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第九中学八年级(下)期中
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6分)
1.(2分)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铁轨下面铺放枕木
B.推土机用宽大的履带来支撑
C.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
D.书包的背带制作得较宽
2.(2分)下列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B.汽车匀速转弯
C.小孩沿直滑梯匀速下滑
D.人造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3.(2分)青藏铁路建成后,乘高原列车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与普通列车相比,高原列车内还配有供氧系统和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是因为高原上( )
A.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大
B.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大
C.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小
D.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小
4.(2分)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必须注意的几点中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得超过它的量程
5.(2分)下列做法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旱冰鞋装有圆轮
B.鞋底、汽车轮胎上有花纹
C.攀绳比赛时,手要握紧绳子
D.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紧车闸
6.(2分)如图所示,一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小军用一个水平向右的力推木箱,但未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力小于木箱所受的摩擦力
B.推木箱时,小军不受到木箱的作用力
C.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若此时木箱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木箱惯性将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7.(2分)如图所示,小强用大小相同的力往同一方向推开家里的门时,发现推A点比推C点要容易,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下面哪个因素有关(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物体的运动状态
8.(2分)如图所示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哪对力属于平衡力( )
A.茶杯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弹力
B.桌子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弹力
C.茶杯受到的重力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
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茶杯的弹力
9.(2分)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鸟受到的力大
B.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C.飞机受到的力大
D.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
10.(2分)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mP<mQ)的两个木块,按照甲、乙、丙、丁四种方式放置,分别在水平力F1、F2、F3和F4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F1>F2 B.F2>F3 C.F3>F4 D.F3=F4
11.(2分)两只容器中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水和盐水,如图所示,A、B、C三点中液体压强分别为pA、pB、pC,则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
A.pB=pC>pA B.pA<pB<pC C.pA=pB=pC D.pA>pB>pC
12.(2分)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置放置,如图所示。先后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则( )
A.pA>pB B.pA=pB C.pA<pB D.不能确定
13.(2分)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s时,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B.t=6s时,将F撤掉,物体立刻静止
C.2s~4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大
D.t=3s时,物体所受摩擦力时3N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4.(3分)如图甲所示,用扳手拧紧螺母, (填“A”或“B”)图所示的效果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如图乙所示是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弹簧的情景,观察比较C、D两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15.(2分)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灌有水(水中无气泡)且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的两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并作出标记,如图所示,这样做利用了 原理,目的是保证两点在 。
16.(2分)中国将量子通信技术与无人机相结合,造出了全球首款量子无人机。据悉中国的量子无人机质量约为35kg,不受任何天气状况的影响,信号传输极其稳定,最重要的是完全能防止监听。此量子无人机在空中悬停时,其升力为 N,此升力与重力是一对 (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17.(3分)游泳时小涛向后划水以获得向前的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到达终点时,因受到池壁作用力而停止运动,这表明作用力改变了他的 。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18题2分,每空1分,共28分)
18.(2分)用一根细线系着一个小钢球做成一个摆。如图所示,是小钢球摆动过程中某时刻的位置,画出此时小钢球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19.(5分)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刘和同组同学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为了方便观察,最好保持物体处于 状态进行研究;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是通过调整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2)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木块扭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松手后瞬间,木块 (“能”或“不能”)保持平衡状态。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3)实验时发现,当F1稍大于F2时,木块依然能保持静止状态,此时物体受力是 (“平衡”、“不平衡”),基于此实验目的和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请你给该小组提供一个改进意见: 。
20.(4分)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它前进得越远;
(2)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时 相同,比较小车经过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运动距离远近的物理研究方法叫: ;
(3)推理:如果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做 。
21.(6分)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芳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等因素有关。如图是小芳同学设计的用微小压强计进行探究的三次实验步骤:
(1)实验前,要通过调式,使U形管压强计两边的液面 ,小芳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时,用手指不论是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高度差变化 (填“大”或“小”),表明其气密性差。
(2)微小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 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的。
(3)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应选步骤乙和 来进行研究。
(4)对比以上的步骤甲和步骤乙,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当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 。
