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2.掌握原子与分子的定义
知识点一 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例如:蒸馏水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例如:空气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例如H2O
6、有机物:主要以碳,氢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例如:甲烷(CH4)、酒精(C2H5OH);
【典型例题】
例1.(2021·上海杨浦·二模)能构成单质的分子是
A. B. C. D.
【答案】A
【详解】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图A中一个分子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属于双原子单质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图B、图C、图D中一个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分子。
故选A。
例2(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加碘食盐 C.蒸馏水 D.泥水
【答案】C
【分析】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详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A错;
B、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和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泥水中含有泥、水、微生物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例3.(2022·上海松江·统考二模)一定含氧元素的纯净物是
A.酸 B.碱 C.盐 D.单质
【答案】B
【详解】A、HCl是酸,不含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B、碱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中含有氧元素,所以碱中肯定含有氧元素,符合题意;
C、NaCl和KCl等盐不含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D、只有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才含有氧元素,氮气、氢气等单质不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例4.(2022·上海普陀·统考二模)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B.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
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
【答案】B
【解析】物质的分类为: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甲为纯净物,乙为单质。
A、转化b为化合物生成乙,乙是单质,此转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转化a为混合物转化为甲,甲是纯净物,此转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转化b为化合物转化为单质,故此转化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可知: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属于混合物转化为单质,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例5(不定向)(2022·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有关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B.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物
C.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是碱性氧化物
D.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AD
【详解】A、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比如硝酸、硫酸等,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可以是碱性氧化物也可以是碱,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D。
知识点二 元素、原子、分子
相关知识点: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备注 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典型例题】
例1(不定向).(2022·上海虹口·统考二模)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化学变化中都可再分
C.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
D.都可用物质的量计量
【答案】AD
【详解】A、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不符合题意;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不符合题意;
D、分子、原子属于微观粒子,都可用物质的量计量,符合题意;
故选AD。
例2(不定向)(2021·上海崇明·二模)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能量观:酒精燃烧放出热量
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
C.变化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守恒观:24g镁和32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56g氧化镁
【答案】BD
【详解】A、酒精燃烧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此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此选项正确;
D、镁与氧气反应:,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2,24g镁和16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40g氧化镁,此选项错误。
故选BD。
例3.(2021·上海虹口·二模)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分子的质量大于原子的质量
C.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D.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种类都改变
【答案】A
【详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合题意;
B、分子比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是不能说分子的质量大于原子的质量,如铁原子大于氢分子,不符合题意;
C、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都由碳原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例4.(2022·上海静安·校考二模)测量体温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A.汞分子的体积变大 B.汞原子的体积变大
C.汞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 D.汞原子之间的间隙变大
【答案】D
【分析】水银(汞)温度计是测量体温常用的仪器。测量体温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汞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间有间隔,原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详解】A、汞是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A错误;
B、汞原子本身的体积并不改变,故B错误;
C、汞是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错误;
D、汞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间有间隔,原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1(2022·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O4是一种新型的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4是一种化合物 B.O4中氧元素以游离态存在
C.O4与 O2性质一定相同 D.一个 O4分子中有二个氧分子
【答案】B
【详解】A.O4中只有氧元素一种元素,所以O4不是化合物,是单质,故A选项错误;
B.O4是单质,所以其中氧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故B选项正确;
C.O4和O2是两种物质,所以性质是不同的,故C选项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 O4分子中由4个氧原子构成,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2.(2021·上海静安·二模)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积小,质量也小
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C.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D.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答案】B
【详解】A、分子和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故A说法正确;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B说法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故C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才能有新物质生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3(不定向).(2022·上海徐汇·统考二模)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同种原子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同种分子能构成混合物 D.化学变化中原子的个数一定不会变
【答案】BD
【详解】A、分子和原子均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水分子构成的,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和稀有气体;错误。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臭氧分子;正确。
C、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如氧分子构成的是氧气,氧气是纯净物;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中原子的个数一定是不会变化的;正确。
故选B
4(2022·上海静安·校考二模)如果用“”表示氧原子,用“”示硫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SO2)的是
A. B. C. D.
【答案】C
【分析】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1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详解】1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〇氧原子构成的。
故选C。
5(2022·上海宝山·统考二模)用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表示化合物的微观模拟图是
