的宝藏。人类利用海洋化学资源主要经历了以下过程:
氯碱工业
(1) 海水晒盐采用的结晶方法为 。
(2) 氯碱工业的主要化学反应原理为:2NaCl + 2H2O 2X + H2 ↑+ Cl2 ↑。X 的化学式 为 。
(3) 海水提镁获得的氯化镁通过电解可得镁和氯气(Cl2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 从海带中可提取碘元素。人体中缺乏碘元素可能导致的疾病是 。
(5) “可燃冰”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 , “可燃冰”可释放出 CH4 。CH4 在空气中完全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6) 你还能从海洋中获取的资源是 (写一种) 。
初三化学试题 第3页(共 6 页)
13.(8 分)
古代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 用蜂蜡做成铸件模型,再用黏土敷成外范, 烧成陶模, 烧 制过程蜂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高温青铜液,便铸成器物。
(1) 上述过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步骤是 (填标号)。
A .蜂蜡成模 B .黏土烧陶 C .浇灌成器
(2) 青铜器属于 (填“金属”“无机非金属”或“合成”)材料。
(3) 青铜为铜与锡的合金,青铜的熔点 (填“高于”或“低于”) 纯铜的熔点。
(4) 古代火法炼铜中, 氧化铜与碳在高温条件下能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
(5) 铜锈赋予青铜器历史感。铜锈主要有 Cu2(OH)2CO3 和 Cu2(OH)3Cl,考古界根据铜锈 是否会加速铜的锈蚀分为“有害锈”和“无害锈”,其作用示意图如下:
据图可知 Cu2(OH)3Cl 具有 (填“致密”或“疏松”)结构, 因此属于 (填 “有害锈”或“无害锈”)。
14.(9 分)
跨学科研究小组制定了以“水和溶液”为主题的研究项目。
(1) 水质净化。 自制简易净水器可以选择去底倒置的可乐瓶作为容器, 现提供四种材料。
初三化学试题 第4页(共 6 页)
(
水
a
b
④
③
)
①细砂
②小卵石
③棉花
④活性炭
其中④号材料的作用是 。容器中 a 、b 处应放置的材料(材料间用纱布隔开) 最合理的顺序为 (选填“①②”或“②①”)。
(2) 配制溶液。 20℃时, 取一包硫酸铜粉末 (密封包装) 加入 100g 水中, 充分溶解后发现 有固体剩余。
①此时该溶液为 (填 “饱和”或“不饱和” ) 溶液。
②若采用加热方法(忽略水蒸发)使剩余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③已知:20℃时, 硫酸铜的溶解度为 20.5 g。
若再加入 100g 水可使剩余固体完全溶解 (忽略温度变化) ,可推测该包硫酸铜 粉末质量 m 的取值范围是 。
④不宜在铁制容器中配制硫酸铜溶液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加
工
步
骤
4
) (
纸
) (
加烧碱、纯碱
捣
碎
步骤
1
步骤
2
) (
操
作
a
步
骤
3
)15.(9 分)
造纸术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图 1、图 2 分别为古代造纸流程和现代造纸流程。
(
湿
纸
) (
纸
) (
晒干
步
骤
4
) (
抄
纸
步
骤
3
) (
原料:竹麻
) 加生石灰、草木灰 打浆
(
黑
液
)步骤 1 步骤 2
图 1
纸浆:固体糊状物
原料:竹麻
黑液
图 2
(1) 古代造纸过程中, 步骤 1 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①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
②氢氧化钙与草木灰(主要成分为 K2CO3 ) 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现代造纸过程中捣碎的目的是 。
(3) 抄纸或操作 a 与实验室中的 (填操作名称) 原理相似。
(4) 现代造纸产生的黑液经检测含有一定量的烧碱和纯碱,可向黑液中加入稀盐酸至达标 后再排放。其中纯碱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9 分)
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并集满两瓶氧气 (每瓶氧气的质量约为 0.32 g) 。
(1) 反应原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领取药品:
实验室提供 4 种高锰酸钾药包, 质量分别为 3.16 g、6.32 g 、9.00 g 、15.00 g。
为达到实验目的并节约药品,经估算,领取一包高锰酸钾,最合理的质量为 g。
(3) 实验步骤:
①选择如下实验仪器并组装。检查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将药品装入试管,试管口放一团蓬松的棉花。
