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凉山)2021年CCTV中秋晚会主会场设在西昌。下列烘托晚会气氛的场景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彩旗飘扬 B.燃放烟花 C.气球升空 D.歌声嘹亮
2.(2022·河南)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阿伏加德罗
3.(2023·靖宇模拟)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在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4.(2022·南充)下列图示是同学们在实验考试中的具体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 B.过滤液体
C.验满气体 D.测定溶液的pH
5.(2022·晋中)“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A.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分解加快
C.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水分子数目增多
6.(2022·天津市)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 pH 如下:厕所清洁剂 pH=1、食盐水 pH=7、肥皂水 pH=10、炉具清洁剂 pH=12,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厕所清洁剂 B.食盐水 C.肥皂水 D.炉具清洁剂
7.(2022九上·桂林月考)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
8.(2022·成都)工业上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转化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是化合反应
B.反应②原子个数减少
C.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7%
D.施用尿素主要是为了增强作物抗旱能力
9.(2022·重庆)“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霉变大米蒸煮后食用 B.亚硝酸钠可代替食盐
C.味精常用于菜品增鲜 D.福尔马林用于食品防腐
10.(2023·靖宇模拟)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O2中混有的CO(质量比为1:1) 先通过灼热CuO,再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D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 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1.(2023·靖宇模拟)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氢元素   。
(2)6个氢原子   。
(3)6个氢分子   。
(4)6个氢离子   。
12.(2023·靖宇模拟)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根据所给信息按要求填空。
(1)从上表中可知,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氩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   。
(2)由原子序数为8和13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
13.(2022·长春模拟)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因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CO2;
(2)若CO2能合理利用,能与H2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   ;
(3)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___。
A.积极植树造林 B.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D.垃圾焚烧处理
14.(2023·靖宇模拟)水是生命之源。
(1)黄河水经沉降、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可得到自来水,自来水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   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3)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连接正负两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
15.(2023·靖宇模拟)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炼铁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综合题
16.(2023·靖宇模拟)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请你参与下列实验:
(1)实验一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水不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二中木屑先燃烧,煤粉后燃烧,由此可知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填“高”或“低”)。
(3)实验三中升高左侧漏斗使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原因是   。
17.(2023·靖宇模拟)甲、乙两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乙的溶解度是   g。
(2)t3℃时,甲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
(3)t1℃,把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则B烧杯内溶质是   (填“甲”或“乙”)。
18.(2023·靖宇模拟)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3)某气体只能用C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   。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
c.密度与空气接近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2023·靖宇模拟)CuSO4是化学实验中常见试剂。
(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步骤1: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塞好橡胶塞。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CuSO4溶液的锥形瓶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为m1。
步骤2:将铁钉浸入CuSO4溶液中,塞好橡胶塞。观察实验现象,待反应有明显现象后,将盛有CuSO4溶液和铁钉的锥形瓶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为m2。
①用砂纸将铁钉打磨干净的作用是   。
②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变化可说明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③若m1=m2,可证明参加反应的Fe和CuSO4的质量总和等于   。
(2)探究CuSO4溶液对H2O2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①若要证明CuSO4溶液对H2O2分解具有催化作用,除需证明CuSO4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外,还需证明的是   。
②为探究CuSO4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向H2O2溶液中滴入10ga%的CuSO4溶液,待反应完全后,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物为bg。
上述实验步骤中若缺少“洗涤、干燥”,则通过沉淀物bg计算出溶液中CuSO4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1ag。
四、计算题
20.(2023·靖宇模拟)工业上用N2和H2合成NH3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NH3与氰酸(HOCN)反应生成尿素【CO(NH2)2】。
(1)尿素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的主要营养元素为   。
(2)尿素可用于去除大气污染物中的NO,其化学反应为。若去除废气中6gNO,理论上所质量分数为10%的尿素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彩旗飘扬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燃放烟花有新物质二氧化硫等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气球升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歌声嘹亮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答案】C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 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A不符合题意;
B. 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B不符合题意;
C. 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符合题意;
D. 阿伏加德罗 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A、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其用途有:制造氮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等,但不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其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但不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空气中氧气能供给呼吸。
