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海门区中考模拟试卷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N:14 S:32 H:1 O:16 Na:23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油,变废为宝
B. 使用新型的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 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D. 提高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 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 Na—1个钠元素 B. H—氢气
C. —负二价的氧元素 D. 2N2—2个氮原子
3.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4. 水是一切生命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正常雨水一般显中性
C. 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 硬水经活性炭处理可以转化为软水
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用途 性质
A 氮气 作保护气 常温下,氮气的性质比较稳定
B 一氧化碳 冶炼金属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 烧碱固体 作气体干燥剂 烧碱固体具有吸水性
D 小苏打 治疗胃酸过多 能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
6.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阴离子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C.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则食物的腐烂过程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D. 活泼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7. 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的溶解度是102.5g
B. 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0℃时,100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g
D. 将70℃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8. 2021年中科院航天催化材料实验室将甲烷转化为甲醇(CH3OH,常温下是液态)。实现了天然气的高效利用,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B. 该过程中,CH4发生氧化反应
C. 反应中O2和CH3OH质量比为1:1
D. 生成CH3OH过程中,分子数目减少
9.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H4)2SO4和K2SO4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B 从Mg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提纯MgCl2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适量稀盐酸
C 从KCl与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10.称取21.6克过氧化钙晶体(化学式为CaO2 yH2O),用热分析仪对其进行热分解实验,并绘制成固体质量与温度关系图(过氧化钙晶体受热时会先失去结晶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值为8
B.0~150℃未达到反应所需的温度
C.350℃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 2CaO+O2↑
D.Ca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二、非选择题(本题5小题,共40分)
11. 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1)①图1为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硅是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硅是由______构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图2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______。在化学变化中,氧原子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
①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②处微粒是______(填化学式)。
(3)可燃冰的结构如图所示。
①可燃冰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1m3可燃冰可释放出约16-180m3天然气。从分子性质的角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③可燃冰中的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④燃烧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______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⑤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但二氧化碳又可用于合成可降解高聚物【(C4H6O3)n)(n为正整数),用于生产塑料,可降解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与______(填标号)反应能够实现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可降解高聚物分子。
A.丁二醇(C4H10O2) B.环氧丙烷(C3H6O)
12. 现代工业上生产硫酸的流程图如图所示,分析并回答问题。
(1)发烟硫酸进入稀释室可得到不同浓度的硫酸。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沿容器壁缓慢地把______,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流程中SO2转化为S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工厂制取硫酸主要用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作原料,在高温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一种能形成酸雨的气体和一种红色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小明想要制取大量的氢气,稀硫酸消耗太快,因此小明想要使用浓硫酸制取氢气,以达到少补充药品的目的,在实验中发现反应剧烈,有刺激性气味产生,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浓硫酸与锌反应并不会产生氢气,会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和锌的盐溶液生成。写出浓硫酸与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现有130g锌与浓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且反应后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与气体中硫元素的质量比为2:1,则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气体的总质量为______g,参加反应的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g。
13.(9分)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氧气和臭氧(O3)是生活中的两种常见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氧气和臭氧均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臭氧层中的臭氧在日光的作用下可以转化成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③臭氧与氧气一样也可以助燃,炭在臭氧中完全燃烧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4)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做“过氧基”(下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的结构.据此推测下列②~④的物质中,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_________
①②H﹣O﹣H ③O═C═O ④
14. 在对三星堆考古挖掘中出土了许多青铜面具,这些面具表面都有一层绿色的铜锈[化学式为Cu2(OH)2CO3(碱式碳酸铜)],某学习小组对性质进行实验探究。
I、分析碱式碳酸铜的组成
根据化学式可知,碱式碳酸铜中的阴离子符号为______。
Ⅱ、探究碱式碳酸铜与酸的作用
【实验过程】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水,固体不溶解。继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得到蓝色溶液。
【实验结论】碱式碳酸铜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的盐为______(填化学式)。
Ⅲ、探究碱式碳酸铜受热的变化
(1)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并用于探究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
图示加入样品和试剂,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固体变黑,U形管中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②已知黑色固体为CuO,写出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小明在对碱式碳酸铜粉末加热时发现,绿色固体先变成黑色,继续高温灼烧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同时有气体产生,为弄清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Cu和Cu2O均为红色固体,且Cu2O + H2SO4=Cu + CuSO4 + H2O。
【提出猜想】红色固体:I、Cu; Ⅱ、Cu2O; III、______。
【进行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取灼烧后的红色固体2.72g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加热并充分振荡,静置 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固体减少 2.72g红色固体一定有______。
②过滤、洗涤、干燥 得红色固体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小明认为猜想Ⅲ正确,但有同学认为小明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Ⅱ也有相同现象,所以如要确定2.72g红色固体成分,还需要补充的操作是______,再通过计算得出论。
15.(5分)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2排放。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注:CO(NH2)2+H2O CO2↑+2NH3↑]
(1)若NO2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遇雨水会形成____________。
(2)反应器中NH3还原N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尿素溶液中尿素含量会影响NO2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含量的方法如下:取
100g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NH3,所得NH3用50g 49%硫酸溶液恰好完
全吸收,则尿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NH3+H2SO4 (NH4)2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