③塞上橡皮塞, 用带 (填仪器名称) 的铁架台固定试管。
④加热药品,待 (填实验现象) 时开始收集。
⑤观察到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移开导管,盖上玻璃片,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⑥继续再收集满一瓶氧气。
(4) 实验反思:
①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破裂,原因可能是 (写一种) 。
②若改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优点有 (写一点) 。
初三化学试题 第5页(共 6 页)
17.(11 分)
化学小组对某氯化钙除湿盒(如右图)中的除湿剂进行探究。
【资料】①氯化钙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广泛用于家庭除湿防霉。
②常见的氯化钙产品主要有无水氯化钙 (CaCl2 )和 氯化钙晶体(CaCl2 xH2O) 。
③氯化钙晶体在受热条件发生如下反应: CaCl2 xH2O CaCl2 + xH2O
④氯化钙晶体溶于水形成溶液, 其溶质为氯化钙。
【活动一】探究除湿剂的吸湿过程和成分
称取 5.0 g 除湿剂样品和 5.0 g 无水氯化钙分别置于培养皿中,敞口放置于潮湿空气中, 每隔 24 小时测一次样品质量,数据如下表。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除湿剂样品/g 5.0 6.5 8.8 10.2 10.9 11.5 12.1 12.4 12.6 12.6
无水氯化钙/g 5.0 8.8 11.8 13.2 14.3 15.2 16.0 16.5 16.7 16.7
分析上表数据, 回答问题:
(1)第 3 次测量时,发现 2 种样品均已全部溶解,此时样品 (填“有”或“没有”) 吸水性。
(2) 当氯化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列计算式)时,开始不具有吸水性。
(3) 除湿剂中氯化钙产品不是纯净无水氯化钙,其判断依据是 。 【活动二】 测定除湿剂 CaCl2 xH2O 中的 x 值
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并测得样品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质量/mg
9.0
8.0
7.0
6.0
5.0
60 120 180 240 300 温度/℃
(4) 其实验方案: 称量一定质量的样品, ,经计算求得 x。
(5) 根据资料,称量样品时应注意 。 【活动三】 除湿剂使用后的处理方法
(6) 从循环利用的角度考虑, 除湿盒使用后集水区内氯化钙溶液的处理方法是 。
18.(6 分)
福建省科研成果“草酸二甲酯(C4H6O4 )加氢制备乙二醇(C2H6O2 ) 的规模化实验”入选
“2022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反应原理为 C4H6O4 + 4H2 C2H6O2 + 2CH4O。
若制备 12.4 t 的乙二醇,理论上需要 H2 的质量为多少?
初三化学试题 第6页(共 6 页)2022~2023 学年度泉州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二)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说明:
1.为了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阅卷评分,制定本评分细则。
2.考生答题如出现其它正确答案,可参照评分细则给分。
3.化学专用名词(吸附、化合、饱和、过滤、铁夹等)、元素符号有错误的,都要参照
评分细则扣分。
4.试题中未明确要求写化学式或名称的,正确写出一者即可给分。
5.化学方程式中,若化学式写错的不给分,若化学式正确但化学方程式配平、反应条件
标注、气标与固标标注三项中有出现错误(或缺漏)的扣 1 分。
6.选填的答案严格按照提供的信息答题,错别字或漏字不给分。
7.答错空,不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B 2.D 3.D 4.A 5.C 6.B 7.B 8. C 9.D 10.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共 70 分。
11.(8 分)
(1)7 得 (每空 1 分,共 2 分)
(2)碳原子 (1 分)
[说明] 答“C 原子”也给分;答“C”、“炭原子”或“原子”等不得分。
(3)NH +4 (1 分)
(4) (1 分)
[说明] 不考虑氢原子与氧原子具体连接的位置,答“ ”等也给分。
2C2H4O3 2C2H4O2 + O2↑ (3 分)
12.(10 分)
(1)蒸发结晶 (1 分)
[说明]答“蒸发”或“蒸发溶剂”也给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
(2)NaOH (1 分)
通电
(3)MgCl2 Mg + Cl2↑ (3 分)
[说明] 条件写成“电解”不扣分。
