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科粤版(2012)专题复习训练---金属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防止自行车辐条生锈,可以在其表面镀一层防腐金属
B.自行车金属架刷油漆,不能防止其生锈
C.通过活性炭的吸附可使硬水变为软水
D.电解水时,在正极上得到的气体能燃烧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灯泡发光 C.花香四溢 D.钢铁生锈
3.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CO和Fe2O3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开始时应先通入CO再加热氧化铁
B.充分加热后,固体由红棕色变为黑色
C.快速推入CO可使氧化铁充分反应
D.气球的作用是防止CO污染空气和调节气压
4.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H2OCO+H2 B.2Na2O2+2CO2═2Na2CO2+O2
C.3CO+Fe2O32Fe+3CO2 D.2NaCl(熔融)2Na+Cl2↑
5.学化学、用化学。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C.为防止钢铁制品生锈,在其表面刷漆
D.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6.如图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 )
A.证明铁在氧气中能燃烧
B.检验氢气的纯度
C.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
D.探究铁生锈与氧气有关
7.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若干克,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四种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0 10 5 5
反应后质量(g) 16 未测 4 0
A.甲可能是反应物
B.该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
C.乙可能是催化剂
D.该反应中,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1
8.如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一致的是:( )
A.2KClO32KCl + 3O2 ↑
B.2HI + Cl2 =2HCl+ I2
C.C+ CO22CO
D.CO+ CuOCu + CO2
9.在车船表面刷油漆的目的是
A.防止钢铁生锈且美观 B.可以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C.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D.改变铁的颜色
10.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物质丙的化学式是
C.反应中,乙、丁两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
D.物质丁的化学式是CO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A 木炭粉 CuO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Cu粉 Mg粉 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烘干
C FeCl3溶液 CuCl2 过量铁粉后,过滤
D Fe CuSO4 加足量水,过滤,洗涤,烘干
A.A B.B C.C D.D
12.下列措施不能有效保护铁制品的是
A.铁铲存放在潮湿环境中 B.铁锅使用后及时擦干
C.给铁制栏杆表面刷漆 D.给自行车链条涂油
13.X、Y、Z分别代表不同的三种金属,根据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①X+H2SO4=XSO4+H2↑ ②Z+YSO4=Y+ZSO4 ③Z+H2SO4不反应
A.Z>X>Y B.X>Z>Y C.X>Y>Z D.Z>Y>X
14.2.2g可能含有Mg、Al、Cu的金属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H2的总量为0.2g,以下对该样品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A1 B.一定含有Mg C.一定含有Cu D.一定含有Mg和Cu
二、填空题
15.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奋斗者”号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钛合金团队采用自主发明的Ti62A钛合金新材料,为“奋斗者”号建造了超过万米海深的极端压力条件之下世界最大、搭载人数最多的潜水器载人舱球壳。下图为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根据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判断,x=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钛合金属于________(填“金属”、“合成”或“复合”)材料。
(3)钛合金密度小、耐腐蚀、机械性能好,在航天、军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另外,钛合金还可以用于制造人造骨,原因是________。
16.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B。
(1)若反应前后溶液质量不变,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B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不能确定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7.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合金比其组分金属_____。
(2)图2实验直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已知A、B、C、D分别为铁、锌、铜、银四钟金属中的一种,有如下反应:①B+ASO4=BSO4+A ②D+H2SO4=DSO4+H2↑ ③A+2CNO3=A(NO3)2+2C,若金属D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则金属A为_____。
三、实验题
18.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实验I 实验Ⅱ
(1)实验Ⅰ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请你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Ⅱ中C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D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3)实验Ⅱ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________(填序号),由此判断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9.向某锌粉样品中,加入100g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硫酸反应,请结合如图提供的数据计算。
(1)a的数值为多少?
(2)向不饱和滤液中加入87.4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0.将10 g表面被氧化的镁带样品,全部浸入75 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中,待反应完毕,得知剩余物质是纯镁,反应中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2 g。试求:
(1)原镁带样品中被氧化的镁的质量分数。
(2)所得氯化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五、综合应用题
21.铁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图1为高炉炼铁示意图.从炉底流出的生铁属________(填“金属单质”或“合金”).
下列作用中①与铁矿石发生反应生成铁 ②燃烧供热 ③除去铁矿石中少量杂质(如SiO2)④生成CO,属于从炉顶加入焦炭的作用有_________(填字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实验室可用图2装置模拟工业炼铁并测定样品中氧化铁(Fe2O3)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铁元素,且不与CO反应)
【查阅资料】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问题讨论】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环保角度看该实验装置有一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称取样品8.0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称量A装置增重4.4g.则 样品中氧化铁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当观察到反应管中固体全部变黑后,若立即停止通CO,则测得的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3)废铁屑的主要成份是铁,同时还有少量铁锈(Fe2O3),用于制备动物饲料硫酸亚铁的流程如下:
①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除了Fe2O3+3H2SO4=Fe2(SO4)3+3H2O和Fe+Fe2(SO4)3=3FeSO4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滤液M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1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FeSO4的溶解度和析出组成如下表.在操作2中,析出FeSO4 7H2O晶体的最高温度不超过___________℃.