(5)在图乙中,固定探头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探头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
22.(5分)明明光脚走在公园鹅卵石健身道上,感觉脚底很疼。由此她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为了验证猜想,明明找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两个同样大小但疏密程度不同的钉板,钉尖朝上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两个相同的海绵分别放在两个钉尖上(如图甲、乙所示)。
(1)实验中甲乙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明明观察到实验效果不明显。这时她发现桌上有几盒牛奶,于是她在海绵上分别平放质量 (填“相同”或“不同”)的牛奶后,实验效果变明显了;
(3)实验中明明观察到,钉子较 (填“多”或“少”)时作用效果更明显;
(4)小华用一支铅笔也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他设计了如图丙、丁两种方案,你认为 (选填“丙”或“丁”)方案更合理一些,另一种方案不合理的原因是 。
23.(6分)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实验中,应在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 运动,根据 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2)第一组同学在同一木板上进行了多次实验,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图乙的图像。分析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 比。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
(3)如丙图,把很多本封面材料相同的书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从这叠书中抽出书本B比抽出书本A需要更大的力,原因是 ;
(4)第二组同学设计了如丁图所示的实验改进方案,此方案的优点是: 。
四、计算题(6分)
24.(6分)小明家的餐桌上放着一个薄壁圆形鱼缸,鱼缸重为40N,底面积为0.25m2。缸内有质量为31.5kg的水和一条质量为0.5kg的鱼,此时水的深度为0.2m(已知ρ水=1.0×103kg/m3)。请计算:
(1)水对鱼缸底部的压强;
(2)水对鱼缸底部的压力。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第九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26分)
1.(2分)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铁轨下面铺放枕木
B.推土机用宽大的履带来支撑
C.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
D.书包的背带制作得较宽
【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解:A、铁轨下面铺放枕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错误。
B、推土机用宽大的履带来支撑,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错误。
C、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正确。
D、书包的背带制作得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2.(2分)下列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B.汽车匀速转弯
C.小孩沿直滑梯匀速下滑
D.人造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分析】物体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大小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变化。
【解答】解:A、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苹果受到重力作用,重力不断改变苹果的运动速度,速度逐渐变大,运动状态不断变化。不符合题意。
B、汽车匀速转弯,运动方向不断变化,运动状态不断变化。不符合题意。
C、小孩沿直滑梯匀速下滑,运动速度和方向都保持不变,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D、人造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人造卫星沿椭圆轨道运动,运动方向不变变化,运动状态不断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化,关键是看方向和速度大小是否变化。
3.(2分)青藏铁路建成后,乘高原列车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与普通列车相比,高原列车内还配有供氧系统和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是因为高原上( )
A.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大
B.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大
C.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小
D.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小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大气压强和海拔高度有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解答】解:大气压强不是固定不变的,还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氧气的含量越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4.(2分)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必须注意的几点中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得超过它的量程
【分析】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使用时必须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才能准确测出力的大小,因此,对照使用规则就可判断各选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解:A、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任何方向上的力,只是保持拉力方向与弹簧伸长方向一致就可以了,因此这种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使用前指针校零,才能保证读数的正确性,这是正确的,不合题意;
C、使用中不必要的摩擦会影响测量的结果,要极力避免,这是正确的,不合题意;
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如果超过了它的量程不但不能准确测量,还要损坏弹簧,这是正确的,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弹簧测力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必须熟知它的使用规则,并能学会熟练地运用它去测量力的大小,这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
5.(2分)下列做法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旱冰鞋装有圆轮
B.鞋底、汽车轮胎上有花纹
C.攀绳比赛时,手要握紧绳子
D.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紧车闸
【分析】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脱离。
【解答】解:A.旱冰鞋装有圆轮,是在相同条件下,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故A符合题意;
B.鞋底、汽车轮胎上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攀绳比赛时,手要握紧绳子,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紧车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用控制变量法来解释生活中有关的实例。
6.(2分)如图所示,一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小军用一个水平向右的力推木箱,但未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力小于木箱所受的摩擦力
B.推木箱时,小军不受到木箱的作用力
C.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若此时木箱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木箱惯性将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3)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分析;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外力消失,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解答】解:A、用力水平向右推木箱,但没推动,木箱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推木箱时,小军也受到木箱的作用力,故B错误;
C、木箱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若此时木箱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它将保持静止,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不会消失,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力的相互性、惯性,是一道综合题。