4.【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解析】【解答】A. 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不符合题意;
B. 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不符合题意;
C.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符合题意;
D. 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蔬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取用粉末、颗粒状药品应使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横、二送、三直立”。
B、根据过滤操作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分析。
C、检验气体验满操作应在集气瓶口进行。
D、根据正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操作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空气中湿度变大,水分子增多,但水分子本身没变,选项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水的含量增多但水未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水分子没有分解,选项不符合题意;
C、每个水分子的质量是不变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湿度大的原因是水含量增多,水分子的数目增多,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是因为水分子数目变多。
6.【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 厕所清洁剂的pH为1,小于7,呈酸性;
B. 食盐水的pH=7,呈中性;
C. 肥皂水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
D. 炉具清洁剂的pH为12,大于7,呈碱性;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大,炉具清洁剂的pH最大,碱性最强。
故答案为:D。
【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
溶液的pH值=7,显中性;
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
7.【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B、酒精具有可燃性,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符合题意;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不符合题意;
D、用完酒精灯后,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酒精灯的使用要求分析,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添加酒精时要先熄灭酒精灯,酒精灯使用外焰加热,熄灭时用灯帽盖灭。
8.【答案】A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 由分析中方程式可知,反应①是化合反应,故A符合题意;
B. 反应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原子个数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 尿素化学式为CO(NH2)2,质量分数=,故C不符合题意;
D. 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需要施加磷肥,尿素是氮肥,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转化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氨气在有毒条件下反应生成NH2COONH4,结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C、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D、根据氮肥的作用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解析】【解答】A. 霉变的大米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不再食用,故不符合题意;
B. 亚硝酸盐有毒,易致癌,有人体有害,不可代替食盐,故不符合题意;
C. 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对人体无害,有提味增鲜的作用,故符合题意;
D. 福尔马林是甲醛溶液,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食品防腐,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霉变的食物、亚硝酸盐、甲醛溶液有毒,不能食用。
10.【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能够产生气泡,不一定含碳酸根,也有可能是活泼金属,故A设计不合理;
B、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会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把铁消耗掉了,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故B设计不合理;
C、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会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铜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除去杂质的同时也除去了原物质,故C设计不合理;
D、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滤渣中为氢氧化铜沉淀,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D设计合理;
故答案为:D。
【分析】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1.【答案】(1)H
(2)6H
(3)6H2
(4)6H+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一个元素符号中只有一个字母,该字母大写。氢元素表示为H。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6个氢原子表示为6H。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一个该分子,多少个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6个氢分子表示为6H2。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6个氢离子表示为6H+。
【分析】(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12.【答案】(1)12.01;18
(2)Al2O3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氩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18;
(2)原子序数为8和13的元素分别是氧元素、铝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分析】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3.【答案】(1)石油
(2)或
(3)A;B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含碳,它们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反应后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X中有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故化学式是:;
(3)碳中和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A、积极植树造林,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大量消耗二氧化碳,故正确;
B、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正确;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是不正确的,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不正确;
D、垃圾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烟尘有害气体,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不正确;
因此选:AB。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碳中和的意义进行分析
14.【答案】(1)混合物
(2)肥皂水
(3)1:2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自来水含有水和其他可溶性杂质等,属于混合物;
(2)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3)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连接正负两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分析】(1)自来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3)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
15.【答案】(1)FeSO4
(2)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加入铁粉充分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表明加入的铁粉是过量的,即铁与硫酸铜完全反应,故则滤液中的溶质是硫酸亚铁,化学式为FeSO4;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加入铁粉充分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2)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16.【答案】(1)需要可燃物
(2)低
(3)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一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水不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2)煤与木屑都是可燃物、都与空气接触,实验二中木屑先燃烧,煤粉后燃烧,由此可知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低;