(4)甲状腺肿大 (1 分)
[说明] 答“大脖子病”也给分;其他答案不得分。
点燃
(5)CH4 + 2O2 CO2 + 2H2O (3 分)
[说明] 条件写成“燃烧”等扣 1分。
(6)淡水(或其他合理答案) (1 分)
[说明] 答“海产品”、“蛋白质”、“石油”、“潮汐能”或“微量元素”等
合理答案均给分;答“食盐”、“氯碱工业产品”、“镁”、“碘”、
“可燃冰”等不得分。
第1页 共 3 页
13.(8 分)
(1)B (1 分)
(2)金属 (1 分)
(3)低于 (1 分)
高温
(4)C + 2CuO 2Cu + CO2↑ (3 分)
[说明] 条件写成“加热”等扣 1分。
(5)疏松 有害锈 (每空 1 分,共 2 分)
14.(9 分)
(1)吸附色素和异味 (1 分)
[说明] 答“吸附”、“除去色素和异味”、“吸附色素”或“吸附异味”等也
给分。
②① (1 分)
(2)①饱和 (1 分)
②变大 (1 分)
③20.5g <m ≤ 41g (2 分)
[说明] 答“(20.5 g,41g]”也给分;答“20.5g <m<41g”、或“20.5g~41g”
得 1分;单位未写不扣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
④Fe + CuSO4 FeSO4 + Cu (3 分)
15.(9 分)
(1)①化合 (1 分)
②Ca (OH)2 + K2CO3 2KOH + CaCO3↓ (3 分)
[说明] 未标注 “↓”不扣分。
(2)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或其他合理答案) (1 分)
[说明] 答“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或“使纸
浆均匀扩散”也给分。
(3)过滤 (1 分)
(4)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 (3 分)
16.(9 分)
(1) △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3 分)
(2)9.00 (2 分)
[说明] 答“9”或“9.0”也给分。
(3)③铁夹 (1 分)
④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 (1 分)
[说明] ①答“气泡均匀冒出”或“气泡连续冒出”也给分;
②答“有气泡冒出”、“试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或“集气瓶口气
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均不得分。
(4)①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1 分)
[说明] 答“水倒流到试管中”、“实验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加热前未预热试
第2页 共 3 页
管”、“加热前试管壁有水”、“加热时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加
热时试管接触酒精灯灯芯”或“试管未冷却直接洗涤”等合理答案均给分。
②节能(或其他合理答案) (1 分)
[说明] 答“操作简便”、“产物是水无污染”或“环保”等合理答案均给分。
17.(11 分)
(1)有 (1 分)
(2) (2 分)
[说明] “5.0”写成“5”或未写单位不扣分;未写“× 100%”扣 1分。
(3)相同质量的情况下,无水氯化钙吸收水的质量大于除湿剂样品吸收水的质量
(2 分)
[说明] 答“无水氯化钙的吸收水的质量大于除湿剂样品吸收水的质量”或“吸水
后,无水氯化钙的质量更大”也给分。
(4)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2 分)
[说明] 只答“加热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得 1分。
(5)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2 分)
[说明] 答“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或“避免在潮湿环境中称量”也给分。
(6)晒干再利用(或其他合理答案) (2 分)
[说明] 答“晒干”、“烘干”、“加热”或“蒸发”等合理答案均给分。
18.(6 分)
解:设理论上需要 H2的质量为 x。
一定条件
C4H6O2 + 4H2 C2H6O2 + 2CH4O
8 62
x 12.4 t (2 分)
8︰62 = x︰12.4 t (2 分)
x = 1.6 t (2 分)
答:理论上需要 H2的质量为 1.6 t。
[说明] ①按得分点给分;
②若相对分子质量算错,关系式和比例式格式对,给 3 分;
③若解题过程中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均仅扣 1分。
a.未设未知量、未列出方程式、未进行作答;
b.关系式未与方程式对应物质对齐;
c.单位错误、多写或漏写。
第3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