温度t/℃ 0 10 30 40 50 60 64 70 80 90
溶解度S/g 15.6 20.5 33.0 40.4 48.8 55.0 55.3 50.6 43.7 37.2
析出晶体 FeSO4 7H2O FeSO4 4H2O FeSO4 H2O
(4)5.56g硫酸亚铁晶体(FeSO4 xH2O)隔绝空气受热分解时,生成金属氧化物和气体.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3所示.
①0~t1℃,发生的变化是加热失去结晶水,x=__________;
②t2℃时B点固体组成只有一种,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为防止自行车辐条生锈,可以在其表面镀一层防腐金属,说法正确;
B、自行车金属架刷油漆,可以隔绝水和氧气,可以防止自行车生锈,说法错误;
C、活性炭只能吸附水中有杂质异味的粒子,不能使硬水变为软水,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使硬水变为软水,说法错误;
D、电解水时,在正极上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燃烧,说法错误。
故选A。
2.D
【详解】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灯泡发光过程中为电流的热效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花香四溢过程中只是粒子的不停地无规则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A、开始时应先通入CO排净装置内空气,再加热氧化铁,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爆炸,故选项A说法正确;
B、氧化铁和一氧化碳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故选项B说法正确;
C、快速推入CO可能使氧化铁反应不充分,故选项C说法错误;
D、气球的作用收集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同时还可调节气压,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C。
4.A
【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详解】A、C+H2OCO+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B、2Na2O2+2CO2═2Na2CO2+O2,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3CO+Fe2O32Fe+3CO2,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2NaCl(熔融)2Na+Cl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其中一种是单质和另一种是化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A
【详解】A.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露,不能立即开灯检查,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引燃,发生爆炸,选项说法错误。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水汽化吸热,其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选项说法正确。
C、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时会发生锈蚀,所以为防止钢铁制品生锈,可在其表面刷漆,选项说法正确。
D、煮沸能除去水中的一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6.A
【详解】A. 带锈的铁丝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不能燃烧,无法证明铁在氧气中能燃烧,选项错误;
B、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酒精灯的火焰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证明氢气不纯,如果听到轻微的爆鸣声,则证明氢气比较纯净,选项正确;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从而验证出燃烧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从而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所以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选项正确;
D、左边的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蒸气接触,能生锈,右边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水接触,不能生锈,可探究铁生锈需要铁与氧气接触的条件,选项正确。
故选A。
7.C
【分析】量在反应后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小的是生成物,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利用反应物生成物的情况可以判断反应类型及物质的质量比。
【详解】A、甲在反应后质量增加,一定是生成物,故错误;
B、反应时甲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丙丁质量减小是反应物,故反应表达式是:丙+丁→甲,是化合反应,故错误;
C、乙反应后的质量=10+10+5+5-16-4-0=10,物质的质量不变,因此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正确;
D、该反应中,丙与丁的质量比=(5-1):(5-0)=4:5,故错误;
故选C。
8.B
【分析】由微观变化可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是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
B、该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属于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故B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故C不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也是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B。
9.A
【分析】
【详解】在车船表面刷油漆能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从而达到防锈的目的,观察选项,故选A。
10.D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气,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是甲醇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O2+ 3H2 CH3OH+H2O。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生成了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正确;
B、由分析可知,物质丙的化学式是CH3OH,选项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乙、丁两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选项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O,选项错误,故选D。
11.B
【详解】A、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不反应,不但没有除去杂质,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足量稀硫酸,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可得铜,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铁粉,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D、加足量水,硫酸铜溶于水形成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A
【详解】A、铁铲存放在潮湿的空气中,铁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容易生锈,符合题意;
B、铁锅使用后及时擦干,保持表面干燥,能防止铁制品锈蚀,不符合题意;
C、给铁制栏杆表面刷漆,能隔绝氧气和水,能防止铁制品锈蚀,不符合题意;
D、给自行车链条涂油,能隔绝氧气和水,能防止铁制品锈蚀,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B
【详解】由①③可知,X能从硫酸中置换出氢气,而Z不能和硫酸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X>Z,而由②可知,Z能从Y的溶液中置换出Y,说明金属活动性Z>Y,所以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X>Z>Y。故选B。