7.(2分)如图所示,小强用大小相同的力往同一方向推开家里的门时,发现推A点比推C点要容易,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下面哪个因素有关(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物体的运动状态
【分析】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解:由题知,分别在A、C两处用相同大小、相同方向的力推门时,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的三要素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8.(2分)如图所示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哪对力属于平衡力( )
A.茶杯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弹力
B.桌子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弹力
C.茶杯受到的重力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
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茶杯的弹力
【分析】平衡力的判断,两个力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
【解答】解:A、茶杯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弹力,这两个力满足了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桌子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弹力,这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大小也不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茶杯受到的重力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这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方向也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茶杯的弹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衡力的辨别,学习中特别要注意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否作用于同一物体。
9.(2分)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鸟受到的力大
B.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C.飞机受到的力大
D.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解答】解:小鸟撞击飞机时,小鸟给飞机一个力,同时飞机给小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个力,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选:D。
【点评】掌握平衡力的条件,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容易混淆,重要区别在于是一个受力物体还是两个受力物体。
10.(2分)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mP<mQ)的两个木块,按照甲、乙、丙、丁四种方式放置,分别在水平力F1、F2、F3和F4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F1>F2 B.F2>F3 C.F3>F4 D.F3=F4
【分析】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及物体间的压力有关,在接触面相同的情况下,物体间的压力越大,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越大
【解答】解: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两个影响因素不变,摩擦力不变。
(1)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甲、乙两图中,
∵(mp<mQ),
∴Gp<GQ,
∴F1<F2,故A错误;
(2)乙、丙比较,表面粗糙程度相同,F3>F2,故B错误;
(3)丙、丁实验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改变了接触面积的大小,摩擦力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和影响摩擦力的因素,需要清楚的是: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
11.(2分)两只容器中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水和盐水,如图所示,A、B、C三点中液体压强分别为pA、pB、pC,则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
A.pB=pC>pA B.pA<pB<pC C.pA=pB=pC D.pA>pB>pC
【分析】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且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因此要比较ABC三点的液体压强大小就要从液体的密度和所处的深度两方面考虑。
【解答】解:
AB两点,液体的密度相同,但深度不同,由于A所处的深度小于B所处的深度,所以根据p=ρgh可知,pA<pB;
BC两点所处的深度相同,左容器中的液体为水,右容器中的液体为盐水,由于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根据p=ρgh可知,C点的压强大于B点的压强,即pB<pC。
综合以上解答可知,三点的压强关系为:pA<pB<pC。
故选:B。
【点评】液体压强的大小的比较一般运用以下思路:在深度相同时,比较两者密度的大小关系;在同种液体即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者深度的大小关系。
12.(2分)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置放置,如图所示。先后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则( )
A.pA>pB B.pA=pB C.pA<pB D.不能确定
【分析】水对瓶盖和瓶底的压强是液体压强,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进行判断。
【解答】解:压强的判断:不论正放还是倒放,瓶子中装的都是水,可以不考虑液体密度对压强大小的影响,只从深度方面分析即可,由图可知,倒放时瓶中水的深度较大,根据p=ρgh可知,水对瓶盖的压强较大,即pA<pB。
故选:C。
【点评】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可以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分析得出。
13.(2分)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s时,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B.t=6s时,将F撤掉,物体立刻静止
C.2s~4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大
D.t=3s时,物体所受摩擦力时3N
【分析】先由速度﹣时间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然后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是否受平衡力作用;根据由F﹣t图像求出物体受到的拉力,然后由二力平衡的条件求出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解:A、由速度﹣时间图像可知,t=1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作用,故A正确;
B、t=6s时,将F撤掉,物体由于惯性,仍然会向前运动,故B错误;
CD、由速度﹣时间图像可知,在4s~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推力等于摩擦力,推力为4N,摩擦力为4N;在2s~4s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在2s~4s内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所以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4N,故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图像的认认识,并能将v﹣t图像和F﹣t图像相结合,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平衡状态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求出力的大小是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4.(3分)如图甲所示,用扳手拧紧螺母, B (填“A”或“B”)图所示的效果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力的作用点 有关。如图乙所示是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弹簧的情景,观察比较C、D两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方向 有关。
【分析】(1)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因此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答】解:(1)由A、B两图知,手对扳手作用力的作用点不同,结果人拧螺丝帽的难易程度不同,用B动力臂长,效果好,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2)由C图可知,手对弹簧的作用力方向向下,结果弹簧被压缩变短,由图D知,手对弹簧的作用力竖直向上,结果弹簧被拉伸变长,由此可见,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故答案为:B;力的作用点;方向。
