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中考物理解答题专练:汽化和液化
(共8题)
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1) 云的成因: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遇冷时, 或 形成的。
(2) 雨的成因:雨是云中的小水珠相互凝聚,逐渐增大成为大水珠,大水珠越来越重,下落到地面形成的。
雹的成因:云中的雨点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 以下的高空,便结成小冰晶;当气流减弱时,小冰晶回落;上升的气流再增大则上升;如此上下翻腾,小冰晶就可能逐渐成为冰雹。
雪的成因:雪是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急剧降温时,直接 成小冰晶而形成的。
(3) 雾的成因:若地面附近的水蒸气较多,并遇上冷空气时,水蒸气便会以空中的尘埃为核心 成小水珠。
(4) 露的成因:露是夏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珠附在树叶、花草上形成的。
(5) 霜的形成:霜是冬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固态的小冰晶形成的。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1) 煮鸡蛋用水,炸油条用菜油,这是因为油和水的 不同。
(2) 妈妈从商场买来的新鲜蔬菜用保鲜膜包裹,保鲜膜可以减少水分的 。
(3) 的水蒸气往往比 的沸水烫伤更严重,原因是水蒸气在皮肤上液化 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如图 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时,他在相同的两个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在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有关。
(2) 如图 所示, 是以 点为支点的杠杆, 是作用在杠杆 端的力。图中线段 与力 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 。则线段 (选填“”或“”)表示力 的力臂。
如图甲是某变频空调机制冷系统的原理图。气态“冷媒”通过压缩机加压进入冷凝器,变成液态,液态“冷媒”经铜管 进入蒸发器变成气态,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而达到制冷的目的。我们把一段时间内“冷媒”流过铜管 的质量与这段时间的比值叫做流量,已知压缩机的转速越大,流量就越大。压缩机的转速由变频器供电的频率决定,变频空调机通过改变供电频率,控制“冷媒”流量,从而控制制冷的快慢。“冷媒”流量与变频器供电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格所示。
空调机制冷系统原理图
(1) 气态“冷媒”通过冷凝器 (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 (填物态变化)成液态“冷媒”。
(2) “冷媒”在蒸发器中 ,吸收热量,使室内温度 (升高/降低)。
(3)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找到“冷媒”流量 与变频器供电频率 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依据关系,当变频器供电频率为 时,流量 为 ,铜管 中“冷媒”流速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铜管 中“冷媒”的密度为 ,铜管 内横截面积为 )。
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
(1) 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
(2) 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 。
(3) 下面事例与()中属同种现象的是 。(填字母代号)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
B.夏天,揭开冰棒纸后看见冰棒冒“白汽”
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D.夏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
根据题干回答问题。
(1) 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 、 、 。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 。
(2) 用水壶烧水,当水烧开时,在壶嘴附近会出现上升的“白气”,这“白气”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当“白气”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见了,这是由于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可判断出 房间的气温较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 。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 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 ,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A.
B.
C.
D.
(2) 请在如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 ;由图象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 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有冰花总是出现在玻璃窗的 表面;响尾蛇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高温气流辐射的 ,对其进行有效攻击;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能吸收绝大多数来自太阳的 ;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农业灌溉中采用喷灌技术,或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比如新疆的坎儿井,好处就是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 和渗漏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2) 如图所示: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镜头相当于 透镜,所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 ,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
答案
一、综合应用题(共8题)
1. 【答案】
(1) 液化;凝华
(2) 凝华
(3) 液化
(4) 液化
(5) 凝华
2. 【答案】
(1) 沸点
(2) 蒸发
(3) 放
【解析】
(1)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不同食物各自煮熟所需达到的温度不同。煮鸡蛋、玉米棒子等用水,而炸油条、麻花等用菜油,是因为煮鸡蛋、玉米棒子需要温度低,炸油条、麻花需要的温度高。由于水的沸点低,而油的沸点高,所以煮鸡蛋、玉米棒子等用水,而炸油条、麻花等用菜油。
(2) 保鲜膜包裹阻止了蔬菜表面的空气流动,所以保鲜膜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3) 的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变成 的水,由于多了水蒸气液化放热这个过程,所以, 水蒸气烫伤比被 的开水烫伤更严重。
3. 【答案】
(1) 温度
(2)
【解析】
(1) 在相同的两个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对其中一滴水加热,改变了液体的温度,该同学主要在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温度有关。
(2) 过支点 向力 的作用线作垂线段可得力 的力臂,即 。
4. 【答案】
(1) 放热;液化
(2) 汽化;降低
(3) ;
【解析】
(1) 空调机工作时,气态“冷媒”通过压缩机加压进入冷凝器,变成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液化要放出热量。
(2) 由“液态“冷媒”经铜管 ,进入蒸发器,变成气态,吸收大量的热量”可知,“冷媒”在蒸发器中汽化,使室内温度降低。
(3) 由图象可知,当变频器供电频率为 时,流量 为 ,即每秒通过冷媒的质量 ;
由 得,每秒通过冷媒的体积:
,
由 可得,每秒冷媒通过的距离:
,
则铜管 中“冷媒”流速为 。
5. 【答案】
(1) 液化
(2) 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温度较低,倒入纸杯后,纸杯的温度也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纸杯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纸杯上
(3) BD
【解析】
(1) 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属于液化过程。
(2) 这种液化现象,是由于空气中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纸杯壁,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3) A.固态的冰块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放热变为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C.固态的冰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现象。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变为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故选BD。
6. 【答案】
(1) 二氧化碳
(2) 液化;液化的小水珠汽化变成水蒸气;乙
【解析】
(1) 从题中条件中,在温度分别低于 、 和 时,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达到液态,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所以温度下降时,首先被液化分离的是二氧化碳;
(2) 用水壶烧水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比空气温度高,所以在壶嘴上会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故会产生“白气”;当“白气”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温度减小,液化的小水珠吸热汽化变为水蒸气,所以“白气”不见了;由图可以知道:甲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多,而乙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少,“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白气”多,表面水蒸气遇到了较冷的空气液化成很多小水珠,房间温度低,而“白气”少,表面房间温度高,故乙房间的气温较高。
7. 【答案】
(1) B
(2) ;
8. 【答案】
(1) 内;红外线;紫外线;蒸发
(2) 凸;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