14.A
【详解】铜和硫酸不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2.2g可能含有Mg、Al、Cu的金属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H2的总量为0.2g,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样品中一定含有铝,可能含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
故选A。
15. 47.88 2 失去 金属 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详解】(1)由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8;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22=2+8+10+x,解得x=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填:47.88;2;失去;
(2)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填:金属;
(3)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钛合金可以用于制造人造骨,故填: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16. Ag和Cu Mg2+和Zn2+ Cu2+和Ag+
【分析】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详解】(1)由于锌在镁后,在银和铜前,因此锌可以和硝酸银和硝酸铜反应,但由于银和锌相差远,因此锌先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难看出,每65份质量的锌就会从溶液中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会使溶液质量减少,同理,锌和硝酸铜溶液反应会使溶液质量增多,因此若溶液质量不变,说明锌即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也和硝酸铜溶液反应,因此A中一定含有金属银和铜,故答案为Ag和Cu。
(2)由上可知,溶液质量减少,说明锌一定和硝酸银溶液,可能和硝酸铜溶液反应,由于硝酸镁溶液不参与反应,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和生成的锌离子,而铜离子和银离子无法确定,故答案为Mg2+和Zn2+ Cu2+和Ag+。
17. 硬度大 3CO +Fe2O32Fe+3CO2 铜
【详解】(1)图1中黄铜与纯铜相互刻画,证明合金比组分金属的硬度大;故填:硬度大;
(2)图2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 +Fe2O32Fe+3CO2;故填:3CO +Fe2O32Fe+3CO2;
(3)由①B+ASO4=BSO4+A可知,B的活动性比A强;由③A+2CNO3=A(NO3)2+2C可知, A的活动性比C强,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为B>A>C;金属D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说明D是铁,根据题中信息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锌>铜>银,所以A为铜。
【点睛】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了合金的特性,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明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并能结合题意分析解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 酸的种类不同 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CD Fe、Cu、Ag
【详解】(1)实验Ⅰ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使用酸的种类不同,A试管中稀硫酸与锌发生反应产生硫酸锌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Ⅱ中C试管内铜丝与硝酸银发生反应产生硝酸铜和银的化学方程式:,D实验中铁丝与蓝色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硫酸亚铁浅绿色溶液和红色固体铜,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3)实验Ⅱ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C和D,实验C中铜能将应置换出来,则说明金属活动顺序:铜>银,实验D中铁能将铜置换出来,则说明金属活动顺序:铁>铜,由此判断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C>Ag。
19.(1)20g;
根据题给信息,杂质的质量为7g。
100g19.6%的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100g×19.6%=19.6g
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
,x=13g
,y=32.2g
,z=0.4g
a的数值为:13g+7g=20g。
(2)16.1%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g+100g-0.4g+87.4g=200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1%
【详解】见答案
20.(1)13%(2)18%
【详解】解:设质量为x的镁可与质量为y的氯化氢反应生成0.2 g氢气,同时生成氯化镁的质量为z。
,解得。
,解得。
,解得。
所以与氧化镁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应是75 g×14.6%-7.3 g=3.65 g。
又设3.65 g氯化氢可与质量为a的氧化镁反应,同时生成氯化镁的质量为n。
,解得。
,解得。
被氧化的镁的质量分数是。
反应后氯化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1. 合金 D 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未进行尾气处理 66.3 无影响 Fe+H2SO4═FeSO4+H2↑ FeSO4、H2SO4 过滤 60 7 Fe2O3
【详解】(1)从炉底流出的生铁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属于铁的合金;在高炉炼铁中碳能燃烧产生热量、能生成一氧化碳作为还原氧化铁的物质,故填:合金,D;
(2)[问题讨论]
装置B中盛有的是碱石灰,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防止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而该装置中没有进行尾气处理,故填: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未进行尾气处理;
[数据处理]
称取样品8.0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称量A装置增重4.4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设氧化铁的质量为x
x≈5.3g
则样品中氧化铁质量分数为,故填:66.3。
[实验反思]
当观察到反应管中固体全部变黑后,若立即停止通CO,装置A增重不变,测得的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无影响,故填:无影响;
(3)①通过分析可知,铁和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铁和水,铁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故填:Fe+H2SO4═FeSO4+H2↑;
②加入的硫酸是过量的,所以在溶液中含有硫酸和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所以滤液M中肯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是:FeSO4、H2SO4;操作2后得到了滤液和固体,所以可以判断操作1为过滤,故填:FeSO4、H2SO4;过滤;
③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当温度大于60℃时产生了FeSO4 4H2O,所以应该将温度控制在60℃以下;故填:60;
(4)5.56g硫酸亚铁晶体(FeSO4 xH2O)隔绝空气受热分解时,生成金属氧化物和气体,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0﹣t1℃,发生的变化是加热失去结晶水;
x=7;
故填:7;
②硫酸亚铁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和气体,t2℃时B点固体组成只有一种,故是氧化铁,故填:Fe2O3。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有关性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