【点评】本题通过图示的方法考查了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一道基础题;仔细观察图片,找出图片的异同,理解其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5.(2分)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灌有水(水中无气泡)且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的两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并作出标记,如图所示,这样做利用了 连通器 原理,目的是保证两点在 在同一水平高度 。
【分析】上端开口不连通,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解答】解:由于塑料软管中装有水,两管子两端开口,并且相连通,因此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当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自由静止时,液面是相平的,因此是为了保证两点在同一水平高度。
故答案为:连通器;在同一水平高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连通器特点的了解;关键是知道连通器的概念和连通器中液面的特点。
16.(2分)中国将量子通信技术与无人机相结合,造出了全球首款量子无人机。据悉中国的量子无人机质量约为35kg,不受任何天气状况的影响,信号传输极其稳定,最重要的是完全能防止监听。此量子无人机在空中悬停时,其升力为 350 N,此升力与重力是一对 平衡力 (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分析】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解:无人机在空中悬停时,重力与升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升力为F=G=mg=35kg×10N/kg=350N。
故答案为:350;平衡力。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辨别、重力的计算,难度不大,要熟记这些基础知识。
17.(3分)游泳时小涛向后划水以获得向前的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到达终点时,因受到池壁作用力而停止运动,这表明作用力改变了他的 运动状态 。
【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解答】解:游泳时小涛向后划水以获得向前的力,是由于手给水一个向后的作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水会给手一个向前的力;即手和水之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到达终点时,因受到池壁作用力而停止运动,这表明作用力改变了他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相互的;运动状态。
【点评】深入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以及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18题2分,每空1分,共28分)
18.(2分)用一根细线系着一个小钢球做成一个摆。如图所示,是小钢球摆动过程中某时刻的位置,画出此时小钢球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分析】不计空气阻力,小钢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细线的拉力和重力,细线拉力的方向沿细线向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据此作图。
【解答】解:由题意知,不计空气阻力,小钢球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沿细线向上的拉力,作用点都在钢球的重心上,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摆球模型的受力分析图,要注意绳子产生的拉力始终跟绳子在同一直线上。
19.(5分)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刘和同组同学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为了方便观察,最好保持物体处于 静止 状态进行研究;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是通过调整 砝码的质量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2)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木块扭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松手后瞬间,木块 不能 (“能”或“不能”)保持平衡状态。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同一直线 。
(3)实验时发现,当F1稍大于F2时,木块依然能保持静止状态,此时物体受力是 平衡 (“平衡”、“不平衡”),基于此实验目的和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请你给该小组提供一个改进意见: 将木块换成小车 。
【分析】(1)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力平衡;探究二力平衡力大小时,通过改变左右两盘内的砝码来改变力的大小;
(2)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小木块不能处于静止状态,要发生转动,可以探究二力平衡二力是否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两个物体接触,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物体之间产生阻碍物体运动的摩擦力。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脱离。
【解答】解: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匀速直线运动很难实现,所以实验时为了方便观察,最好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进行研究;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通过调整左右天平盘放置砝码的质量;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2)小木块受到的F1与F2大小相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小木块不能处于静止状态,要发生转动,可以探究二力平衡二力是否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实验时发现,当F1稍大于F2时,木块依然能保持平衡状态,原因是木块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导致的;要避免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需要减小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可以用小车代替木块,或用光滑的水平面代替桌面等。
故答案为:(1)静止;砝码的质量;(2)不能;同一直线;(3)平衡;将木块换成小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我们要掌握该实验的器材选择、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等。
20.(4分)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 ,它前进得越远;
(2)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时 速度 相同,比较小车经过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运动距离远近的物理研究方法叫: 转换法 ;
(3)推理:如果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做 匀速直线运动 。
【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2)由控制变量法,要控制小车到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3)根据推理法回答。
【解答】解:(1)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通过的距离最长,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前进得越远;
(2)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比较小车经过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运动距离远近的物理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3)推理:如果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通过的距离无限长,它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小;(2)速度;转换法;(3)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考查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运用。
21.(6分)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芳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等因素有关。如图是小芳同学设计的用微小压强计进行探究的三次实验步骤:
(1)实验前,要通过调式,使U形管压强计两边的液面 相平 ,小芳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时,用手指不论是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高度差变化 小 (填“大”或“小”),表明其气密性差。