(3)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三中升高左侧漏斗使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7.【答案】(1)20
(2)1:3
(3)甲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t3℃时,乙的溶解度为20g;故填:20
(2)t3℃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所以此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为50g,溶剂为100g,因此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50g:(50g+100g)=1:3;故填:1:3
(3)t1℃,甲的溶解度小于乙,此时100g水,加入等质量甲和乙,则有沉淀剩余的为甲,所以B烧杯内为甲;故填:甲
【分析】(1)t3℃时乙的溶解度为20g;
(2)t3℃时甲的溶解度为50g;
(3)t1℃甲的溶解度小于乙。
18.【答案】(1)分液漏斗
(2)B
(3)bc
(4)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①是分液漏斗。
(2)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故发生装置选B。
(3)某气体只能用C装置收集,C是排水法,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能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密度与空气接近,故答案为:bc。
(4)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因为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B中产生的应该是氧气,B是固液常温型,所以是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①为分液漏斗;
(2)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为固液常温型反应;
(3)只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能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密度与空气接近;
(4)氧气具有助燃性,则B中产生的应为氧气,B为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是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
19.【答案】(1)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Fe>Cu;生成的Cu和FeSO4的质量总和
(2)CuSO4溶液能改变H2O2分解速率;大于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①铁钉在空气中会在表面生成铁锈,用砂纸打磨的目的是: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便于铁与硫酸铜充分快速反应;
②步骤2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变化可说明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Cu;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m1=m2,可证明参加反应的Fe和CuSO4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Cu和FeSO4的质量总和。
(2)①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可以得出除需证明CuSO4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外,还需证明的是CuSO4溶液能改变H2O2分解速率;
②产生沉淀的反应为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实验步骤中若缺少“洗涤、干燥”,使得过滤得到的沉淀表面有氯化铜溶液,称得沉淀质量偏大,则通过沉淀物bg计算出溶液中CuSO4的质量大于0.1ag。
【分析】(1)①铁钉表面有铁锈;
②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③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①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且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②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
20.【答案】(1)N/氮元素/氮
(2)解:设理论上需要10%的尿素溶液的质量为。
答:理论上所需质量分数为10%的尿素溶液的质量为40g。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尿素属于氮肥,尿素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的主要营养元素为N,故填:N;
【分析】(1)尿素为氮肥,能提供氮元素;
(2)根据 计算。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凉山)2021年CCTV中秋晚会主会场设在西昌。下列烘托晚会气氛的场景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彩旗飘扬 B.燃放烟花 C.气球升空 D.歌声嘹亮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彩旗飘扬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燃放烟花有新物质二氧化硫等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气球升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歌声嘹亮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2022·河南)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阿伏加德罗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 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A不符合题意;
B. 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B不符合题意;
C. 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符合题意;
D. 阿伏加德罗 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分析。
3.(2023·靖宇模拟)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在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A、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其用途有:制造氮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等,但不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其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但不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空气中氧气能供给呼吸。
4.(2022·南充)下列图示是同学们在实验考试中的具体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 B.过滤液体
C.验满气体 D.测定溶液的pH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解析】【解答】A. 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不符合题意;
B. 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不符合题意;
C.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符合题意;
D. 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蔬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取用粉末、颗粒状药品应使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横、二送、三直立”。
B、根据过滤操作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分析。
C、检验气体验满操作应在集气瓶口进行。
D、根据正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操作分析。
5.(2022·晋中)“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A.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分解加快
C.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水分子数目增多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空气中湿度变大,水分子增多,但水分子本身没变,选项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水的含量增多但水未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水分子没有分解,选项不符合题意;
C、每个水分子的质量是不变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湿度大的原因是水含量增多,水分子的数目增多,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是因为水分子数目变多。
6.(2022·天津市)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 pH 如下:厕所清洁剂 pH=1、食盐水 pH=7、肥皂水 pH=10、炉具清洁剂 pH=12,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厕所清洁剂 B.食盐水 C.肥皂水 D.炉具清洁剂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 厕所清洁剂的pH为1,小于7,呈酸性;
B. 食盐水的pH=7,呈中性;
C. 肥皂水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