A. B.
C. D.
【答案】B
【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详解】A、此图表示为混合物的微观模拟图,选项错误;
B、此图表示为化合物的微观模拟图,选项正确;
C、此图表示为单质的微观模拟图,选项错误;
D、此图表示为单质的微观模拟图,选项错误;
故选:B。
6.(2021·上海徐汇·二模)对有关化学概念的理解与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由同种元素组成物质一定是单质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D.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游离态的元素
【答案】D
【详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此选项错误;
B、由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是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金刚石与石墨组成的混合物中只还有一种元素,此选项错误;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属于中和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此选项错误;
D、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游离态的元素,如氧气和臭氧形成的混合物,此选项正确。
故选D。
7(2021·上海闵行·二模)关于分子、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分子可以构成不同物质
B.化学变化中原子数目一定不变
C.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
D.水的反常膨胀是因为水分子变大了
【答案】B
【详解】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同种分子不能构成不同种分子,说法错误;
B、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说法正确;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说法错误;
D、水的反常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了,不是水分子变大了,说法错误;
答案:B。
8.(2021年上海市嘉定区中考二模)如图是氢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 B.氢气是由氢原子直接构成的
C.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D.微观示意图中的微粒可用 3H2表示
【答案】B
【详解】A、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说法正确;
B、氢气是由氢氢分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C、由氢气的微观示意图,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说法正确;
D、微观示意图中的微粒表示3个氢分子,可用3H2表示,说法正确;
故选:B。
9.(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从微观角度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发生了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个数都发生了改变
C.反应结束后,打开弹簧夹前后,集气瓶中气体分子种类明显增多
D.反应结束后,打开弹簧夹前后,集气瓶中气体分子数明显减少
【答案】B
【详解】A、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故A错误;
B、该实验中发生的反应为:,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分子个数由5个变2个,故分子个数也发生了改变,故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个数都发生了改变,故B正确;
C、反应结束后,打开弹簧夹前,空气中的氧气被反应掉,打开弹簧夹后,水倒流到集气瓶内,剩余气体成分依然未改变,故集气瓶中气体分子种类不变,故C错误;
D、由C选项分析可知:集气瓶中气体分子种类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0.(2022·上海青浦·统考二模)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酸、碱和盐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B.酸、碱和盐中一定含有原子团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答案】A
【详解】A、酸中含有H元素,碱中含有H、O元素,盐中含有酸根离子,而酸根离子一定有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是盐,不含有原子团,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氧气和臭氧可以组成混合物,不是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2022·上海崇明·统考二模)说法正确的是
A.含氢元素和酸根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C.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酸和碱反应一定没有明显现象
【答案】C
【解析】A.碳酸氢钠含氢元素属于盐,选项错误。
B.碳酸钠是显碱性的盐溶液,不是碱的溶液,选项错误。
C.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选项正确。
D.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固体溶解,有明显现象,选项错误。
故选:C。专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2.掌握原子与分子的定义
知识点一 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例如:蒸馏水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例如:空气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例如H2O
6、有机物:主要以碳,氢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例如:甲烷(CH4)、酒精(C2H5OH);
【典型例题】
例1.(2021·上海杨浦·二模)能构成单质的分子是
A. B. C. D.
例2(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加碘食盐 C.蒸馏水 D.泥水
例3.(2022·上海松江·统考二模)一定含氧元素的纯净物是
A.酸 B.碱 C.盐 D.单质
例4.(2022·上海普陀·统考二模)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B.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
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
例5(不定向)(2022·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有关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B.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物
C.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是碱性氧化物
D.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知识点二 元素、原子、分子
相关知识点: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备注 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典型例题】
例1(不定向).(2022·上海虹口·统考二模)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化学变化中都可再分
C.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
D.都可用物质的量计量
例2(不定向)(2021·上海崇明·二模)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能量观:酒精燃烧放出热量
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
C.变化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守恒观:24g镁和32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56g氧化镁
例3.(2021·上海虹口·二模)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分子的质量大于原子的质量
C.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D.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种类都改变
例4.(2022·上海静安·校考二模)测量体温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A.汞分子的体积变大 B.汞原子的体积变大
C.汞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 D.汞原子之间的间隙变大
1(2022·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O4是一种新型的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4是一种化合物 B.O4中氧元素以游离态存在
C.O4与 O2性质一定相同 D.一个 O4分子中有二个氧分子
2.(2021·上海静安·二模)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积小,质量也小
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C.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D.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3(不定向).(2022·上海徐汇·统考二模)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同种原子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同种分子能构成混合物 D.化学变化中原子的个数一定不会变
4(2022·上海静安·校考二模)如果用“”表示氧原子,用“”示硫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SO2)的是
5(2022·上海宝山·统考二模)用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表示化合物的微观模拟图是
A. B.
C. D.
6.(2021·上海徐汇·二模)对有关化学概念的理解与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由同种元素组成物质一定是单质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D.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游离态的元素
7(2021·上海闵行·二模)关于分子、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分子可以构成不同物质
B.化学变化中原子数目一定不变
C.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
D.水的反常膨胀是因为水分子变大了
8.(2021年上海市嘉定区中考二模)如图是氢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 B.氢气是由氢原子直接构成的
C.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D.微观示意图中的微粒可用 3H2表示
9.(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从微观角度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发生了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个数都发生了改变
C.反应结束后,打开弹簧夹前后,集气瓶中气体分子种类明显增多
D.反应结束后,打开弹簧夹前后,集气瓶中气体分子数明显减少
10.(2022·上海青浦·统考二模)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酸、碱和盐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B.酸、碱和盐中一定含有原子团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11.(2022·上海崇明·统考二模)说法正确的是
A.含氢元素和酸根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C.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酸和碱反应一定没有明显现象