(2)微小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 高度差 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的。
(3)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应选步骤乙和 丙 来进行研究。
(4)对比以上的步骤甲和步骤乙,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当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 大 。
(5)在图乙中,固定探头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探头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相等 。
【分析】(1)若探头在空气中,液体的压强为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
当压强计的气密性好时,橡皮膜的微小形变能使U形管中的液体升降明显;
(2)液体压强计是利用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压强的大小,压强越大,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
(3)(4)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在探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控制其它因素不变,据此分析;
(5)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解答】解:(1)若U形管的探头置于空气中,说明待测液体的压强为零,则两管液面应该在同一水平线上,即两管液面相平;
用手按橡皮膜,两管出现高度差,且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说明此时橡皮膜的气密性良好,反之则气密性差;
(2)微小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的,这用到了转换法;
(3)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应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故要选步骤乙和丙来进行研究;
(4)对比步骤甲和步骤乙,同种液体,乙图的深度大,U形管波面的高度差大,故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5)图乙中,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探头方向改变,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同。
故答案为:(1)相平;小;(2)高度差;(3)丙;(4)大;(5)相等。
【点评】探究液体压强时,根据猜想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来探究液体压强跟液体的深度、密度、方向的关系。
22.(5分)明明光脚走在公园鹅卵石健身道上,感觉脚底很疼。由此她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为了验证猜想,明明找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两个同样大小但疏密程度不同的钉板,钉尖朝上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两个相同的海绵分别放在两个钉尖上(如图甲、乙所示)。
(1)实验中甲乙是通过观察 海绵形变程度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明明观察到实验效果不明显。这时她发现桌上有几盒牛奶,于是她在海绵上分别平放质量 相同 (填“相同”或“不同”)的牛奶后,实验效果变明显了;
(3)实验中明明观察到,钉子较 少 (填“多”或“少”)时作用效果更明显;
(4)小华用一支铅笔也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他设计了如图丙、丁两种方案,你认为 丙 (选填“丙”或“丁”)方案更合理一些,另一种方案不合理的原因是 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
【分析】(1)本实验通过海绵形变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3)压力相同时,钉子较少时,受力面积比较小,形变大;所以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控制铅笔对两个手指的压力相同,根据二力平衡及相互作用力特点分析两种方案铅笔对两个手指的压力大小是否相同。
【解答】解:(1)将两个相同的海绵分别放在两个钉尖上,海绵受力会发生形变,形变程度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即应在海绵上分别平放质量相同的牛奶,同时压力大了,作用效果就明显了;
(3)在压力相同时,会发现钉子较少时作用效果更明显,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图丙、丁两种方案的设计意图是:笔尖和笔尾面积不同,控制铅笔对两个手指的压力相同,通过观察手指的形变程度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图丙中铅笔横放,铅笔静止时,受力平衡,两个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同,根据二力平衡及相互作用力特点可知,铅笔对两个手指的压力相同,方案合理;图丁的方案,铅笔竖直放置,由于铅笔受到重力,铅笔下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即没有控制压力相同,所以该方案不合理。
故答案为:(1)海绵形变程度;(2)相同;(3)少;(4)丙;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点评】掌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可以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23.(6分)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实验中,应在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 匀速直线 运动,根据 二力平衡 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2)第一组同学在同一木板上进行了多次实验,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图乙的图像。分析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 正 比。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避免偶然性 ;
(3)如丙图,把很多本封面材料相同的书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从这叠书中抽出书本B比抽出书本A需要更大的力,原因是 A受到的摩擦力小 ;
(4)第二组同学设计了如丁图所示的实验改进方案,此方案的优点是: 读数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 。
【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2)根据摩擦力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分析;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木块相对地面是静止的,木块受到的测力计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据此分析。
【解答】解:(1)实验中,应在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即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根据测量数据作出了如乙图所示的图像知,摩擦力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
为避免实验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应进行多次实验。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由图可知,A上面书的数量比B上面书的数量少,即A受到的压力小,B受到的压力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所以从这叠书中抽出书本A时用的力要比B小。
(4)丁图中木块相对地面是静止的,受到的测力计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测力计示数稳定易读数,实验更容易操作。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正;避免偶然性;(3)A受到的摩擦力小;读数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
【点评】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四、计算题(6分)
24.(6分)小明家的餐桌上放着一个薄壁圆形鱼缸,鱼缸重为40N,底面积为0.25m2。缸内有质量为31.5kg的水和一条质量为0.5kg的鱼,此时水的深度为0.2m(已知ρ水=1.0×103kg/m3)。请计算:
(1)水对鱼缸底部的压强;
(2)水对鱼缸底部的压力。
【分析】(1)已知水的深度和水的密度,利用p=ρgh求水对鱼缸底的压强;
(2)知道鱼缸底面积(受力面积),利用F=pS求水对鱼缸底产生的压力。
【解答】解:(1)水对鱼缸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2m=2×103Pa;
(2)水对鱼缸底产生的压力:
F=pS=2×103Pa×0.25m2=500N。
答:(1)水对鱼缸底部的压强是2×103Pa;
(2)水对鱼缸底部的压力是500N。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和压强定义式的应用,对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计算的方法不同,利用的公式也不同,注意区分!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