D. 炉具清洁剂的pH为12,大于7,呈碱性;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大,炉具清洁剂的pH最大,碱性最强。
故答案为:D。
【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
溶液的pH值=7,显中性;
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
7.(2022九上·桂林月考)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B、酒精具有可燃性,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符合题意;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不符合题意;
D、用完酒精灯后,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酒精灯的使用要求分析,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添加酒精时要先熄灭酒精灯,酒精灯使用外焰加热,熄灭时用灯帽盖灭。
8.(2022·成都)工业上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转化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是化合反应
B.反应②原子个数减少
C.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7%
D.施用尿素主要是为了增强作物抗旱能力
【答案】A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 由分析中方程式可知,反应①是化合反应,故A符合题意;
B. 反应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原子个数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 尿素化学式为CO(NH2)2,质量分数=,故C不符合题意;
D. 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需要施加磷肥,尿素是氮肥,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转化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氨气在有毒条件下反应生成NH2COONH4,结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C、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D、根据氮肥的作用分析。
9.(2022·重庆)“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霉变大米蒸煮后食用 B.亚硝酸钠可代替食盐
C.味精常用于菜品增鲜 D.福尔马林用于食品防腐
【答案】C
【知识点】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解析】【解答】A. 霉变的大米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不再食用,故不符合题意;
B. 亚硝酸盐有毒,易致癌,有人体有害,不可代替食盐,故不符合题意;
C. 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对人体无害,有提味增鲜的作用,故符合题意;
D. 福尔马林是甲醛溶液,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食品防腐,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霉变的食物、亚硝酸盐、甲醛溶液有毒,不能食用。
10.(2023·靖宇模拟)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O2中混有的CO(质量比为1:1) 先通过灼热CuO,再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D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 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能够产生气泡,不一定含碳酸根,也有可能是活泼金属,故A设计不合理;
B、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会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把铁消耗掉了,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故B设计不合理;
C、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会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铜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除去杂质的同时也除去了原物质,故C设计不合理;
D、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滤渣中为氢氧化铜沉淀,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D设计合理;
故答案为:D。
【分析】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二、填空题
11.(2023·靖宇模拟)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氢元素   。
(2)6个氢原子   。
(3)6个氢分子   。
(4)6个氢离子   。
【答案】(1)H
(2)6H
(3)6H2
(4)6H+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一个元素符号中只有一个字母,该字母大写。氢元素表示为H。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6个氢原子表示为6H。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一个该分子,多少个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6个氢分子表示为6H2。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6个氢离子表示为6H+。
【分析】(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12.(2023·靖宇模拟)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根据所给信息按要求填空。
(1)从上表中可知,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氩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   。
(2)由原子序数为8和13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
【答案】(1)12.01;18
(2)Al2O3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氩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18;
(2)原子序数为8和13的元素分别是氧元素、铝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分析】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3.(2022·长春模拟)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因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CO2;
(2)若CO2能合理利用,能与H2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   ;
(3)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___。
A.积极植树造林 B.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D.垃圾焚烧处理
【答案】(1)石油
(2)或
(3)A;B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含碳,它们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反应后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X中有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故化学式是:;
(3)碳中和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A、积极植树造林,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大量消耗二氧化碳,故正确;
B、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正确;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是不正确的,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不正确;
D、垃圾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烟尘有害气体,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不正确;
因此选:AB。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碳中和的意义进行分析
14.(2023·靖宇模拟)水是生命之源。
(1)黄河水经沉降、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可得到自来水,自来水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   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3)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连接正负两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
【答案】(1)混合物
(2)肥皂水
(3)1:2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自来水含有水和其他可溶性杂质等,属于混合物;
(2)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3)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连接正负两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分析】(1)自来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3)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
