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九年级物理中考一模试题分类选编:机械运动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顺义·北京市顺义区仁和中学校考一模)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商鞅规定: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按此规定,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1“步”的距离最接近( )
A.1mm B.1cm C.1m D.1km
2.(2023·北京海淀·北大附中校考模拟预测)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西运动,小明测出了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由所测数据作出了相应的s-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3∶2
C.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 D.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西行驶的
3.(2023·北京西城·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分校校考模拟预测)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4.(2023·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模拟预测)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速度是20m/s
B.两车在0~3s内运动的距离相等
C.乙车的速度是10m/s
D.当t=3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等于10m/s
5.(2023·北京顺义·北京市顺义区仁和中学校考一模)如图所示,为一个运动物体的“路程﹣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t1~t2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0~t1时间内静止
C.物体在t2~t3时间内的速度较大
D.物体在0~t1时间内的速度较大
二、多选题
6.(2023·北京顺义·北京市顺义区仁和中学校考一模)下列有关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越快
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长短的物理量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定值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保持不变
三、填空题
7.(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如图所示的物块的长度为______。
8.(2023·北京·北京市八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图中铅笔长度的测量值是________cm。
四、作图题
9.(2023·北京顺义·北京市顺义区仁和中学校考一模)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根据甲图像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五、实验题
10.(2023·北京西城·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分校校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木块A长度的测量值是______cm。
六、综合题
11.(2023·北京丰台·统考一模)请阅读《频闪照相》并回答问题。
频闪照相
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确定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流逝有怎样的变化。但是物体在运动时位置不断改变,时间不断推移,如何有效的同时记录两个不断变化的物理量呢?
同学们是否注意过,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会不断地发出闪光的信号,这个信号灯每隔相等的时间就会闪一下、根据这个闪光,即便是在黑夜我们不但能方便的确定飞机的位置,还可以估计下一次闪光时飞机在哪里,以及判断飞机的升降状态和飞行方向。
我们由此获得启发,是否可以在物体运动过程中每隔相等的时间拍摄照片记录位置从而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呢?其实这就是“频闪照相”,顾名思义就是频繁闪光拍摄的照片。具体说就是在暗室中把照相机固定在地面上保持拍摄状态,但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0.02 s闪亮一次,闪亮的时间很短,只有大约1/1000 s。光源发光时物体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减少闪光的间隔就会使物体的位置变化更为精细。
如图为一张羽毛球飞行时的频闪照片,由于羽毛球通过任意两个相邻位置所用的时间相等,所以如果两个相邻位置间距离较大就意味着速度较大。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羽毛球从最高点下落后,速度越来越大。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从A点沿着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做______直线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12.(2023·北京·北京市八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周末,小敏到乡下帮爷爷摘苹果,看见有些苹果以不同快慢、不同时间落下来。小敏对这些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如下两个猜想:
猜想一:苹果的下落快慢与苹果的质量是否有关
猜想二:苹果的下落时间与下落的高度是否有关
于是他找来一些器材,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1)小敏在探究“猜想一”时,应控制苹果下落高度不变,让苹果的______改变,比较苹果下落时间的长短;
(2)小敏在探究“猜想二”时,测量出同一个苹果在不同高度下落时所对应时间为t1,t2,t3,……,并绘出t-h图象如图所示。他发现这和函数的图像很相似。为了进一步确定t和h的函数关系,他应该利用以上数据做t和______之间的关系图像。
参考答案:
1.C
【详解】依题意得,规定中的1“步”的距离为现代表达中两步的距离,约为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A.由图可知,甲乙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甲乙的路程是70m,甲所用的时间是8s,乙所用的时间是12s,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
故B正确;
C.由图可知,甲乙的路程是70m,甲所用的时间是8s,乙所用的时间是12s,由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
D.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行驶的,故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与月球表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错误;
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与月球表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玉兔二号是运动的,故错误;
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与轨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玉兔二号”是运动的,故正确;
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与“嫦娥四号”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玉兔二号”是运动的,故错误.
4.C
【详解】B.由图像可知,当t=0时刻,甲、乙两车相距60m,不在同一位置,在0~3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s甲=90m,乙车通过的路程
s乙=90m﹣60m=30m
两车在0~3s内运动的距离不相等,故B错误;
ACD.当t=3s时,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
Δv=v甲﹣v乙=30m/s﹣10m/s=20m/s
故C正确,A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AB.由s-t图象可知,物体在0~t1时间内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1~t2时间内路程没有变化,所以物体静止不动,故A错误,B错误;
CD.由s-t图象可知,物体在t2~t3时间内与0~t1时间内时间相同,物体在t2~t3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大于在0~t1时间内的通过的路程,故物体在t2~t3时间内的速度较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AC
【详解】A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物体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越快,故A正确,B错误;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定值,故C正确;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化,故D错误。
故选AC。
7.3.10
【详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所以物块A的长度为3.10cm。
8.6.40
【详解】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1mm;铅笔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6.4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L=6.40cm-0.00cm=6.40cm
9.
【详解】由图可知,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
即物体做的是速度大小为的匀速直线运动,则图像如图所示:
10.3.50
【详解】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读数为3.50cm,即木块A的长度的测量值为3.50cm。
11. 变速(加速) 见解析 1.25 小于
【详解】[1][2]由图可知,小球从A点沿着直线运动到F点的过程中,小球通过任意两个相邻位置所用的时间相等,而距离不相等(越来越大),则速度发生变化(越来越大),故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2)[3]1个大格表示1cm,一个大格分成了10个小格,所以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从A到F,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F间的距离为s=12.50cm;小球运动的时间
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4]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路程
所用时间
小球从B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
①
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
所用时间
小球从D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
②
由①②知,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12. 质量 x
【详解】(1)[1]要探究苹果下落的快慢与质量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要保持苹果下落的高度相同,改变苹果的质量,比较下落速度与质量大小的关系。
(2)[2]为了确认t-h的函数关系是否满足,需要进步确认t-h图象和函数的图像是否一致。只需要将t带入中得出x,然后描出t-x图像,接着和t-h图象对比,若图像一致则t-h的函数关系满足,反之不满足。所以为了进一步确定t和h的函数关系,他应该利用以上数据做t和x之间的关系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