15.(2023·靖宇模拟)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炼铁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FeSO4
(2)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加入铁粉充分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表明加入的铁粉是过量的,即铁与硫酸铜完全反应,故则滤液中的溶质是硫酸亚铁,化学式为FeSO4;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加入铁粉充分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2)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三、综合题
16.(2023·靖宇模拟)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请你参与下列实验:
(1)实验一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水不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二中木屑先燃烧,煤粉后燃烧,由此可知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填“高”或“低”)。
(3)实验三中升高左侧漏斗使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原因是   。
【答案】(1)需要可燃物
(2)低
(3)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一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水不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2)煤与木屑都是可燃物、都与空气接触,实验二中木屑先燃烧,煤粉后燃烧,由此可知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低;
(3)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三中升高左侧漏斗使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7.(2023·靖宇模拟)甲、乙两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乙的溶解度是   g。
(2)t3℃时,甲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
(3)t1℃,把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则B烧杯内溶质是   (填“甲”或“乙”)。
【答案】(1)20
(2)1:3
(3)甲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t3℃时,乙的溶解度为20g;故填:20
(2)t3℃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所以此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为50g,溶剂为100g,因此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50g:(50g+100g)=1:3;故填:1:3
(3)t1℃,甲的溶解度小于乙,此时100g水,加入等质量甲和乙,则有沉淀剩余的为甲,所以B烧杯内为甲;故填:甲
【分析】(1)t3℃时乙的溶解度为20g;
(2)t3℃时甲的溶解度为50g;
(3)t1℃甲的溶解度小于乙。
18.(2023·靖宇模拟)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3)某气体只能用C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   。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
c.密度与空气接近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分液漏斗
(2)B
(3)bc
(4)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①是分液漏斗。
(2)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故发生装置选B。
(3)某气体只能用C装置收集,C是排水法,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能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密度与空气接近,故答案为:bc。
(4)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因为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B中产生的应该是氧气,B是固液常温型,所以是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①为分液漏斗;
(2)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为固液常温型反应;
(3)只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能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密度与空气接近;
(4)氧气具有助燃性,则B中产生的应为氧气,B为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是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
19.(2023·靖宇模拟)CuSO4是化学实验中常见试剂。
(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步骤1: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塞好橡胶塞。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CuSO4溶液的锥形瓶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为m1。
步骤2:将铁钉浸入CuSO4溶液中,塞好橡胶塞。观察实验现象,待反应有明显现象后,将盛有CuSO4溶液和铁钉的锥形瓶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为m2。
①用砂纸将铁钉打磨干净的作用是   。
②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变化可说明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③若m1=m2,可证明参加反应的Fe和CuSO4的质量总和等于   。
(2)探究CuSO4溶液对H2O2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①若要证明CuSO4溶液对H2O2分解具有催化作用,除需证明CuSO4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外,还需证明的是   。
②为探究CuSO4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向H2O2溶液中滴入10ga%的CuSO4溶液,待反应完全后,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物为bg。
上述实验步骤中若缺少“洗涤、干燥”,则通过沉淀物bg计算出溶液中CuSO4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1ag。
【答案】(1)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Fe>Cu;生成的Cu和FeSO4的质量总和
(2)CuSO4溶液能改变H2O2分解速率;大于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①铁钉在空气中会在表面生成铁锈,用砂纸打磨的目的是: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便于铁与硫酸铜充分快速反应;
②步骤2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变化可说明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Cu;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m1=m2,可证明参加反应的Fe和CuSO4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Cu和FeSO4的质量总和。
(2)①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可以得出除需证明CuSO4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外,还需证明的是CuSO4溶液能改变H2O2分解速率;
②产生沉淀的反应为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实验步骤中若缺少“洗涤、干燥”,使得过滤得到的沉淀表面有氯化铜溶液,称得沉淀质量偏大,则通过沉淀物bg计算出溶液中CuSO4的质量大于0.1ag。
【分析】(1)①铁钉表面有铁锈;
②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③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①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且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②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
四、计算题
20.(2023·靖宇模拟)工业上用N2和H2合成NH3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NH3与氰酸(HOCN)反应生成尿素【CO(NH2)2】。
(1)尿素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的主要营养元素为   。
(2)尿素可用于去除大气污染物中的NO,其化学反应为。若去除废气中6gNO,理论上所质量分数为10%的尿素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N/氮元素/氮
(2)解:设理论上需要10%的尿素溶液的质量为。
答:理论上所需质量分数为10%的尿素溶液的质量为40g。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尿素属于氮肥,尿素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的主要营养元素为N,故填:N;
【分析】(1)尿素为氮肥,能提供氮元素;
(2)根据 计算。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下一篇:2022-2023浙江省宁波市名校联盟高二(下)期中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